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66歲老人獨居大山,40年只做1種上門生意,想買先交錢

2020-12-18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位農民大叔姓侯,今年66歲,他家住山西省南部中條山區一個叫李疙瘩的農村,侯大叔右腿殘疾,但是他身殘志堅,40年在家裡用石匠手藝養活了一家人,做出的1種小石磨現在足不出戶,供不應求。

侯大叔說他生活的農村地處中條山腹地,這裡石頭到處都是,當地農民自古以來就有做石器的技術,自己20多歲也學會了這門手藝,在農村用石頭幫人造房子,加工各種生活用品,37歲那年媳婦不幸患病去世,他就一個人靠著石匠手藝養活著老人和兩個兒子。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多為禍不單行,20年前侯大叔上山幹活不慎又摔斷了一條腿,右腿落下殘疾,重體力活不能幹了,上山和下地都不行,他就在家裡專心幹著石匠的營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很多的生活用品都被其它新型材料所代替,石器的用處就不大了,唯獨加工這種手搖小石磨生意很好。

小石磨以前在農村就是農民們在家裡經常使用的工具,它可以磨辣椒,磨韭花,磨豆腐,磨花椒麵,非常實用方便,特別是磨豆漿幾乎是天天使用。圖為小石磨的完整樣子。

近幾年當地山區農村鄉村旅遊興起,很多周邊的河南和山西大城市人節假日進山遊玩,他們看到了侯大叔的「小石磨」,都非常喜歡,說在家裡每天可以磨豆漿,特別是退休的老人們每天早上手搖著小石磨既能鍛鍊身體還能喝豆漿,足不出戶,一舉兩得,銷售就好了起來,經常是遊客上門求購,帶回家送給父母和朋友。

侯大叔說由於小石磨的加工製作是純手工打造,所以加工起來很費時間,大約五六天才能製作一個,他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要求很嚴格,選來的石頭都是完整無裂縫的大塊石頭,然後在家裡切割打磨,一個售價500元。

侯大哥銷售小石磨目前就是坐在家裡等客上門,他說遊客們一傳十,十傳百,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時常是供不應求,甚至還有城裡的日雜批發商大批量訂購,由於加工比較慢,他說批量訂購一般先要交錢才接受定製。圖為他為山西一位客商加工的一批小石磨,還差一個就完成任務。

侯大叔的2個兒子現在都已經成家,各自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他說自己雖然腿腳不利索,但是坐在家裡幹石匠沒有問題,生活能夠自理就不給孩子添麻煩,每天在家裡做著小石磨,收入就夠自己吃喝,做小石磨就是賺的功夫和技術錢,沒有一分錢成本,山裡石頭到處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一種無本生意。

侯大叔的一位本家嬸子年紀已經80多歲,生活不能自理,孩子們都要外出打工賺錢,善良的大叔就讓她也住在自己的院子裡照顧著她。

侯大叔說現在聽說能在網上賣東西,遊客建議我也開個網店,可是我年紀大了上網的事情做不來,一個人在家裡能做多少算多少,想買你要上我門,我這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1月做4個不愁銷售,人還不累,就當是老有所樂,圖個開心。【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山西8旬老人獨居風水寶地,痴迷周易45年參悟天機,現在啥樣了?
    今天我們說說以為山西年過八旬的老人,這位老人姓張,全名叫張宏錄,我們叫他張爺爺。雖然年紀已過8旬,但是身體健康,腿腳靈活。他銀白色的鬍鬚很有特點,他說自己現在身體很健康就像60歲的人一樣,這和他45年的修行以及飲食有關係。
  • 戰疫者|在武漢,我們自發為獨居老人買菜送菜
    小魚說,活動的首要目的是解決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6日,曾接受過幫助的張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自己的親屬年過七旬,因患有慢性病,兒女不在身邊,兩位老人在家中買不到菜十分著急。張先生在看到朋友圈中有轉發「尋找獨居老人」的活動海報便掃碼填寫求助信息。在通過志願者核實後,小魚在APP上讓騎手下單購買了一周的菜量,將菜送到了兩位獨居老人的手中。
  • 【小民生大情懷】永年社區創新服務 上門幫獨居老人辦醫保
    【小民生大情懷】永年社區創新服務 上門幫獨居老人辦醫保 2020-12-05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3歲老人公共浴池洗澡被拒!如何解決獨居老人養老困境?
    「我不想跟你做生意,萬一在裡面暈了、摔倒了,這責任由誰來承擔?」近日,江蘇徐州,83歲高齡的劉大爺單獨去公共浴室洗澡,卻被澡堂拒絕入內。△圖片來源:看看新聞獨居老人連洗澡都成了問題?針對這一群體的生存困境,上海精細化智慧養老的小舉措,對獨居老人而言可謂是莫大的安慰。前不久,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
  •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一口熱乎飯 溫暖阿婆心一月四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長者飯堂工作人員傅秋燕(右)為該街道富興社區的獨居老人陳麗雅送午餐。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實習生 陳燕1月4日,元旦小長假後的第一天,天陰著,空氣冷颼颼的。陳麗雅老人家裡的灶也冷著。飯點到了,她並未開始做飯,因為她知道,很快就會有熱乎乎的飯菜送上門。11時45分許,兩輛熟悉的電動車駛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富興社區的一條巷子,進入陳麗雅的視線。
  • 不要忘記武漢的獨居老人|百家故事
    以下是「尋找獨居老人」志願行動發起人周維(化名)的口述:我們是為這次疫情臨時組建的志願者小組,只有十幾個人。2月中旬以前,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上,其次是為非肺炎患者做線上義診。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到了獨居老人的需求。
  • 獨居老人在家去世無人知,2年後才被發現……
    獨居老人,一個繞不過的社會問題獨居老人養老難問題越來越嚴重,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獨居老人在沒有任何人照顧的情況下,在自己的住所因為跌打或疾病等原因過世,直到很長時間之後屍體才被發現。在這幾年來從未看過有人上門來看望過她們,平時就只見到老婦和她的一隻白色小狗。老人失蹤多日反應給管理層,無果而終一名公寓居民表示,他從去年1月回國後就沒有再看到老婦。
  • 77歲農村大叔痴迷陰陽八卦40年,獨居深山參悟天機,看活成啥樣
    圖片上這位老人姓王,今年77歲,他一個人生活在山西省晉南中條山中的一個土山下,已經40多年的時間了。聽當地人說,王大叔終生不娶至今還是個童子身,而且他痴迷陰陽八卦,隱居在山洞裡修身養性,參悟天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個民間奇人,大家稱他王大師,近日攝影師懷著好奇的心情特意去拜訪了他。
  • 上海市「陽光關愛」三措施溫暖申城單身獨居老人
    不久前的一天,楊浦區江浦街道80多歲的單身獨居老人劉老伯不慎在家中倒下,奄奄一息,情況十分危急。正在這時,劉老伯的家門被推開了,來人是住在同一社區的「陽光關愛員」吳德輝,他馬上把劉老伯送入醫院搶救。經檢查,劉老伯因腦梗引發了電解質失衡,醫生說:再晚一步送到醫院就可能性命不保。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目前,楊錦霞所在街道主要通過「老夥伴計劃」了解獨居老人的情況。讓六七十歲左右的老人作為志願者和80歲及以上的老人結隊,了解獨居老人的情況。但問題是,志願者也不能保證一個月一次的探訪頻次。如果老人24小時未出門,居委會工作人員會收到一則預警信息,提醒他們上門回訪。這彌補了志願者上門頻次不足帶來無法實時獲知老人情況的缺陷,也節省了居委會工作人員的精力。
  • 北京朝陽:探訪高齡獨居老人的食·住·行
    老年餐桌,想說愛你不容易  同一時刻,居住在同一小區的霍淑珍老人正在準備當天的晚餐,炒油菜和粥,照例是自己做自己吃。  霍淑珍今年八十二歲,兒子居住較遠,有時要兩個星期回來一趟,好在自己身體不錯,能應付買菜做飯等一系列事情,老太太告訴記者,華騰園的中心廣場每天上午都有小車進來賣菜,旁邊的京客隆超市也不遠,買菜不成問題。
  • 成都周邊的孤單村莊,靜謐的大山裡僅剩十來戶人家,老人獨居深山
    但隨著村外的建設和發展,江源村內的村民越來越多的開始往村外搬遷,如今大山裡的江源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亦或許是當時下著小雨的緣故,大山裡的空氣特別好,溼潤的空氣裡全是各種綠植的味道。這些空蕩的房屋被遺棄在這座靜謐的大山裡,依稀還能夠看出這座小山村當時的熱鬧景象。
  • 40歲中年人不想打工,又想賺錢怎麼辦?這3種小生意門檻低還賺錢
    40歲中年人不想打工,又想賺錢怎麼辦?這3種小生意門檻低還賺錢人到中年,你最愁的是什麼?很多人愁的終究還是錢。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沒有錢在社會上寸步難行。而中年人在職場,面對的就是失業危機,而失業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危機感,因為失業意味著自己賺不到錢了。
  • 獨居老人出門難 愛心鄰居來幫忙
    社區網格員王陵與愛心鄰居賀愛蓮到獨居老人李義家中看望。紅網時刻長沙12月17日訊(通訊員 彭超瓊)「謝謝社區的關心,謝謝好鄰居賀愛蓮同志對我的幫助,我家裡的菜已經夠吃了,生活物資也採購齊備了。」長沙市天心區金盆嶺街道塗新社區84歲的李義娭毑激動地說。為了解決寒冬獨居老人採購生活物資困難的難題, 12月16日,塗新社區網格管家與愛心鄰居們一起到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家中一家家上門看望,共計走訪23戶獨居老人家庭,給5戶老人送去新鮮蔬菜、食用油等物資,在愛心鄰居的幫助下,老人們不再為過冬的生活物資發愁。
  • 老人獨居山頭45年 與一隻貓作伴
    今年72歲的桑何喜老人,家住山西省平順縣芣蘭巖鄉,西井山東漏頭自然村,1965年參軍,當了四年的兵後退伍回到家鄉,一直到現在都未婚配,與父母一直居住在太行山裡,父母去世後他一直獨居到現在。桑何喜老人告訴作者,十幾年前,還有一些農戶居住在附近的其他山頭,後來都搬走了,如今整座山谷裡十多處山坡上只剩下一些遺留的老房子,只有他一個人居住在這裡,偶爾會有放羊的村民和一些戶外愛好者在此路過。圖為桑何喜老人居住的院子孤零零的坐落在太行山中。
  • 81歲獨居老人忍不住點讚!
    昨天下午,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的工作人員走進81歲的任阿婆家,為她家的電錶安裝一款智能斷路器。這塊小小的晶片嵌入電錶後不會額外耗電,還能自動分析老人的用電習慣,從而生成個性化的用戶畫像。孤老203人,高齡(80歲以上)獨居老人1311人。這次,他們選擇了10戶試點安裝智能斷路器,均為高齡獨居或是孤老殘疾人員,後續還將視效果進一步推廣。吳迪介紹,長期以來,歐陽路街道開展了送餐到家、老夥伴結對、市民驛站等各類助老為老活動,「也希望科技手段和人性關懷能夠相輔相成,為老人帶來更全面更細緻的看護。」
  • 寧波橫街鎮"送餐"服務突然要停 獨居老人有點不適應
    浙江在線04月29日訊昨天中午,93歲的林奶奶和往常一樣在家吃午飯,一葷一素一湯,這些菜可不是老人自己做的,而是別人專門送上門的。  鄞州區橫街鎮為留守老人提供送餐服務已經持續一段時間,老人不用自己買菜燒飯,花不多的錢就可以吃上新鮮的熱飯菜,這是件好事。目前,老人還不知道,這樣「愜意」的日子,也許下個月就沒了。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五華區眠山社區關愛社區獨居老人,讓老人們「空巢」不「空心」
    在防疫的關鍵期,孤寡老人,獨居老人比普通人更需要照料與幫扶。2月12日起,五華區眠山社區黨員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對轄區內獨居、行動不便老人上門進行走訪,為老人們送去了蔬菜和防疫用品,並詢問老人近期身體狀況。 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獨居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機,對網上的防疫資訊和防疫物品購買資訊不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