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輪到銀行迷惑了,明明4.5%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不低,為何儲戶卻越來越不願意選擇將錢定期存起來了?
要說理由,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銀行自己造成的。
每年銀行為了加大攬儲,增強銀行對於客戶的吸引力,推出了許多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相比,優勢不要太明顯!
首先是利率上的差異。隨手打開某家商業銀行的App,查看上面最新幾款理財產品,你會發現,每一款理財產品的年化預期收益都還不錯,利率基本上達到了4%以上,這些遠遠高於銀行三年定期存款基本利率2.75%,而五年期多數銀行基本在4.5%左右,相差不大。
其次,時間上的差異。幾乎相同利率水平,本金被固定在銀行的時間卻短上太多太多,對客戶來說,選擇後者無疑增加了本金的靈活性。生活中萬一要有個啥事發生,這錢也能很快拿出來還不折損利息,自然比定期存款受歡迎。
第三,銀行理財經理的推波助瀾。別說個人了,就連銀行工作人員在給客戶推薦產品的時候,也都是偏向於介紹銀行理財產品。一方面在做產品介紹時,理財產品優於定期存款,另一方面理財產品帶給工作人員的個人收益顯然要高於定期存款帶來的收益,這些人也樂意推薦理財類產品。
除了銀行自己「造的孽」,其他金融類企業瘋狂搶佔市場也分走了不少客戶。
最近被各個城市瘋狂取締的P2P公司,幾年前那絕對是中國資本市場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多少投資者為了瘋狂追求高不可攀的利率,將存在銀行的存款轉移出來。
即便是那些已經上了年紀大爹大媽也經不起輪番誘惑,靜下心來算了一筆帳,哪怕眼睜睜看著自己失去五年期4.5%的利息也絕不後悔,果斷轉移戰場,踏足P2P,短時間內不僅能賺回來失去的利息,還能賺得金盆滿滿!
當然,隨著越來越多的P2P公司老闆捲款跑路,國家加強就監管後,許多後入投資者不僅沒能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本金也全部失去,這是後話咱們暫且不談。
除了這些一時興起的金融公司,還有一類被大眾認可的品牌企業也已經加入分羹,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里巴巴支付寶的餘額寶。
餘額寶橫空出世時,自帶光環,年化收益一度超越6%,而且本金完全不受任何時間限制,隨存隨計息,隨取隨用,這麼好的產品,還有首富馬雲背信,分分鐘秒殺銀行5年期存款。
當然,除了這些「外來入侵者」搶佔市場之外,投資者觀念的轉變同等重要,甚至於起了決定性作用。
整體來看,現在的投資者是越來越精明了,算盤打得啪啪響。什麼對自己最有利,心裡跟明鏡似的,哪怕銀行人員天天給洗腦,也很難「忽悠」上。
以前信息匱乏,學習途徑單一,投資選擇面也狹窄,多種因素結合影響下,留給投資者的投資道路太過細長。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金融理財知識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耳濡目染的投資者各個都成了「專業」人員。
資本永遠在追逐高收益,散戶投資者同樣不例外,任何一個風口,抓住了能實現人生財富翻倍,但不管是哪一類風口,本金需要時刻準備著,所以將錢5年內固定在銀行真的太難了,一年時間很多人都覺得在浪費資本。
所以,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即便利息高達4.5%的定期存款,吸引力也越來越差,中國投資者追求「快錢」的心理只會越來越嚴重,銀行要有個心理準備,這次是五年期,接下來就是三年期定存的人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