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居家養老有多安全?81歲獨居老人忍不住點讚!

2020-12-19 新民晚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老伴過世了,子女不在身邊,居委會幹部不可能時時看護,高齡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如何保障?

昨天下午,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的工作人員走進81歲的任阿婆家,為她家的電錶安裝一款智能斷路器。

這塊小小的晶片嵌入電錶後不會額外耗電,還能自動分析老人的用電習慣,從而生成個性化的用戶畫像。

一旦發現老人家裡長時間無用電或者用電異於往常,系統立刻通過算法分析異常原因,並推送給提前設定的緊急聯繫人

同時,平臺對於老人用電安全也會有告警提示。一旦發現用電量過載過荷,系統會自動斷電,從而減少獨居老人由於用電不當引發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考慮到任阿婆的老伴前不久過世了,女兒又遠在臺灣,居委幹部江正義和街道老齡幹部周雅莉主動擔任起了緊急聯繫人,一旦收到平臺推送的異常提醒,他們將第一時間趕赴老人家中查看老人的生活狀況,第一時間為老人提供幫助。

這款智能斷路器是真真切切立過功的!

據負責研發的微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顧立庭介紹,智能斷路器最初在天津應用時,就曾發現一名老人家中用電情況異於往日,系統自動啟動預警程序,通知老人的子女,幫助他們及時找到了外出迷路的老人。

安裝完成後,任阿婆發自肺腑地說:「高科技的東西我雖然不太懂,但街道的關心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鄰居得知用意後也忍不住點讚:「這倒真是個辦法!」

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吳迪表示,歐陽路街道雖然面積不大,但轄區內老齡化程度位居虹口區第一。孤老203人,高齡(80歲以上)獨居老人1311人。這次,他們選擇了10戶試點安裝智能斷路器,均為高齡獨居或是孤老殘疾人員,後續還將視效果進一步推廣。吳迪介紹,長期以來,歐陽路街道開展了送餐到家、老夥伴結對、市民驛站等各類助老為老活動,「也希望科技手段和人性關懷能夠相輔相成,為老人帶來更全面更細緻的看護。」

為獨居老人操心的

還有長寧區江蘇路街道

街道將智能水錶和門磁的終端接入「一網統管」平臺,獨居老人一旦超過24小時未開門或12小時用水情況低於0.01立方米,後臺就會預警,這些情況將及時反饋給街道和居委。在收到政務微信的信息警報後,居委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

張阿婆家參與了試點,家中新增了智能設備。「本來,街道裡與我結對的志願者就經常上門陪我聊天。現在安裝了『四件套』,也是為了我的安全著想。」

張阿婆(左一)和志願者李春(左二)

張阿婆口中的「四件套」是本次「一網統管」平臺嵌入為老服務的新功能。通過安裝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和智能讀水錶儀四件智能設備,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電話、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全面輻射轄區內所有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

隨著現階段「一網統管」的全面推進,江蘇路街道針對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積極探索和拓展為老服務應用場景的全新功能,通過智能化手段服務獨居老人的居家養老,緩解其生活中常見的居住安全、身心健康等問題。

在上海養老,滿滿的安全感!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陸佳慧 周慧婕 湯永怡

圖 片 | 陸佳慧 周慧婕

視 頻 | 周慧婕 徐易飛 湯永怡

編 輯 | 陸佳慧

相關焦點

  • 點讚!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點讚!「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一網統管」平臺,隱藏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
  • 83歲老人公共浴池洗澡被拒!如何解決獨居老人養老困境?
    △圖片來源:看看新聞獨居老人連洗澡都成了問題?針對這一群體的生存困境,上海精細化智慧養老的小舉措,對獨居老人而言可謂是莫大的安慰。前不久,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
  • 婺城:居家養老活動中心「升級」獲居民點讚
    「平日裡,一個人在家太孤單,居家養老活動中心是我們最常來的地方,老夥伴們都會相約在這裡一起娛樂,每天過得既充實又快樂。」88歲的宋順貴在城東街道桃園社區居家養老活動中心,一邊津津有味地下著象棋,一邊笑呵呵地說道。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01智能門磁彌補志願者關懷的缺陷三年前,丈夫去世,84歲的楊錦霞成為一名獨居老人。房間突然變得空空落落,她還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儘管子女要求她搬離原住所與他們同住,但楊錦霞拒絕了。她不想離開那麼熟悉的家。有一次,楊錦霞久久沒有接聽電話,居委工作人員上來敲門,也不見屋內有應答。
  • 上海夕悅楊雲峰:居家養老才是為養老服務業的主戰場
    居家養老是養老服務業的主戰場,讓社區長者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活動,進行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復理療,這比在市中心解決緊張的養老院床位問題,來得更為務實。 作為中國的老齡化重鎮,上海各界正在積極落實市委一號課題,逐步重視並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落實。
  • 「媒體解讀」廣州居家養老出新規,60歲以上居家老人可申請社區居家...
    廣州近日印發《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強調,廣州要建立全市統一的居家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新規還強調廣州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工作。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居住的60周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可申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80周歲以上或獨居老人等可申請資助。
  •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上海養老工作下足「繡花功夫」
    如此一來,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電話、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嵌入為老服務新功能,全面輻射轄區內所有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江蘇路街道現有戶籍人口5萬餘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萬餘名,佔街道總人口數的39%左右,屬於人口深度老齡化的社區。
  • 天津市河西區建設「一庫一網一平臺」讓居家養老更有「溫度」
    ── 一年多來,大數據智慧養老,以更簡單、更方便的智能方式,為全區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生活幫助、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個性化、便捷化的服務,讓居家養老更有「溫度」。──河西區智慧養老,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
  • 上門推拿按摩、打掃衛生...居家養老服務送到家...
    這是凌邊村獨居老人凌群歡和居家養老服務上門醫生的對話。凌群歡今年81歲,自今年六月起,她申請了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每個月她都能免費享受兩次醫生上門為她提供的醫療服務。79歲的凌金興是凌邊村另一位獨居老人,去年,他九十多歲的母親離世,獨自一人居住的他申請了「居家養老」服務,除了有醫生護士上門進行醫療服務外,「我有高血壓
  • 天津市河西區探索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調查
    「為此,我們在宣傳時更加細化對助餐的解讀,還讓柳江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將飯菜送到社區居委會,讓老年人免費試吃。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會將試餐送上門,還為有需求的老年人安排了結對志願者定期送餐。」在柳江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家住芳竹花園的馬桐英剛剛參加完中心的養生課堂。72歲的馬阿姨,原來腳疼腰疼都要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次走路就要20多分鐘,還要過一個大路口,對於腿腳不便的老人來說,不免心驚膽戰,也很不方便。現在家門口建起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配備了「健康驛站」,就近就可以享受貼心的服務,老人特別滿意。「截至目前,已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健康驛站』5個,服務老年群眾2400餘人次。」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的養老樣本根據杭州市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長明寺巷社區地處杭州城站火車站附近,屬於上城區小營街道。
  • 老人獨居容易出意外怎麼辦?一個新裝置上線,網友:求全國推廣
    >如有異常將「召喚」人員前來看望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
  • 康復「大件」也能租 上海養老有「新意」
    新華社上海10月25日電題:康復「大件」也能租 上海養老有「新意」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胡潔菲 對每一個人來說,老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這一過程卻可以變得更有尊嚴感和幸福感。
  • 海口城市獨居老人:日子平淡想有個伴,不願待家中
    11月5日,作為國家民政部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項目,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高登街的瓊山區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營業,進行養老服務深度探索。這家國家民政部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項目,正在通過醫養結合的方式,為獨居老人們提供溝通交流、找個「伴」的平臺,探索養老服務的新模式,新出路。
  • 人大代表震撼發聲:建國有養老院,讓這些老人免費養老
    而這幾天新老人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曾有人大代表建議國家開設國有養老院,要有計劃養老,讓這群老人能夠安心的免費養老...... 這個提議在小編看來,實在是對老年人好極了,現分享給大家看看。
  • 天河元崗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
    養老中心開業,長者其樂融融歡聚一堂。信時記者李丹攝大洋網訊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不少老人對晚年生活的一種期待。日前,廣州天河區元崗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轄區的老人在門口就能享受包括日間託管、臨時託養、生活照料、助餐配餐、醫療保健等諸多養老服務。據了解,元崗街有700多位老人,一些獨居或孤寡老人由於行動不便,對養老服務有較大需求。日前,元崗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運而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由廣州雍美養老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為老人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
  • 厚街這盞「小夜燈」,讓獨居老人起夜不再摸黑
    夜間照明改造行動已經惠及40名獨居老人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通訊員 王勤鋒每當夜幕降臨,在萬家燈火照亮城市夜空時,在城市的一些角落,有一部分獨居老人,由於不捨得用電,抑或行動不便等原因,每個晚上都在摸黑生活
  • 超七成廣州市民認可社區居家養老
    根據此前廣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發布的《廣州養老服務市民評價分析》顯示,通過追蹤5000人次的民調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作為養老服務的直接受惠者,對服務現狀評價最好,滿意度達47%。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民調中多達75%的市民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比家庭養老、養老院養老更符合大眾需求。
  • 浦江三年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26家 讓老人更有獲得感
    仙華街道項宅村通過前期調研和多日試行,中心裡的老人們除可以享用午餐、晚餐,早餐也有了著落。浦江正鼓勵有條件的居家養老中心先行先試,從「2」變「3」。  每人每天交2~8元,甚至免費,老人就可以美美地吃上兩頓或三頓飯,同時還能享受家政、醫療、志願者護理等服務。
  • 從「舌尖」到「心尖」,讓社區老人感受到養老即「享老」
    居家養老是大多數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助餐工程」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關鍵部分,共建共治共享是和美社區居家養老的顯著特徵。近年來,和美社區堅持民生至上,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致力於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多彩的養老服務。和美社區是如何整合多方資源,為社區居民打造有溫度的養老驛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