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 南宋的抗金名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他的故事一直被後人流傳歌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中「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一直激勵無數的後人。
然而,我們同時還知道,就是這麼一位戰功赫赫、憂國憂民的名將,其結局卻不得善終。公元1142年,嶽飛橫遭秦檜的誣陷,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皇帝宋高宗趙構下令賜死了,時年39歲。
趙構、秦檜和嶽飛,他們的故事絕不是歷史的絕響,大約在三百年之後的大明王朝,這一幕,又再次上演了。我們常說,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如今再對比看一看明朝所上演的那一幕,這種相似,的確是驚人的,因為它們並不是一點半點的相似,而竟是方方面面都相似,這一點,足可以讓人瞠目結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首先,與宋高宗趙構所對應的,是明英宗朱祁鎮;與秦檜對應的,是徐有貞;而與嶽飛所對應的,便是明朝時期的一代名臣于謙。趙構與朱祁鎮,都是皇帝;秦檜是宰相,而徐有貞是內閣首輔;嶽飛是武將,于謙則統領兵部;所以很顯然,從他們各自的身份來看,是極為相似的。
其次,秦檜栽贓陷害,借宋高宗趙構的刀,殺掉了嶽飛,而徐有貞同樣也是栽贓陷害,他借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刀,殺掉了于謙,顯然,這都是同一個套路。另外,嶽飛與于謙的「罪名」,也頗為相似,一個是「莫須有」,一個則是「雖無顯跡,意有之」。
第三,就當時來看,無論是宋朝,還是明朝,都受到了「外族勢力」的侵擾,侵擾宋朝的,是「金」,侵擾明朝的,叫作瓦剌。這還不算,還有更加驚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宋、明兩朝的皇帝,竟然都被「外族勢力」擄走了。「靖康之難」,金政權擄走了宋朝的徽、欽二帝;「土木之變」,瓦剌勢力則擄走了明朝的英宗皇帝,這又是何等的相似。
最後,無論是秦檜誣告嶽飛也好,還是徐有貞陷害于謙也罷,總之,嶽飛與于謙之死,顯然都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同意,而趙構與朱祁鎮之所以都同意殺死忠臣,其根本原因又同時都在於使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免遭剝奪。
所以,這就難免會有人說,誅殺嶽飛、于謙這樣的忠臣,本就是皇帝的本意,但無論如何,那些構陷忠臣的奸佞之臣,勢必是要受到世人的唾棄的,就像秦檜和徐有貞那樣,他們身後滾滾而來的罵名,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洗得掉的!
以上就是宋朝的趙構、秦檜、嶽飛,和明朝的朱祁鎮、徐有貞、于謙之間的故事了,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原來歷史真的會有那些驚人的相似之處的,這不,秦檜構陷嶽飛的故事,在明朝就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