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四大主導產業 碭山縣工業經濟實現精彩開局

2021-01-13 新安房產網

去年以來,碭山縣緊緊抓住果蔬加工、板材家具、紡織服裝和畜禽加工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企業提高整體競爭能力,著力抓好產業招商、經濟運行監測、企業技術改造和園區建設工作,推進企業優化升級,全縣工業經濟出現了穩步增長、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實現「十二五」精彩開局。[元宵節後 宿州多樓盤項目重點工程建設復工]

該縣工業生產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增速排名持續攀升。去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總數達17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68億元,同比增長82%;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52家,同比淨增25家;完成工業增加值39.8億元,同比增長75.8%;工業增加值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工業增加值增速排名攀升至縣區首位。

加大招商引資和企業技術改造工作力度,工業投入穩步增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該縣去年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65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同比增長56%;工業投入佔比65%,較年初增加10個百分點;在建工業項目109個,已建成投產38個,續建項目36個,新落戶項目61個,計劃投資42. 5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光大生物質能發電、聖灃食品、雙鹿車業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華孚色紡、科技食品三期等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進展順利。

大力實施全民創業,民營經濟迅猛發展,非公經濟成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導力量。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18288戶,註冊資本金32495.1萬元,從業人員27362人;私營企業1646戶,註冊資本金30610.3萬元,從業人員38530人;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634戶;規模以上非公有工業企業達174家,主要公布在種植業、果蔬加工、板材加工、房地產、紡織、交通運輸和商貿等行業。

基礎設施投資,新型鄉村工業園蓬勃發展,承載能力不斷加強。去年全縣15個園區共建成標準廠房18萬平方米;新型鄉村工業園新入駐企業78家,累計入駐企業177家,產值達85.75億元,新增就業人數10239戶。

嚴格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持續推進節能降耗。去年共組織實施8個重點工業企業的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及清潔生產技改項目,12家重點耗能企業累計實現節能量4834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5.2%;穩步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全面完成淘汰任務;積極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海升果業、豐原梨業、興達罐業3家企業通過省級清潔生產審核,盛發環保、宇寧生物科技兩家企業獲得省級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成為該縣資源綜合利用的標杆。

相關焦點

  • 碭山縣實施工業興縣工程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碭山縣通過打造「四大百億元產業」集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引導全民創業,不斷培育壯大產業集群,走特色發展、協調發展和開放發展之路,加速工業振興崛起。
  • 平果:加快動能轉換 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平果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GDP預期增長7%,財政收入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工業增加值增長6%,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5%。「十三五」期間,平果市工業實現傳統產業的鞏固和提質增效,同時聚焦高質量發展,瞄準短板,按照「千企技改」「三百兩千」科技創新工程要求,抓好轉型升級和擴量提速,對標「雙百雙新」戰略工程,定向招商,專業招商,集中扶持資金、能耗指標、用地保障等要素,全力推動「雙百雙新」項目,實現產業動能轉換。
  • 聚焦主導產業 實現大項目籤約落地——專訪南溪區經濟合作和外事局...
    聚焦主導產業 實現大項目籤約落地——專訪南溪區經濟合作和外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易強 2020-07-10 15:55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練虎 記者 周瑜原)記者:
  • 珠海市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GDP增長8.8%領跑全省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主導產業對工業的支撐作用較強一季度,我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1.7%,拉動GDP增長了5.4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61.0%,對全市經濟增長起到了較大的支撐作用。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4.83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排全省第二位。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 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青州市彌河鎮上半年工業經濟提前實現任務過半
    齊魯網濰坊6月21日訊(青州電視臺 莊好亮) 今年以來,青州市彌河鎮圍繞「工業強鎮」建設總體部署,堅持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實現改造傳統產業與新型產業並重
  • 武寧縣積極打造綠色經濟生態新引擎 主導產業發展齊頭並進
    以重大項目落實為主旋律,武寧縣持續招大引強,積極打造綠色經濟生態新引擎,不斷催生綠色經濟新的增長點,主導產業發展實現齊頭並進。 今年,武寧縣積極對接「央企入贛」,推進產城融合,上海永久、同德照明、江西恆益新型電子等一批引爆性項目順利落戶,壯實了主導產業身板,加快了「新工業十年行動」步伐。
  • 【「十三五」巡禮】十個關鍵詞解鎖平江「工業強縣」密碼
    「十三五」期間,我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全力穩增長,著力調結構,園區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工業經濟穩步提升,為我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的圓滿收官提供了有力保障,為「十四五」開局奠定了紮實基礎。接下來,我們通過十個關鍵詞,解鎖平江「工業強縣」密碼。
  • 渭南富平:優化產業結構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十三五」以來,富平縣緊扣「加快發展、追趕超越」主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抓好項目建設,優化升級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現代農業,加快推進第三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富平經濟高質量發展。
  • 這三大主導產業,成為海南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1月14日 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 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 主題是「三大主導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 產業園區協同發展,助力瀋陽經濟轉型
    未來,中德高新裝備製造產業園仍堅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實現兩化深度融合,建設中國製造和德國工業4.0合作試驗區、國際先進智能裝備製造示範區、創新驅動和綠色集約發展引領區。 鐵西區作為瀋陽工業發展核心區和全市重點項目聚集區,2020年鐵西區將秉承項目為王的理念,聚焦先進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生物製藥、工業旅遊等主導產業。目前,鐵西區共落實185個以上億元項目,總投資2188.85億元。
  • 黎川產業聚集激發工業新活力
    近日,筆者走進黎川工業園區,在康舒、環球、大川、川田等陶瓷、鞋服企業內看到,一條條流水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園區工業喜人的發展勢頭,是黎川縣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發展產業集群,激發工業新活力的具體體現。
  • 常州市新北區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最新發布的《常州高新區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指數(2020)》顯示,常州新北區綜合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2017-2019年,常州新北區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總指數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說明新北區在響應時代變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同時,該報告顯示,常州新北區創新資源加快匯聚,科技創新和創業孵化成效顯著。
  • 經濟學者牛犁:服務業應成為主導產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多年從事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與國際能源領域的研究工作,對當前我國經濟的新常態有獨到見解。「去年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科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2.1%。從名義增速來看,服務業增速顯著高於工業,這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徵。」牛犁說。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帶動了增長的「質」、「量」雙升。
  • 工業強區產業興區 打好「三大攻堅戰」(組圖)
    為了確保實現2020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東興區政府根據區委關於「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建議。  徐煉英提到了關於「十三五」的奮鬥目標,保持高於全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到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三次產業提質增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仍是產業高地,很明顯虹吸京津冀優勢產業
    2020年5月下旬,根據北京市發布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的計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仍是產業高地,產值、產業能級都會進一步提升。「北京工業實力不行」——已經成為老舊的說法。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加快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在2022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
  • 四川南部:工業挑起經濟發展大梁
    ,確立了「一心兩區兩軸兩廊」的發展布局,著力打造以機械製造、食品醫藥、電子信息、新型材料「四大產業」為主導的核心區,推動經濟開發區和滿福新區整體連片開發。   目前南部經濟開發區建成面積7.5平方公裡,建成標準化廠房2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機械製造、食品醫藥、電子信息、新型材料四大支柱產業。
  • 緊貼江蘇沿海開發國家戰略 實現海安經濟開發區跨越式發展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已有的產業基礎,使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可盡享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獨特機遇期。具體分析,江蘇沿海開發將給海安經濟開發區帶來四大機遇。   擴大對外開放,拓展招商引資的新機遇。海安經濟開發區既屬長三角區域,又是江蘇沿海的中部經濟帶,不僅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而且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是境內外資本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目標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