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田文鏡?

2020-12-12 小馬談今古

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田文鏡?

雍正皇帝的寵臣田文鏡卻被乾隆皇帝一頓痛批,還將其墳墓夷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待人處事有欠寬和,過於嚴苛

乾隆皇帝以「十全老人」自詡,對待臣子以寬容為度。但田文鏡可以說田文鏡是典型的「酷吏」。同時還有著「沽名釣譽」的黑歷史。

乾隆皇帝崇拜的是自己以「仁德治國」的爺爺康熙皇帝,並不是自己的非常嚴厲而又嚴酷的父親雍正,所以乾隆皇帝是非常看不上田文鏡。

「河南地方,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

2、田文鏡為官期間得罪的人太多了,乾隆皇帝也是為了平息眾怒

田文鏡早在雍正年間就遭到了彈劾,被雍正壓了下來,到了乾隆皇帝登基之後,對于田文鏡及其下屬官員的彈劾就沒有停止過,可見整個官場對于田文鏡的負面評價和怨言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說剛剛登基的乾隆皇帝也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拉攏官員隊伍,所以必須要對田文鏡進行一定的清算。

3、拉攏鄂爾泰

鄂爾泰、李衛、田文鏡三人是雍正時期的三大寵臣。但鄂爾泰在此之前與李衛、田文鏡的關係非常的緊張。

鄂爾泰是雍正臨終前安排的「託孤重臣」,也是滿洲官員的實際首領和代表人物,乾隆登基之處非常倚重與鄂爾泰、張廷玉這樣的前朝舊臣,因而乾隆皇帝也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拉攏鄂爾泰。

相關焦點

  • 乾隆為什麼命人平了雍正寵臣田文鏡的墳墓?
    乾隆是個帶孝子,專跟老爹對著幹。雍正時期得寵的臣子,很多在乾隆帝登基後都名節不保,而當年被雍正帝圈禁的允祀等人,卻被乾隆帝給放了出來還加以厚待。田文鏡在雍正帝晚年已離世,被葬於泰陵附近,結果乾隆登基後,他的墳就被平了。
  • 雍正帝為什麼專門為田文鏡設置河南山東總督呢?
    田文鏡並沒有在揚州當知縣,但在其他地方的基層摸爬滾打二十多年,地方管理經驗豐富。雍正即位後,61歲的田文鏡出任山西布政使。山西是清朝僅有三個不為他省總督管轄的省,最高長官就是巡撫,另兩個是河南與山東。田文鏡在山西不是最大的官,卻敢捅馬蜂窩,山西吏治為之大振。雍正龍心大悅,認為田文鏡的能力當個布政使太屈才了。次年,田文鏡出任河南巡撫。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從田文鏡離開後為什麼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包括後來雍正親自向田文鏡打探鄔思道哪去了,田文鏡實話實說鄔思道被自己攆跑了,田文鏡看雍正對鄔思道很上心便想派人去追,田文鏡當時是是河南巡撫,如果他想在河南境內派人追上鄔思道是絕對沒問題的,但是他的提議卻被雍正給否決了,雍正說:隨他去吧。
  • 包括田文鏡,謀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個,真正下手的可能另有其人?
    那麼雍正皇帝遭了什麼大故呢?民間傳說的意見很一致:雍正是被人刺殺了!我們細看史料,就會發現雍正皇帝確實是非正常死亡,包括田文鏡,謀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個:嶽鍾琪和李衛自然是沒有責任的,但是乾隆和田文鏡有沒有嫌疑,可能就需要讀者諸君根據各方面史料,給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結論了。
  • 率真聞名的清朝重臣田文鏡:平步青云為社稷,一落千丈也是春
    有意思的是,田文鏡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皇帝用完之後被當做抹布一樣拋棄,相反的,這位自始至終都得到雍正帝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於到老景還得到雍正帝的惠顧。其實這一切都來源于田文鏡的剛直不阿,來源於雍正帝的知人善任和體恤臣子的博大襟懷。
  • 在影視劇中的李衛比田文鏡更招人喜歡,是什麼原因呢?
    那麼,為什麼李衛會比田文鏡更招人喜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其一,李衛的成長經歷太過於傳奇。李衛本是揚州成外的一個小叫花子,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雍正一行,隨後就被雍正納入府中,成為了王府的奴才。之後因為和翠兒偷情,也是雍正和鄔思道刻意的安排,被年羹堯帶到了四川,經過了幾年的歷練,在年羹堯的幫扶下,先是做了知縣,在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之後又當上了四品糧道。
  • 一代名臣田文鏡的另一面:僅憑拍馬屁,從副廳級一路升至副國級
    但田文鏡在康熙朝的仕途生涯,也只達到了這個從五品的高度,直到康熙皇帝駕崩的康熙六十一年,已經61歲的田文鏡依然是從五品,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雍正元年,被雍正皇帝派去祭告華山的田文鏡,因為對山西災荒「直言無隱」獲得雍正皇帝讚許,並予以了賑濟山西災荒的重任。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要向清官田文鏡獅子大張口索要八千兩銀子?
    可是後來事實證明鄔思道猜測雍正的想法絕沒猜錯,這也是後來老十三為什麼開始對雍正態度越發謙恭謹慎了,連下棋都不敢再贏雍正了,因為鄔思道也同樣勸過老十三,他曾對老十三說過:與常人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帝王共患難易,共享樂難,所以他希望老十三以後對待雍正一定要謙恭謹慎、收斂鋒芒。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呢?鄔思道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嗎?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的為錢還是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手段呢?要知道像鄔思道這樣在劇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做每一件小事都有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他脫離雍正視線的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
  • 張廷玉故意刁難田文鏡,雍正聽後說了一句話,從此誕生一經典語錄
    田文鏡出生於康熙年間,雖頗有能力,但康熙帝不喜漢人,因而到61歲,田文鏡擔任的也不過是州縣官、郎官而已,不過田文鏡的滿腹才華卻被雍正帝看在了眼裡,康熙帝離世,雍正帝即位,田文鏡並有了機會施展自身才能。
  • 田文鏡並非通過科舉當官,為何能得到雍正重用,深受信任
    ,雖然讓人覺得有些心酸,不過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件極好的事情,而且從他的身上也能夠感受到清朝皇帝的體力實在是非常的驚人。這位皇帝可以說是相當的鐵面了,不管是跟他什麼關係的人,只要是做錯了事情就要經受嚴格的懲罰,可是他卻獨獨對一個叫做田文鏡的大臣網開一面。按理說這個大臣的行為應該是他最無法忍受的,因為他並沒有通過正式的科舉考試進入朝堂當官,而是花了很多錢去買到了一個官位。
  • 雍正王朝:田文鏡被清流彈劾,八爺為何隔岸觀火?李紱被利用了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就是一位永遠不會與同僚和諧相處的「孤臣」,早在黃河發大水時,他就因得罪上司而遭罷免。好在四爺慧眼識人,將田文鏡帶回京城。追比戶部欠款時,田文鏡不通人情世故,鬍子眉毛一巴抓,結果不僅得罪人,還被打得鼻青臉腫,事情沒辦成,被發配陝西。縱觀其職業生涯,不是刁難別人,就是被別人彈劾。要不是雍正撐腰,田文鏡根本做不到巡撫。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於是借「諾敏一案」獻計作為見面禮,談好了八千兩的價錢,投入田文鏡帳下。從李衛到田文鏡,也意味著監控的放鬆。也想好理由離開:1. 李衛雖不識字,但機靈,遇事有主意,不像田文鏡有點愣,自己派不上多大用場;2. 雍正對李衛有知遇之恩,又恩同再造,給了李衛不一樣的人生。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風流多情的乾隆一生共有三位皇后,最愛的是富察氏,最寵的是魏佳氏,而最討厭的則是烏拉那拉氏,最悲慘的同樣也是她。烏拉那拉氏是滿清的八大姓氏之一,要說這個家族是真的厲害,歷史上總共出了三位皇后,可見非同一般。第一位是皇太極的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努爾哈赤非常喜歡自己這個皇后,值得一說的是著名的攝政王多爾袞便是阿巴亥的兒子。
  • 為什麼說:乾隆皇帝,才是真正的旅遊達人?
    那位朋友也回之以微笑道:那您是有所不知,乾隆皇帝,熱愛旅遊,已經達到「發燒」級別了!二:74歲,乾隆皇帝還在路上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6次下江南,其中,第六次下江南,是在1784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這一年,乾隆皇帝已經74歲了,這個年齡,在現代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在古代,已經是相當稀少了,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紫薇在乾隆皇帝面前說「大明湖畔」 為什麼沒被砍頭
    比如,當紫薇見到乾隆皇帝後,以無比幽怨的眼神看著他,還說了一句話:「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句話知名度極高,都成網絡流行語了。當然,這是有故事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南下視察工作時,認識了山東姑娘夏雨荷。兩人相愛了,作出了難以描述之事。後來,乾隆皇帝離開了山東,離別時答應夏雨荷,以後會來找她,把她帶進宮裡吃香的喝辣的。然而,乾隆皇帝這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 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0年升8級、官居一品的李衛,結局如何
    乾隆皇帝登基以後,不但對雍正在位期間的諸多改革措施予以廢黜,而且對其倍加信任和倚重的朝臣也紛紛予以貶黜、打壓。那麼,步入乾隆朝以後,李衛又是何種下場呢?為什麼說李衛天生就是當官的材料呢?爾後又成為了清朝「九大總督」之首的直隸總督,在雍正皇帝的絕對信任和倚重下,如日中天,一時無兩。雍正十三年,為大清王朝殫精竭慮、死而後已的雍正皇帝駕崩,其身後皇位由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曆繼承,是為乾隆皇帝。
  • 康熙皇帝有97個孫子他為什麼偏愛乾隆?因為乾隆的八個字很特別
    在他眾多的兒子和孫子中,康熙皇帝最喜歡的是雍正皇帝和後來的乾隆皇帝的第四子弘曆。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康熙皇帝之所以傳位給皇四子,是因為他偏愛乾隆皇帝,那麼為什麼康熙皇帝會如此偏愛乾隆皇帝呢?。影視中的康熙乾隆皇帝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但直到十一年後才第一次見到祖父。
  • 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來(上)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守成「奇才」,在清朝的固有體制內,他將國家威權與體制的「優越性」發揮到極點。姑且不論這套制度的優劣,從經濟總量、內政、外交方面來看,乾隆在位期間,人心穩定,「金甌」尚稱穩固。乾隆不僅是一個很有手腕的政治人物,乾隆還是個特別擅長斂財供自己揮霍的皇帝。
  • 乾隆皇帝為什麼為多爾袞、多鐸平反,而不為阿濟格平反?
    首先咱們要明確一點,就是乾隆皇帝究竟是為了什麼要給多爾袞三兄弟平反。能當上皇帝的人都不是什麼蠢貨,他這樣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在我看來原因應該可以說只有兩個:第一,多爾袞三兄弟在清朝建立的時候都有很多功勳,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不為過。第二,乾隆這一系的皇位是由多爾袞爭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