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凝固的音樂、有形的詩歌,上海老建築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2020-09-17 文匯網

一直以來,上海都有著「萬國建築博覽」的美譽。一棟棟老建築,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如何閱讀這些老建築?

9月17日晚,2020年上海旅遊節(上海大學生旅遊節)世界騎遊日楊浦區主題活動暨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秀場舉行。現場揭曉的優秀短視頻,以視覺的方式,表達對老建築的感知,描摹人們心中上海的模樣。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有形的詩歌」。短視頻《爵士之城》便將這句名言用極富創意的影像傳達給大家。想像一下:武康大樓成了一架手風琴,一串串五線譜從城市上空滑過;上海郵政博物館是一架巨大的豎琴;衡山電影院門口廣場變成琴鍵;兩位號手在徐家匯天主大教堂前背對背吹著小號……看完短視頻,網友紛紛發彈幕表示讚嘆。創作團隊成員顧家龍解釋說,爵士樂的多元風格也與上海建築的多元風格契合,因此他們認為用爵士樂來「表達」上海這座城市再合適不過了。義大利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阿爾貝蒂曾經說過:「差不多所有的建築物,無論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節奏和韻律。我們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築的節奏、韻律有時候和音樂很相像。」為此,他們分成了兩組,一組負責拍攝眾多老建築各個角度的素材、查資料,另一組負責整理樂器和樂手的資料,最後將二者進行匹配。一分多鐘的視頻,這七位由80、90後組成的製作小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最終獲得最佳創意短片。評委們這樣評價該短片:「在爵士音樂聲之中,有青春活力,精準提煉出老建築與爵士音樂的共性之美。」

近年來的新晉網紅楊浦圖書館被稱為「小故宮」,《感知老建築之楊浦圖書館》娓娓道來它所獨具的上海特色。「傳統的東方歇山二重歇式,現代的西方混凝土結構,因同一個名字碰撞在一起。他叫董大猷。」「這是和璽,這是旋子,這是蘇式,分別用於宮殿、廟宇和江南民居,卻創新地在此融合到了同一座建築中。」這是一座古典又現代、東方又西方的圖書館,它從「上海市立圖書館」而來,歷經「八.一三」,新中國成立後,同濟中學曾遷入其中,上世紀90年代學校退出後曾空置多年,2018年重新開館。靜坐其中,沉睡的歷史記憶鋪面而來。評委們認為,短片關注城市更新,傳承海派文化;緊扣老建築的歷史積澱和當代價值主題。

「我是你的曾祖母,你可能永遠也不會記得我。看著你我就想起了自己走過的一生。」短片《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將建築比做一位慈祥的曾祖母,用她的口氣溫柔講述這幢老房子的魅力:三合院式的石庫門建築外牆上飾巴洛克山花,中西合璧。這裡曾是中國第一座婦幼保健院,「它一路護你周全來到這個世界,希望你從此走向更加絢爛多彩的人生。」

《上紐大師生重現愚園路老上海故事》創作團隊走訪了與音樂結緣的愚園路611弄35號,這裡曾住過一位義大利音樂家、小提琴家富華——他見證了中國第一代小提琴家成長,他的學生中不少人後來成為名提琴家。如今的房子裡,有他當年留下的很多痕跡,他太太曾經用過的烤箱,吃過飯的桌子……短片由顧蓓蕾引領觀眾與建築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短片《大家眼中的徐匯老洋房》中,市民陸曦寧告訴人們,小時候她家住在永福路,周圍有很多老建築。這些老建築裡住著她的同學、老師,對她來說都是童年的溫馨回憶。評委周培元,也是走讀老建築的資深志願者,他說:「城市的記憶需要傳承,我們在發現建築特點當中會了解更多的文化底蘊。」

《走讀賚安建築打開摩登上海》帶領大家欣賞梧桐樹下的上海經典建築——亞歷山大.賚安設計的老房子,細細感受建築上的線條、窗戶、陽臺等每一個細節。主持人薇薇喜歡穿梭在上海的各式深巷裡,尋找老房子,「在上海的老建築並不是老破小,他們有著獨有的魅力,有些老房子漂亮得說不出話來,我愛著它們優雅而滄桑的容顏。」

AI修復短片《魔都老建築的建造影像![1934年上海百老匯大廈工程紀錄]》記錄了上海百老匯大廈的建造過程,建築工人們正高空作業。彈幕不停彈出,觀眾們跟隨視頻一邊為那個年代勞動者的辛勞和安全揪心,也隨著鏡頭認出俄羅斯領事館、英國領事館……那時候的黃浦公園就已經規劃得很美了。作者胡文谷來自北京,他根據南卡羅萊納大學影像庫館藏膠片,使用系列AI對紀錄片進行上色、補幀、擴大解析度,並且選用上海灘最後一代歌后姚莉演唱的《相思夢》作配樂,還原了八十多年前的外灘。短視頻最後,用今天的外灘影像作結尾,完成了一次時空穿越。

網紅職業up主萌愛moi是一位90後小姑娘,她以甜美可愛的形象,時尚動感的舞蹈深受網友喜愛。這一次,她的作品《寫作上海?讀作魔都,旗袍短裙穿越千年的彩虹節拍》把舞蹈帶到武康大樓、石庫門和廣富林遺址三個老建築前,踏著「彩虹節拍」跳起動感舞蹈,時尚的節拍混搭老建築,產生奇妙的效應。短視頻獲得43.1萬次播放量。

本次大賽由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據主辦方介紹,賽事自市民文化節啟動開始徵集,設置了「老建築設計『獅』」、「老建築故事會」、「老建築快閃秀」三個創作子主題,鼓勵參賽者解讀建築之美、講述塵封在老建築中不為人知的故事、秀出得到老建築加持的才藝。徵集活動於7月31日結束,共徵集作品567件,B站up主投稿作品佔比71.4%。作品徵集期間,主辦方依託楊浦圖書館品牌「靜思講壇」,邀請建築保護、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聆聽大師課探訪老建築」系列講座,挖掘老建築中的文化資源。同時,根據楊浦區的特色,開展了高校徵集,收到不少大學生投稿。從高校平臺到網絡平臺,本次活動集聚了眾多年輕力量。

老建築是上海特色文化名片。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短視頻大賽吸引更多市民、更多遊客走近、走進老建築,這既是旅遊推廣方式,也是讀懂上海這座城市的鑰匙。據透露,徵集視頻將在B站和文化上海雲專區持續展示。

圖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李婷

編輯:吳鈺

相關焦點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當我漫步在歐洲不同的城市,看到那些經典、唯美的輝煌建築時,內心總會想起這句話。藝術史上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句話的創造,但只有歌德和黑格爾闡述得較為明確。德國文學家歌德在看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時,曾讚嘆:「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後來黑格爾進一步概括了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用心去聆聽,就會感受到它所彈奏出的美妙樂章。古老的建築在某一時期是社會和城市發展的象徵,它們所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一座富有創意的建築,往往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藝術與建築的完美結合。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
  • 為什麼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因為她們都在追求同一種美
    我們經常會聽到「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一說法。是什麼讓我們對音樂和建築的類比如此著迷?它們之間真的存在合理的關係嗎?我們怎樣才能以一種連貫的方式來思考這兩個概念呢?你也許認為,這種關係有點牽強附會,畢竟,音樂是無形的、流動的聲波,建築是有形的、堅固的實體。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歐洲旅行系列十六之 東歐旅行手記 奧地利首都 維也納 霍夫堡皇宮 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說過:「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與音樂都是藝術。
  • 《互動雅集》第21期|凝固的音樂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更是凝固的歷史。時光流失,留下經歷無數風雨和輝煌的老建築。這些瀕臨消失的青磚舊瓦,封藏著許多不為所知的故事,樂活攝影群的群友在外出遊玩時,或刻意,或不經意留存下了許多古建築的照片。今天我們將這些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展現在本期的樂活光影版上,讓它們靜靜地講述過去的時光。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立體的詩篇|漢寶德《如何欣賞建築》
    早前在看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時,不止一次看到他引用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這句話來形容中國園林與建築之美,而當時的我只是因著這句文辭上的優美而印象深刻,並不曾有更多發自肺腑的感同身受。簡言之,這是一本帶有作者主觀情感的有溫度的書,讓我看完後,也輕易地感動著作者的感動,學著欣賞作者眼中心裡的凝固著音樂感的建築之美。
  • 用影像講述老建築的故事 創作者:上海不只有交響樂,還有爵士樂
    記者18日獲悉,在2020年上海旅遊節(上海大學生旅遊節)世界騎行日楊浦區主題活動暨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上,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十佳人氣短視頻」「十佳精彩短視頻」等「出爐」,「生活秀帶」楊浦濱江「最佳攝影點」「最佳網紅打卡點」亦同期揭曉。「騎遊生活秀帶」定製車發車。
  • 上海衡山路上的老建築
    上海衡山路上的老建築 蔡木蘭 2017-08-29 13:23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高校裡的這些老建築,哪個是你的流金歲月?
    上海高校裡的這些老建築,哪個是你的流金歲月?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上海有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高校的校園就有近百棟,集中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軍工路校區、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復旦大學醫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華東師範大學等學校的校園內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德國建築以教堂為代表,絢麗多彩
    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它以輕盈、雅致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 一起聽聽這些老建築的上海故事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城市有溫度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一起聽聽老建築的上海故事。
  • 這些顏值爆表的建築,才是真正凝固的音樂
    聽說這是一個小寶藏當我們談:「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到底在談些什麼?看完你就懂了關於建築與音樂,一直以來流傳這樣的傳說:在古希臘,有一個非常出色歌唱家奧爾菲斯,他的琴聲可以讓草木禽獸以及巖石都因此感動。在奧爾菲斯演奏完成之後,音樂的旋律不會散去,全部凝聚在各種建築物之上。
  • 小程序、短視頻……深度了解上海老建築,你可以這樣玩
    一款新上線的小程序也許能幫到你。為了讓大家獲得更有深度的上海遊玩體驗,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官方公共服務信息應用——「樂遊上海」微信小程序3.0版於「五一」前夕正式上線。同期,4月30日,市民文化節上海老建築短視頻大賽啟動,市民可積極上傳作品參與徵集,將上海老建築以視頻的形式留存於我們的記憶中。
  • 細數上海展覽中心這些有故事的老建築 你都知道嗎?
    黃曉明與Angelababy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婚禮的新聞早已人盡皆知,可是關於他們的婚禮地點上海展覽中心,你又知道多少呢?其位於上海靜安區,絕對的市區,每年上海書展、上海電視節的舉辦地……上海展覽中心
  • 《當你老了》,詩人葉芝的愛情故事
    第8期中,李健帶來了一首《當你老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觸了這如詩如歌的歌詞與旋律。瞬時間,我就被那股子暖流所裹挾,被那種欲說還休、罷之不能的情愛感觸所深深地吸引。我禁不住地想要立刻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作者,以及在這美妙絕贊的詞藻背後的浪漫故事。一番摭拾搜索之下,我得知《當你老了》的作者,是享譽世界的一位文學家——威廉·巴特勒·葉芝。
  • 浙江,有一片漂亮的歐式老建築,而且它比上海外灘的歷史還早20年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老外灘的那些事。首先老外灘是位於浙江寧波的市中心,它具體的位置是在寧波三江口北岸江北區的一個港口。由於上海老外灘屬於甬江、奉化江和餘姚江的三江匯流之地,因此這裡從唐宋以來就是最繁華的港口之一,並且它也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對外開埠區。由於它和上海外灘的名字和風景都比較類似,因此蠻多人都用把它們之間進行比較。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家居裝修也講音律美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家居的室內裝修裝飾中,如果你以美學為原則,便有了基本的設計思想和依據。  流暢感  一首好歌曲,是講究流暢通達的。在家居裝飾中,流動通暢的美感表現在「曲線通幽」、「互為借景」及「統一的風格色調及材質」等方面。所謂「曲線通幽」,即在裝飾中儘可能地消除冷硬的直角、拐角和橫、豎、直的結構與線條。
  •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象山校園建築呈現上下、左右、高低、平斜、曲直、色調等皆不同,有點「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感覺。帶著泥與火的情愫,磚與瓦的對話,造就了流動般的音樂,是其一大亮點。象山校區的拍攝是850納米的紅外線攝影,盛夏感覺雪天一般。中國美院的學生們好好的感受吧!
  • 在上海除了詩歌書店 還能有哪些「書店+」
    在上海,曾有一大批專業書店、特色書店活躍一時。音樂書店、建築書店、藝術書店、旅遊書店……它們是這座城市文明史上不可忽略的標記,也是眾多愛書人曾經的精神燈塔。但恰恰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上海開了這樣一家面向無限的少數人的詩歌書店。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這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任何一座城市,只要它有更多的文化空間可以面向各種「無限的少數人」,應該說,它就獲得了某種文化上的成功。較之其他城市,它會更有活力。  事實上,我們身邊並非沒有出現過其他規模的詩歌書店。它們更多以小店的形式存在,由詩歌愛好者自發組建。
  • 夜上海·影音|穿越時空,帶你重溫老上海的流金歲月
    原標題:夜上海·影音|穿越時空,帶你重溫老上海的流金歲月  意無涯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上海曾經是遠東第一都市,被譽為「東方巴黎」。時光飛逝,上海灘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魔都的夜依然璀璨迷人。夜色中的浦江兩岸,閃耀著霓虹的高樓大廈,盡顯繁華,那是年輕人拼搏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