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落滿身塵埃 綻放轉型異彩 ——峰峰老工礦區開啟生態修復綠色...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抖落滿身塵埃 綻放轉型異彩 ——峰峰老工礦區開啟生態修復綠色發展「逆襲」之旅

響堂水鎮已成為峰峰當地旅遊新地標。 王健方 攝

  長城網訊(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杜王義 張坤)「這要在兩年前,我們肯定不敢承辦馬拉松賽事。」在5月26日舉辦的中國峰峰·企業家馬拉松暨品牌體育高峰論壇上,邯鄲市峰峰礦區區委書記牛穎建說,一個資源枯竭型老工礦區如今敢於承辦戶外大型體育運動,代表的是一種自信,而自信的底氣來自於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綠色轉型發展。如今的峰峰礦區,天藍了、山綠了、水淨了、景美了。

  近年來,峰峰礦區一直奔跑在老工礦區生態轉型的跑道上。通過生態修復、產業轉型進行生態轉型,使得這裡「礦山變青山、濁水變綠水、礦區變景區」。

  產業轉型 「四舊」嬗變為「三新」

  峰峰礦區是有著百年礦業開採歷史的資源型城區,是全國第二大主焦煤產地,以前的支柱產業是煤炭、電力、陶瓷、建材,而且「一煤獨大」,產業結構偏重。

  「峰峰礦區的工業增長過度依賴資源能源消耗、數量擴張,發展難以為繼。」牛穎建表示,在發展方式上必須轉、儘快轉、轉到位。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降低煤耗、降低排放。

  煤炭、煤焦化、鋼鐵產能持續壓減。2013年,全區煤焦化產能是1650萬噸,到目前產能壓減為四五百萬噸。峰峰礦區幾家鋼鐵企業聯合在一起,成立了華信特鋼。日前,河北華信特鋼與武安裕華鋼鐵就華信特種鋼鐵整合進園減量升級項目,達成合作協議。該項目定位於多品種、高精尖的精品鋼材,建設高性能不鏽鋼裝備製造基地。

  峰峰礦區緊緊圍繞「1231」發展戰略,即扭住老工礦區轉型升級這一條主線,驅動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北部新區兩個引擎,做強新材料、新型裝備製造、新興服務業三大產業集群,通過引進和組織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帶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接續培育新興產業。華北地區首條利用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國內最大的充電樁製造基地開合科技充電樁項目、鑫寶高分子材料項目、新能源環衛車項目以及以響堂山風景區、藥王谷、張家樓、響堂水鎮等為代表的旅遊項目……新材料、新型裝備製造、新興服務業逐步向中高端、綠色化邁進。

  「高分子材料聚苯醚(PPO)是世界公認的五大工程塑料之一,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子信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峰峰鑫寶新材料產業園區目前一期年產1萬噸聚苯醚(PPO)項目已經投產,二期年產4萬噸聚苯醚(PPO)項目進入建設階段,預計2018年底建成投產。」牛穎建告訴記者,全世界只有5家PPO工廠,峰峰是第五家,科技含量高,成本每噸1萬多元,市場售價近5萬元,並且產品供不應求。

採煤沉陷區上崛起的溼地公園——清泉公園。 張坤 攝

  生態修復 採煤沉陷區變身大公園

  錯落有致的亭臺樓榭、安靜佇立的俏麗拱橋、多種多樣的親水平臺……走進清泉公園漫步賞景,成了峰峰人的一大快事。

  2017年10月1日,佔地600餘畝的清泉公園正式開園,被當地人稱為「生活氧吧」。「我在峰峰工作生活了70餘年,沒想到在昔日採煤沉陷區上建起了一座溼地公園,我們這些老礦工別提多高興了!」5月27日,在清泉公園散步的老礦工李明成感慨地說。

  作為資源型老工礦區,峰峰礦區採煤沉陷區面積達到118.14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的33.5%,極大擠壓了城市發展空間。借力國家獨立工礦區相關政策,峰峰礦區從2014年開始,對採煤沉陷區土地進行綜合治理,累計投入資金約6.5億元,完成各類土地治理項目26個,總面積達6萬餘畝。與此同時,當地政府還實施分類治理、多措並舉,科學規劃田、水、路、林,復墾農田2000多畝,增加林地7000畝。

  通過科學規劃,峰峰礦區對北部採煤沉陷區(北部新區)進行治理。今年7月,該區將啟動建設佔地600畝的城市運動公園,為峰峰人提供更好的運動場所。而城市運動公園,就是在採煤沉陷區基礎上建設的。

  峰峰礦區的山地石質多為石灰巖,植被覆蓋本就稀疏,生態非常脆弱,多年來對山體植被保護不夠,再加上發展水泥等建材產業,導致山體破損嚴重,巖石裸露,嚴重影響了城區景觀和生態。

  「一塊塊裸露的山體,就像是城市的疤痕,我們要用綠色將其永久癒合。」牛穎建說,山是生態之基,只有做好了「山」這篇大文章,山城、水鄉、瓷都才能有序發展。

  「南響堂山、元寶山曾經是廢棄礦山,如今生態修復後已然成為城市生態公園。」峰峰礦區區長陳珍禮介紹,近年來峰峰投入7.6億元啟動裸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計劃,採挖多年的礦山重披綠裝變身山體公園。如今修復完成的北響堂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響堂森林公園、響堂生態谷、西山生態園等一大批山體森林公園建成開放。他們用綠色治癒了城市發展硬傷。

  峰峰礦區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去年,該區拆除了大量的違章和老舊建築,拆出來246萬平方米全部用於城市綠地、遊園、廣場、停車場、星級公廁等建設。峰峰的面貌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推開窗戶就能望見綠色、走出家門就能親近自然」,在峰峰礦區變為現實。

峰峰礦區新修建的旅遊路。 張坤 攝

  旅遊+文化 叫響峰峰旅遊「新名片」

  響堂水鎮位於峰峰礦區響堂山下東和村,滏陽河穿村而過,流水潺潺,碧波蕩漾。這裡早在明、清時期已成為冀南大地「商賈重鎮」,不過在開發之前這段滏陽河已成了臭水溝,兩側的房屋也基本人去屋空。

  從2017年3月份開始建設,僅用半年時間,響堂水鎮就建成投入運營。集合了「古街、水街、美食街」元素的響堂水鎮,迅速成為峰峰當地旅遊新地標。

  如今,許多遊客都要來響堂水鎮遊玩。今年的清明節、五一節,響堂水鎮日均接待遊客5.5萬人,叫響了響堂水鎮文化旅遊品牌。

  峰峰礦區「有山有水有文化」,為啥不做「旅遊+文化」大文章?陳珍禮表示,坐擁響堂山石窟造像、磁州窯遺址,峰峰歷史文化遺產豐厚、文化底蘊深厚,還是滏陽河的發源地,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一座城市因產業而興旺,因文化而厚重。依託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旅遊業,把峰峰的自然之美、山水之美、文化之美轉化為開啟轉型發展的強大支撐,打造一個以「滏源福地、瓷韻響堂」為名片的全域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憑著這樣的眼界和魄力,峰峰礦區區委、區政府2017年開始在這張白紙上描繪老工礦區的「旅遊」夢想。響堂山風景區引進申氏集團投資40多億元,對景區進行保護性開發,石窟博物館、集賢山莊、佛學研究院等旅遊接待場所拔地而起;過去的「空心村」張家樓,在當地文化名人趙立春的引領下,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藝術集聚區;東和村在國家美麗鄉村和溼地公園政策資金的支持下,變身為「全國十大最美鄉村」響堂水鎮……

  2017年,峰峰礦區成功承辦第二屆邯鄲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年度投資60億元,大手筆打造了29個景區景點,建成一條60公裡的旅遊觀光環線,串聯起19個精品景區、10個精品旅遊村,形成了龍頭帶動、多點開花的全域旅遊新格局。2017年全區接待遊客91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45%和83.79%。

相關焦點

  • 河北峰峰:百年礦區的「綠色轉身」
    遊客在河北邯鄲峰峰礦區南響堂山森林公園遊覽(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河北邯鄲峰峰礦區是一座有著百年礦業開採歷史的老工礦區。近年來,峰峰礦區緊抓國家資源枯竭型礦區轉型升級的政策優勢,通過實施全方位的生態治理和修復,曾經的礦山「瘡疤」逐步消失,實現「礦區變景區」的綠色轉身。目前,峰峰礦區已修復露天礦山90餘處。
  • 河北峰峰礦區修復「生態傷疤」 用綠色拓展空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從千瘡百孔的礦山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城市綠肺,一抹抹綠色見證著老工礦區綠色轉型的堅定決心;從廢棄廠礦到林田,一塊塊復墾復耕的土地為百姓增添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收入。近年來,峰峰礦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修復生態傷疤,用綠色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 邯鄲市峰峰礦區打造全民健身新時尚
    響堂山森林公園,萬餘市民組成「登山大軍」,蔚為壯觀;太行躍峰渠景觀大道,騎行隊伍腳踩「風火輪」,上演「速度與激情」……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運動會,匯成歡樂的海洋,為綠色轉型中的峰峰礦區增添了一抹律動之美。
  • 峰峰從「礦區」到「景區」的華麗轉身
    進入新世紀,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峰峰加快產業轉型、綠色發展步伐,特別是2017年,新一屆峰峰礦區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審時度勢、科學決策,面對區情實際和省市全力發展旅遊產業的歷史機遇,制訂和實施了「1231」戰略:即扭住老工礦區轉型升級這一主線,驅動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北部新區兩個引擎,做強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裝備製造三大產業集群,打造「滏源福地
  • 綠色轉型要提高生態要素配置效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進一步明確了綠色轉型的範圍、領域和程度,凸顯了統籌推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新時代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轉型路徑與策略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和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統籌新時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使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抓手是順應新時期變化的重要舉措。那麼,我國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應當如何轉型?
  • 東豐縣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綠色絲帶」繞鹿鄉
    東豐縣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綠色絲帶」繞鹿鄉 作者:隋二龍 龐智源    編輯:王佳堯    來源:吉林日報    2020-06-10
  • 撫順西露天礦退煤閉坑:生態修復初見成效
    外表紅紅的,猶如紅櫻桃一般,這種果子叫鈣果,產自西露天礦生態修復示範區內。9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西露天礦,站在1號觀景臺俯瞰西露天礦全景,西北側滿眼綠色、鬱鬱蔥蔥,生態修復初見成效。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礦山」映入眼帘。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
    8月17日,遊客在峰峰礦區張家樓村遊覽。 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彭城街,五裡長,旮裡拐彎籠盔牆……」8月17日,峰峰礦區張家樓村「老缸調茶館」前,一曲樸實酣暢的「老缸調」唱腔,吸引著眾多遊客紛紛駐足觀賞。
  • 邯鄲市峰峰礦區:8個棚改回遷安置房項目開工
    2019年10月08日13:12 來源:河北日報 日前,邯鄲市峰峰礦區8個棚改回遷安置房項目全部開工。
  • 一起去峰峰啊
    自2017年運營以來,小鎮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鄉村,河北省十大特色小鎮,更被網友們稱為「不得不約的網紅打卡地」——這座集民俗風情、飲食文化、親水體驗、生態旅遊為一體的民俗文化魅力城鎮,已悄然出現在越來越多遊客的「旅行清單」裡。「水」「綠」為魂。
  • 江蘇以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綠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 邯鄲峰峰礦區:風光美如畫 礦區變景區
    記者 李代姣 攝在前樸子村的宣傳展牌上,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及回收利用的相關知識,村民人人懂垃圾分類,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綠色有機的環保酵素。堅持「垃圾是擺錯了地方的資源」理念,峰峰礦區積極開展垃圾分類減量及回收利用,通過「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一條龍模式,實現垃圾日產、日清、日轉運、日清理。
  • 尹麗龍帶隊參觀學習滏陽河全流域生態修復工作
    為紮實推進我縣滏陽河全流域生態修復工作,學習借鑑兄弟縣區先進工作經驗,9月6日,縣長尹麗龍帶隊赴峰峰礦區、磁縣參觀學習滏陽河全流域生態修復工作。政府辦、水利局、曲周鎮、白寨鎮、第四疃鎮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
  • 天龍山景區提質工程:讓三晉瑰寶綻放異彩
    重點對天龍山步道、天龍山連接線、西山旅遊路、西山旅遊路至天龍寺路中間段道路、天龍寺路、觀音塔路等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同時對沿線破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綠化總面積130公頃。其中綠化修復山體面積為96公頃,栽植喬灌木約71.5萬株,栽植的品種有白皮松、油松、金枝槐、五角楓、新疆楊、火炬、珍珠梅、水栒子、榆葉梅、天目瓊花、丁香、紫穗槐、砂地柏等。
  • 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全域布局打造綠色宜居村莊
    河北新聞網訊(韓琳)今年以來,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把村莊綠化作為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的重點工程,按照「城市做園林、農村做生態」的思路,多層次推進村莊「五個一」綠化(構建一道環村林帶、建設一條進村樣板路、打造一條綠化樣板街、建成一批綠美示範院、建設一個休閒綠化廣場),提出每個鄉鎮(街道
  • 「花海經濟」綻放異彩(組圖)
    「花海經濟」綻放異彩圖為灤南縣弘亞牡丹節。張永新 攝圖為遷西縣雨花谷的芝櫻花。付文昊 攝圖為遊客在豐潤區燕灃園欣賞牡丹。  「五一」小長假期間,各縣(市)區的「花海」附近,可謂「車轂擊,人肩摩……」 「花海經濟」帶動了一方的人氣和收入,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市裂痕」華麗轉身  「唐山花海」項目所在地受煤礦無序開採、「散亂汙」企業非法經營影響,成為一道橫亙於市中心區與開平區之間的「城市裂痕」。
  • 永靖縣大川村:旅遊扶貧綻放異彩
    原標題:永靖縣大川村:旅遊扶貧綻放異彩 連片的魚塘、鬱鬱蔥蔥的蘆葦蕩、綠色的蔬菜院……進入夏季後,位於永靖縣黃河三峽太極湖景區西北的大川村更顯秀麗。 「我是從2002年開始經營農家樂的,每年能賺10萬元左右,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隆生農家園老闆崔月生說。
  • 城市「傷疤」變旅遊名片——內蒙古烏蘭浩特的綠色轉型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6日電 題:城市「傷疤」變旅遊名片——內蒙古烏蘭浩特的綠色轉型新華社記者安路蒙、王靖初秋時節,站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郊外的天駿山遠眺,美景盡收眼底:近處的天驕天駿生態旅遊度假區遊人如織,梯田式花海層層鋪開,礦坑「天池」清澈見底;遠處的城區映襯在藍天白雲下,樓房鱗次櫛比,街道平坦通暢。
  • 【美在邯鄲】峰峰礦區演繹「礦山」到「景山」華麗蝶變
    6月22日,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南響堂山風景區,記者看到聽到的就是這樣一派人與自然統一和諧的生態美景。  「挖了一輩子礦,看慣了滿山的石頭,沒想到如今還能看到青山綠水,我們礦區變成了景區!」家住響堂山下西紙坊村的村民李宏生激動地告訴記者。  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峰峰礦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曾給本地人帶來了巨額財富,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