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雲成IT架構進化之路 青雲QingCloud勾勒混合雲未來圖景

2020-12-15 網易科技

(原標題:混合雲成IT架構進化之路 青雲QingCloud勾勒混合雲未來圖景)

Gartner預測,到2020年,90%的組織將利用混合雲管理基礎設施。在混合雲已經成為IT架構進化必由之路的情況下,剩下的問題就是:企業以什麼樣的方式和路徑落地混合雲;作為雲計算服務商,又能為企業的雲化轉型提供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和幫助呢?

怎麼混?這樣混!

超級混合雲,並不是一個混合雲的名字,而是說用戶需要的是一個真正可以滿足其多樣化需求的、靈活的,能夠解決其業務問題的混合雲。只有這樣的混合雲才是最棒的,才稱得上Super!

雲計算發展初期,企業的上雲需求被簡單地「二分化」: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直接上公有雲,因為公有雲的應用簡單、擴展靈活、性價比高,正好彌補中小企業技術和資金上的「短板」;大型企業因為考慮到業務的穩定、數據的安全及合規,所以選擇了私有雲。

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並不是非黑即白這樣絕對。中小企業也會慢慢長大,有一天當企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公有雲也許不再是最經濟的選擇;大型企業會頻繁地因為業務波峰波谷的出現,需要IT資源臨時性地擴張或收縮,私有雲這時就顯得捉襟見肘。

說到底,企業對混合雲的訴求主要來自於業務壓力和財務驅動:從業務的角度看,大多數企業需要兼顧穩態與敏捷業務,在合規和敏捷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更要滿足新業務的彈性伸縮需求;從財務的角度看,企業長期追求的目標是降低整體擁有成本。用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完成業務支撐和運行要求,這是用戶的需求,也是混合雲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混合雲中的這個「混合」,一開始人們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公有雲+私有雲」。實際上,大多數用戶最初也是這樣「混」的。隨著各式各樣的企業加速上雲,以及相關技術和實踐的逐漸豐富,「混」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可以混合的不僅是公有雲和私有雲,還可以是雲與傳統IT混合,或者雲與虛擬化混合。廣義的混合雲其實可以理解為「混合IT」。

青雲QingCloud 解決方案與架構副總裁沈鷗描述了一個典型的混合雲場景:傳統的業務系統可以繼續運行在物理基礎設施上,新業務系統包括網際網路業務,全部放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上。在這個混合雲的場景中,整個系統的建設周期、建設運維成本與傳統相比實現了大幅優化。

今天的混合雲市場可以說是百舸爭流。美國的三大公有雲廠商,包括AWS、微軟和谷歌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雲解決方案,其中人們耳熟能詳的有AWS Outposts、微軟Azure Stack等。無論是公有雲服務商,還是私有雲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協同、融合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我們必須承認,沒有單一的形態可以滿足企業複雜多樣的需求,多雲、混合雲將成為必然的選擇。

「企業上雲會有一個從不信任到逐漸信任,再到完全信任的過程。企業在把其IT系統向雲平臺遷移的過程中,隨著規模不斷擴大,最終將突破那些小型的、單純做私有雲的廠商的能力範疇,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會越來多。從公有雲切入的雲計算廠商,天然就能支持很大規模的雲,而且經過多年的歷練,對企業雲平臺的支撐遊刃有餘。」沈鷗表示,只有從公有雲發展過來的雲計算提供商,才能滿足現在乃至將來企業雲計算的要求。

以前,用戶談論最多的是IaaS如何建,最近幾年風向則轉變為PaaS怎麼做,中臺戰略成了時髦詞。單純的私有雲廠商通常很難擁有PaaS服務能力。而公有雲廠商則不同,以青雲QingCloud為例,它通過在公有雲上大量的客戶迭代、實踐,根據客戶反饋的需求不斷完善其產品,將應用能力、服務能力等抽象後,以一種標準的方式交付出去,PaaS服務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在公有雲的世界裡,我們不斷快速迭代、升級自己的能力,再將這種能力交付給私有雲客戶。」沈鷗表示,「青雲QingCloud在諸如銀行、保險、能源等行業客戶那裡落地時,基本不用擔心滿足不了客戶的要求。這是因為我們的私有雲與公有雲架構一致。當你的測試環境中只有100臺伺服器時,你永遠不會知道有200臺伺服器時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沒有應對大規模公有雲的經驗,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情況,對客戶來講可能就是一種災難。「

作為國內最早同時布局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雲服務商,青雲QingCloud早在2014年底就開始探索混合雲解決方案,得益於公有雲、私有雲和託管雲一致的底層架構優勢,青雲QingCloud混合雲解決方案可以無縫打通公有雲和私有雲,交付完全一致的功能和使用體驗,將公有雲的便捷性、經濟性與私有雲的安全性集於一身。

真正的混合雲

Super,即厲害,有過人之處!在混合雲方面,青雲QingCloud表現得非常自信。

從技術的角度看,混合雲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首先要實現「快速互聯」,快速構建業務節點的數據互聯通道,無論是多個私有節點還是公有雲VPC,在保證業務訪問順暢、管理方便性的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快的組網和更低的使用成本;其次要實現「統一管理」,混合雲通過一致的架構和一致的使用體驗,最大程度確保業務支撐能力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更容易地實現統一的運維管理;最後要保證「按需安置」,即提供一致的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和交付管理,實現應用跨多雲的混合部署。

青雲QingCloud真正滿足了混合雲的要求嗎?

第一,青雲QingCloud混合雲基於SD-WAN打通公、私網絡;實現雲網一體,深度協同;擁有多種數據同步服務工具。無縫互聯、數據流動,沒問題。

第二,青雲QingCloud公有雲平臺可以實現無限擴展,私有雲平臺能夠輕量規模交付;公有雲與私有雲採用統一架構,提供一致使用體驗;公有雲與私有雲提供相同的API和功能;可以通過iFCLOUD提供統一多雲管理。統一架構、一致體驗,沒問題。

第三,青雲QingCloud混合雲可實現應用編排和快速遷移,擁有OpenPitrix應用管理平臺,可跨基礎設施實現全生命周期應用管理。業務負載、按需安置,沒問題。

鑑定完畢!

混合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渾然天成,「混」然天成。青雲QingCloud混合雲用一套架構提供完全一致的體驗。雲平臺基礎架構既可以無限擴展,又能以最小規模私有化交付,通過完全一致的功能與API交付公、私、混、託一致的體驗,實現業務負載按需安置,並通過智能廣域網服務實現公、私之間無縫互聯和數據流動。

這才是混合雲的未來

成立7年以來,青雲QingCloud只做了一件事,只打造了一個產品,那就是雲計算這一基石。在本次CIC大會上,青雲QingCloud CTO 甘泉表示,將基於全棧、全態和全域三個維度進行全方位布局,打造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中立可靠的全維雲平臺。青雲QingCloud混合雲就脫胎於全維雲平臺,繼承了全維雲平臺的全部優勢,「混」然天成,讓用戶工作在一個統一的雲環境中,不會再有傳統IT與雲之間的格格不入,也不會有因規模不同、負載不同、技術架構不同而產生隔膜,更不會有公、私、混、託之間的門戶之見。

從狹義的混合雲到廣義的混合IT,混合雲本身也在不斷演進之中。談到混合雲的走勢,沈鷗歸納了以下三點:

第一,混合雲從「以資源為核心」走向「以業務應用為核心」。容器的興起正好是最好的催化劑。憑藉KubeSphere容器平臺,屏蔽多雲異構環境的差異,完成混合雲從「面向資源」到「面向業務應用服務」的轉型,實現業務的自由遷移和無縫混合部署。

第二,混合雲從「中心」走向「邊緣」。藉助QingCloud IoT平臺和EdgeWize邊緣計算,青雲QingCloud混合雲將突破數據中心邊界,連接海量終端,實現雲、網、邊、端一體化能力,支撐物聯世界。

第三,支撐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混合路徑。因所處轉型階段不同、能力不同,不同企業的需求差異極大,因此在選擇轉型路徑時肯定不能千篇一律,或者某一種模式放之四海皆準。青雲QingCloud兼顧到了「大而全」與「小而美」,解耦雲平臺核心組件,交付「可分可合」的標準化全棧ICT產品,支撐企業按需靈活組合雲化路徑,讓客戶有選擇的自由。

企業在雲化轉型的過程中,也許都夢想擁有一種超能力,儘量少走彎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目前來看,混合雲也許是最貼近用戶需求的一種雲化模式,包羅萬象、選擇多樣,而且是條條大路通雲巔。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青雲QingCloud雅加達區正式開放 一帶一路助推東南亞數字經濟
    隨著與印度尼西亞本地合作夥伴、運營商合作的不斷深入,青雲QingCloud還將提供不同類型的專線接入、機櫃託管、多雲連接服務等混合雲組網能力,為本地客戶提供一站式混合雲服務。 青雲QingCloud運營副總裁林源表示,青雲QingCloud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開闢出海新航線,將領先的全維雲技術、專業的產品服務能力輸出到東南亞。
  • 立足企業業務需求 青雲科技混合雲奪得合作優勢
    作為一家雲計算領域的創業公司,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擁有眾多粉絲,那麼,青雲QingCloud的號召力來源又是什麼呢?  打開青雲QingCloud的百寶箱,我們或許就不難找到答案:技術。
  • 從開源到開放架構 KubeSphere為雲原生生態發展打底
    但這並不足以解決企業在混合雲及雲原生應用上的需求。而這些,在KubeSphere 3.0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表示, KubeSphere 3.0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多集群管理。多集群管理是混合雲時代K8s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用戶最迫切的需求。
  • 青雲QingCloud為昆明航空私有雲建設提供獨家雲平臺支持
    北京2016年9月20日電 /美通社/ -- 企業級基礎雲服務商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與昆明航空有限公司(簡稱「昆明航空」)達成戰略合作,正式成為其獨家雲平臺合作夥伴。
  • 青雲QingCloud加入超融合產業聯盟 青立方再獲行業認可
    經過3年多的發展,青立方超融合系統已經擁有QingCloud開箱即用的全棧雲能力,不僅具備更強大、更靈活的管理功能,還可以適應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容器管理平臺、多雲混合平臺等不同的架構及應用場景。青立方超融合系統(詳見http://t.cn/RuXrkuv)是青雲QingCloud基礎的支撐單元,有著最全面的產品能力和場景適用性。
  • RadonDB亮相2020數據技術嘉年華 分布式架構助企業邁入雲時代
    北京,2020年11月21日——日前,2020數據技術嘉年華十周年慶典在京舉行,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連續三年受邀參展。會上,青雲QingCloud資料庫高級技術專家張雁飛帶來了《從單機到分布式:雲資料庫架構演進之路》主題演講,介紹了資料庫從主從架構到金融級架構、TP+AP架構,再到分布式架構的"演進"之路。
  • IBM混合雲行業生態:共築高度受監管行業「烏託邦式的未來」
    IBM 認為,開放式混合雲架構是一個集混合雲的敏捷性和企業級AI的智能為一體的技術架構;是一個以紅帽 OpenShift 為底座,可以整合 IBM 和生態系統全方位技術和行業能力的技術架構;是一個讓企業「上雲用數智」的轉型變得更快、更簡單、更安全的架構——開放式混合雲架構是企業數位化轉型邁向「烏託邦式理想未來」的必由之路。
  • 打造安全可靠的國產化生態 青雲科技KubeSphere與雲杉網絡DeepFlow...
    北京,2020年12月2日——日前,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旗下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與雲杉網絡旗下的DeepFlow完成產品兼容性互認證,經過嚴格聯合測試驗證,雙方兼容性良好,運行穩定,性能優異。
  • 成立八年仍未盈利 青雲科技衝擊科創板能否平步青雲?
    雲產品是軟體和軟硬體一體機,客戶通過採購或者供應商,形成私有化部署,也可以採用青雲混合雲相關軟體部署;雲服務則是青雲採購資源後,將資源和服務以訂閱的方式交付,實現客戶的公有雲或混合雲部署。現金流逐漸遞減,一方面是因為青雲科技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公司拆除VIE架構回國上市,又支出了大量資金所致——2017-2019年,青雲科技拆除原有的VIE架構,以6.4億元收購優帆網絡的股權和優帆香港的資產。
  • 財經觀察:勾勒汽車業轉型與未來交通圖景——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
    新華社法蘭克福9月9日電  財經觀察:勾勒汽車業轉型與未來交通圖景——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前瞻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左為  以「駕馭未來」為主題的2019年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將於12日至22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會展中心舉行。
  • QingCloud Insight 2016 日程
    在不久的未來,機器學習的分布式系統和現在的 PaaS 有可能會逐漸使用相同的架構。 14:00 - 14:30電商O2O之混合雲架構實踐 馮會東|Dmall(多點)技術總監 嘉賓介紹:馮會東,多點生活(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6年以上的系統開發經驗,零售行業專家,具有 10 年零售行業經驗。
  • IBM硬體系統布局混合雲 加速企業容器應用和雲原生
    當IBM以分拆的方式專注於混合雲市場時,IBM傳統的硬體系統將何去何從?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近期表示,IBM硬體系統將全力投入混合雲平臺,讓雲原生開發者可以全面利用IBM硬體的能力,建立支持今日及未來的IT架構。企業可以將關鍵業務及雲原生業務部署於這些硬體上。」
  • QingStor NeonSAN躋身四強 新風口下的青雲QingCloud正在厚積薄發
    人類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刷新著科技的成果,其中存儲的發展歷史尤其悠久,堪稱萬年進化史。自文明誕生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尋求能夠更有效存儲信息的方式,從4萬年前的洞穴壁畫、6000年前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到今天正在普及的SSD快閃記憶體,存儲技術的探索腳步從未停止,創新存儲價值變得勢在必行。
  • 可信雲線上峰會丨多雲和混合雲技術專講超強劇透
    除了多雲,混合雲是當前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重要的過渡步驟。混合雲通常被認為是「兩全其美」的,它整合了不同的部署模式,將本地基礎架構或私有雲與公有雲相結合,讓組織可以同時利用這兩者的優勢。在混合雲中,數據和應用程式可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之間移動,從而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多的部署選項。
  • 青雲QingCloud 助力中青易遊打造綜合旅遊服務平臺
    在使用青雲QingCloud 公有雲之前,其業務系統的 IT 架構主要採用物理機託管的形式,但託管費用過高,購買、擴容流程過於複雜,難以靈活應對業務高峰壓力,並且難以滿足新業務快速上線的需求。此外,原有系統缺乏網絡加速、網絡安全、負載均衡、大數據、緩存等一系列設備和軟體,需要單獨購買或者自主研發,且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 從雅加達起航,青雲的出海戰略有什麼不同?
    作者:小葳 來源:智能進化論導讀:中國雲廠商出海最大的挑戰是本地化運營,這一次青雲要挑戰一下。中國雲廠商出海浪潮中,青雲的出海戰略有什麼不同?近日,智能進化論採訪了青雲QingCloud運營副總裁林源。
  • 升級的戴爾科技雲平臺支持Kubernetes並提供混合雲基礎架構選擇
    根據分析公司 ESG 的最新研究[1],超過半數的企業都將雲與公司本地部署的基礎架構無縫兼容作為制定混合雲戰略的最重要考量因素。戴爾科技集團是雲基礎架構的頭號提供商[2],其戴爾科技雲平臺將 VMware 雲軟體和 Dell EMC 基礎架構的功能加以結合,通過提供一致性的基礎架構和跨私有雲、公有雲和邊緣計算的操作來消除雲的複雜性。
  • 「異構混合多雲」乘風破浪,華勝天成無價之「解」
    實際上「公有雲+私有雲」的混合雲,只是企業混合戰略中的一種場景,實際上,物理的、虛擬的、容器的、邊緣的以及雲化的各種環境都涵蓋其中。這就是企業IT基礎架構建設與管理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工作負載不斷增加,企業的IT基礎架構也必須與時俱進,而「異構混合多雲」將成為企業IT基礎架構演進過程中的「新常態」。
  • 您搭乘的混合雲號航班已出發,請系好IBM IT基礎架構安全帶
    在過去的2020年,IBM更加堅定專注地加速推動開放混合雲增長戰略,IBM IT基礎架構也在加速與混合雲平臺的整合。以穩敏合一、數據智能、綠色計算、安全無虞和開源開放的現代化架構,滿足企業上雲的五大需求,幫助企業安全快速地落地混合雲戰略,釋放2.5倍的混合雲價值。 系好安全帶,跟隨IBM IT基礎架構,開啟一段舒適的「混合雲」之旅。
  • 【案例解析】人社部混合雲平臺應用實踐
    通過混合雲的數據混合組件,將私有雲的數據和公有雲的大數據服務進行打通。即發揮了本地平臺能力又擴展了公有雲大數據分析能力。此次採用的公有雲資源為阿里雲大數據處理平臺,名為天池,此平臺是阿里雲搭建的,整個天池平臺有數千臺X86伺服器構成。私有雲採用DTCube雲平臺,X86伺服器6臺,CPU為Intel E5-2630V4,128G內存,採用分布式存儲架構,每臺機器可用存儲容量為1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