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憑弔詩中絕唱也

2020-12-13 愛詩詞的小蟲了

今天我們進入到《詩經·王風》的學習中,《王風》是指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東周王都附近六百裡以內的詩篇,一共十首。彼時王室已卑,與諸侯無異,所以,它的詩位列十五國風之中,又因為其王號並未更替,便不說「周」而說「王」。此一遷變,已經有零落衰敗之感,今天學習的《王風·黍離》更是很好的表現出了舊土的調零與衰敗。

《毛詩序》評《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遷都後,朝中大夫行役到西周的故地,見往日的宗廟宮室都已不在,如今只有一片莊稼地了,因此哀憫周王室的覆亡,而徘徊又徘徊。寫下的這首詩,充滿了非常沉重的亡國之思。

下面來看下原文

《黍離》

[先秦 無名氏]

彼黍(shǔ)離離,彼稷(jì)之苗。行邁靡(mǐ)靡,中心揺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y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原文解析

跟另外三谷麥、菽、麻統稱為五穀。

,現在叫黃米。《詩經》中常見黍稷連稱,如《魯頌·閟宮》:「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是小米,又叫穀子。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最重要的糧食,因為稷為五穀之長,所以古時的農官就叫做「稷」。而「社稷」一詞更是被用來指代國家,可見「稷」的重要性。

離離,這個詞在不同的詩句裡有著不同的意思。如清·陳夢雷《青青河畔草》:「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這個是濃密的樣子。同樣意思的還有唐·白居易《草·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宋·蘇軾《郭熙畫秋山平遠》:「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這個是曠遠的樣子。

唐·李白《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這個是清晰的樣子。

唐·李賀《長歌續短歌》:「夜峰何離離,月明落石底。」這個是隱隱約約的樣子。

唐·韓愈《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戚戚抱虛警。」這個是悲傷的樣子。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顯然這個「離離」在古代詩人眼中是個百搭的詞。

「離離」在本詩中是說由於果實眾多而下垂的樣子。

「稷」在三章中變化了三次,由苗而穗而實,經歷了長苗、抽穗、結實三個階段。由此可見詩人不止一次從這一塊種植著黍稷的地方經過,然每次經過,詩人都是「行邁靡靡」腳步沉重而緩慢,可見每次經過此地詩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而從「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又可知詩人每一次的經過,心中的沉重之情都在加重,從內心恍惚不安到如醉般昏昏沉沉,直至如哽在喉的刺痛。

詩人面對凋零的故都,本來就沉痛的心情更是因「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之人而達到了頂點。致使詩人不由得發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的悲嘆。

下面分享幾首亡國憑弔之詩

先秦·箕子《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上就是小蟲子對詩經《黍離》的學習,有不當之處望指點。

相關焦點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 王風 黍離》賞讀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4]。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總有人能聽到你沉默背後的呼喊,願有人能懂你的欲言又止;沒人知道我有多喜歡你,但身邊所有人都知道,我每天張口閉口提的都是你3:最好的年齡是,那一天,你終於知道並且堅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虛張,不是誇浮,不是眾人捧,是內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這麼好。4: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偶遇我,我相逢你,修行路上,各自向前。
  • 《芒種》歌詞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喜歡講典故的阿偉,今天探討的課題是「歌曲《芒種》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聽的過程中,時而讓人糾結萬分,時而讓人心神寧靜,又時而讓人陰鬱沉悶。通過整篇歌詞,不難發現結尾「謂我何求」是詞作者的用心點題。那「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詩經》欣賞|國風 王風 黍離
    黍離彼黍離離(1),彼稷之苗(2)。行邁靡靡(3),中心搖搖(4)。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5)。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8)。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
  •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唯有真正理解我的人,才能讀懂我的內心。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西北有高樓》這首詩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無人知我心中愁苦」的心理,就像是高樓聽曲,真正能聽懂的又有幾人呢?西北方矗立著一座高樓,它高聳得能與浮雲相齊。鏤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窗,樓閣建在有三層階梯的高臺上。樓上飄下了弦歌之聲,這聲音讓人如此悲傷!
  • 蘇軾雪堂:知我心憂,謂我何求,惟適然也
    熱心腸的友人馬正卿幫他向都郡求情,總算求得原是軍營廢地的幾十畝荒地,可供他重新開墾耕種,以資一家大小之口糧。蘇軾躬耕其中,拿起鋤頭,成了一名每日汗滴禾下土的農夫。在古代社會,「士農工商」各司其職,每一個人都處在自己所屬的階層內,安分守己, 樂天知命。
  • 灃鎬之間:黍離之悲越千年
    知我者,    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6月中,上海觀賞石協會舉辦的「傳統石鑑藏家研修班」課程中,在理論學習之外,安排了靈璧石產地——漁溝鎮的實地考察,觀道靈璧石藝術館是這個產地考察的其中一站。靈璧石盛名在外,自古而今,都是熱門石種。此次的靈璧石產地考察,最初在研修班學員的想像中更多的是一種追慕榮光的歷史意義,等大家真的去到靈璧,看到一個個靈璧石的園子和博物館時,之前產地資源枯竭、精品不再的刻板印象被打破了。這其中,觀道靈璧石藝術館的展品及展陳讓大家欣喜又快慰。其後,在與觀道靈璧石藝術館館長馬祥的溝通中,非常順暢,也有了這一篇馬祥館長曆時六年產地建館留住靈璧石的心路歷程回顧。
  • 我與《詩經》相遇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正如孔老夫子所說的,《詩經》是清雅的,而這份清雅,則是伴隨著木鐸的聲音,把先民的傳唱變成書簡,穿越數千年的時光,與我相見。世人皆知納蘭性德之言:「人生若只如初見」,卻未曾想,美好初遇往往還有「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相離相棄。值得慶幸的是,我與《詩經》的相遇,雖說不上是美好的,卻是平淡之中帶著一絲驚喜。
  • 《詩經》裡的絕美意境丨有沒有一些美得不行的古代詩詞文章?之二
    寫對聯賀人新婚,少不得「詩詠關雎」。「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樣的意象也是婚聯中的常客。話說當年臥榻先生在老家結婚時,按鄉俗「歌了一次詩」(禮書帶著賓客誦詩)。文本就是《關雎》。這大概是敝鄉殘留的一點傳統吧。課外作業民國的結婚證,句子實在優美,下面有兩個版本,請看有哪些句子來自《詩經》:「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
  • 大眾佔卜:知我者謂我心憂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和傳統的一對一佔卜不同,在大眾佔卜中,點開視頻的受測者可以有無數個,而佔卜師只提供三到四種牌組。受測者只需憑直覺從這幾組中選一組,就能收穫對應的佔卜結果。高考之後,不想對答案的小趙第一次點進了塔羅佔卜視頻,想要看看自己的「七月運勢」。但運勢沒算準,小趙沒能考上喜歡的大學。不過在那之後,看B站上的「大眾佔卜」視頻逐漸成了她的習慣。
  • 最美《詩經》中,傳唱度最廣的十首詩,你喜歡哪句?
    ——周南·關雎 這應該是《詩經》中流傳最為廣的一句了。在我讀來,整首詩都在描寫,男子對女孩的追求以及追求心上人時的心情何等的焦慮,如詩中描寫轉輾反側、寤寐求之、求之不得等。 2.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 這是一首祝賀新娘的詩。
  • 《詩經》裡的經典句子,字字動人,美到靈魂裡!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詩歌。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琅琅上口的詩句讓人耳熟能詳。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讚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譯文】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王風·黍離》。
  • 生活中的古風詩句
    (詩經·周南·關雎)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採薇)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採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將欲取之,必先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讀一首詩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我心憂矣,枯荷聽雨
    ——唐代: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的詩,但獨愛他:「留得枯荷聽雨聲」一句。我喜歡林黛玉,她不喜歡李商隱的詩,我尚且喜歡,她愛的那句詩,當然更是我鍾愛的。秋聲不可聞,以其聲悲,人不能堪。
  • 詩經名句精選:花顏月貌的女孩名字,讓你看見起名的別樣風採!
    細細品讀來自遠古的《詩經》中的歌謠,就會沉醉在傳統文化迷人韻味裡,仿佛穿越時光,靜靜地欣賞遠古人們的幸福生活。自古以來,人們給孩子取名尤其是給女孩取名就有參考《詩經》的傳統,光聽聽名字都覺得很驚豔。一、《詩經》智慧古語,更可以作為起名參考1.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國風·王風·黍離》。釋義:了解我的人,說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麼要求。
  • 詩經裡最絕美的八段詩句,美到極致
    《詩經》是第一個用花來比美人,自此以後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無不受到《詩經》這首詩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小,運用巧妙而已。 《詩經·王風·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詩經》10個名句,句句走心,值得收藏!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稱《詩三百》。相傳是由孔子收集、編輯刪定而成,代表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約600年間的詩歌創作,其中的作者既有農夫、士兵,也有貴族和士大夫,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