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寶塔/炮臺…這座牆曾護一城人,如今一路遺蹟都訴說著歷史...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一座城牆護佑一城子民

古城牆

要想了解一座城,

或許走她最繁華的街道,

再品她最古老的地方,

便可對她了解一二。

463年歷史,

一座城牆護佑著一城子民,

一磚一石見證著一段段烽火歷程。

沿新川路一直往東到東門大橋,右側便是上海僅存的7座古城牆之一:川沙古城牆公園。

園外石牆上,四幅石雕簡要圖介紹著古城牆建造之初的地形、樣貌,簡筆雕琢間已讓人領略到了一絲古色韻味,為品古城牆做好了鋪墊。

步入園內,一塊迎客石鎮於臺階東側,像極了古時衛兵護城牆的模樣。沿著臺階而下,呈V字形排列的磚塊地面更顯古樸,如雨後踏遊,更能在油潤的磚泥間領略到韓愈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的詩詞意境。公園廣場上時常能見到兒童三兩嬉戲、年輕人結伴留影、老者健身踱步其中。

穿過廣場,便能一眼望見城牆之上灰牆黑瓦的嶽碑亭。碑亭兩邊對聯上書:「精忠報國挽狂瀾,保大宋江山半壁。片石書碑題絕唱,存忠臣武穆孤吟。」

亭中豎著一塊高165公分、寬82公分的石碑,上刻七絕詩並題:「學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頹倒甕頭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商丘狂學士李夢龍索餘書**大梁之舞劍閣。」落款「嶽飛草」,留「嶽飛」「鵬舉」兩印。其中「索餘書」後二字因年代久遠,早已磨損,無法辨識。

往前一路,滿眼大小不一的築牆青磚,這也是川沙古城牆與其他城牆不同之處——築牆所用磚石,均來自當時每家每戶造房所用石材捐贈,因此用料大小不一,在之後的百年風雨洗禮中,也帶來了牆體結構的加速損壞。

信步牆端樹下,仿佛讓人在橫豎青磚間嗅到了古時工匠手中泥土的氣息。輕撫一路,又似乎觸碰到了古人執磚砌瓦的手——粗糙厚實、堅硬如鋼。

磚石鋪設的小路兩邊是綠葉繁花,再往前便是飛簷翹角的三層寶塔,即魁星閣,目前上海地區僅存兩座。

魁星,中國古代神話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傳說魁星神頭部像鬼,一腳向後翹起,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鬥,如「魁」字中間的「鬥」字,一手執筆,可點定中試人的姓名。

1849年,進士何士祁在古城牆東南角上建造了魁星閣,以求奎宿能光顧川沙,接受人間香火,保佑書院世代學子人人學有所成。但在建成117年之後,原有的魁星閣毀於一旦。隨後的1987年,旅居香港的陶伯育先生重回故裡,踏上城牆,面對損毀的魁星閣痛心疾首,慷慨解囊按照原址、原貌重建,最終於次年建成現今的魁星閣。

魁星閣往外,架有一座油潤古樸的火炮,是當年抗擊倭寇的12座炮臺中唯一留存的一座。

火炮的引信孔、炮尾清晰可辨,孔上已被人撫摸得盡露銅色,在陽光照耀下無比顯眼,似乎伴著光線的反射,還能隱約見到火星四濺的情形。

如今火炮雖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但它留給後人的警示教育、科學研究價值,卻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強。

魁星閣西側,石梯伴著城牆彎曲而下,牆邊的石群假山為了防止城牆外傾而建,石群上攀著藤蔓綠植,著實添了幾分獨有情調。

沿路左側是建於1834年的觀瀾書院敬業堂。門楣上的兩幅對聯概括了觀瀾書院的歷史:「何士祁建書院造福四方子弟;黃炎培辦學堂培養四海人才」「先哲建堂觀瀾累代培桃李;後生敬業學子連年出英才」。

由於古城牆原先「包含」在觀瀾小學內,2010年,以青瓦白牆為界,將古城牆與觀瀾小學校園進行了分隔,開闢了通道進入古城牆公園。

繞回公園廣場至城牆東側,可見縱深近70米,高約9米的城牆主體,綠植「包裹」著牆體,好似披上了一層「偽裝網」,鬱鬱蔥蔥間幾株百年老樹生長於牆體中,這也被園林專家譽為「上海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盆景」。整座城牆古樹繁多,且均寄長於牆體,與牆融為一體的奇觀也唯有親臨現場方能體會到它的獨到。

當年,為了防禦倭寇,抗倭英雄喬鏜受軍門楊宣之命,於嘉靖三十六年正式興築動工。人們夜以繼日,僅花三個多月便築牆竣工。建好的川沙城牆周長2公裡,高9米,牆基寬近10米,開設東(鎮海門)、南(迎瑞門)、西(太平門)、北(拱極門)4個城門、4座吊橋、372垛雉堞、12座炮臺。

城牆外,一條36米寬、5米深的護城河,把城堡緊緊圍住,更增添了川沙城的雄偉氣勢,也為防禦外侵增加了又一道堅固屏障。憑藉古城牆、護城河,川沙人民成功地擊退了倭寇的多次侵襲。

如今,見過老川沙城模樣的人已不多,從留存的幾幅老照片中還能一覽當時古城韻味。

古人用智慧築就了川沙古城,用英勇守護了一城百姓,讓後人驚嘆之餘,何嘗又不是對深厚文化的品讀呢?

文字/攝影:鄭峰

視頻:陸傑

原標題:《古樹/寶塔/炮臺…這座牆曾護一城人,如今一路遺蹟都訴說著歷史…【國慶體驗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安徽這座740年歷史的古鎮,一路絕美古風打卡不停!
    傳承了740多年的歷史 如今煥發新生 歷史上的江村曾有過8座祠堂、5座廟宇和18座牌坊,現在保存下來的僅剩3座祠堂和2座牌坊。
  • 攻略 | 柬埔寨——讓人著迷的吳哥窟歷史遺蹟
    柬埔寨看似純樸、落後的景象之中,存留著波布紅色高棉政權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景象,同時保留著法國殖民地的法式風味。就是這樣充滿著強烈對比的人文風情,以及柬埔寨特有的風土景致,再加上吳哥窟無與倫比的的歷史遺蹟,為遊客留下了視覺與心理上的巨大震撼,正因為這種融合了神秘、歷史、淳樸的感動,使得柬埔寨深受世界各國旅客的喜愛。
  • 福州這座宋塔是宋端宗南逃登陸點,邊上的炮臺參與中法馬江海戰
    林浦村北的閩江小洲福州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村,是國家歷史文化名村。這個位於閩江下遊最大的衝擊島——南臺島上的千年古村,各類文物古蹟、古厝民居眾多,每個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這裡曾是福州地區重要的水產生產與交易集散地,也曾是南宋末年全國抗元鬥爭的中心。
  • 長假人從眾,來看浦東哪些景點人氣最旺! 坐上這條線,做最文藝的仔! 浦東40戶「海上最美家庭」有你認識的嗎?
    古樹/寶塔/炮臺…這座牆曾護一城人,如今一路遺蹟都訴說著歷史…【國慶體驗遊】要想了解一座城,或許走她最繁華的街道,再品她最古老的地方,便可對她了解一二。463年歷史,一座城牆護佑著一城子民,一磚一石見證著一段段烽火歷程。
  • 這座中國寶塔承包了美劇快餐盒,如今又在英國刷屏了……
    一時間,不禁讓我國人民感嘆,中國寶塔真是火出了新境界!不過這都不是最讓人驚嘆的。英國人對這座中式大寶塔的熱愛執著又深切,每天都有許多遊客前往英國皇家植物園,就為了欣賞一下這座中國風格的寶塔,感受東方園林的味道。
  • 你知道廣州曾是座炮臺城市嗎?(下)
    此役清軍共戰死282人,受傷462人,共計744人。在鴉片戰爭中,除鎮江之戰外,我們還找不到何地清軍能有如此的拼死抵抗。」  在晚清中法戰爭中,廣州炮臺對法軍起到震懾作用,也實際保護了廣州的安全,當時如果沒有建成現代化的西式虎門要塞炮臺和長洲要塞炮臺,則難以扼製法軍入侵廣州的意圖。
  • 澳門400歲大炮臺 曾抵禦荷蘭人入侵
    澳門大炮臺位於大三巴旁的小山頂上,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昔日曾是軍事防禦設施的重心,現為澳門博物館一部份,也是澳門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歷史記載大炮臺始建於明神宗年間(公元1617年),大炮臺的建築歷時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臺與媽閣炮臺和東望洋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以防範海盜之用。
  • 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
    另外,為了增加建築的內部容量,荷蘭人決定採用當時歐洲建築風格中的穹隆構造,既氣勢宏大,又更加實用。除了建造紅毛樓的主建築外,荷蘭殖民者還建造了炮臺用作防守。因為當地百姓稱呼荷蘭殖民者為「紅毛人」、 「紅夷」等, 因此這座並非紅色的建築被稱為紅毛城,且流傳了下來。
  • 廈門胡裡山炮臺丨克虜伯大炮和紅夷火炮給你一個全新的感覺
    交織縱橫、琳琅滿目的榕樹婀娜多姿曲虯向上,在婆娑的搖曳中,像是在訴說廈門古老的傳說。十一日上午,我們6人旅行小團體,拜別了南普陀寺,環顧綠色的長廊,一路款款而行。一路好奇,一路盡興,不知不覺地就到了胡裡山。走進胡裡山,切入視線的是「龍泉瀑布」。陡峭的絕壁,飛流直下的流水轟然洞開。
  • 古炮臺旁論海防 將軍第中憶古今
    牌坊不遠處是一座滄桑的城門,門額上刻有「寧南」二字,斑駁的灰磚盡顯歷史的悠久。「這座城樓是古城內保存最好的古建築之一,已經600多歲了。」南頭古城博物館宣教部負責人劉佳妮說,古城原本有東南西北四座城樓,是守城將領的瞭望所和指揮部,歷經多次抗擊外敵的戰爭,如今已不復完整。
  • 香港地鐵改道護樹牆 百年天然奇景得善存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 題:香港地鐵改道護樹牆 百年天然遺蹟得善存  作者 楊曉霞  位於香港島科士街的石牆擁有120年歷史,長約154米、高逾10米,最早為鞏固斜坡而建。牆上的20多棵大榕樹抓實牆體而長,密密麻麻的氣根分布於石牆上,甚為壯觀。
  • 歷史古蹟:上海這座古鎮,有對寶塔最為矚目
    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城市,陸家嘴代表著繁華與現代,而上海同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比如豫園、孔廟、南翔古鎮、朱家角古鎮等等。鬧市區的喧囂,地鐵的擁擠,難免讓人心生浮躁,而清幽的古鎮、古典園林就像媽媽的菜園子,總讓人踏實平靜。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南翔古鎮,其留雲禪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據歷史記載:梁武帝建國時(502年),南翔還只是一個荒涼的鄉村。
  • 胡裡山炮臺
    ,天空只要再稍微低一點點,就可以聽到宇宙深處星星眨眼的聲音,就可以翻閱歷史的標本冊,在這天上的街市裡,讓時間慢慢地濃起來,再慢慢地流轉。總之,我儘管不能若白鷺在這海峽性天然良港上棲息,體會港闊水深的優越性,飽嘗四季鮮花的滋味。短暫的時間裡,泡完海水浴、探望了廈門大學,在菩提樹下洗心革面後,胡裡山炮臺則是不得不翻閱的歷史。
  • 南京保衛戰最大炮臺 烏龍山炮臺遺址近日被發現
    近日,南京保衛戰最大炮臺——烏龍山炮臺遺址被發現。這是繼老虎山炮臺、清涼山炮臺之後,南京又一處被找到的重要炮臺遺蹟。  南京地方志記載,南京炮臺始建於晚清道光年間。1935年後,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對南京各炮臺實施了擴建增築工程,編為龍(烏龍山)、虎(老虎山和幕府山)、獅(獅子山)、馬(馬家山和清涼山)、雨(雨花臺)五座炮臺。
  • 東泓炮臺,240毫米口徑的德國巨炮,甲午海戰時曾讓日艦吃盡苦頭
    去劉公島旅行,這座東泓炮臺是一定別錯過的。雖然島上有好幾座炮臺,但最有名的就是這座東泓炮臺了。東泓炮臺位於劉公島最東端,又稱東風梢或東口炮臺。炮臺設24釐米口徑要塞炮和12釐米口徑速射炮各2門,7.5釐米口逕行營炮6門,小口徑速射炮4門。
  • 重慶的300年遺蹟,曾是商人「高級會所」,如今卻無人問津
    重慶的300年遺蹟,曾是商人「高級會所」,如今卻無人問津長江之水,滾滾向東流,重慶的長江水畔,有一處300年歷史的遺蹟,遊客經常忽略,也漸漸被世人所忘記。一抬頭,紅線穗迎風飄揚,一盞盞燈籠,映了古宅的前世今生,浮光掠影,讓人瞬間思緒翩翩。
  • 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臺之一,如今變為旅遊景點,遊客絡繹不絕
    澳門經過100多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成為了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 而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所以說來澳門旅行,澳門歷史城區一定是不能錯過的。除了標誌景點大三巴,還有不能錯過的一定是大炮臺和博物館。
  • 古樹評選:高大洋槐、柏樹群落 與老洋房共守歷史清幽
    ,靜靜訴說著唐山近代工業的發展過程和唐山煤炭工業發展的歷史背景故事。院落裡古老的丁香、紫藤、槐樹、柏樹等用年輪印刻著這裡曾經的繁華,濃縮並見證著開灤的歷史,也默默訴說著「一座礦,一座城」的唐山傳奇。這裡是開灤趙各莊礦黨委大院,十餘名工作人員依然在這裡辦公,和這裡的古樹群落一起守護著這裡的歷史清幽。
  • 四川這座古鎮距今2100多年,因古樹聞名,諸葛亮曾在這牧馬
    許多人喜歡古鎮就是喜歡它的寂寞和滄桑, 位於四川省的黃龍溪就是這樣, 靜默的街道,斑駁的泥牆,半夜的打更聲,是離不開「死水微瀾」和「芙蓉鎮」的記憶,是黃龍溪飛不出去的頹廢氣息。古街道、古樹、古寺院、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民俗、古戰場遺蹟、古雅門…黃龍溪似乎都與「古」字相連,這樣的「夜聞更聲晨沐霧,飛簷翹角舊時屋」小鎮上,人們容易忘記時間,容易忘記空間,你正在經歷,正在經歷,所有即將經歷的黃龍溪的上溯都忘了追溯到什麼早上,當地人也幾乎不知道。
  • 劉公島東泓炮臺:海軍投降了,陸軍不投降,不該被遺忘的護軍統領
    但是,陸軍統領張文宣的名字,知道的人卻鳳毛麟角,史料對他的介紹也很少,甚至沒有留下他一張照片。張文宣是劉公島的陸軍統領,當時叫作北洋護軍。為了加強海防建設,1884年張文宣被李鴻章從朝鮮調回,駐守旅順,第二年兼領劉公島護軍營。從1887年開始,他調防威海,主要精力在劉公島。為了防止敵人入侵,建設海防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