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要提高生態要素配置效率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進一步明確了綠色轉型的範圍、領域和程度,凸顯了統籌推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綠色轉型是將生態環境保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從汙染防治到低碳發展,從綠色企業到綠色供應鏈,從綠色生產到綠色生活,每個環節都要提高自然資源和生態要素的配置效率。

  全面綠色轉型要以綠色發展觀為引領,將汙染防治視為「新常態」。綠色發展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攻堅戰,為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一是持續推進清新空氣行動。堅持科學穩健原則,加強PM2.5和O3協同控制,探索建立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領域資源消耗預警機制,實施因時制宜、梯次推進的減排策略。二是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區域水環境協同治理,形成治汙合力。統籌城鄉「三生」空間,加快水汙染源頭治理,實現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做到先治汙後連通,保障生態基流,恢復水生態系統功能。同時,加快綠色生態屏障和生態公園廊道建設,構築水景一體的安全保障體系。三是持續推進土壤汙染綜合治理。堅持分類管理,嚴控新增土壤汙染,推進土壤汙染治理和修復,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監管,確保土地安全利用。

  全面綠色轉型要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堅持優化存量的同時,加快做大做強綠色生態型產業的增量。積極發揮市場、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融合優勢,謀劃智慧型、低碳型經濟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比如,將新興技術與傳統業態有機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穩步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強化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供應鏈,提高產業關聯度和循環化水平。搶抓數字、智能、生物等新興業態的發展機遇,促進人工智慧、航天航空、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綠色智慧產業發展,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打造和培育集創新引領、集約高效和智能融合於一體的綠色製造業。同時,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生產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連接。通過這些產業的加快發展,逐步降低石化、鋼鐵等汙染耗能型產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向生態型轉變。

  全面綠色轉型要堅持改革創新。從政府治理層面來說,應加快制定以綠色GDP考核為主的晉升激勵機制,引導地方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全社會形成生態保護的文化氛圍。從企業治理層面來說,應樹立企業自然資源基礎觀,將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視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從居民生活與消費層面來看,要提高生活資料的循環利用度,樹立資源與能源節約意識。同時,要堅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探索綠色發展創新路徑,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優勢。自然生態系統內部各要素相融相生、互為依託,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工程,可以守住生態功能安全邊界。為此,需要完善生態資源的產權制度,打通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路徑,創新生態產品市場化模式。

  全面綠色轉型要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低碳、健康安全,提高生態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能力,引導人們在生活細節中自覺踐行綠色理念,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強生活自律,在衣、食、住、行、遊等方面逐漸實現綠色化轉變,比如,堅持節約用水用電,少開車,主動使用再生材料產品,支持垃圾分類和可再利用資源回收,倡導綠色出行等。同時,以綠色消費推進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消費模式的轉變將倒逼生產方式的變革,促使能源綠色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促進生產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轉變,有助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相關焦點

  • 屠鳳娜:綠色轉型要提高生態要素配置效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進一步明確了綠色轉型的範圍、領域和程度,凸顯了統籌推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綠色轉型是將生態環境保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從汙染防治到低碳發展,從綠色企業到綠色供應鏈,從綠色生產到綠色生活,每個環節都要提高自然資源和生態要素的配置效率。
  • 屠鳳娜:綠色轉型要提高生態要素配置效率-新聞中心-北方網
    全面綠色轉型是將生態環境保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從汙染防治到低碳發展,從綠色企業到綠色供應鏈,從綠色生產到綠色生活,每個環節都要提高自然資源和生態要素的配置效率。全面綠色轉型要以綠色發展觀為引領,將汙染防治視為「新常態」。
  • 推動高質量發展重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完善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 按科技創新規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科技體制改革的本質是基於資源約束的資源配置方式改革及調適過程,既要著力於計劃整合與調整、經費使用與監管、人才培養與支持等技術性環節,更要抓住影響「創新驅動發展」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和重大需求,掃除阻礙科技創新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創新生態。
  • 俞林、劉華強:完善制度,提高要素市場效率
    【俞林、劉華強:完善制度,提高要素市場效率】  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俞林,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研究員劉華強認為,市場體系是由商品及服務市場和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構成的有機整體。因此,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完善制度,提高要素市場效率。
  • 找準改革關鍵領域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原標題:找準改革關鍵領域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加快推動市場出清,釋放大量沉澱資源。釋放沉澱資源意味著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從而更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這正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徵,如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
  • 專訪城市化問題專家李鐵:智慧城市建設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但在綠色低碳以及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方面,歐洲城市的智慧化程度更高。綠色智慧城市不僅是遍植綠地NBD:建設智慧城市究竟依賴政府還是市場?智慧城市該如何建設?李鐵: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的公共服務管理是智慧城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
  • 時評: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
    時評: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0-12-04 15:25:16 來源: 南通網 南通日報-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氣候雄心」對全面綠色轉型的多重價值
    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在生態環境領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氣候雄心」充分展現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生態環境領域的直接體現。「氣候雄心」吹響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的衝鋒號,其核心在於通過採取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積極降低氣候環境風險,進而保護維繫生產力發展的生態環境根基。  根據國情需要,我國將大幅降低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作為「氣候雄心」的核心目標,體現了通過平衡保護與發展之間關係,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發展理念。
  • ...高層定調「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資本市場...
    來源:證券日報證事聽公眾號 杜哈哈構建我國經濟新發展格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小編注意到,9月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強調的三個「有利於」,排在首位的便是「加快推進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
  • 以「綠色思維」賦能綠色製造 生態普惠平臺上線_易車網
    王昆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綠色轉型勢在必行。新冠肺炎成為了我國汽車產品消費升級的「助推器」,車內空氣安全和健康成為消費者考量重點,健康、節能、環保性能已逐步成為消費者購車選車的重要指標。
  • 完善「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促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文件提出國有文化單位要「轉換經營機制,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資金管理」的思路,政策工具更為全面和靈活。  這一階段,文化經濟政策在將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作為資源配置重要手段的同時,也引入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尤其是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緩解了事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激發了文化事業單位的活力。
  • 完善「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 促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文件提出國有文化單位要「轉換經營機制,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資金管理」的思路,政策工具更為全面和靈活。  這一階段,文化經濟政策在將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作為資源配置重要手段的同時,也引入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尤其是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緩解了事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激發了文化事業單位的活力。
  • 完善「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 促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文件提出國有文化單位要「轉換經營機制,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資金管理」的思路,政策工具更為全面和靈活。  這一階段,文化經濟政策在將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作為資源配置重要手段的同時,也引入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尤其是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緩解了事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激發了文化事業單位的活力。
  • 楊成長談「十四五」規劃: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首先,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是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關鍵。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包括了市場的進入制度、競爭制度、淘汰機制和監管制度等,也包括了產權制度和要素配置市場化機制等。「十三五」期間我們通過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在放寬市場進入門檻,公平市場競爭環境,加大市場淘汰機制,提高市場監管效率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辦企業簡單了,現在每天新增一萬多家企業,新型政商關係正在形成。
  • 閆爍 祁述裕:完善「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 促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文件提出國有文化單位要「轉換經營機制,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資金管理」的思路,政策工具更為全面和靈活。這一階段,文化經濟政策在將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作為資源配置重要手段的同時,也引入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尤其是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緩解了事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激發了文化事業單位的活力。
  • 伊春林區煥發新活力綠色轉型奏強音
    全面小康建設凸顯加速度 綠色消費浪潮風起雲湧,生態健康產品成為時尚追求。伊春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兩座「金山銀山」,生態優勢無與倫比,資源潛力無與倫比。經過多年培育,伊春的生態主導產業快速成長,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集中發力,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 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提升伊春的高度。
  • 變生態包袱為綠色資源:徐州城市轉型調查
    將「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資源」——江蘇徐州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調查從「水泥廠」到「城市公園」的變遷,折射出徐州轉型之路。這個千年兵家必爭地、百年煤炭工業城,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近年來嘗試新的發展模式對衝下行壓力,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突破制約瓶頸,闖出了一條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之路。向生態城市、綠色城市轉身湖水清澈、水草豐茂、果木蔥蘢、群鳥棲息。
  • 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思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