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上海都有著「萬國建築博覽」的美譽。一棟棟老建築,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如何閱讀這些老建築?
9月17日晚,2020年上海旅遊節(上海大學生旅遊節)世界騎遊日楊浦區主題活動暨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秀場舉行。現場揭曉的優秀短視頻,以視覺的方式,表達對老建築的感知,描摹人們心中上海的模樣。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有形的詩歌」。短視頻《爵士之城》便將這句名言用極富創意的影像傳達給大家。想像一下:武康大樓成了一架手風琴,一串串五線譜從城市上空滑過;上海郵政博物館是一架巨大的豎琴;衡山電影院門口廣場變成琴鍵;兩位號手在徐家匯天主大教堂前背對背吹著小號……看完短視頻,網友紛紛發彈幕表示讚嘆。創作團隊成員顧家龍解釋說,爵士樂的多元風格也與上海建築的多元風格契合,因此他們認為用爵士樂來「表達」上海這座城市再合適不過了。義大利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阿爾貝蒂曾經說過:「差不多所有的建築物,無論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節奏和韻律。我們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築的節奏、韻律有時候和音樂很相像。」為此,他們分成了兩組,一組負責拍攝眾多老建築各個角度的素材、查資料,另一組負責整理樂器和樂手的資料,最後將二者進行匹配。一分多鐘的視頻,這七位由80、90後組成的製作小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最終獲得最佳創意短片。評委們這樣評價該短片:「在爵士音樂聲之中,有青春活力,精準提煉出老建築與爵士音樂的共性之美。」
近年來的新晉網紅楊浦圖書館被稱為「小故宮」,《感知老建築之楊浦圖書館》娓娓道來它所獨具的上海特色。「傳統的東方歇山二重歇式,現代的西方混凝土結構,因同一個名字碰撞在一起。他叫董大猷。」「這是和璽,這是旋子,這是蘇式,分別用於宮殿、廟宇和江南民居,卻創新地在此融合到了同一座建築中。」這是一座古典又現代、東方又西方的圖書館,它從「上海市立圖書館」而來,歷經「八.一三」,新中國成立後,同濟中學曾遷入其中,上世紀90年代學校退出後曾空置多年,2018年重新開館。靜坐其中,沉睡的歷史記憶鋪面而來。評委們認為,短片關注城市更新,傳承海派文化;緊扣老建築的歷史積澱和當代價值主題。
「我是你的曾祖母,你可能永遠也不會記得我。看著你我就想起了自己走過的一生。」短片《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將建築比做一位慈祥的曾祖母,用她的口氣溫柔講述這幢老房子的魅力:三合院式的石庫門建築外牆上飾巴洛克山花,中西合璧。這裡曾是中國第一座婦幼保健院,「它一路護你周全來到這個世界,希望你從此走向更加絢爛多彩的人生。」
《上紐大師生重現愚園路老上海故事》創作團隊走訪了與音樂結緣的愚園路611弄35號,這裡曾住過一位義大利音樂家、小提琴家富華——他見證了中國第一代小提琴家成長,他的學生中不少人後來成為名提琴家。如今的房子裡,有他當年留下的很多痕跡,他太太曾經用過的烤箱,吃過飯的桌子……短片由顧蓓蕾引領觀眾與建築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短片《大家眼中的徐匯老洋房》中,市民陸曦寧告訴人們,小時候她家住在永福路,周圍有很多老建築。這些老建築裡住著她的同學、老師,對她來說都是童年的溫馨回憶。評委周培元,也是走讀老建築的資深志願者,他說:「城市的記憶需要傳承,我們在發現建築特點當中會了解更多的文化底蘊。」
《走讀賚安建築打開摩登上海》帶領大家欣賞梧桐樹下的上海經典建築——亞歷山大.賚安設計的老房子,細細感受建築上的線條、窗戶、陽臺等每一個細節。主持人薇薇喜歡穿梭在上海的各式深巷裡,尋找老房子,「在上海的老建築並不是老破小,他們有著獨有的魅力,有些老房子漂亮得說不出話來,我愛著它們優雅而滄桑的容顏。」
AI修復短片《魔都老建築的建造影像![1934年上海百老匯大廈工程紀錄]》記錄了上海百老匯大廈的建造過程,建築工人們正高空作業。彈幕不停彈出,觀眾們跟隨視頻一邊為那個年代勞動者的辛勞和安全揪心,也隨著鏡頭認出俄羅斯領事館、英國領事館……那時候的黃浦公園就已經規劃得很美了。作者胡文谷來自北京,他根據南卡羅萊納大學影像庫館藏膠片,使用系列AI對紀錄片進行上色、補幀、擴大解析度,並且選用上海灘最後一代歌后姚莉演唱的《相思夢》作配樂,還原了八十多年前的外灘。短視頻最後,用今天的外灘影像作結尾,完成了一次時空穿越。
網紅職業up主萌愛moi是一位90後小姑娘,她以甜美可愛的形象,時尚動感的舞蹈深受網友喜愛。這一次,她的作品《寫作上海?讀作魔都,旗袍短裙穿越千年的彩虹節拍》把舞蹈帶到武康大樓、石庫門和廣富林遺址三個老建築前,踏著「彩虹節拍」跳起動感舞蹈,時尚的節拍混搭老建築,產生奇妙的效應。短視頻獲得43.1萬次播放量。
本次大賽由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據主辦方介紹,賽事自市民文化節啟動開始徵集,設置了「老建築設計『獅』」、「老建築故事會」、「老建築快閃秀」三個創作子主題,鼓勵參賽者解讀建築之美、講述塵封在老建築中不為人知的故事、秀出得到老建築加持的才藝。徵集活動於7月31日結束,共徵集作品567件,B站up主投稿作品佔比71.4%。作品徵集期間,主辦方依託楊浦圖書館品牌「靜思講壇」,邀請建築保護、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聆聽大師課探訪老建築」系列講座,挖掘老建築中的文化資源。同時,根據楊浦區的特色,開展了高校徵集,收到不少大學生投稿。從高校平臺到網絡平臺,本次活動集聚了眾多年輕力量。
老建築是上海特色文化名片。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短視頻大賽吸引更多市民、更多遊客走近、走進老建築,這既是旅遊推廣方式,也是讀懂上海這座城市的鑰匙。據透露,徵集視頻將在B站和文化上海雲專區持續展示。
圖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李婷
編輯: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