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具有獨特的對臺航運優勢,擁有多年對臺航運基礎,在定點直航、兩岸三地、小三通運輸等方面發揮出應有的「橋頭堡」作用。全面實現兩岸海上直航以來,在交通運輸部等國家部委和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推動下,廈門港努力加強與臺灣各港口的聯繫與交往,對臺航運取得平穩發展。
在廈門獲批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之後,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廈門港與臺灣港口的交流合作,市分管港口的領導帶領廈門港口管理局赴臺灣各港,在學習經驗的同時,也為下一步的合作打好基礎。
現在,廈門正積極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在客運和貨運兩方面下手,包括共同開發兩岸港口,共同經營兩岸航線,並在已有的良好海峽客運基礎之上,開發郵輪等高端航運旅遊產品,與臺灣在發展航運經濟上攜手共進。
對臺客運
打造兩岸交流「橋頭堡」
作為兩岸交流前沿平臺,廈門是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
比如廈金航線。從2001年開通時的「個案審批」到現在的每天往返36個航班;出入境旅客從2001年的兩萬多人次,到2011年超135萬人次,廈門客運航線已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奠定了廈門對臺航運的「首席」地位。
即便是兩岸全面三通之後,廈金航線的發展勢頭仍然不減,這凸顯了廈臺關係的深厚底蘊和兩岸部門的通力合作。從統計數據看,2010年兩岸人員往來人數約為1700萬人次,廈金客運直航127萬人次,這意味著約每14人就有一位選擇了廈金航線,這是兩岸往來通道中絕對的「黃金航線」。
除了廈金航線,廈門還擁有多種海上對臺客運通道。比如,目前廈門港擁有兩岸惟一常態化的客滾運輸航線,「中遠之星」輪(26847總噸683客位256標箱的客貨滾裝船)已經開通「廈門-臺中」、「廈門-基隆」和「大麥嶼-基隆」三個航線,各航線分別為每周一往返航班。2011年度共完成47663人次7377標箱,客運量同比增長88%,基隆線貨櫃同比增長31%,臺中線貨櫃同比增長123%,經營情況向好。
現在,「中遠之星」客滾航線將努力擴大常態化運作規模,並計劃爭取以五通碼頭為試點,率先開通金門汽車在廈門或福建省內上岸自由行。
廈臺之間的郵輪航線,擁有極大潛力。現在,廈門正積極打造郵輪母港,從郵輪的航線設計上看,臺灣將是廈門發展郵輪航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去年,「海洋神話號」拉開廈門郵輪母港運營時的第一條航線,就是至臺灣的航線。一般來說,郵輪航線在海上航行的時間與陸地遊覽時間最好是各佔一半,相當於夜間行船,白天上岸遊玩,從這點上看,從廈門出發,至臺灣各港的郵輪航線在設計上也最為靈活。
目前,廈門港在建設郵輪母港的同時,也在積極申請國家政策,爭取開通常態化運營的對臺郵輪航線。
對臺貨運
將有機會和「自由港」握手
在全面三通之後,廈臺之間的海上貨運直航發展迅速,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對臺貨物吞吐量分別為978.39萬噸、1164.99萬噸和1327.76萬噸。連續三年實現增長。現在,廈門與臺灣各港之間的航商主要有馬尾華榮海運、中外運、美豐、長榮、萬海、陽明(租用馬尾華榮海運艙位)等6家,國際船舶代理主要有協通、外代、聯代和港城等4家,發展勢頭良好。同時,在廈門與臺灣之間,擁有相似內涵的「保稅港區」和「自由港」將有「握手」的機會。
正是認識到了海峽兩岸的重大發展機遇,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廈門港與臺灣港口的交流合作,派出廈門港口管理局赴臺灣各港,在學習經驗的同時,也為下一步的合作打好基礎。
市分管港口的領導認為,兩岸港航交流,有競爭,但更多的是互利共贏。比如,在海滄保稅港區與高雄自由港之間,業務、功能和政策均有對接的基礎,兩港可以在此基礎之上,深化兩岸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交流合作。比如,可以推動兩岸資本相互參股,共同開發兩岸港口,共同經營兩岸航線,實現兩岸船公司艙位共享。
在這個思路的支持下,廈門港與高雄港之間,可以探索打造「領航海峽的自由貿易區」,這將是一項重大突破。
可以加深合作的領域還有很多。比如,廈門港還可以打造兩岸高端物流中轉基地。今年3月12日,「中遠之星」輪運載首批來自臺灣的54件快件貨櫃抵達廈門快件監管中心。廈門港口管理局認為,擁有這個開端,廈門有望打造成為兩岸郵件、小貨快運、鮮活農產品保鮮運輸等高端物流業務往來的主要中轉集散基地。
同時,廈門港方面還與臺中港相關業者初步達成開通臺中-廈門高速快船,其擬投入的高速快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體船,航速高達45海裡/小時,預計今年投入營運,屆時與「中遠之星」共同經營廈門-臺灣客滾航線,對培育海峽兩岸高速客貨滾裝運輸市場,特別是對廈門-臺中航線搶佔先機具有重大意義。
來源:廈門網-廈門日報 記者 徐景明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