楊家將――楊業及其子孫,生活在風起雲湧、戰火紛飛的年代。時代造就了英雄。楊家將之所以被人們千古傳頌,是由於楊家祖孫三代,為抗擊契丹貴族對中原人民的掠奪與戰爭,頑強不屈,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人民希望楊家將的抗敵精神永世流芳,因而在傳說、故事、小說與戲曲中,塑造出楊家將的英雄群象。
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將文藝作品中的楊家將,用歷史真實來加以考證、以區別其真假。因為文藝作品,包括傳記體小說,是允許文藝家渲染、誇張、甚至虛構的。然而,作為歷史科學,卻不應該將楊家將的真實歷史與藝術典型混為一談。歷代的學者們,一方面力圖研究楊家將的真實歷史,另一方面卻往往將歷史與文藝相混淆。當代一些楊家將的研究者,由於受這種研究方法的影響,因而在一些著述中,出現了一些混亂。
2、孟珙
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3、曹彬
從曹彬個人來說,他不僅能力出眾,而且很有自己的原則。宋太祖趙匡胤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對他非常的信任。宋太祖趙匡胤管領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沒有公事從不登門,群居宴會,也很少參與。宋太祖對他說:「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麼總是疏遠我呢?」
曹彬叩頭謝罪說:「我是周室的近親,又忝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害怕有過失,哪裡敢妄自交結呢?」就是這一次對話,讓宋太祖對曹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加上曹彬確實有才,又對他極為效忠,宋太祖自然不會浪費這麼一個人才了。
從趙匡胤這方面來看,宋朝建立,但是並未統一中原,所以正是用人之際。曹彬文治武功,都能勝任,是一個很好的人才。所以宋太祖會重用曹彬,而曹彬也沒有讓宋太祖失望,平定後蜀,後唐、北漢,曹彬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大宋的開國功臣。
4、嶽飛
武略兵法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從正史《宋史.嶽飛傳》上的記載可見,嶽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餘戰無一敗績。南燻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為戰神!這些並不是誇張,《宋史》是元朝人編寫的,自然不會有太過正面的描述,而對嶽飛的記載自然不會過分誇大。可以說嶽飛是當時無愧的第一軍事家。
政治眼光不夠高遠,過於剛直。嶽飛的政治眼光的缺乏直接導致了他的悲劇,如立太子一事。還有以辭官要挾趙構,都是構成趙構殺他的原因。韓世忠就做的很好,才可以晚年善終。總的說,嶽飛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並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在多民族統一下的中國,女真族(現在的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並非異族侵略,所以只能叫「抗金英雄」。其文治武功,都是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5、韓世忠
韓世忠,南宋著名將領,一生功績頗顯,無論是在抗擊西夏與金軍方面,還是在平定宋朝內部叛亂中,都居功甚偉。他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帶領一支韓家軍,在南宋民生凋敝,外憂內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抵禦外族入侵,保護國家百姓。韓世忠與嶽飛、張俊、劉光世合稱南宋「中興四將」,死後被追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後又追封蘄王,諡號忠武,配饗宋高宗廟廷。
韓世忠與嶽飛最大的不同,大概在於北伐的目的上。當初嶽飛堅持北伐,除了收復祖國山河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大概就是「迎歸二帝」,也就是說將宋欽宗和宋徽宗迎回來。這麼個目的就有問題了,兩個皇帝回來之後,宋高宗又該如何呢?到時候他的皇位還能穩穩噹噹的坐下去嗎?
於是一番思考,在嶽飛堅持己見的情況下,宋高宗自然要為自己打算一番,於是便與本就一心求和的秦檜心意相通,秦檜在宋高宗的默許下將嶽飛冤殺。嶽飛被殺的原因,就是韓世忠等人沒有被殺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動搖宋高宗的根本利益,所以也沒有費力除掉的必要。
6、狄青
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帥哥。到底有多帥?帥到上戰場不敢以真面目視人,怕敵人看到狄青長得太過秀美,嘲笑宋軍無人,派了個奶油小生來打仗。在延州前後四年,狄青參加了大小戰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戰鬥狄青都身先士卒,受傷後,仍頑強殺敵,屢立戰功。
戰場上的狄青裝束非常獨特,披頭散髮,戴上青面獠牙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後來的小說家稱,狄青的面具太過猙獰恐怖,敵軍乍見,常以為是妖魔鬼怪,還沒交戰,魂魄早已嚇掉三分,因此狄青每戰必勝。
按說,狄青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帥到要戴上面具才敢上戰場的美男子。四百餘年前,有一位蘭陵王也是「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