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上午,美國零售巨頭Costco(譯為好市多或開市客)中國首家旗艦店在上海閔行開市,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追捧,迎來排起了長龍的巨量客流,場外道路擁堵,排隊3小時才能停車,排隊3小時才能進入,能容納近萬人的商場爆棚,部分大牌產品迅速斷貨,讓中外同行還有電商們好不羨慕,好不眼熱。當天下午竟因安全原因暫停營業,開業次日的28日依然人山人海,其火爆程度可以想見。而其火爆原因似乎也可想而知,比如大品牌影響力,比如優質嚴選,號稱「每一款都是爆款」,比如有正當理由甚至無條件退貨,比如東西便宜,百貨類商品低於市場價30—60%,食品類商品低於市場價10—30%……
顧客都喜歡物美價廉,東西差不多,比的就是便宜。
商家都喜歡利益最大化,圖的是最大的利潤。
沃爾瑪、拼多多等盯著顧客,拼的是走量、團購和便宜,這是主攻方向。而賺取商品差價的最大化,這一賺錢的傳統方式沒有變。
但是美國零售巨頭Costco 顛覆了這一傳統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別人都是追求20%、30%乃至50%以上的利潤或暴利,Costco 卻規定自身的毛利率一旦超過14%必須檢視其必要性,必須特批。因此其毛利率其實一直僅僅保持在7%左右。
零售商品沒什麼利潤,難道不賺錢反而成為了硬道理!
在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產能過剩將超過人們的想像力!由此導致的社會模式的變革同樣超過人們的想像力!就象20多年前人們完全想不到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物聯網等一樣。
Costco 究竟憑什麼賺錢?簡單來看,除了發行Costco信用卡,主要是會員制,按年度收取龐大數量顧客的會員費。龐大的顧客群長年信任Costco 的品牌。
歸根結底,Costco 憑什麼賺錢呢?也不僅僅是會員制那麼簡單——Costco 憑的是服務,憑的是品牌,憑的是「人心」。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賺錢不是靠「物質」,而是靠「精神」。「無形」勝「有形」。
此外,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一如2018年特斯拉逆勢而動,在上海投入了巨資,而Costco 在上海的火爆開門紅也顯示出深長的意味:中國歡迎外資包括美資企業;外資企業看好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消費者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費需求。
好的商品必然是跨國界的。
消費也是一種民意,市場有市場的邏輯!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
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