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凝固的旋律——在維也納凝聽磚石縫隙間的樂曲

2020-12-16 攝影師Kain

本文配圖均由攝影師Kain拍攝。

提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多數人會首先想到音樂,在那個古典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那些不朽的作曲家、演奏家和其他藝人都把維也納當作是世界的中心,他們在這座輝煌的城市中生活、創作和表演,留下了無數作品和傳說,讓永不停歇的旋律永遠迴蕩在這座「音樂之都」的大街小巷。其實,維也納的迷人之處並不僅僅在於音樂,藝術是相通的,在古典音樂的薰陶下,其他藝術形式也得以在這座城市中綻放。人們常說建築是凝固的歷史,而在維也納,建築則是凝固的旋律,這裡的每一座建築,都像是一頁樂譜,用優雅的方式講訴著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維也納街景

維也納有著光輝的歷史,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都曾將首都設立於此,歐洲地理中心的位置又使得這座城市成為不同文化的交融點。漫步維也納街頭,街道兩側滿是不同顏色和不同風格的精美建築,在欣賞這些龐大而精美的藝術品的同時,仿佛有動聽的音樂從磚石和窗稜的縫隙中流出。

如同電影截圖一般的城市街頭畫面

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對於這座城市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不僅由於這座建築位於以環城大道為輪廓的老城區的中軸線上,更因為這座歌劇院中的表演一直以來都代表著全世界古典音樂的最高水平。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位於繁華市區的中心

這座高水平的歌劇院建成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建築風格較為混搭,整體造型對稱、方正,大氣磅礴,遍布外立面的圓拱造型讓人想起羅馬風格,而細節處的裝飾與浮雕以及綠色的屋頂又瀰漫著巴洛克式的浮華。莫扎特的《唐·璜(Don Giovanni)》是維也納歌劇院上演的第一個劇目,而在這之後,也只有世界頂級水平的歌劇,才能獲得再次演出的資格。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夜景

除了歌劇以外,這裡也為其他音樂表演提供了高水平的專業場地,無論是芭蕾、交響還是合唱,維也納歌劇院都成為了全世界表演者與愛好者共同關注的焦點,很多藝術家也將在這座歌劇院中演出作為自己一生的目標,而愛好音樂的人,也會為了在這裡欣賞一場表演而專門籌劃一次前往維也納的旅行。

維也納歌劇院就如同C大調進行曲,莊嚴而豪邁,奏響了音樂之都的主旋律。

聖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

位於維也納市區核心位置的聖史蒂芬大教堂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維也納的心臟」。聖史蒂芬大教堂見證了維也納不同時期的歷史,而其中的每一段歷史,也都在這座教堂上留下了印記。

聖史蒂芬大教堂內部空間

聖史蒂芬大教堂最初建設於公元十二世紀,是一座羅馬風格的建築,這一時期的的結構僅留下了大門和周邊的牆壁;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時期又對教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教堂南側高聳而精美的哥特風高塔就是這一階段的作品,北側大門方向的兩座塔建成時間較晚,從外形上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建築的特點;十八世紀,教堂整體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擴建和翻新,在教堂的外壁和屋頂上增加了很多巴洛克風格的奢華裝飾。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座教堂在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的損壞,經過現代工匠的修復,最後才得以以如今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

聖史蒂芬大教堂南側的哥德式高塔

整座教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並非布滿哈布斯堡王朝徽記的屋頂或是內部空間富麗堂皇的裝飾,而是教堂南側雄渾而精緻的高塔。這座高塔高達136米,在全世界的教堂建築中排名第三,整座高塔上密布著哥特風的裝飾與雕塑,美麗中又透著一絲詭異,完美地詮釋了哥特藝術風格的特點。

從聖史蒂芬大教堂上拍攝的維也納夜景

聖史蒂芬大教堂頂部對外開放,遊客可以購票乘坐電梯登上北側鐘樓旁的觀景臺,一覽音樂之都的美好輪廓。

聖史蒂芬大教堂就如同歌劇中的詠嘆調,歌唱家用眾人難以企及的高音,刻畫出了整座城市的制高點。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

哈布斯堡王朝在維也納留下了眾多遺產,而美景宮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美景宮並非皇宮,而是神聖羅馬帝國軍事統帥——歐根親王的夏季宅邸。歐根親王被譽為歐洲世上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他為哈布斯堡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的宅邸也絲毫不比皇宮遜色。

奢華大氣的上美景宮

美景宮分為上美景宮和下美景宮兩部分,兩者都是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宮殿建築,兩座宮殿建築之間則是一片寬闊而精緻的花園,下美景宮被歐根親王用作自己日常的居所,而上美景宮則是他宴請賓客的接待場地。美景宮外表莊嚴大氣,內部則異常奢華,每一間大廳,都進行了極為華貴精緻的裝修,從壁畫到家具再到吊燈,無不體現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情趣。

下美景宮室內空間

上下美景宮如今都已被改造成奧地利國家美術博物館,上美景宮主要陳列十九、二十世紀的藝術作品,下美景宮主要展出中世紀、巴洛克藝術作品,這其中最有名的應該要數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的名作《吻》。

美景宮就像是一支華爾茲,為我們再現了過去維也納上流社會的富足與奢華。

藝術史博物館(KHM Wien)

坐落在維也納環城大道外側的藝術史博物館是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也是藝術愛好者們心中的聖地,與美景宮不同,藝術史博物館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為專業的展館。十九世紀,維也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收藏了大量珍貴藝術品的哈布斯堡王朝決定建設一座宏偉奢華的博物館以收藏陳列自己的藏品。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從設計到竣工,維也納藝術博物館的建造共耗時近三十年,這座建築本身也是一件高水平的藝術珍品,這座建築總體呈現出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中央有一個高大的義大利式拱頂,內部裝潢極為華麗,每一寸牆壁和天花板上,都布滿了壁畫與雕刻。

藝術史博物館內部空間

藝術史博物館內收藏了各種形式、各個時代,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從古埃及的雕塑,到中國古代錢幣,再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你幾乎可以在這裡欣賞和了解到關於藝術的一切。

藝術史博物館就像一支跌宕起伏的交響樂,形式各異的藝術品就像是不同的樂器,為觀眾講訴了一個關於藝術的漫長故事。

市政廳(Rathaus Wien)

維也納市政廳是維也納的管理中樞,同時也是舉辦公共活動的場所,市長辦公室與市議會都設置於市政廳大樓內。市政廳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紀的新哥德式建築,也就是具有哥特藝術特點的近代建築,其外觀特點非常鮮明,五座哥特風的高塔一字排開,位於中間的一座最高,有98米。

市政廳與門前的喇叭噴泉

市政廳的平面布局由多個方框組成,方框中間則是寬敞的天井,這樣的設計使得樓內的每一個房間都能得到良好的採光與通風。雖然市政廳是一座近代建築,卻將哥特藝術審美發揮到了極致,整個建築的每一個細節,都散發著來自中世紀的精緻與華麗。

市政廳內的天井

作為城市的權力核心,市政廳並沒有將市民和遊客拒之門外,你可以在迴廊中漫步,在天井中仰望,但請不要打擾到在這裡工作的人們。

市政廳像是留聲機中播放的一支鋼琴曲,用略微改變的音色重現曾經的旋律。

還願教堂(Wiener Votivkirche)

維也納的天際線上,除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南塔外,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要數還願教堂的白色雙塔了。還願教堂,從這個名字就能得知,這座建築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一段故事。1853年2月18日,奧地利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在維也納城牆散步時遭到刺殺,然而刺客手中的利器被皇帝禮服堅硬的衣領阻擋,未能造成致命傷,皇帝因此倖免於難。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弟弟斐迪南·馬克西米利安為了感謝上帝的護佑,決定號召民眾捐款,在刺殺現場修建一座教堂,1879年,還願教堂正式建成。

白色的還願教堂纖細而精緻

還願教堂的外牆由白色砂巖構成,與一般教堂相比,顯得更加纖細、精緻,讓人聯想到象牙雕成的精美藝術品。不過,淺色的外牆也給教堂帶來了更大的維護負擔,因為白色砂巖很容易受到空氣成分的侵蝕而變色,城市管理者們會定期對外牆進行清洗。

還願教堂內部空間

還願教堂是一座純粹的哥德式教堂,由內而外無不貫徹著哥德式美學。教堂內部並沒有太多複雜華麗的裝飾與雕刻,束柱與拱券如同肋骨一般鋒利的線條勾勒出了高大的空間輪廓。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繪出光影斑駁的畫面,空曠的教堂中,時間仿佛停止了流動。

還願教堂就像是一段驚悚的電影配樂,險象環生的劇情後,畫面在午後的陽光下定格。

卡爾教堂(Karlskirche)

卡爾教堂是一座結合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兩種風格的建築。這座教堂的平面布局為等臂希臘十字,有著希臘柯林斯式立柱支撐的正門和由帆拱支撐的義大利式拱頂,從總體結構上來看,十分像是一座縮小版的聖彼得大教堂,從細節來看,這座教堂外部布滿了巴洛克式的精美裝飾。

卡爾教堂夜景

教堂內部空間則更加偏向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風格,雄渾的大理石立柱,彩色壁畫,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都能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影子。在合適的季節和時間,陽光會從祭壇上方的鏤空天窗射入,整個空間都會瀰漫著金色的光輝。

陽光透過天窗攝入教堂內部

卡爾教堂的背後也有一段歷史故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在位時,維也納爆發了鼠疫,皇帝在祈禱時說,如果鼠疫的蔓延能夠停止,他就修建一座教堂,當疫情結束後,卡爾六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卡爾教堂像是一段雙簧管獨奏,為這座城市記錄下災難發生時的悲慘畫面。

蘇聯英雄紀念碑(Russendenkma)

二戰末期,為了從納粹手中解放維也納,進入戰略反攻的蘇聯軍隊與德軍在維也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一萬七千名蘇軍官兵為這座城市獻出了生命。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和蘇聯兩國共同在維也納黑山廣場建立了紀念碑。

維也納蘇聯英雄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由立柱和弧形兩部分構成,立柱的頂端是一名挎著波波沙衝鋒鎗,手持旗幟和蘇聯國徽的士兵,而弧形部分則是蘇聯紀念碑建築中常見的柱廊結構,整個紀念碑呈現出史達林時期的蘇聯式現代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時光飛逝,如今蘇聯已不在,而英雄將被永遠銘記。

蘇聯英雄紀念碑像是一首斯拉夫風格的戰歌,在異國土地上唱響必勝的決心。

維也納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

二戰結束後,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利益妥協下,奧地利成為了永久中立國,在這個背景下,維也納成為了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國際組織都將維也納作為機構常駐地,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

維也納國際中心的現代建築群

為方便眾多國際組織的辦公運作,維也納在多瑙河畔建立了一座新城——維也納國際中心。與古典風格的維也納舊城不同,國際中心的設計風格非常現代化,整齊而線條簡練的公寓樓,玻璃幕牆的大廈,蜿蜒層疊的立交橋,讓人忘記自己身在維也納。

左側的金屬結構為奧地利中心

雖然風格相差甚遠,這座新城同樣能夠體現出維也納的審美,在現代藝術與設計的舞臺上,維也納人同樣是最頂尖的選手。

國際中心像是電子音樂,用離散的數位訊號重構了音樂之都的一切。

結語

維也納的每一座建築都值得造訪者仔細地觀察和凝聽,不同的人,也會從其中解讀出不同的旋律。用欣賞音樂的心態和方式來探索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會讓你有更多的收穫。

自行車是維也納常見的交通工具

相關焦點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當我漫步在歐洲不同的城市,看到那些經典、唯美的輝煌建築時,內心總會想起這句話。藝術史上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句話的創造,但只有歌德和黑格爾闡述得較為明確。德國文學家歌德在看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時,曾讚嘆:「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後來黑格爾進一步概括了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歐洲旅行系列十六之 東歐旅行手記 ,我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 這些顏值爆表的建築,才是真正凝固的音樂
    聽說這是一個小寶藏當我們談:「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到底在談些什麼?看完你就懂了關於建築與音樂,一直以來流傳這樣的傳說:在古希臘,有一個非常出色歌唱家奧爾菲斯,他的琴聲可以讓草木禽獸以及巖石都因此感動。在奧爾菲斯演奏完成之後,音樂的旋律不會散去,全部凝聚在各種建築物之上。
  • 指尖流淌出的旋律,讓你緩緩起舞,聆聽10首經典圓舞曲
    樂曲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外美麗的森林為題,序奏以阿爾卑斯地區的民族樂曲齊特爾琴彈出,之後小圓舞曲一個接一個,絲絲相連,環環相扣,如一串閃耀的珍珠項鍊,讓人目不暇接,樂曲的尾部充滿律動,並在勃勃朝氣中結束旋轉。
  • 維也納的風,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中,整個城市宛如凝固的音樂
    史蒂芬教堂被稱為維也納的心臟,建於12-15世紀,一直是維也納的標誌。碧藍的維也納天空,173米的史蒂芬教堂的哥德式尖塔,宛如一座山峰突兀地挺立於城市之中。在十字形教堂建築的大斜坡屋面上,特殊的上釉瓦頂,色彩不同的釉瓦,拼成各種幾何圖案。深藍色的底色,淺藍色的斜線,錯落有致,組成菱形格子。
  • 走馬觀花維也納,感受音樂之都的時尚魅力
    有"世界音樂之都「之美譽,關於維也納,我們最熟悉的大概是金色大廳,每年的元旦這裡會舉行新年音樂會,悠揚的樂曲,新年的鐘聲,維也納無愧於音樂之都的美名,但維也納並非只有音樂,維也納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時尚之都,維也納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家居裝修也講音律美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家居的室內裝修裝飾中,如果你以美學為原則,便有了基本的設計思想和依據。  流暢感  一首好歌曲,是講究流暢通達的。在家居裝飾中,流動通暢的美感表現在「曲線通幽」、「互為借景」及「統一的風格色調及材質」等方面。所謂「曲線通幽」,即在裝飾中儘可能地消除冷硬的直角、拐角和橫、豎、直的結構與線條。
  • 維也納音樂之旅-中新網
    晩間在國家歌劇院欣賞一場維也納音樂會,這才是真正的旅行。  想在音樂之都來個全套的音樂體驗之旅,就要從買票開始,穿著宮廷式古典服飾的賣票者讓人彷佛走進歷史,在雄偉的熊布朗宮裡盡情聆聽音樂巨子們的巨作。表演內容包羅萬象,音樂劇、音樂會、歌劇都有,想要這樣的體驗,當然所費不菲。對古典音樂外行的人,可以到國家歌劇院旁買站票,花費幾歐元,感受浪漫的藝術氣息之餘,也絕對是物超所値。
  • 維也納皇家交響樂團2020新年音樂會
    《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以及《南國玫瑰圓舞曲》等,很多膾炙人口的旋律均出自這些樂曲之中。亮點三:頂尖高顏值樂手齊聚,精彩呈現文化藝術饗宴維也納皇家交響樂團秉承著優中選優的樂團傳統,從全世界各地的優秀樂手中選拔出傑出的樂手加入到樂團之中。
  • 8小時車上歌單:最好聽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93曲
    4、 Aufforderung zum Tanz, Rondo brillant, Op. 65 《邀舞》作曲:卡爾·瑪麗亞·馮·韋伯 指揮:哈農庫特 2003年;韋伯的作品很少出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趣的是,維也納這麼高水平的觀眾都犯了低級錯誤,樂曲沒演奏完就鼓掌了。指揮家在掌聲之後又把小尾巴補上。
  • 維也納酒店詮釋大美陽朔
    其自然景觀主要是山、水、巖洞、古榕樹等,人文景觀主要有亭臺樓閣、石刻和各類宜居的建築、營造的城市環境、人文風情。而能與陽朔美景相媲美、相匹敵的,除了美居之外,再無其他。  作為陽朔眾多地標建築之一,維也納酒店可以說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其外部巴洛克建築的裝飾風格和內部典雅氣派的藝術格調,與陽朔秀領天下的美名遙相呼應,使人身在中國江南小鎮就能切身體驗到歐陸文化的尊貴生活。
  • 維也納金色大廳為什麼不讓拍照?
    「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地來到金色大廳參觀的遊客人數一直在上升,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建築所屬的機構的歷史,其實比建築本身悠久很多」,託馬斯·昂格揚博士說。 1863年,由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批准,使用建設環城大路(Ringstrasse)的資金,在維也納河附近為該協會建造一個音樂廳,建築設計由新古典主義建築師特奧費爾·翰森完成。音樂廳設計為一個大廳和一個小廳,分別供交響樂和室內樂使用。 音樂廳由建築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建造,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
  • 赫爾辛基的凝固樂章
    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教堂文化就是赫爾辛基的華麗音符。圖說:赫爾辛基一景我們抵達赫爾辛基時已是凌晨一點。「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赫爾辛基總面積686平方千米,教堂文化是這片土地上的華麗音符,「波羅的海的女兒」隨處可見帶著靈性的創意設計。堪稱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烏斯本斯基教堂,紅磚尖塔的巧妙搭建,彰顯了典型的沙皇時期風格;巖石教堂則帶著神秘色彩,頗為獨特。
  • 長城修建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磚石當建材,古人是怎樣運上山的?
    可是,秦朝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當時的建築水平十分有限,人們築造長城時也只好因陋就簡。秦長城和後來的漢長城一樣,多是使用古老的夯土版築工藝,這種築城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所以,對這種技術就不要有太大期望了。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首登眉山,用古典與雅致禮遇2019
    《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撥弦波爾卡》、《閒聊波爾卡》,《南國玫瑰圓舞曲》等,很多膾炙人口的旋律均出自這些樂曲之中。亮點三:頂尖高顏值樂手齊聚,精彩呈現文化藝術饗宴維也納皇家交響樂團秉承著優中選優的樂團傳統,從全世界各地的優秀樂手中選拔出傑出的樂手加入到樂團之中。
  • 廣州少年樂團維也納奪金 《紅色娘子軍》響徹維也納金色大廳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管弦樂團受世界樂團藝術節組委會、維也納市政府議會、德中教科文促進會邀請,分別參加了在維也納、萊比錫舉行的比賽、演出及大師班講座。樂團以樂曲《快樂的女戰士》參賽,得到觀眾及評委的好評,最終榮獲第八屆世界樂團藝術節世界樂團大賽交響樂團少年組金獎。維也納市議會第一主席、藝術節組委會榮譽主席恩格斯·沃勒向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管弦樂團頒發了榮譽證書,感謝樂團身體力行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 《王國之心 記憶旋律》製作人採訪:伴隨熟悉的旋律重溫經典
    《王國之心 記憶旋律》是由Square Enix與迪斯尼聯手打造的《王國之心》系列首部節奏動作遊戲,本作會有超過20位《王國之心》系列與迪士尼角色登場,收錄樂曲不僅有《王國之心》系列的眾多原創樂曲,還包含迪士尼配樂,共有超過140首的豐富曲目。此外本作還擁有四種不同的遊玩模式,借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樂曲,遊玩節奏動作遊戲。
  • 美國聖瑪麗教堂,轉動的『磚石』立面設計
    而醫院園區內的第一棟建築則是由Felician姐妹在1959年所建立的,旨在於汽車行業迅猛發展的時期,為其所在的社區提供一份醫療健康保障。自此之後,該區域內的人口就呈現出日益增長的狀態,並在人口分布和精神信仰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基於這段特殊歷史的考量,建築師在建築功能中囊括了一個羅馬天主教堂,一個懺悔室和一個穆斯林祈禱室。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用心去聆聽,就會感受到它所彈奏出的美妙樂章。古老的建築在某一時期是社會和城市發展的象徵,它們所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一座富有創意的建築,往往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藝術與建築的完美結合。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
  • 和諧之聲 譚晶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專輯
    2006年9月13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了「和諧之聲 」譚晶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對大自然的敬畏,對中華燦爛文化的感念,也凝固在無盡的掛念與祈盼中。  4、《維也納,我夢中的城市》  曲/詞:魯道夫·希津斯基  穿行在維也納,仿佛流連於鋼琴的鍵盤。每一處樓閣雕塑都如樂譜般流暢,每一處街景都似夢若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