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朝歷史上的六大名將,宋朝的戰神不僅僅是只有一個嶽飛

2020-12-15 騰訊網

楊家將――楊業及其子孫,生活在風起雲湧、戰火紛飛的年代。時代造就了英雄。楊家將之所以被人們千古傳頌,是由於楊家祖孫三代,為抗擊契丹貴族對中原人民的掠奪與戰爭,頑強不屈,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人民希望楊家將的抗敵精神永世流芳,因而在傳說、故事、小說與戲曲中,塑造出楊家將的英雄群象。

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將文藝作品中的楊家將,用歷史真實來加以考證、以區別其真假。因為文藝作品,包括傳記體小說,是允許文藝家渲染、誇張、甚至虛構的。然而,作為歷史科學,卻不應該將楊家將的真實歷史與藝術典型混為一談。歷代的學者們,一方面力圖研究楊家將的真實歷史,另一方面卻往往將歷史與文藝相混淆。當代一些楊家將的研究者,由於受這種研究方法的影響,因而在一些著述中,出現了一些混亂。

2、孟珙

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3、曹彬

從曹彬個人來說,他不僅能力出眾,而且很有自己的原則。宋太祖趙匡胤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對他非常的信任。宋太祖趙匡胤管領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沒有公事從不登門,群居宴會,也很少參與。宋太祖對他說:「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麼總是疏遠我呢?」

曹彬叩頭謝罪說:「我是周室的近親,又忝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害怕有過失,哪裡敢妄自交結呢?」就是這一次對話,讓宋太祖對曹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加上曹彬確實有才,又對他極為效忠,宋太祖自然不會浪費這麼一個人才了。

從趙匡胤這方面來看,宋朝建立,但是並未統一中原,所以正是用人之際。曹彬文治武功,都能勝任,是一個很好的人才。所以宋太祖會重用曹彬,而曹彬也沒有讓宋太祖失望,平定後蜀,後唐、北漢,曹彬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大宋的開國功臣。

4、嶽飛

武略兵法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從正史《宋史.嶽飛傳》上的記載可見,嶽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餘戰無一敗績。南燻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為戰神!這些並不是誇張,《宋史》是元朝人編寫的,自然不會有太過正面的描述,而對嶽飛的記載自然不會過分誇大。可以說嶽飛是當時無愧的第一軍事家。

政治眼光不夠高遠,過於剛直。嶽飛的政治眼光的缺乏直接導致了他的悲劇,如立太子一事。還有以辭官要挾趙構,都是構成趙構殺他的原因。韓世忠就做的很好,才可以晚年善終。總的說,嶽飛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並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在多民族統一下的中國,女真族(現在的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並非異族侵略,所以只能叫「抗金英雄」。其文治武功,都是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5、韓世忠

韓世忠,南宋著名將領,一生功績頗顯,無論是在抗擊西夏與金軍方面,還是在平定宋朝內部叛亂中,都居功甚偉。他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帶領一支韓家軍,在南宋民生凋敝,外憂內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抵禦外族入侵,保護國家百姓。韓世忠與嶽飛、張俊、劉光世合稱南宋「中興四將」,死後被追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後又追封蘄王,諡號忠武,配饗宋高宗廟廷。

韓世忠與嶽飛最大的不同,大概在於北伐的目的上。當初嶽飛堅持北伐,除了收復祖國山河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大概就是「迎歸二帝」,也就是說將宋欽宗和宋徽宗迎回來。這麼個目的就有問題了,兩個皇帝回來之後,宋高宗又該如何呢?到時候他的皇位還能穩穩噹噹的坐下去嗎?

於是一番思考,在嶽飛堅持己見的情況下,宋高宗自然要為自己打算一番,於是便與本就一心求和的秦檜心意相通,秦檜在宋高宗的默許下將嶽飛冤殺。嶽飛被殺的原因,就是韓世忠等人沒有被殺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動搖宋高宗的根本利益,所以也沒有費力除掉的必要。

6、狄青

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帥哥。到底有多帥?帥到上戰場不敢以真面目視人,怕敵人看到狄青長得太過秀美,嘲笑宋軍無人,派了個奶油小生來打仗。在延州前後四年,狄青參加了大小戰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戰鬥狄青都身先士卒,受傷後,仍頑強殺敵,屢立戰功。

戰場上的狄青裝束非常獨特,披頭散髮,戴上青面獠牙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後來的小說家稱,狄青的面具太過猙獰恐怖,敵軍乍見,常以為是妖魔鬼怪,還沒交戰,魂魄早已嚇掉三分,因此狄青每戰必勝。

按說,狄青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帥到要戴上面具才敢上戰場的美男子。四百餘年前,有一位蘭陵王也是「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

相關焦點

  • 誰說宋弱無名將,宋朝七大名將排榜,排名第一的他最後還當了皇帝
    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這片河清海晏的局面,自然離不開那些開國將領和盛世之下在邊疆保家衛國的將領。宋朝給人的印象似乎就是那積貧積弱的形象,沒有強軍,沒有名將。但真的是這樣嗎?恐怕未必吧。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宋朝中的七大名將。
  • 元朝滅了宋朝後,忽必烈是如何評價嶽飛的,又是怎樣對待嶽飛後人的?
    1276年,宋帝向元朝投降,3年以後,南宋最後一支抗蒙力量被消滅,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首次全面由非漢族統治。而元朝統一後,忽必烈和他的元朝,又是如何對待嶽飛這樣的敵國英雄的呢?
  • 他是宋朝的抗金英雄,功績不比嶽飛少,緣何沒有被列入中興四將
    在南宋抗金的歷史上有那麼幾位為史書記載為「中興四將」,他們分別是嶽飛,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當然其中張和劉都只是所謂的虛名,在戰場上除了跑腿之外沒有其他作用。但是在這中興四將之外,卻還有一人其功勞甚至不比嶽王爺低,但是由於歷史原因而沒有被列入中興四將之中,真為其嘆息。
  • 滿江紅的背後,不僅僅是嶽飛收復失土的記錄,更是嶽飛的赤子之心
    說起宋朝的名將,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名將中就有嶽飛。嶽飛在生前收復的領土,在他死後幾乎都被元朝吞併了,但是,嶽飛寫的詩,卻流傳至今,而且還不少。就像這一首。戰爭的勝利,讓嶽飛看到了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可惜朝廷卻以「 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的名義要求嶽飛收復六州,然後班師回朝。一心忠君愛國的嶽飛只能率部回到鄂州。因為嶽飛的戰功,當時雖然只有三十二歲,但仍然被朝廷封為武昌郡開國侯 。
  • 他武功才是宋朝第一,五個徒弟個個都是牛人,嶽飛排老五!
    宋朝,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常常被外來民族所侵略,又因為重文輕武的緣故,所以朝廷中央方面往往很是無奈。打仗打不過,只有靠和親送錢才能維持朝廷的統治。好在,國家危難之際必定有英雄出世,嶽飛就是其一。
  • 史上五大情商最低戰神,嶽飛韓信上榜,第1的戰神殺100萬人卻慘死
    今天益州蘇大俠給大家帶來「史上五大情商最低戰神,嶽飛韓信上榜,第1的戰神殺100萬人卻慘死」。史上有名的戰神不少,但很多戰神武力雖高,但是情商欠缺,不是功高蓋主,就是不懂變通,最後都落得不得善終,今天就給大家說下史上5大戰神,都是以一敵百的名將,最後都慘遭毒手。
  • 此人是大唐第一名將,超越韓信、衛青、嶽飛、徐達
    說到每個朝代的名將,想必大家都如數家珍,比如說秦朝的名將就是王翦、白起這些人。漢朝的名將則是衛青、霍去病、李廣、韓信等等。唐朝的更多,李靖、徐世績、蘇定方、郭子儀、李光弼等等。宋朝的孟珙、狄青、嶽飛、韓世忠也都是非常著名的。明朝開國的名將有常遇春、徐達、藍玉、朱文正等等。要是把這些大一統的朝代都加以對比的話,會發現各有千秋。一般來說,每個朝代都有他們最為稱道的名將。
  • 宋朝錯失四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是宋朝時期所有漢人心中的痛,一直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能人異士,民間也多為之莞爾,可以說誰要是收復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是當時的民族英雄。其實宋朝有四次絕佳的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但都一一錯過,沒錯就是錯過了。
  • 嶽飛之死,從根本上說死於一個字,讀懂才能看透歷史
    古往今來,名將而能得善終的很少,有些還是含冤而死。就拿民族英雄嶽飛來說,就死得讓老百姓都覺得不應該。如果說漢初韓信還是兔死狗烹,那麼,嶽飛就是:兔未死,狗也烹。01 莫須有的罪名嶽飛的故事,婦孺皆知,不必多說。他也是很多少年們心中的偶像,讓人崇拜,只是,結局太冤了,讓人憤恨難平。
  • 宋朝兩次被滅亡,為什麼能夠延續三百多年,真的是國力弱嗎?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朝代都是亡於內亂,只有宋朝,兩次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滅掉。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實力有多強,就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只能修長城,讓名將蒙恬帶領軍隊守在北方。沒有了北方的長城防線,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起,到隋朝時期,中原失守三百年。
  • 歷史上真實的嶽飛長啥樣?國家博物館中一幅畫像,揭開了真相
    古詩中提到:神州北望知何處,父老猶能話嶽飛。中國人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神話傳說或者是歷史真實存在的英雄人物,只要是和英雄掛上鉤,那麼人們所想像出來的形象一定是偉岸、高大並且積極向上的。就比如說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嶽飛將軍到底長什麼樣子?
  • 宋朝丟了養馬的地兒,那宋朝騎兵的馬從哪裡來的呢
    大遼如此,金朝也是如此,到了萌蒙元還是老樣子,他們這些政權可以弱小,可以被人毆打欺負,但無論什麼弱雞,打宋朝是一點問題都沒有。而後人總結經驗的時候,總喜歡這麼說:由於石敬瑭出於個人原因把燕雲十六州給賣了,因此作為中原最主要的產馬地丟失之後,中原的將士們就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阻擋北方的鐵騎。這點上,就連現在的宋朝背景遊戲麻雀飛青天裡面都是按照這個設定來做的。
  • 一代名將嶽飛之死,並不僅僅因為秦檜、趙構,背後還另有其人?
    嶽飛,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出生於南宋,一生徵戰於邊境,多有戰功,威名赫赫,打得金朝節節敗退,打得女真棄甲曳兵,打出了漢人的威風,打出了宋朝的士氣。但除了秦檜與趙構之外,嶽飛的死亡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推手,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金兀朮(音同「燭」)。 金兀朮是金朝名將,在戰場上是嶽飛最大的對手。他的出生年份因為缺乏史料還未確定,但出生於1103年的嶽飛既然與他同代,想來年齡上也不會差太多。金兀朮原名完顏宗弼,是金朝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孩子。
  •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戰神,戰神刑天排名第二,嶽飛僅排名第七
    「戰神」一詞泛指人類歷史進程中,一些古代歷史或神話故事中掌管軍事戰爭的英雄人物。中國的戰神為蚩尤、呂尚、刑天、勾陳大帝、真武大帝等。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中國古代的七大戰神1、兵主蚩尤兵主蚩尤: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中國神話中的兵主。
  • 中國歷史上真正頂級的軍事統帥,只有八位,其餘都是浮雲
    按照這一標準,中國歷史上真正頂級的軍事統帥,只有以下八位: 第一位:孫武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秦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戰神,綽號「人屠」。 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宋朝經濟繁榮,卻成了封建時期最窩囊的朝代,這是為何?
    ——《題臨安邸》弱國無外交,說宋朝弱嗎?其實不弱,單從經濟來看,宋朝的GDP在當時排在世界第一。從軍事來看,嶽家軍將金人逼得北逃。可是在我們所知的歷史中,宋朝的形象始終保持著「弱國」的形象。每逢打仗,必定失敗。之後賠款,割地。這樣窩囊的朝代,也只有清朝能與之相比。
  • 歷史上宋朝一直被認為積貧積弱,仔細梳理之後就會另有發現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在中國的歷史上,宋朝一直被認為是「積貧積弱」,自立國之初就遭到了遼國、西夏、金國、蒙古的輪番打擊,但在仔細梳理之後就會發現,宋朝並非想像中的那樣不給力。宋太祖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在位十六年。
  • 歷史上的嶽飛是個怎樣的人?趙構為什麼要殺嶽飛?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大將,他功在社稷,扶大廈之將傾,結果最後卻被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至死,造就了一樁「千古奇冤」,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誰吧?
  • 歷史總會驚人相似 構陷嶽飛故事在明朝上演過
    嶽飛, 南宋的抗金名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他的故事一直被後人流傳歌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中「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一直激勵無數的後人。然而,我們同時還知道,就是這麼一位戰功赫赫、憂國憂民的名將,其結局卻不得善終。公元1142年,嶽飛橫遭秦檜的誣陷,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皇帝宋高宗趙構下令賜死了,時年39歲。趙構、秦檜和嶽飛,他們的故事絕不是歷史的絕響,大約在三百年之後的大明王朝,這一幕,又再次上演了。
  • 同樣是求和,為什麼漢朝的和親沒有非議,宋朝的歲幣就是恥辱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遊牧民族一直是令中原王朝頭疼的問題,這群在馬背上生活的牧民就是天生的戰士,為了對付遊牧民族,歷朝歷代對此都是頭疼不已,秦始皇的功績夠大了吧。可是他對匈奴只能依靠長城來抵禦,為此除了命令大將軍蒙恬北擊匈奴之外,還發動了數十萬人建造了萬裡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