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畫、中國動畫與日本動畫各有什麼特點?

2021-01-07 黑鼠鼠

我們先說說美國動畫。

美國動畫其實也分為一些派系,首當其中的便是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類作品以及迪士尼系作品。

超級英雄類作品大家都比較熟悉,包括例如DC、漫威等都屬於這個類別。這類作品最大的特徵就是描寫英雄主義。

雖然每一個超級英雄作品的定位不太一樣,例如蝙蝠俠偏向偵探、超人套路超脫凡人之人、神奇女俠女權、蜘蛛俠身邊的英雄等等,但總體而言動作戲的內容絕對不會少。除此之外,作品也往往會帶一些社會性的思考,例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漫威復仇者聯盟因為理念不合的對抗等等,但總體而言都屬於青少年喜歡看的作品。

迪士尼類型則相對不一樣,雖然說迪士尼已經收購了漫威,但是其作品最大的特徵便是「合家歡」。其中比較出挑的便是其公主系列,屬於一家人看都其樂融融的作品。

如果從技法的角度來說,美系二維動畫人物結構上都比較粗狂,稜角分明,但是在製作與分鏡上卻不馬虎,幀數非常的高。(美國動畫基本維持在1秒24幀,日本與中國基本是1秒8幀,當然京阿尼、骨頭社以及動畫電影就另當別論了)

美國的三維動畫電影則會習慣性地將人物表現的非常卡通,其肢體語言與表情結構非常的誇張,有益於全年齡進行觀賞。

當然,因為美國的國情原因,偶爾也會出現例如《辛普森一家》等畫風奇特的作品,這种放飛自我的風格則另當別論了。

日本動畫在作品風格上通常會按人群定位,大致分為三塊。

子供向,例如《精靈寶可夢》、《閃電十一人》;青少年向,例如《海賊王》、《火影忍者》;以及深夜成人向作品。

日系動漫作品除開國民番劇之外,往往不太喜歡合家歡作品,而是選擇把受眾人群定的相對死一些。因為日本電視臺播放時間有很嚴格的規劃,成人向動畫往往未成年人不太容易接觸到,因此這方面問題也不大。

在動畫的製作風格上,TV動畫往往選擇手塚治虫創造的一拍三(1秒8幀)的創作模式。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省錢。

除此之外動畫電影則是以宮崎駿為首的高幀數藝術派,完全學習美式動畫流程1秒24幀的形式。其整體風格更顯精美一些。

在畫風等風格問題是,日系作品三維的動畫作品比較少,更偏向於二維動畫。如果以他們的話來說,其整體人物風格應該屬於日系的「萌文化」以及「腐文化」。

如果簡單解釋,那就是美少女與美少年文化。

同樣的道理,作為動漫文化大國,其作品的風格也並沒有相對統一的說法,只是有關於「萌文化「的作品相對比較多而已。

最後說說國產

在00年之後網際網路時代之前,我將其簡稱為子供向動物動畫時代。其特徵便是人物均為動物擬人、作品純粹為兒童服務、故事非常之長。比較好的例子便是《藍貓淘氣三千問》、《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等。

雖然也有例如《白鴿島》、《我為歌狂》等敢於突破人群結構的作品出現,但其結果往往是播出不過幾次便被禁播,隨後又退回老路。

而15年以後,無論是三維動畫還是二維動畫市場,中國動畫都有了質的飛躍。

先說說二維動畫,中國的二維動畫往往以網際網路為載體進行播放,雖然其類型各有不同,但核心通常繞不過「吐槽搞笑類」或者「惡意賣腐」的影子。

比如說《十萬個冷笑話》、《全職高手》等等,在這也不去說這種題材是否過於雷同,畢竟市場的結果就是如此。

而三維作品則怎麼也繞不過好萊塢合家歡的影子。無論是《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還是最近的《魔童哪吒》。雖然他都有很大的創新以及中國文化的融入,但是其故事顯然還是好萊塢的那層內核。

這倒也不是壞事,起碼其優質的票房證明了,這樣的故事形式確實挺對觀眾的胃口

從技術上來說,中國動畫的技術絕對不差,但說來說去都是日系或美系的完全借鑑。當然,借鑑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有學習才有創作的可能性。

最後來一個大家最大的《雷鋒的故事》鎮樓,希望國產動畫少一點雷作,多一份真誠。

相關焦點

  • 關於日本動畫的風格演變,中國民族動畫的二重性,他們是這麼看的
    通過比較影子的有無、影子是如何被使用的,作者將東映早期的動畫分為了以《白蛇傳》、《安壽與廚子王丸》、B作系列(東映早期電視動畫系列,如《人造人009》)、《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為代表作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代表作《白蛇傳》(1958)。特點:有影子且影子寫實。分析:《白蛇傳》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此時的東映還處在模仿迪士尼的階段,影子的表現體現出了迪士尼寫實風格的影響。
  • 為什麼立體動畫和VR動畫至今沒法成為日本動畫的主流?
    今天后臺收到一個有趣的問題,「T哥為什麼日本動畫不是美國那種立體的」,我和他簡單溝通,差不多理解他想問的並不是說日本動畫沒有3DCG,而是沒有那種看起來就是立體電影效果的動畫。這個問題可以展開討論,並且順帶也介紹一下,VR技術的引入,對日本動畫有什麼影響,為什麼只聽其名不見其身。
  • 日本動畫「圍城」:中國動畫公司想走出去 而糖果盒動畫正在尋找...
    日本動畫市場好像一座「圍城」,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動畫公司帶著自己的IP想要赴日尋求合作,而在日本國內,由國人創辦的動畫公司糖果盒動畫正在計劃著回到國內。  近兩年,中日合作的動畫作品也越來越多,包括《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等等,但是開播後,或多或少都被指出作畫崩壞的問題。
  • 日本導演拍美國動畫,怎麼就「串味兒」了?
    這部短片由日本動畫公司Telecom Animation Film製作(代表作:《魯邦三世》第四期、第五期及多部劇場版),《神之塔》監督佐野隆史編導,日本聲優配音,無論在畫風還是劇情上都有濃重的日本動畫風格,一經上線就讓無數觀眾大呼「味兒太衝」。
  • 以宮崎駿動畫為鑑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宮崎駿動畫的成功因素,期望為中國動畫電影走出困境尋找到方向。 關鍵詞:宮崎駿;日本動畫電影;中國動畫電影 當《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橫掃各大影院,以半年時間取得13億票房時,世界動畫關注者的焦距再次匯聚到日本,就如當年《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金熊獎「雙獎」之時的光輝時刻。
  • 日本動畫100年鬼知道經歷了什麼
    在這一百年間,日本動畫都經歷了些什麼呢?一、最初:短短五分鐘的黑白默片1917年是日本動畫史上神奇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三位日本最初的動畫導演不約而同地分別公映了自己的作品。它們分別是下川天凹的《芋川椋三玄關番之卷》、北山清太郎的《猿蟹合戰》及幸內純一的《塙凹內名刀之卷》。
  • 日本的三次動畫熱:從廣告動畫到世界文化
    這一時期,商業動畫領域湧現出一批有個性的製作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東映動畫、龍之子、東京電影、日升動畫和日本動畫。  進入1970年代後,東映動畫的重心從原創長篇作品轉向電視動畫以及改編電視動畫的劇場版這一體制。
  • 背後是國產3D動畫和2D動畫的戰爭
    日本2d動畫各類型都非常非常的成熟,有代表作,經典甚至是神作。中國2d動畫從業人員廣受影響,前去做又會做出類似的風格。甚至連美學系統,那種大眼睛尖臉的人物畫風。這些都是日本動畫所發明。國產2d動畫,不管什麼題材,什麼類型,什麼風格。每次這類國產動畫出現,都會有中國觀眾說好像日漫,甚至就是抄襲日漫之類。這些觀眾從而會掀起國產動畫學習日漫,國產動漫不行之類。
  • 童年動畫中的最強者,美國有湯姆,日本有火箭隊,中國有它!
    由於童年動畫中的最強者確實太多了,所以只選擇了三位具有象徵性的動畫角色,不僅如此他們的國家也完全不同哦,美國的是湯姆,日本的是火箭隊,而中國的暫時不說,給大家保持一點懸念。美國童年動畫《貓和老鼠》:湯姆這部米高梅公司製作的動畫《貓和老鼠》很是經典,可惜現在電視上已經看不到這部動畫的身影了,湯姆作為動畫中的主角之一,雖然只是一隻灰藍色的貓咪,但是它與老鼠傑瑞之間的戰鬥可以說是不亞於星球大戰的級別,兩人在多年的對戰中勝負均有。
  • 京都動畫在日本動畫史乃至世界動畫史上的地位真的具有較高的影響...
    X 京都動畫在日本動畫史乃至世界動畫史上的地位真的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嗎
  • 日本動畫電影《給小桃的信》在美國獲獎
    圖片資料日本動畫電影《給小桃的信》將於今年4月21日在日本本地上映。近日,這部影片在美國舉辦的第16屆紐約國際兒童電影節上獲得了長篇動畫部門的大獎。紐約國際兒童電影節是美國紐約市從1997年開始舉辦的活動,也是美國最大的兒童電影展映會。今年的電影節於3月2日開幕,3月25日閉幕,3周中上映的影片總數超過100部。據報導,紐約國際兒童電影節上展映的影片既包括實拍影片,也包括動畫電影。由於美國目前沒有大規模且固定的國際動畫展映活動,這項兒童電影節每年都承載著向美國觀眾介紹各國動畫電影新片的功能。
  • 日本動畫比迪斯尼動畫差在哪裡?為何沒有一部享譽世界的名作?
    老實說,我真不覺得迪士尼比日本動畫高到哪裡去。迪士尼的動畫能表達的東西其實很淺顯,友情,意志,還有我們看不懂的美國梗。就內涵而言日本動畫不知道高到哪裡去,覺得日本動畫不如迪士尼的完全是你的閱歷不夠。至於為什麼沒有迪士尼出名,首先美國現在老實說還是在引導全球的文化潮流,美國的價值觀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全世界,所以迪士尼這種迎合美國人口味的,再加上基本上是「合家歡」類型的動畫電影當然能在市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日本的審美,或者說叫亞洲的審美出了亞洲都很難走遠。
  • 國產動畫「泰鬥」戴鐵郎去世,有部動畫讓日本都無法複製
    1961年,戴鐵郎老先生參與的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其水墨風格的動畫藝術,立刻震驚了全世界。當時動畫產業還不成熟的日本人非常佩服,千方百計想知道中國動畫人是怎麼做出來的?那個時代,這批中國動畫藝術家,全都是國營廠的工資制,也就是說是由國家給養著的。仔細試想一下,不說60,70年代了。哪怕是80年代,90年代的中國內地,其經濟狀況,人民的消費狀況,都不用說什麼動畫電影上映的票房回報了,當時整個中國大地電視機普及率都是極低。
  • 中國動畫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未來中國動畫電影會有怎樣的驚喜?不久前舉辦的首屆東布洲國際動畫展暨第八屆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從創作、教育、產業等方面深度探討中國動畫電影,讓我們對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盼。 探索動畫分級制度 動畫可簡單分為成人動畫和少兒動畫。
  • 日本動畫的一百年
    二是抱負,這體現在各大動畫工作室數十年來對更成熟、更有創造力的動畫技巧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新世紀福音戰士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1995)因此,為了避免此類偏見,確保看法的中肯,在日本動畫電影百年慶典之際,我們需要梳理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它進入西方世界之前的歷史。
  • 淺談:日本動畫文化藝術論文
    一、日本動畫特點概述(一)唯美的畫風與精美卻類同的人物造型日本動畫的創作者以寫實的畫面風格、精細的畫工、細膩的畫面逐步形成了一種唯美的繪畫風格,這與美式動畫偏向硬朗的風格迥然不同。說到類同的人物造型,日本動畫的人物有廣義類同和狹義類同之分。先說廣義的類同,日本動畫的人物造型基本都是:明亮的大眼睛、稜角分明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完美的身材比例、唯美到極致的外貌等人物設定,以上這些都成為了日本動畫人物設定的標配,幾乎所有的動畫人物都是這樣的一個樣式。
  • 這部美國人的成人向動畫吊打99%的日本動畫,卻沒多少人看過!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日本的動漫製作能力是世界第一,但是,其實美國的動畫也都十分優秀,比如前些年大熱的瘋狂動物園,可謂是超過絕大多數的日本動畫了,而不僅僅是這種電影類動畫,其實美國也有很多優秀的TV類動畫。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這樣一部優秀動畫。
  • Netflix要幫日本動畫"徵服"全球?
    日本動畫在全球影視文化中又是什麼地位?從全球範圍來講,或許僅次於好萊塢能排"天字第二號"。單從動畫劇集來看,某些方面比美國還強勢。好萊塢幾大工作室主要精力在大銀幕作品,流媒體和電視上的動畫劇集,尤其是青少年冒險、科幻、動作這些類型上,日本作品佔據主流。
  • 宮崎駿曾對中國動畫失望至極,卻沒想到現在日本動畫靠中國撐著
    而宮崎駿卻沒有想過,對於當時的中國動畫人來說,「活下來」要比「活得好」要重要許多,在80年代剛剛經歷了一場浩劫之後,能夠走入商業化的模式中的去中國動畫,正是起步的大好時機,但是在擁有激烈競爭的商業化進程中,「活下去」確實是很多人第一要考慮的,因此宮崎駿所謂的「失望」,很多文章的解讀角度就是有誤的,他失望的不是中國動畫,而是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
  • 細數在日本工作的中國動畫大神!網友:日本動畫已不能沒有中國人
    不僅是動畫劇情接壤上了劇場版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這部動畫的作畫監督可是來自中國的「黃成希」導演。在原本就激情澎湃的戰鬥劇情當中,為我們注入了琳琅滿目的武打元素,使得每一次的肢體接觸都變成了足以讓觀眾們瞠目結舌的「毒品級癮物」,直叫人回味無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