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田文鏡,謀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個,真正下手的可能另有其人?

2020-12-18 半壺老酒半支煙

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胤禛駕崩,八月二十四日,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發布了一道很奇怪的詔書,這道詔書是「命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行三年喪」,詔書開頭的一句是這樣的:「皇考鞠育,顧復深恩,昊天罔極,今忽遭大故,龍御上賓。」

這句話的主語是「皇考」,也就雍正皇帝胤禛,這就是說,忽遭大故的是胤禛而不是弘曆。那麼雍正皇帝遭了什麼大故呢?民間傳說的意見很一致:雍正是被人刺殺了!

我們細看史料,就會發現雍正皇帝確實是非正常死亡,包括田文鏡,謀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個:嶽鍾琪和李衛自然是沒有責任的,但是乾隆和田文鏡有沒有嫌疑,可能就需要讀者諸君根據各方面史料,給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結論了。

雍正非正常死亡,這一點在袁枚寫的《武英殿大學士太傅文端公行略》中有過這樣的描述:「公慟哭捧遺詔,從圓明園入禁城,深夜無馬,騎煤騾而奔,擁今上登極。宿禁中七晝夜始出,人驚公左袴紅溼,就視之,髀血涔涔下,方知倉卒時為騾傷,虹潰未已,公竟不知也。」

袁枚大家都熟悉,他是乾隆嘉靖年間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他寫《隨園食單》,現在仍能讓人看了食指大動。袁枚不但是詩人美食家,而且還是乾隆四年進士,當過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跟某個「相聲演員」一樣,喜歡收女弟子,更喜歡寫詩稱讚達官貴人,比如下面這首詩就是寫來稱讚和珅和琳的:「少小聞詩禮,通侯即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袁枚生於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五年,雍正駕崩的1735年,袁枚已滿二十歲,而他筆下的「武英殿大學士太傅文端公」,就是雍正四大寵臣中的西林覺羅·鄂爾泰,此人曾任總理事務大臣、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加銜太子太傅、爵封襄勤伯、諡號文端,在《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列傳七十五》中,與張廷玉合為一傳。

袁枚為鄂爾泰寫回憶錄(行略),是不敢信口開河的,因為鄂爾泰是花了錢的,這份「行略」也要呈送給鄂爾泰,如果有違礙之處,不但袁枚要掉腦袋,就是鄂爾泰也要負連帶責任。

鄂爾泰一向以冷靜甚至冷酷著稱,如果雍正是壽終正寢,鄂爾泰絕不會如此驚慌失措,更不用在皇宮住了七天七夜不出來,這說明處理雍正的後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掀起翻天巨浪,所以精神高度緊張的鄂爾泰連大腿裡子磨出血都不知道——人們看見鄂爾泰兩腿之間鮮血淋漓,會不會以為雍正皇帝留給了他一本《葵花寶典》?

有詳實史料可以證明雍正皇帝胤禛非正常死亡,民間傳說自然就更多了,有據可查的「嫌疑人」有五個之多:太監吳首義、曹雪芹、盧氏夫人、呂四娘、田文鏡。

太監吳首義聯合宮女縊死雍正皇帝,見於柴萼《梵天廬叢錄》,那本書根本就不靠譜,很大可能是是把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故事搬到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身上了。

至於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跟竺香玉合謀毒死雍正,也十分不靠譜: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雍正皇帝駕崩於1735年,而清朝選秀女,沒有超過十四歲的,雍正霸佔曹雪芹的女朋友,純屬無稽之談。

第三個嫌疑人是湖南盧氏夫人,據說盧氏夫人是天地會某個首領的妻子,盧某謀反被雍正問斬,精通劍術的盧氏夫人潛入皇宮,刺殺了雍正皇帝——這樣的離奇故事,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都不敢寫。

第四個嫌疑人當然就是被傳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呂留良孫女呂四娘了——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故事有很多版本,除了數不清的武俠小說,《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中都有描述,甚至清朝檔案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比如雍正八年,胤禛曾在衛的奏摺上留下了這樣的硃批:「近聞有呂氏孤兒漏網之說,此事與卿關係非淺,尚須嚴為查辦。」

雍正的硃批表明,當時坊間已經開始傳言說呂家有逃脫之人,但是忠心耿耿的李衛回奏,打消了雍正的顧慮:別說活人逃脫,現在連呂家的墓地我都監視起來了,連一個鬼也跑不掉!

李衛對雍正的忠心是毋庸置疑,李衛的破案能力,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江南大俠」甘鳳池就是李衛捉住的——李衛連甘鳳池都能生擒,又怎會放跑了一個呂四娘?

除了太監吳首義、曹雪芹、盧氏夫人、呂四娘,雍正遇刺案還有第五個嫌疑人,那就是雍正四大寵臣中的田文鏡——是他指使道士賈士芳毒殺了雍正。

讀者諸君不要被電視劇騙了,電視劇中那個「勤儉廉明」的田文鏡,在正史中不但是個酷吏,而且是一個偽君子真小人:「(雍正八年)山東水災,河南亦被水,上命蠲免錢糧。文鏡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士民踴躍輸將,特恩蠲免錢糧,請仍照額完兌。

田文鏡弄得治下百姓賣兒賣女,他卻拍著胸脯打包票說災情不重,幸虧雍正明察秋毫,不但下旨「仍命文鏡確察歉收分數,照例蠲免」,而且把田文鏡批評了一頓:「文鏡年老多病,為屬吏欺誑,不能撫綏安集,而但禁其鬻子女,是絕其生路也。豈為民父母者所忍言乎?」

這位弄虛作假的河南總督、太子太保田文鏡,就像所有的佞臣一樣,為雍正輸送了「異人」賈士芳,雍正還曾對鄂爾泰誇獎賈士芳,當然也誇獎了田文鏡。

賈士芳給雍正「治病」本身就包藏禍心,雍正的病情也是時好時壞,最後雍正琢磨過味兒來,就把賈士芳處死了。

很多人鄙視田文鏡的人品,並說雍正死於非命與他有關,也不是沒有一點依據,因為真正的忠臣是不會「逢君之惡」的。雍正也曾讓川陝總督嶽鍾琪查訪一個叫「狗皮仙」的道士,結果嶽鍾琪回答:「那人類似瘋子,又無德行,萬不可信!」

說田文鏡指使賈士芳毒死了雍正皇帝,並不完全準確,但是雍正早逝,田文鏡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我們好像都忘記了一個人:雍正過早駕崩,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說雍正確實死於丹毒,田文鏡也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且田文鏡在雍正十年就掛掉了,想下手也沒機會,而真正有機會的,是雍正皇帝胤禛的四兒子弘曆。

乾隆皇帝弘曆的可疑之處,在於他繼位之後,馬上把宮中方術之士全部趕出,並命令他們嚴守秘密,同時他自己還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皇考……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恕。」

看過《清實錄》和雍正硃批諭旨的讀者都知道,胤禛確實沒吃過一粒丹藥,他是成堆地吃,不但自己吃,而且還曾賞給田文鏡吃(可能也有試毒之意):「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撒謊?他是要維護先帝的體面,還是要掩飾什麼?不管怎麼說清朝皇室甚至歷朝歷代皇室的骨肉相殘都是家常便飯,如果某一天有史料證明是乾隆皇帝毒殺了雍正,筆者是不會感到詫異的。

文章最後,照例要請問讀者諸君:刺殺雍正的五個嫌疑人太監吳首義、曹雪芹、盧氏夫人、呂四娘、田文鏡,是不是都經不起推敲?如果這五個人的嫌疑排除了,那麼雍正暴崩的背後,還藏著怎樣兇險的真相?那個被電視劇演成仁君的乾隆皇帝弘曆,有沒有可能等不及了而收買方術之士在丹藥裡加了料?

相關焦點

  • 乾隆為什麼命人平了雍正寵臣田文鏡的墳墓?
    結果這時候,雍正帝找到了剛好前往華山祭祀的田文鏡求證,而田文鏡將自己路過山西之時的所見詳細稟告,雍正帝覺得田文鏡忠心而且能幹,非常有能力,所以任命其為山西布政司,並主持在山西賑災之事,次年,田文鏡成為河南巡撫,真正的封疆大吏。田文鏡受到雍正帝賞識,在擔任河南巡撫與河南山東總督的時候,田文鏡落實了雍正帝的諸多旨意,銳意改革,成績斐然。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要向清官田文鏡獅子大張口索要八千兩銀子?
    包括後來雍正繼位後那些替雍正秘密辦差的人都無緣無故消失了,比如高毋庸和高福等等,這話鄔思道在後來老十三胤祥去送他時,也對胤祥說過,當時胤祥還信誓旦旦地對鄔思道說,四哥絕不會幹出鳥盡弓藏的事。李衛當然也明白鄔思道在自己身邊雍正那頭的意思,其實他明白自己是替雍正看管著鄔思道,但是李衛也明白鄔思道的心思,所以李衛擔心鄔思道和自己玩心眼,哪天真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那肯定惹得雍正不高興,因此來說李衛也是有心想甩脫鄔思道。也就是這麼個大家都想互相拆夥的機會,所以李衛藉機去山西幫助田文鏡解圍帶了鄔思道和如月一起去了。
  • 雍正王朝:田文鏡被清流彈劾,八爺為何隔岸觀火?李紱被利用了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就是一位永遠不會與同僚和諧相處的「孤臣」,早在黃河發大水時,他就因得罪上司而遭罷免。好在四爺慧眼識人,將田文鏡帶回京城。追比戶部欠款時,田文鏡不通人情世故,鬍子眉毛一巴抓,結果不僅得罪人,還被打得鼻青臉腫,事情沒辦成,被發配陝西。縱觀其職業生涯,不是刁難別人,就是被別人彈劾。要不是雍正撐腰,田文鏡根本做不到巡撫。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從田文鏡離開後為什麼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這段戲其實很精彩,腿腳略有殘疾的鄔思道從田文鏡手中逼了五千兩幕僚費,逼著田文鏡把自己攆走之後,他就趕緊跑回家中,帶上了老十三胤祥送給他的丫環還兼著媳婦兒的如月,一邊走還一邊叨咕著「再不走就來不及了」,那麼究竟是誰來了讓足智多謀的鄔思道如此急匆匆的就跑了呢?答案很簡單,這個人就是雍正。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呢?鄔思道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嗎?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的為錢還是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手段呢?要知道像鄔思道這樣在劇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做每一件小事都有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他脫離雍正視線的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
  • 田文鏡並非通過科舉當官,為何能得到雍正重用,深受信任
    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雍正在知道了這一切之後仍然對他進行了重用,並且還讓他當上了總督管理這兩個大省份,當成了自己的心腹在使用,那麼這個人的身上具體有什麼樣的魅力呢?田文鏡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段非常的嚴酷,但是他這個人在做官的時候又特別的清理,可以說是從來不會胡亂收別人的東西,而且他剛開始只是買了一個很小的地方官,在地方上面工作了很長的時間,所以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就這樣到了61歲的時候,他來到了山西這個地方,經過不斷的努力,使得當地的經濟變得更好,這樣的成績被雍正指導之後,就特意把他叫到了京城裡面跟他聊了很久,聊完就讓他去河南當上了巡撫
  • 張廷玉故意刁難田文鏡,雍正聽後說了一句話,從此誕生一經典語錄
    此話針對的是「賤籍制度」,原因是此前的朝代有良民與賤民之分,賤民並非是犯了過錯的人,不過在社會上卻常受他人歧視,並且不可能成為良民。 田文鏡出生於康熙年間,雖頗有能力,但康熙帝不喜漢人,因而到61歲,田文鏡擔任的也不過是州縣官、郎官而已,不過田文鏡的滿腹才華卻被雍正帝看在了眼裡,康熙帝離世,雍正帝即位,田文鏡並有了機會施展自身才能。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是個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別於《三國演義》的謀士,更多謀的是「軍事」。鄔思道可以說謀的範圍,集政事、人事於一身,兼職軍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謀士。何以如此神乎其神?其才華出眾,而不是屢試不第,只是仗義執言,得罪了權貴,心中有「一心為公」的政治抱負。當雍正攜全家向其行拜師禮,隨後又背誦鄔思道十年前的文章,這些行為藝術深深打動了鄔思道,讓其死心塌地地輔佐雍正。雍正登基當夜,結束使命的鄔思道,便提出辭呈,有範蠡之風。同時也決定徹底遠離朝堂,這個是非之地。
  • 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田文鏡?
    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田文鏡?雍正皇帝的寵臣田文鏡卻被乾隆皇帝一頓痛批,還將其墳墓夷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待人處事有欠寬和,過於嚴苛乾隆皇帝以「十全老人」自詡,對待臣子以寬容為度。但田文鏡可以說田文鏡是典型的「酷吏」。同時還有著「沽名釣譽」的黑歷史。
  • 雍正帝為什麼專門為田文鏡設置河南山東總督呢?
    但雍正年間,雍正帝曾為一個人專門設河南總督,管河南和山東兩省,也稱為河南山東總管,簡稱河東總督。這個人,咱們不陌生,《雍正王朝》裡的清官與「酷吏」的結合體——田文鏡。 田文鏡並沒有在揚州當知縣,但在其他地方的基層摸爬滾打二十多年,地方管理經驗豐富。雍正即位後,61歲的田文鏡出任山西布政使。山西是清朝僅有三個不為他省總督管轄的省,最高長官就是巡撫,另兩個是河南與山東。田文鏡在山西不是最大的官,卻敢捅馬蜂窩,山西吏治為之大振。雍正龍心大悅,認為田文鏡的能力當個布政使太屈才了。次年,田文鏡出任河南巡撫。
  • 一代名臣田文鏡的另一面:僅憑拍馬屁,從副廳級一路升至副國級
    不管是出於冷血無情的主觀因素,還是出於政局環境的客觀影響,雍正皇帝的刻薄寡恩、殺伐決斷絕對屬於清代十二位帝王中的領銜者。在雍正皇帝的冷血統治下,昔日政敵被逐一清算尚且有情可原;但為其立下擁立之功的隆科多、年羹堯同樣沒逃過「兔死狗烹」的悽涼命運。
  • 在影視劇中的李衛比田文鏡更招人喜歡,是什麼原因呢?
    在影視劇中的李衛比田文鏡更招人喜歡,是什麼原因呢?作為雍正登基後最為倚重的兩位封疆大吏,李衛和田文鏡承擔了非常重要的戲份,無論是李衛不按常理出牌的流氓混混性格,還是田文鏡忠心耿耿、不講情面的辦事風格,都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率真聞名的清朝重臣田文鏡:平步青云為社稷,一落千丈也是春
    田文鏡畫像毫無疑問,田文鏡是個有著很大爭議的人物。有人說這位一開始是平步青雲,到後來卻一落千丈,其實這話當不得真。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田文鏡是捐錢做的官,但無論如何這人還是很有本事,這也是雍正帝器重田文鏡的地方。
  •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其實都是後人瞎編的
    從截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李嶽瑞的這篇文章中沒有一處有寫到過【鄔思道】三個字。文中所有提到田文鏡之幕僚時,一律為「鄔某」和「鄔先生」這兩種稱謂(已用紅線標示)。既然李嶽瑞並沒有在文中寫出【鄔思道】這三個字,又憑什麼認為田文鏡的幕僚就是鄔思道呢?就算田文鏡真的有個幕僚姓鄔,那人家也是姓鄔而已。姓鄔的人多了去了,難道姓鄔的師爺,大名就一定是鄔思道嗎?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關於雍正的小說與電影一出,鄔思道這個人物形象也躍然紙上,成為了人們爭相討論的對象,其究竟是真人還是虛構,鄔思道與雍正又有什麼關係呢?然而歷史上,鄔思道可不是胤禛的軍師,而是田文鏡的軍師,甚至鄔思道根本沒見過胤禛。
  • 雍正王朝:鄔思道怎麼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了
    所以,當雍正說要見鄔思道的時候,田文鏡立即命人順著官道去追。鄔思道在這個時間點離開田文鏡的幕府不是巧合,他已經知道雍正馬上就到了,但不想見雍正,所以選擇遁走。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有三個地方說明鄔思道能夠判斷出雍正大概什麼時候來!第1個地方,官府的邸報。上面清清楚楚的通報了雍正船隊的位置,和大概齊來到田文鏡這裡的時間,所以當雍正找到田文鏡的時候,他非常吃驚,因為船隊還沒到。
  • 雍正王朝:雍正的親密幫手都有誰?他們最終的下場如何?
    在《雍正王朝》中,胤禩有他的八爺黨,但多數都樹倒猢猻散。而雍正雖然號稱冷麵王,為了辦差得罪了很多人,但在他身邊依舊圍繞著不少親密幫手。他們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坐穩皇位,開疆拓土,整頓吏治,推行新政,輔佐雍正開闢了十三年的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怎樣一步步脫離雍正的監視從而全身而退的?
    ,雍正不想自己奪嫡過程中的手段讓世人知曉,所以,繼位當晚,他回到了潛邸,這一趟回來,為的就是除掉幫他辦秘密事的那幫人,包括鄔思道。鄔思道知道雍正的想法,當雍正找到他的時候,雍正首先笑呵呵地道: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不要做這生分模樣。今晚這一聚十分難得,過了明兒,就又忙起來了。鄔思道首先對雍正說了潛邸之外的官方安排,安排五路不相統屬的人馬,鄔思道解釋說這是為了確保雍正的安全,其實這也是確保他自己的安全做的安排,言外之意就是這些人都是我安排的,這些人都知道我。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是有怎樣的考量?
    而十三爺只要能出來,沒有金牌令箭也能調動豐臺大營,畢竟身份擺在那裡,當然有令牌會更加名正言順。如果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時,鄔先生不按計劃行事,張五哥可能直接秒了鄔先生。張五哥報恩必須懂得雍正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放出13爺。
  • 清朝山東一個府城已很雄偉,雍正為何讓田文鏡又在旁邊建了座新城
    《禹貢》九州圖兩漢時期,國家版圖越來越大,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把全國除京師附近七郡之外的區域分成十三個監察區域,每區由朝廷派遣「刺史」負責巡察吏政、檢舉不法官吏、豪強,這些區域被稱為刺史部。在這些十三個刺史部裡,有十一個部採用了《尚書·禹貢》中的傳說州名,其中就有青州刺史部。不過此時的州只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