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牛犁:服務業應成為主導產業

2020-12-21 環球網

「去年我國GDP總值63.64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儘管略有放緩,但既沒有『掉擋失速』,又蘊含著更高的含金量。」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多年從事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與國際能源領域的研究工作,對當前我國經濟的新常態有獨到見解。

「去年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科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2.1%。從名義增速來看,服務業增速顯著高於工業,這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徵。」牛犁說。

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帶動了增長的「質」、「量」雙升。牛犁給出了一組亮麗數據:統計顯示,去年7.4%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已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年的GDP總值。「據我測算,每一個點的服務業增長帶動的就業要比第二產業多30%左右。」牛犁說,「目前我國傳統的普通商品業都放開了,但在金融、科技研發、物流、娛樂文化等服務產業領域,政府管制依然不少。而歐美等成熟的工業化國家,服務業比重至少在70%以上,我國應將服務業培育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新常態下,政府的宏觀調控也出現了很多質的變化。過去是大規模刺激措施,如今更多的是「微刺激」;過去政府直接參與生產經營,現在則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牛犁期待,今年兩會後能以自貿區為龍頭,擴大相關改革的試點範圍,在政策層面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在穩增長、調結構進程中有更大作為。

相關焦點

  • 這三大主導產業,成為海南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1月14日 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 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 主題是「三大主導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 專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人才紅利逐步釋放 中國...
    「中國經濟短期內慎言企穩回升,但長期向好趨勢未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外部環境而言,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各類風險挑戰增多;從內部而言,中國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依然存在,制約經濟增長的體制機制性問題,以及周期性問題相互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 劉志彪:發展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意義
    它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某些顯著和重要的結構變化,具有重要的發展戰略含義和經濟政策指向性:一是標誌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服務業佔據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達到50.5%,遠超製造業的比重;二是包括創業服務業在內的服務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就業的主要來源,在經濟增長高位下行條件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這與服務業高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 印度服務業拖經濟增長後腿 經濟均衡發展是難題
    印度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7%,作為經濟支柱的服務業表現不盡如人意。圖為在印度班加羅爾,一家快餐店的員工在街頭移動餐車內製作食物。人民視覺   印度政府不久前公布二季度經濟數據,印度經濟較去年同期增長7%,增幅低於前一季度的7.5%。印度經濟增幅放緩的態勢出乎國際經濟界的預料,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外國直接投資明顯看好印度市場的背景下,印度經濟增速放緩體現出印度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期的不穩定性。此前長期作為印度經濟支柱產業的服務業如今拖了後腿,經濟均衡發展仍是擺在印度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 牛犁:中國經濟預期更加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政策作出了適時適度的調整,加之外部環境的改善,使得開年經濟運行平穩。在五個方面起到了經濟穩預期的效果。」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日前召開的騰訊金融科技智庫春季研討會上說。
  • 牛犁:今年經濟開局平穩,車市、房市等角度面臨下行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 圖片來源:騰訊金融科技智庫。新京報訊(記者 陳鵬)在3月19日舉行的騰訊金融科技智庫春季研討會上,談及今年開局的經濟形勢時,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指出,今年的開局仍然是平穩的,原因包括政策微調、中美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的階段性成果、減稅超預期和資本市場的好轉等。與此同時,從車市、房市和世界經濟等角度來看,我們還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
  • 發展服務業不等於產業空心化
    2015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服務業佔據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達到50.5%,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到2020年,現代服務業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產業之一,還將繼續發展。加之沿海發達地區某些傳統產業因要素成本上升而外遷,有人擔心我國會不會也出現產業空心化問題?實際上,只要我國服務業發展以製造業為堅實支撐,就不會出現產業空心化問題。
  •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應發展什麼產業?這個文件提「五大經濟」
    「五大經濟」為主導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平介紹《指導目錄》和《準入標準》的出臺,既是在全國首次實現了跨省級行政區域執行統一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統一的產業項目準入標準,也是兩省一市、兩區一縣探索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的積極實踐。
  • 7個產業功能區新籤約30個服務業項目
    9月28日上午,成都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投資推介暨集中簽約活動在錦江區春熙路時尚活力區舉辦,成都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建設又有新進展:7個產業功能區新籤約服務業項目30個,同時向外界發布投資機會清單200條。此次活動是市商務局會同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聯盟及相關產業功能區舉辦的進一步提升成都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及各產業功能區位勢能級和品牌影響力系列活動之一。
  • 牛犁:我國GDP總量在2025年左右將超美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處處長牛犁表示:我們在2025年前後,我們的GDP總量將首次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這是市場規律的角度來看。在2025年,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由2013年的12.7%,這就是剛剛普查結束後調整的一個數據,上升到大體上升到21%左右,而美國的由現在的22.4,將放慢到20.3%。
  • 鹹陽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領跑高質量發展之路
    位次逐年上移是鹹陽高新區精準施策、創新發展的結果,也是園區科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真實寫照。數據顯示,2019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09.5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以佔鹹陽市總面積2%的土地,產出了佔鹹陽市26%的工業產值,並連續3年各項經濟指標高於鹹陽市,成為鹹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佛山創意產業園:用數字經濟手段打造有意思的服務業產業孵化器
    5月28日,在2020城市新引擎-數字經濟雲峰會(佛山)上,佛山創意產業園首次闡述如何運用數字經濟的手段提升服務業產業升級,大力發展夜經濟和網紅經濟。5月28日,佛山創意產業園「25H不夜城」步行街開街儀式正式啟動網紅星光大道全球招商發布會同步召開1產業集聚,做有意思的服務業產業孵化器自2007年成立以來,創意園已入駐企業1200多家,形成不夜城、教育城、人居產業、網際網路科技在內的服務業產業集聚,做一個有意思的服務業產業孵化器
  • 中國服務業全景報告出爐,「四大最」帶你看懂服務業
    中國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新引擎。  不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被服務業「承包」,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醫療等等新興服務行業也被服務業「納入旗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加舉足輕重。
  • 德國魯爾區工業成功轉型 服務業新興產業成新支柱
    原標題:德國魯爾區工業成功轉型 服務業新興產業成新支柱  原標題:德國魯爾區工業轉型經驗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武詩韻):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幾乎所有國家都面臨著工業轉型的課題。一個底特律倒下了,還有千千萬萬的「底特律」在苦苦掙扎。老的工業重鎮應對製造業轉型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德國魯爾區的工業轉型就是其中之一。
  • 沙坪垻:現代服務業強勢崛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2020-12-22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琦偉:服務業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有四大要素
    亞商集團董事長陳琦偉表示,服務業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可能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它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並不是簡單的向GDP的數字從每年9、10減少到8,或者減少到7,它恰恰是要求內容的轉化。  他分析指出,「真正一個好的服務業,它一定是市場導向,更加關注創新,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投資參與,新興產業在中國有非常廣泛的未來。」
  • 緊抓四大主導產業 碭山縣工業經濟實現精彩開局
    去年以來,碭山縣緊緊抓住果蔬加工、板材家具、紡織服裝和畜禽加工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企業提高整體競爭能力,著力抓好產業招商、經濟運行監測、企業技術改造和園區建設工作
  • 新加坡現代服務業促經濟發展
    本報記者    陶 傑攝    每當全球經濟不景氣時,世界各國對外出口都會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如何擴大內需,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便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課題。其中,推動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化,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則是一個良好的思路。新加坡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 成都七大現代商貿產業功能區發布投資機會清單200條 新籤約服務業...
    產業功能區是推進城市動能轉換、經濟提質增效的空間載體,是區域經濟發展面向未來的增長極;高品質科創空間是支撐產業功能區創新發展的微觀基礎,是產業功能區配置重點產業的動力源。在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成都正通過一系列舉動,提升產業功能區及科創空間位勢能級和品牌影響,不斷增強產業功能區的要素配套吸附能力和產業發展帶動力。
  • 成都青羊區發布服務業十年規劃 2025年實現增加值1400億
    據了解,服務業是成都市青羊區的優勢產業。2015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14.6億元,同比增長8%,比2010年增長了59.1%,增速明顯高於區域GDP增速,服務業總量和增速在成都市中心城區排名前列,逐漸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而以總部經濟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文博旅遊、商務商貿、科技服務四大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日益增強,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582.14億元,佔GDP比重達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