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2020-12-18 騰訊網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歐洲旅行系列十六之 東歐旅行手記

瑞士鐘錶之城琉森

匈牙利 首都布達佩斯 漁夫城堡

自然風光,一山:阿爾卑斯山系的皮拉圖斯雪山;三水:多瑙河、伏爾塔瓦河、萊茵河。山的厚重,水的靈動……

瑞士境內 阿爾卑斯山脈 皮拉圖斯雪山

匈牙利首都 布達佩斯 多瑙河明珠夜遊

捷克首都 布拉格 伏爾塔瓦河畔 與天鵝共舞

歐洲第一大瀑布 瑞士萊茵河瀑布

人文景觀,六國: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國、瑞士。四個首都:維也納、布達佩斯、布拉提斯拉瓦、布拉格;多座城市:CK小鎮、紐倫堡、烏爾姆、斯圖加特、琉森、沙夫豪森、蘇黎世……

音樂之都維也納 美泉宮城堡

音樂之都維也納 霍夫堡皇宮

音樂之都維也納 小金人作曲家雕塑

法國人的浪漫情懷,德國人的嚴謹態度,猶太人的商業意識,瑞士人的工匠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歐洲文明,書寫了輝煌的歷史,為人類文明貢獻了不同種族應有的才智。

瑞士 琉森鐘錶之城

捷克首都 神秘的布拉格 城市中心廣場 舉世無雙的鐘樓

他們,建造了東歐三大浪漫之都:音樂之都維也納;多瑙河明珠布達佩斯;百塔之城布拉格(德國哲學家尼採「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捷克首都 神秘的布拉格 聖維塔大教堂

匈牙利首都 多瑙河上的明珠 布達佩斯 城市廣場

奧地利首都 維也納城堡

還有東歐三大皇宮城堡:擁有20多個世界級收藏館的維也納霍夫堡皇宮;融合了新哥德式和新羅曼風格的布達佩斯漁夫城堡;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神秘的布拉格城堡……

捷克首都 百塔之城 神秘的布拉格 聖維塔教堂

匈牙利首都 布達佩斯 漁夫城堡

奧地利 首都維也納 霍夫堡皇宮

以及東歐三處別致的古城:布拉提斯拉瓦、克魯姆洛夫(CK小鎮)、紐倫堡……

德國 紐倫堡聖母教堂

捷克 童話小鎮 克魯姆洛夫(CK小鎮)

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提斯拉瓦 飛碟大橋

有人戲言,去歐洲國家領略人文景觀,就是品嘗中國菜餚「宮保雞丁」諧音「宮堡基廳」——宮殿、皇宮的奢華氣派;堡壘、城堡的固若金湯;基督教堂的肅穆莊重;各具特色的市政廣場市政廳的瑰麗典雅……

匈牙利 首都布達佩斯 漁夫城堡

奧地利首都 維也納 霍夫堡皇宮

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說過:「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與音樂都是藝術。在各類歷史建築密集林立的歐洲,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古建築群,給人的感覺就是:建築是文化的載體,是視野裡雕琢出矗立著色彩斑斕凝固的詩行,是聽覺律動著豐富內涵跳躍著的音樂旋律……建築既是人類智慧和力量的表現形式,也是人類文化藝術成就的綜合載體。建築是「石頭的史書」,中國的萬裡長城堪稱其代表典範。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夜晚多瑙河遊船上 欣賞金碧輝煌的國會大廈

匈牙利首都 布達佩斯 多瑙河畔的國會大廈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揭示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法國作家雨果云:「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築藝術寫在石頭上……人類的全部思想,在這本大書和它的紀念碑上都有其光輝的一頁。」從音樂曲式結構與建築空間序列、音樂旋律樂譜與建築結構手法、音樂性表達與建築式內涵、音樂創作元素與建築結構設計等諸多方面,二者都頗具緊密的互通關係。

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提斯拉瓦 市政廳廣場

匈牙利 高速公路邊上的 風電群

歐洲人嚴謹的生活態度,還體現在遵守交通法規方面: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市區道路,都沒有架設違法超速、隨意變線以及闖紅燈等違反交規的抓拍攝像頭;幾乎也聽不到汽車鳴喇叭,也看不到執法的交通警察;所有車輛的駕駛員都非常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這與中國市區內各路口都架設多個違規抓拍攝像頭,高速路上幾乎間隔幾千米就架設一組抓拍超速、變線等違規設施,形成了鮮明的巨大反差。我想,在歐洲考取駕照,來中國駕車,應該是終身都不會被扣分。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民素質不同的差異呢?

捷克首都 神秘的布拉格 聖維塔教堂

捷克首都 布拉格 伏爾塔瓦河 女神鵰塑的橋梁

東一時區的冬季,東歐的冬日像是待嫁羞赧的新娘,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不肯掀起蓋頭,露出姣美笑臉……下午,未及傍晚,又匆匆遮掩笑靨,垂下眼帘,躲藏起來,降落夜幕,逃離視野,消失於地平線……每天的太陽八時才姍姍升起,下午三時就匆匆離去,一天太陽露臉也就是七個小時左右。天氣比較凍,白天氣溫在0——5攝氏度之間……

德國 愛因斯坦故鄉烏爾姆 世界最高的敏斯特教堂

德國「紐倫堡世紀審判」、西門子誕生地、阿迪達斯故鄉、歐洲玩具都城,聖勞倫茨教堂

歐洲酒店客房內的床鋪高達七、八十釐米,而床位又很窄不足一米寬,蓋著的被子長約一米五、六也是很短的。客房內不提供燒開水的水壺,因為那裡所有的自來水都是直飲水……街頭販賣食物攤鋪前的簡易桌子,桌面距地表約一米三、四左右,當地人都是立於桌前進食……

瑞士 琉森 世界鐘錶之城

瑞士蜜月湖區——琉森湖

每個城市都有許多公共運輸的輕軌電車,丘陵地帶坡度起伏比較大的城市也是如此……

德國與瑞士交界 沙夫豪森海關

瑞士 阿爾卑斯山脈 皮拉圖斯雪山纜車

一場旅行一場夢,人歸夢未醒……

2020.4.10

相關焦點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唱片封面, 麥可·戈德施拉格演奏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當我漫步在歐洲不同的城市,看到那些經典、唯美的輝煌建築時,內心總會想起這句話。藝術史上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句話的創造,但只有歌德和黑格爾闡述得較為明確。德國文學家歌德在看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時,曾讚嘆:「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後來黑格爾進一步概括了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用心去聆聽,就會感受到它所彈奏出的美妙樂章。古老的建築在某一時期是社會和城市發展的象徵,它們所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一座富有創意的建築,往往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藝術與建築的完美結合。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德國建築以教堂為代表,絢麗多彩
    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它以輕盈、雅致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象山校園建築呈現上下、左右、高低、平斜、曲直、色調等皆不同,有點「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感覺。帶著泥與火的情愫,磚與瓦的對話,造就了流動般的音樂,是其一大亮點。象山校區的拍攝是850納米的紅外線攝影,盛夏感覺雪天一般。中國美院的學生們好好的感受吧!
  • 杭州轉塘這大學完美詮釋了啥叫「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就位於杭州轉塘,是全國第 10 所專業音樂學院。錢塘江畔,鶯歌燕舞。浙江音樂學院選址靠近錢塘江,被群山環抱,狀似蝴蝶,有著「化蛹為蝶」的美好寓意。沿山而築,與山景結合,一半嵌入山體,一半露在外面,覆以綠化,整個學院看上去像「從山裡長出來」似的。
  • 這些顏值爆表的建築,才是真正凝固的音樂
    聽說這是一個小寶藏當我們談:「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到底在談些什麼?這一美麗的傳說,充分體現出人們對於建築以及音樂之間關聯性的認知。當我們聽到悅耳的音樂,能夠感受到相應的場景;當我們欣賞建築,也能夠出現一定的音樂聯想。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家居裝修也講音律美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家居的室內裝修裝飾中,如果你以美學為原則,便有了基本的設計思想和依據。  流暢感  一首好歌曲,是講究流暢通達的。在家居裝飾中,流動通暢的美感表現在「曲線通幽」、「互為借景」及「統一的風格色調及材質」等方面。所謂「曲線通幽」,即在裝飾中儘可能地消除冷硬的直角、拐角和橫、豎、直的結構與線條。
  • 歌德說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歌德曾經說過,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現場,臺灣知名設計師陸希傑還為與會者帶來了「什麼是建築」的主題分享,通過諸多有創意的建築形態、規劃展覽、家具設計案例展示分享,同時旁徵博引結合評述,深入淺出而不失細緻地闡釋了對於建築的理解。
  • 貝聿銘留給世界的回憶: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和光與影的藝術
    文/李光鬥貝聿銘和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同歲,生於1917年,在甘迺迪遇刺身亡的第二年,傑奎琳夫人找到貝聿銘,請他為甘迺迪設計一座紀念建築——甘迺迪紀念館。正是這句話打動了傑奎琳,貝聿銘後來設計出了自己驚世駭俗的作品:這座屹立在海邊的、黑白分明的幾何體建築。建築原址是一處垃圾場,大面積突出的黑色玻璃鑲嵌在全白建築正面上,設計獨特、造型大膽,整整建了十五年才完工。甘迺迪紀念館建成時,貝聿銘已經名滿天下。
  • 為什麼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因為她們都在追求同一種美
    我們經常會聽到「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一說法。是什麼讓我們對音樂和建築的類比如此著迷?它們之間真的存在合理的關係嗎?我們怎樣才能以一種連貫的方式來思考這兩個概念呢?你也許認為,這種關係有點牽強附會,畢竟,音樂是無形的、流動的聲波,建築是有形的、堅固的實體。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立體的詩篇|漢寶德《如何欣賞建築》
    早前在看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時,不止一次看到他引用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這句話來形容中國園林與建築之美,而當時的我只是因著這句文辭上的優美而印象深刻,並不曾有更多發自肺腑的感同身受。直到看完這本由臺灣建築學者漢寶德寫的《如何欣賞建築》後,才算是真正理解並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內裡乾坤和個中深意。正如作者在前言裡的說明,本書是他應邀為雜誌專欄而寫的有關建築的普及性文章的合集。
  • 音樂與建築都應「懂得自然」
    這樣的兩個人昨日相遇在朱家角的水樂堂,參加由解放日報主辦的第65屆文化講壇,以「音樂、建築與人生」為主題展開對談。 ■ 譚盾王澍對談「音樂、建築與人生」
  • 陽產古村落,徽派建築裡低調另類的「凝固音樂」
    古時,陽產建村於山區,地勢陡峭,林木茂密,交通十分不便,外面的建築材料無法運送進來隨著小家人口繁衍土房不斷擴建,受山地地形所限,於是形成了毗鄰房房相連,自家屋屋重迭,依山勢建成的獨特土樓,至今,已形成了一個錯落有致具有實用建築風格土樓群的山地村落。
  • 它們是凝固的音樂、有形的詩歌,上海老建築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有形的詩歌」。短視頻《爵士之城》便將這句名言用極富創意的影像傳達給大家。創作團隊成員顧家龍解釋說,爵士樂的多元風格也與上海建築的多元風格契合,因此他們認為用爵士樂來「表達」上海這座城市再合適不過了。義大利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阿爾貝蒂曾經說過:「差不多所有的建築物,無論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節奏和韻律。我們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築的節奏、韻律有時候和音樂很相像。」
  • 維也納的風,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中,整個城市宛如凝固的音樂
    在十字形教堂建築的大斜坡屋面上,特殊的上釉瓦頂,色彩不同的釉瓦,拼成各種幾何圖案。深藍色的底色,淺藍色的斜線,錯落有致,組成菱形格子。藍色、白色、灰色的波浪紋,在屋面上下起伏,動靜結合,很是耀眼,配之哥德式尖塔和尖頂,給人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叫人虔誠和折服。其中,在一面碩大的斜坡屋面上,由黃色、白色、深藍色、墨綠色的釉瓦構成的巨大「雙頭鷹」仿佛是一幅變幻莫測的「天書」。
  • 建築與音樂相融!2020上海旅遊節第七屆復興藝術節相約金秋,衡復...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在藝術聖殿裡,音樂歌頌著人類的歷史,建築述說著城市的歷史。 本屆復興藝術節以「音樂是流動的建築」為主題,為市民遊客呈現音樂與建築跨界融合之後產生的奇妙魅力。屆時,享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的衡復風貌區將攜手上海交響樂團共同打造音樂、建築、歷史、時尚、美食等多形式的立體文化之旅。復興藝術節的標誌性吉祥物——「復興貓」也將再次出沒衡復風貌區的街頭巷尾,與大家在梧桐樹影之間歡樂邂逅。
  • 《互動雅集》第21期|凝固的音樂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更是凝固的歷史。時光流失,留下經歷無數風雨和輝煌的老建築。這些瀕臨消失的青磚舊瓦,封藏著許多不為所知的故事,樂活攝影群的群友在外出遊玩時,或刻意,或不經意留存下了許多古建築的照片。今天我們將這些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展現在本期的樂活光影版上,讓它們靜靜地講述過去的時光。
  • 建築是凝固的旋律——在維也納凝聽磚石縫隙間的樂曲
    提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多數人會首先想到音樂,在那個古典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那些不朽的作曲家、演奏家和其他藝人都把維也納當作是世界的中心,他們在這座輝煌的城市中生活、創作和表演,留下了無數作品和傳說,讓永不停歇的旋律永遠迴蕩在這座「音樂之都」的大街小巷。
  • 為音符打造一個家:音樂建築的詩意表達
    作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法國人,建築師包贊·巴克最擅長設計音樂建築。 從側面看,這座建築像一條船,停泊在港口靜待出發;從正面看,它又像在流動的飄帶,攪動一池春水;而唯有從天空俯視,才能看到它的全貌:像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環,將音樂裹在期間,任憑遊走——又一次,法國著名建築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為音樂打造了一個「家」。
  • 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古希臘建築特點,這樣的音樂臺不要太美了!
    音樂臺建築風格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環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臘建築特點,而在照壁、樂壇等建築物的細部處理上,則採用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表現形式。沿草坪周圍繞以水泥迴廊,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遊人休息納涼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