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運動會激發峰峰全民健身熱潮。
連續三年舉辦中國峰峰·響堂武術文化節。
定期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激發群眾健身熱情。
響堂山森林公園,萬餘市民組成「登山大軍」,蔚為壯觀;太行躍峰渠景觀大道,騎行隊伍腳踩「風火輪」,上演「速度與激情」……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運動會,匯成歡樂的海洋,為綠色轉型中的峰峰礦區增添了一抹律動之美。
近年來,邯鄲市峰峰礦區將全民健身作為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未來工程,不斷加快運動健康城市的建設步伐,從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組織、活動、賽事、服務、文化六個方面發力,實現了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高度融合、蓬勃發展。運動軟體每日「打卡」,健身達人收穫「點讚」,公共健身場所成為社區「標配」,從老年人的長壽「必修課」,到年輕人的時尚「風向標」,從「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健康、自律、時尚的健身活動,被賦予日益豐富的內涵,正在成為峰峰人常態的生活方式。
1
便捷的「10分鐘健身圈」,增強群眾幸福感
每天清晨,位於北部新區的清泉公園內總有不少市民前來運動健身。76歲的張子濤老人說:「這裡環境好,鳥語花香,還有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早上來這裡鍛鍊,一天都有精氣神兒。」
幾年前,清泉公園還是滿目瘡痍的採煤沉陷區,經過生態修復、精心打造,如今已變成了北方少有的高品位生態公園。依託秀美的自然風光,園內開闢了健康步道、健身路徑,設置了4800米的輪滑場等功能區域,打造了適合休閒運動的羽毛球場、籠式足球場、籠式籃球場。這個大型公園以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高標準的硬體設施、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項目,為眾多市民解決了「健身去哪兒」的問題。
一枝獨秀不是春。今年,清泉公園的11朵「姐妹花」在峰峰的11個鄉鎮競相綻放。按照貼近水源、貼近交通、貼近人群的「三貼近」理念,該區將生態修復與健身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精心謀劃,形成了「一鎮一溼地公園,一鎮一健身主場」的完美格局。目前,50多個公園遊園遍布全區的「金角銀邊」,且健身功能齊全,成為群眾健身、休閒、娛樂的「吸鐵石」。
近年來,峰峰礦區不斷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先後投入1.7億元,重點打造主城區綜合性健身場所、社區體育活動中心、山區登山路徑、景觀騎行道等休閒健身場所,推進群眾身邊的場館、身邊的場地、身邊的設施「三個身邊」工程。聘請專業機構編制全區體育設施專項規劃,選擇城市社區、住宅小區、晨晚練點、健身站點、公園、河畔、廣場等作為基本空間,加大對健身圈健身器材的投放力度,健身項目涉及籃球、健身腰鼓、羽毛球、足球等十幾個項目。全區所有中小學校的體育場地分時段免費面向社會開放,成為健身高峰期的有益補充。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為全區10個鄉鎮和153個村配發體育器材,實現了村(社區)健身器材投放全覆蓋,補齊了農村健身設施不足的短板。
「花在眼前,綠在身邊,健身在家門口。」峰峰礦區區長陳珍禮介紹說:「峰峰目前總人口53萬,人均體育場地3.15平方米,除新建場館外,每年政府投資不少於1000萬元,用於體育設施的維護和更新。現在區、鎮、村三級健身設施網絡已經普及,『10分鐘健身圈』實現了全區覆蓋。」
響堂山巍峨峻秀,滏陽河蜿蜒而行,多樣化地形地貌成為公路越野、山地自行車、極限攀巖等體育運動充滿「野趣」的天然舞臺。北部新區以水韻花海為特色的生態涵養帶和以水上競技區、標準足球場、彩色健身步道為主,佔地650畝的城市運動公園振翅欲飛,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彰顯著力量和美……「10分鐘健身圈」正濃墨重彩地勾勒出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徑」,描繪出「健康城市」的壯美藍圖。
2
全面開花的健身活動,帶給群眾滿足感
從「健身去哪兒」到「10分鐘健身圈」,從場地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到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的美好願景應運而生,一場席捲全區的熱潮記錄著峰峰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昂揚的精神風貌。
峰峰歷來就有尚武健身之風,曾誕生過中國首位世界足球小姐孫慶梅、CBA得分王楊超、UFC草量級拳王冠軍張偉麗等一大批體壇精英。出拳起腳,跳躍翻飛……陳式太極拳、太極功夫扇、大洪拳、小洪拳、三截棍、五虎槍、春秋刀等「十八般武藝」精彩亮相。連續兩屆中國峰峰·響堂武術文化節暨傳統武術邀請賽的成功舉辦,使峰峰悠久的武術文化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作為全國武術之鄉,峰峰武術門派眾多,拳師遍及全區,僅2018、2019年在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中就取得11金10銀21銅的佳績。
「注意方向和力度!」「把後面的黃壺打出去!」隨著一聲清脆的撞擊,一隻紅壺將黃壺擊打出去後穩穩停在了大本營的中心……峰峰礦區外國語實驗小學的五年級體育課上,一群小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旱地冰壺。發展冰雪運動,關鍵在青少年。對此,峰峰開展了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舉辦冰雪運動會、編寫冰雪運動教材、推廣普及旱地冰球、旱地冰壺等項目,峰峰的冰雪運動開始了自己的「圈粉」之路。
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運動的引領是峰峰全民健身的一個剪影。近年來,峰峰礦區努力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在「體育設施便利化、健身活動多樣化、品牌培育本土化」建設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體系,不斷豐富群眾健身供給,激發社會體育組織活力,深化科學健身指導,增強健身文化建設,使全民健身在服務民生中彰顯出良好的社會責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更為健康峰峰建設凝聚了「精氣神」,增添了新活力。
4月12日,峰峰礦區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成功舉辦。大賽共設5個大項、28個小項的比賽,產生金牌180枚,有85個代表團參加比賽,參賽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達6000餘人次。從人人動起來,到城市動起來,「全民健身」收穫滿滿。「在春節、五一、暑假、國慶等,每個契機節點我們都會參與大型的健身文化活動。」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會長李連和說。
據了解,現在峰峰礦區每年開展各類有組織的全民健身活動300多次,經常參加鍛鍊人數達17萬人左右,佔常住人口的32.1%。全區共有各類社會體育協會、俱樂部50多家,同時,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034人,平均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9人。今年,新增體育舞蹈、摔跤等體育協會10個、健身站點20餘處,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10期以上,舉辦各類體育技能培訓班30次以上。峰峰還常年舉辦健康科普講座,推廣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免費為市民進行國民體質檢測,開具運動處方。今年開展的「體質監測進社區」活動,為3500多名群眾進行體質測定,印製5000餘冊《科學健身手冊》發放給社區居民,發放「全民健身券」5萬餘張,促進了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3
「體育+」的多米諾效應,
提升群眾獲得感
2018年5月27日,全國首個以「企業家」命名的全公益馬拉松——中國峰峰·企業家馬拉松在峰峰礦區響堂山石窟博物館鳴槍開跑,來自6個國家,全國21個省區市的近1600名企業家及馬拉松愛好者齊聚峰峰,開啟了一場「體育+公益」的充滿正能量的跑者盛會。賽事獲得的公益款項,全部注入「企跑公益計劃」,用於峰峰全民健身公益事業。
2018年9月5日至6日,中國峰峰國際自行車文化節成功舉辦。文化節內涵豐富,將亞洲頂級的國際品牌賽事——千森杯公路越野大獎賽與小輪車BMX自由式表演、兒童平衡車大賽、公路越野公開賽、自行車英雄擂臺、大學生國際音樂節、小記者互動團、繪畫大賽等集國際體育競賽、國際體育表演、體育教育培訓與交流、體育活動參與體驗、體育文化展示與傳播等諸多業態,共同融入文化節這一載體,形成峰峰體育文化名片。
2019年,這兩大品牌賽事在峰峰人家門口再次舉辦,把峰峰「處處都是運動場,人人都是運動員」的全民健身熱推向高潮。近幾年,與「峰馬」一同落戶峰峰的國家級、省級群眾體育賽事共有數十項之多。基本形成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的全民健身格局。越來越多的峰峰人從體育事業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強健身體的同時也用蓬勃的精神風貌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構築著一道道獨特的「峰景」。
一場頂尖級的體育賽事,不僅是全民的狂歡,更是城市的推介。高規格的體育盛宴,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峰峰。世界各地的選手和來賓了解了峰峰的秀美風光、悠久文化和城市的魅力。圍繞賽事的預熱和推介成為對外交流的絕佳平臺,開啟了「體育+文化+經濟+旅遊+招商」全新模式,引發了老工礦區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多米諾效應」。
「賽事舉辦期間,各地遊客蜂擁而至,較平日增加了三倍之多,賽後慕名而來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響堂山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霍豔敏告訴筆者。古色古香的響堂山村,村民杜春梅正在熟絡地招呼遊客,喜悅溢於言表:「我在這賣涼粉3年了,每碰到有大型比賽,前後一個月就能收入1萬來塊錢。」
賽事的「多米諾效應」不僅帶動了旅遊發展,刺激了消費增長,同時將峰峰磁州窯、響堂石窟等歷史文化,山底抗日地道遺址等紅色文化,「和村三飯」「彭城三下鍋」等飲食文化,武術、剪紙、麵塑等非遺文化傳播到了全國各地和海內外。峰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抓鐵有痕的恆心,全域開展「修山、修地、修水、修氣」,「礦山變青山,濁水變綠水,礦區變景區」的精彩蝶變,真真切切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峰峰共舉辦國家級體育賽事3次,區級大眾賽事100多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9%和21.6%。
區委書記牛穎建深情地說:「在國際國內舞臺上,體育是展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軟實力不可或缺的名片。峰峰密集舉辦各類比賽和群體活動,為的就是以賽事為平臺,讓外界進一步了解充滿活力的峰峰,激發全民參與熱情,投身到健康中國的建設中來。」
雨後春筍般的體育場館,風起雲湧的體育賽事,奼紫嫣紅的健身活動,一個健康城市的夢想逐漸成為現實。峰峰礦區的體育事業正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在人民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的感召中,高歌猛進,續寫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