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通州原酷騎單車總部,用戶在辦理退款手續。近日,酷騎單車、小藍單車頻現押金退款難,消費者前往公司退押金。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昨日,知春路,一輛酷騎單車被遺棄在花壇裡。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記者問詢退押金事宜,黃牛表示繳納手續費即可幫助代退押金。
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人出售小藍單車。手機截圖
小藍退款電話難打通,酷騎禁代退押金;北京工商局稱酷騎拒絕調解致調解終止,建議保留證據並起訴
近期,共享單車押金退費難問題進一步發酵,主要涉及小藍單車和酷騎單車,兩家公司的手機APP現已無法辦理退押金業務。其中,上海、成都、瀋陽等多地酷騎分公司已人去樓空,稱想退費只能去北京總部,且必須本人或直系親屬持有效證件方可辦理。小藍單車則通過微博公布了兩個退款電話,消費者反映打進熱線就能退費,但是這兩部熱線卻長期處於關機、佔線狀態,想要打通十分困難。
昨日下午,多名酷騎單車用戶向新京報記者反映,他們都收到了北京工商局針對消費者投訴酷騎單車的回覆簡訊。據該回復簡訊,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工商局已停止調解,並建議消費者留存好相關證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給出的依據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者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工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
■ 體驗
小藍單車
退款專線撥打59次才接通
進入10月份,小藍單車「退款難」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不少用戶反映,車輛押金逾期仍未退還。10月20日,小藍單車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其公司收到類似投訴後,已加大人手採取多種措施解決用戶問題。此公告中顯示有退押金流程及反饋渠道,還公布了兩個退款專線和一個退款微信號。小藍單車方面承諾,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用戶申請退款的款項,將於2017年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
北京用戶李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上半年,他支付了99元的押金,註冊了小藍單車。10月份,他發現網上出現不少關於「小藍單車退不了押金」的消息,於是他在10月27日申請了押金退款。「我當時看到了小藍單車的公告,說是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等到11月10日過後,仍未收到退款,撥打退款專線也沒能打通。
14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多名小藍單車用戶,他們中有的交了99元押金,有的交了199元押金。其中,三名用戶於10月30日前申請退押金,但至今仍未收到退款,官方公布的退款專線也難以打通。也有用戶表示,押金不但沒有退還,退款信息還無故消失了。
用戶劉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10月下旬,其選擇退還押金後,APP的押金一欄顯示為「退款中」,但昨日,她發現該頁面已經變成了「未交押金」的狀態。此事引發網友調侃,「這就是你們所謂的10日前完成退款嗎?」有網友稱。
通過APP退款無望,用戶們開始撥打退款專線及客服電話。近兩日,新京報記者多次撥打退款專線及人工客服,均顯示「正忙」或「已關機」。小藍單車用戶李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和其他用戶都是在撥打了至少30次電話才順利接入的。「但只要打通了退款專線,押金很快就可以到帳,可充值的金額和我們辦理的權益卡仍然無法退還。」李先生說。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嘗試聯繫小藍單車退款專線,從下午3時46分開始撥打,到4時14分時接通,其間一共撥打了59次電話。在登記完記者的身份信息後下午4時30分收到了退款押金。
酷騎單車
伺服器下線 APP無法退款
多地辦公室人去樓空,創始人手機無人接聽,官網無法打開,APP不能使用,公司列入異常經營名錄……這家成立於2016年11月的公司,此前單車總投放量排名行業第四。而在今年的11月2日,距離其成立還不到一年,酷騎公司就因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記者從北京市工商局通州分局了解到,具體內容是年報信息造假。
今年8月份開始,酷騎單車就被指出現押金「退款難」問題,部分用戶無法在平臺承諾的7天內收到退款,且客服無人接聽。更有公司前員工向新京報記者爆料,酷騎單車和P2P公司共用財務,員工自己都偷退押金。9月28日中午,酷騎單車官方宣布鑑於高唯偉管理能力不足,決定罷免其CEO職務。
記者下載酷騎APP,嘗試登錄帳戶時發現,輸入手機號後,手機已無法接到「簡訊驗證碼」。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酷騎單車APP已於10月份停止更新,目前伺服器已經下線。
據記者調查,自從酷騎單車的手機APP停止運營以來,消費者想要退回押金就只剩下了自己去酷騎單車位於通州的公司總部或是找黃牛代辦這兩條路。面對退押金的困局,酷騎公司前CEO高唯偉曾對媒體表示,即使未來酷騎倒了,用戶的利益還是能夠基本得到保障的。因為大不了最後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回家,酷騎單車的造車成本是650元,能夠覆蓋298元的押金。
■ 探訪
酷騎禁代退押金 稱為防「黃牛」
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萬達廣場B座30層的酷騎單車總部,這裡是該公司目前全國唯一一個退款通道。昨日11時許,記者來到酷騎單車公司總部,整個30層僅剩一個辦理退款業務的房間尚有工作人員,屋內還有警察和保安在維持秩序。
辦公室門前玻璃幕牆上粘貼一張手寫的「退押金須知」公告,退款須知顯示,退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9:30-17:00;周六、日10:00-15:00。本人持身份證可退押金,或出示相關證件的直系親屬,包括結婚證、戶口本、或居住地址相同的身份證。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用戶出示身份證、裝有酷騎APP的手機,提供註冊時的電話號碼,298元的押金最快在幾秒之內就能通過原支付渠道返還到帳。而如果沒有相關資料,現場的工作人員會堅決拒絕退款。並且,APP當中的餘額退款不能辦理。
「現在只能等酷騎回復或者別的公司接管了以後才能退,我們是第三方公司,跟酷騎沒有任何關係,只負責退押金。」一名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當記者向他反映網上有黃牛可以幫助用戶進行代退時,該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因為之前的黃牛太多了,酷騎公司之前的員工中有一些就是黃牛,所以讓我們接管,現在應該是沒有黃牛了,我們也不知道黃牛是怎麼辦到的。」
在電梯間旁的一塊白色告示牌上,也用黑色馬克筆寫下了「黃牛擾序,違法拘留」。據現場的一名警察介紹,「最開始對於代退押金沒有限制,黃牛就特別多,基本上每個人能帶著一兩百個單子來,按一份提成100塊來算,黃牛能掙很多錢。」
■ 新聞連結
僅僅在半年前,共享單車的市場還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在北京的街頭,各種顏色、品牌的共享單車隨處可見,當時,有網友調侃道,「共享單車遇到了最大的難題,就是顏色不夠用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如今,已有多家共享單車退出市場,也有部分共享單車企業面臨押金難退的問題。
悟空單車:首家倒閉的共享單車
2017年6月13日,悟空共享單車在其微博上發布聲明稱自2017年6月起,將正式終止對悟空單車提供支持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全額退還一切投資款,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回收市場上留存的單車。
3Vbike:車輛多數被盜走
2017年6月21日,3Vbike通過公眾號發布公告稱:由於大量單車被盜,3Vbike共享單車從2017年6月21日起停運,沒有退押金的用戶,儘快申請退款。運營方法人代表稱,1000多輛車中只找回了幾十輛。
町町單車:企業「失聯」
自今年4月份以來,大量用戶反映稱,町町單車申請退款後數月都無法返還。8月時被曝出,町町單車辦公場地已空無一人,企業「失聯」。據媒體報導,截至目前,町町單車仍有一萬多用戶的押金未退。
小鳴單車:曝出大量「退押金難」問題
今年7月份,小鳴單車被曝出大量「退押金難」問題。小鳴單車CEO陳宇瑩曾將押金退款難解釋為「技術問題」。她表示,押金退款難的問題也與小鳴單車從一二線城市下沉三四五線城市後,一二線城市大量用戶找不到車用申請退返押金形成的「擠兌」有關。
亂象1
押金難退 黃牛收費可代辦
由於多家共享單車存在退費難等問題,代退押金的「黃牛黨」隨之滋生。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通過某二手交易平臺搜索「單車押金」等關鍵詞後,發現了十餘條相關信息。其中一名發布者表示,其可以代退酷騎單車和小藍單車押金,「需要提供個人資料,退款時間大約2-4個工作日。」
新京報記者聯繫上該信息發布者,其表示,代退小藍單車押金需要支付「手續費」40元,酷騎單車則需120元,同時註冊帳號時所用的手機號、姓名、身份證照片均需提供。該發布者表示,其開展代退「業務」已有兩個星期,昨日一天就接了11單,「還沒有聽說過不能退的」。對於代退押金的方法,該發布者並未透露。
在多個「酷騎單車」用戶群中,也充斥著不少「黃牛黨」。據這些「黃牛黨」介紹,他們內部分工明確,有負責在網上「拉活」的,也有去現場排隊,申請退款的。
昨日18時許,黃牛小薇告訴新京報記者,她負責聯繫未退押金的用戶,用戶支付155元費用,並提供相關信息後,她會轉達給在現場排隊的人員,再讓其幫忙退押金。
酷騎單車用戶丁先生表示,近期,他發現酷騎單車線上退款渠道關閉,想要退押金,必須到北京酷騎單車總部,於是,他便想到在網上找「黃牛黨」代退。
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丁先生找到從事此「業務」的「黃牛」。按照要求,他向「黃牛」提供了手機帳號、身份證信息,並支付了130元。三天後,其收到了酷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押金退款298元。
也有網友反映,此前,自稱酷騎單車「內部人員」的網友稱,收80元可幫用戶代退押金,多名用戶付了錢後,發現被對方拉黑了。
亂象2
共享單車現身二手交易平臺
昨日,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新京報記者發現兩則共享單車的交易信息。
有網友發布信息稱,處理全新的酷騎單車,「帶車筐、不帶鎖,處理2000輛,200元一輛,不包郵」。據信息頁面顯示,此交易信息發布於天津,配圖則為一輛輪胎、鏈條都比較新的酷騎單車。
消息下方,有網友評論信息發布者行為不當,也有網友支持稱「我也是退不出來(押金),全國這麼多人,因為這個(退押金)去趟北京?我也準備拿個車子自用」。
還有一名網友發布了小藍單車的交易信息,其稱:「小藍單車,押金不退。出售小藍車,150(元)自取」,該信息發布於北京。
採寫/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趙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