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獨居容易出意外怎麼辦?一個新裝置上線,網友:求全國推廣

2020-12-15 騰訊網

獨居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獨居老人還是會面臨許多生活中的不便。對於這些老人,除了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與幫助,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近日,一些故事和做法,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

80歲老人反鎖二樓被救

要寫欠條給消防員

12月5日,浙江湖州安吉縣

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稱

一名80歲獨居老人摔倒被困家中

消防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後發現

老人家住二樓,被反鎖家中

消防員趕忙登上梯子爬上二樓

然後翻窗進入

經過10分鐘的救援

反鎖的大門被打開

老人獲得了救助

可能是家裡沒有錢

老人年齡也比較大

以為消防員救她要給錢

就對救援人員說:

你出勤要多少錢,我寫個欠條給你

消防人員笑著回答:

「不用的,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

所幸這次救助及時

老人的身體並無大礙

網友紛紛表示:

「都是可愛的人」

「為人民服務,聽著真暖心」

萬幸,這位老人在摔倒後

及時撥通了求救電話

但回過頭想想,如果老人

遇到更加複雜、緊急的情況

手邊又沒有電話呢?

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

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視頻來源丨@中新視頻

獨居老人家中多項數據「一網統管」

如有異常將「召喚」人員前來看望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

據介紹,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

△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內,「一網統管」平臺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轄區內13個居委會每日接報案件數、案件內容與處理進度等信息。

收到信息後,居委會將第一時間上門探望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

江蘇路街道還將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如遇反常情況,均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及時反饋,並「召喚」人員前來看望。

家住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的86歲獨居老人張奶奶表示,對於社區幫忙安裝智能水錶,她是打心眼裡高興。

張奶奶:你如果不用水了,家裡肯定是沒有人或者是出去了。還有可能老人睡在家裡不能動了,有智能水錶就可以及時發現。

張奶奶還提到,「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有了這個煙感器,能報警提醒我。」她笑著說,「我之前都燒壞了兩個鍋嘍,現在不會了,報警聲音很響的!」

網友:這個好,建議推廣!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

應讓更多老人感受到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讓老人感受到城市、社區的溫度。以前,一提到科技進步的好處,很多人認為這是年輕人的專屬。但智慧養老在一些地方的成功實踐表明,技術本身不會「歧視」任何人。只有從細節上關心老人,真正了解老人面臨的現實難題,善用技術、用好技術,老人才能分享到技術進步的紅利,老人也就一樣能搭上技術進步的「快車」。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倡導了智慧養老的模式與趨向。這種養老模式,集康養、醫療、護理和居家照料為一體,許多養老的痛點也就可以被很大程度地解決。不要以為高大上的智慧養老只存在於個別一線城市,全國許多城市也已經走在了時代潮流之上。

在合肥,當地近年來逐步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現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為老人配置的智能陪護機器人,可以幫著語音訂餐、理髮、線上問診,老人的生活不僅「智慧」了,也時尚了。

天津的河西區,以老人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智慧養老的綜合信息平臺,通過對老人的監測與數據收集,捕捉老人需求並精準匹配幫扶措施。當地還引入了智能外呼設備,對獨居老人進行定時呼叫,未響應者會有人工呼叫和入戶探訪。

據民政部公布的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以技術為老人的健康與生存賦能,是「科技向善」的體現。

從一些地方的實踐來看,智慧養老主要是以政府推動與購買專業服務相結合的模式進行的,這意味著,智慧養老是一個全社會共創共建的過程。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在部署未來規劃時,都不妨對智慧養老多一些傾斜與關照,讓更多老人享受社會進步之福。

來源:中國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央視新聞、漩渦視頻、網友評論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值班編輯:錢逸

關注

相關焦點

  • 老人獨居容易出意外怎麼辦?一個新裝置上線,網友:求全國推廣
    獨居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獨居老人還是會面臨許多生活中的不便。對於這些老人,除了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與幫助,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近日,一些故事和做法,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
  • 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2020-12-10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通過安裝在樓道裡的水錶,獨居老人的安全指數可大大升級。通過安裝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和智能讀水錶儀四件智能設備,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電話、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全面輻射轄區內所有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
  • 關愛獨居老人 上海0.01m「水量法」值得全國推廣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喊話:全國推廣!網友:這個好,建議推廣!
  • 一個小舉動就可以觀察到獨居老人?網友:這個操作,值得推廣
    來源:中國新聞網(ID:cns2012) 近日,上海一項針對獨居老人的「小福利」在微博上刷屏: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 這個超級實用的惠民新舉措不僅廣獲老人家的好評,網上的眾多80、90、00後年輕人也紛紛舉手:「申請全國推廣!」「申請給'單身狗'也安一個!」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可以在全國推廣嗎?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獨居老人突發意外誰來救?海南社科專家獻策:鄰裡守望相助 物業建立...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在海口,不少小區的獨居老年業主佔比也正在增加,有的小區「候鳥」老年業主佔比甚至過半,他們之中子女親人多不在身邊。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及基礎病等各類疾病困擾,容易出現暈厥或者摔倒等突發狀況,如果不能及時被發現和救助,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獨居老人一旦發生突發意外,誰來救助?
  • 意外無處不在,何必甩鍋「獨居」?
    新聞一出,加上前一陣臺灣藝人阿嬌也是在獨居的酒店洗手間內摔倒,以致頭部縫了幾十針,無疑戳中廣大獨居人士的軟肋,網友留言區充滿「擔心意外隨時降臨」的評論,甚至還冒出「單身很慘」的聲音。人們從明星的意外事故中,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是可取的,但是將意外的鍋甩給「獨居」就有點過猶不及了。意外無處不在,獨居、群居都難避免。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此外,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經常都能聽到獨居老人在家突遇意外沒有被及時發現,錯過救治;獨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樣的新聞。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似乎被科技、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像遇到老人只是外出短期旅遊,或是老人在洗澡時突發意外等情況,智能水錶該如何解決。而且12小時不走字才報警,對於突出的、需要及時救治的意外和疾病,周期確實有些長了,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但是縮短檢測周期,又會極大的增加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總的來說,只從預警的及時性來看,智能水錶充當的更多是一個「報喪」的功能。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原標題: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文\好孕姐 根據2017年的數據,全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1億,其中有近一半屬於獨居或空巢。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快,年輕人外出工作的數量逐漸增多,獨居或空巢老人數量激增。
  • 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喊話:全國推廣!收到信息後,居委會將第一時間上門探望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江蘇路街道還將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如遇反常情況,均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及時反饋,並「召喚」人員前來看望。家住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的86歲獨居老人張奶奶表示,對於社區幫忙安裝智能水錶,她是打心眼裡高興。
  • 83歲老人公共浴池洗澡被拒!如何解決獨居老人養老困境?
    對此,劉大爺表示他可以寫保證書,如若在澡堂發生意外,由他自己承擔後果。可即便如此,澡堂負責人仍然表示不行。△圖片來源:看看新聞獨居老人連洗澡都成了問題?針對這一群體的生存困境,上海精細化智慧養老的小舉措,對獨居老人而言可謂是莫大的安慰。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引得網友連連讚嘆:「真的建議全國推廣!」「很人性化,緊貼老人生命實際!」因為據全國老齡委公布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獨居率已經接近50%,農村老人獨居率也達到了38.3%!為何一個膝下有兒有女的老人,最後竟會落得這副蒼涼田地?新華社曾經報導過一組數據:「在中國,老年人每年跌倒2500萬次,曾有60%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發生在家中。」
  • 馬媒:行動管制令期間 馬來西亞華人茶餐室送飯給獨居老人
    【來源:中國僑網】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行動管制令期間不乏好人好事,日前,吉蘭丹州哥打峇魯市一名熱心小販免費送出飯盒給獨居老人和沒有辦法煮食的人士,另一位朋友義務出門替他送飯。這位平日在哥打峇魯市美食街「鄭和坊」華人茶餐室開檔賣飯面熟食的小販,幾天前在facebook上發帖:「我想問,您家附近還是哥打峇魯或華卡峇魯任何地方,有認識哪一些獨居老人嗎?或是沒有辦法煮食的人呢?我想要免費送飯給他們吃。」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另外,據中國工業信息網發布的中國空巢老人數量趨勢預測,到202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量將達到1.2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億。由於計劃生育、經濟和家庭觀念、養老觀念的改變,未來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佔老年群體的比例將逐漸上升,雖然這種趨勢結合社會實際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獨居老人所面臨的問題依然令人擔憂。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圖源/央視冷冰冰的智能水錶如何關懷老人?如果12小時內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自動發出預警信息,以防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與此同時,街道會派專員上門了解情況。焦慮如同一個漩渦,捲入楊錦霞的子女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直至楊錦霞午睡醒來後的一通回電,讓一群人如釋重負。目前,楊錦霞所在街道主要通過「老夥伴計劃」了解獨居老人的情況。讓六七十歲左右的老人作為志願者和80歲及以上的老人結隊,了解獨居老人的情況。但問題是,志願者也不能保證一個月一次的探訪頻次。
  • 半月談|0.01立方米的「智慧」用心,值得全國推廣!
    0.01立方米的「智慧」用心,值得全國推廣!半月談評論員 郝嫻宇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據街道工作人員介紹,安裝智能水錶後,獨居老人的用水信息便可以通過水錶傳遞到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一旦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從而第一時間了解老人的相關情況。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另外,據中國工業信息網發布的中國空巢老人數量趨勢預測,到202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量將達到1.2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億。由於計劃生育、經濟和家庭觀念、養老觀念的改變,未來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佔老年群體的比例將逐漸上升,雖然這種趨勢結合社會實際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獨居老人所面臨的問題依然令人擔憂。
  • 上海長寧為五千戶高齡獨居老人提供手環、煙感報警、紅外監測
    上海長寧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目前,長寧區已有新華路、江蘇路、周家橋、天山路、虹橋、程家橋和北新涇共計7個街道陸續獲評全國智慧養老示範街道。2019年3月,長寧區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對接市級養老服務平臺,形成區、街鎮兩級平臺體系。平臺整合各類為老服務資源,以「雲」服務對接老人需求,推動多類信息、政策、資源線上一鍵可查、線下可用,為精準配送服務提供支持。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老人與技術之間的隔閡開始融冰。不久前,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這一舉措上了熱搜,消解了很多老人被時代遺忘的焦慮感。圖源/央視冷冰冰的智能水錶如何關懷老人?如果12小時內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自動發出預警信息,以防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與此同時,街道會派專員上門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