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古城牆公園裡,古城牆遺址上有一座嶽碑亭,亭下有一塊石碑,上有一首古詩:
學士高僧醉如泥,玉山頹倒甕頭低。
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
碑中自述應狂學士李夢龍之邀,書於河南開封舞劍閣,落款是「嶽飛草」,有嶽飛、鵬舉兩印章。
歷史上看,嶽飛從未到過上海,但他的字為何在川沙立碑建亭呢?
原來,明朝嘉靖年間,有位御醫出資在家鄉川沙建了一座家廟,為了顯示身份,特意請了天台山了心和尚來做主持。了心和尚就是李夢龍的徒弟,而李夢龍是嶽飛的好友。了心和尚便將師傅傳下來的嶽飛手跡,一併帶來川沙。
清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地方官員發現了家廟裡的嶽飛真跡,為防遺失,便勒石為碑立亭。時代變遷,亭已不在,僅存此碑。現在的嶽碑亭,是1987年重建的。
嶽飛手跡也幾經周折,但保存完好,已交給南京博物館妥善保管。
沿臺階而上,就是建在古城牆上的嶽碑亭。
亭兩側對聯是:
精忠報國挽狂瀾,保大宋江山半壁。
片石書碑題絕唱,存忠臣武穆孤吟。
上海市原副市長宋日昌題寫的亭名。
嶽碑亭重修紀事
嶽飛手跡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