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胤禛駕崩,八月二十四日,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發布了一道很奇怪的詔書,這道詔書是「命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行三年喪」,詔書開頭的一句是這樣的:「皇考鞠育,顧復深恩,昊天罔極,今忽遭大故,龍御上賓。」
這句話的主語是「皇考」,也就雍正皇帝胤禛,這就是說,忽遭大故的是胤禛而不是弘曆。那麼雍正皇帝遭了什麼大故呢?民間傳說的意見很一致:雍正是被人刺殺了!
我們細看史料,就會發現雍正皇帝確實是非正常死亡,包括田文鏡,謀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個:嶽鍾琪和李衛自然是沒有責任的,但是乾隆和田文鏡有沒有嫌疑,可能就需要讀者諸君根據各方面史料,給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結論了。
雍正非正常死亡,這一點在袁枚寫的《武英殿大學士太傅文端公行略》中有過這樣的描述:「公慟哭捧遺詔,從圓明園入禁城,深夜無馬,騎煤騾而奔,擁今上登極。宿禁中七晝夜始出,人驚公左袴紅溼,就視之,髀血涔涔下,方知倉卒時為騾傷,虹潰未已,公竟不知也。」
袁枚大家都熟悉,他是乾隆嘉靖年間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他寫《隨園食單》,現在仍能讓人看了食指大動。袁枚不但是詩人美食家,而且還是乾隆四年進士,當過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跟某個「相聲演員」一樣,喜歡收女弟子,更喜歡寫詩稱讚達官貴人,比如下面這首詩就是寫來稱讚和珅和琳的:「少小聞詩禮,通侯即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袁枚生於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五年,雍正駕崩的1735年,袁枚已滿二十歲,而他筆下的「武英殿大學士太傅文端公」,就是雍正四大寵臣中的西林覺羅·鄂爾泰,此人曾任總理事務大臣、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加銜太子太傅、爵封襄勤伯、諡號文端,在《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列傳七十五》中,與張廷玉合為一傳。
袁枚為鄂爾泰寫回憶錄(行略),是不敢信口開河的,因為鄂爾泰是花了錢的,這份「行略」也要呈送給鄂爾泰,如果有違礙之處,不但袁枚要掉腦袋,就是鄂爾泰也要負連帶責任。
鄂爾泰一向以冷靜甚至冷酷著稱,如果雍正是壽終正寢,鄂爾泰絕不會如此驚慌失措,更不用在皇宮住了七天七夜不出來,這說明處理雍正的後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掀起翻天巨浪,所以精神高度緊張的鄂爾泰連大腿裡子磨出血都不知道——人們看見鄂爾泰兩腿之間鮮血淋漓,會不會以為雍正皇帝留給了他一本《葵花寶典》?
有詳實史料可以證明雍正皇帝胤禛非正常死亡,民間傳說自然就更多了,有據可查的「嫌疑人」有五個之多:太監吳首義、曹雪芹、盧氏夫人、呂四娘、田文鏡。
太監吳首義聯合宮女縊死雍正皇帝,見於柴萼《梵天廬叢錄》,那本書根本就不靠譜,很大可能是是把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故事搬到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身上了。
至於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跟竺香玉合謀毒死雍正,也十分不靠譜: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雍正皇帝駕崩於1735年,而清朝選秀女,沒有超過十四歲的,雍正霸佔曹雪芹的女朋友,純屬無稽之談。
第三個嫌疑人是湖南盧氏夫人,據說盧氏夫人是天地會某個首領的妻子,盧某謀反被雍正問斬,精通劍術的盧氏夫人潛入皇宮,刺殺了雍正皇帝——這樣的離奇故事,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都不敢寫。
第四個嫌疑人當然就是被傳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呂留良孫女呂四娘了——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故事有很多版本,除了數不清的武俠小說,《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中都有描述,甚至清朝檔案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比如雍正八年,胤禛曾在衛的奏摺上留下了這樣的硃批:「近聞有呂氏孤兒漏網之說,此事與卿關係非淺,尚須嚴為查辦。」
雍正的硃批表明,當時坊間已經開始傳言說呂家有逃脫之人,但是忠心耿耿的李衛回奏,打消了雍正的顧慮:別說活人逃脫,現在連呂家的墓地我都監視起來了,連一個鬼也跑不掉!
李衛對雍正的忠心是毋庸置疑,李衛的破案能力,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江南大俠」甘鳳池就是李衛捉住的——李衛連甘鳳池都能生擒,又怎會放跑了一個呂四娘?
除了太監吳首義、曹雪芹、盧氏夫人、呂四娘,雍正遇刺案還有第五個嫌疑人,那就是雍正四大寵臣中的田文鏡——是他指使道士賈士芳毒殺了雍正。
讀者諸君不要被電視劇騙了,電視劇中那個「勤儉廉明」的田文鏡,在正史中不但是個酷吏,而且是一個偽君子真小人:「(雍正八年)山東水災,河南亦被水,上命蠲免錢糧。文鏡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士民踴躍輸將,特恩蠲免錢糧,請仍照額完兌。」
田文鏡弄得治下百姓賣兒賣女,他卻拍著胸脯打包票說災情不重,幸虧雍正明察秋毫,不但下旨「仍命文鏡確察歉收分數,照例蠲免」,而且把田文鏡批評了一頓:「文鏡年老多病,為屬吏欺誑,不能撫綏安集,而但禁其鬻子女,是絕其生路也。豈為民父母者所忍言乎?」
這位弄虛作假的河南總督、太子太保田文鏡,就像所有的佞臣一樣,為雍正輸送了「異人」賈士芳,雍正還曾對鄂爾泰誇獎賈士芳,當然也誇獎了田文鏡。
賈士芳給雍正「治病」本身就包藏禍心,雍正的病情也是時好時壞,最後雍正琢磨過味兒來,就把賈士芳處死了。
很多人鄙視田文鏡的人品,並說雍正死於非命與他有關,也不是沒有一點依據,因為真正的忠臣是不會「逢君之惡」的。雍正也曾讓川陝總督嶽鍾琪查訪一個叫「狗皮仙」的道士,結果嶽鍾琪回答:「那人類似瘋子,又無德行,萬不可信!」
說田文鏡指使賈士芳毒死了雍正皇帝,並不完全準確,但是雍正早逝,田文鏡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我們好像都忘記了一個人:雍正過早駕崩,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說雍正確實死於丹毒,田文鏡也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且田文鏡在雍正十年就掛掉了,想下手也沒機會,而真正有機會的,是雍正皇帝胤禛的四兒子弘曆。
乾隆皇帝弘曆的可疑之處,在於他繼位之後,馬上把宮中方術之士全部趕出,並命令他們嚴守秘密,同時他自己還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皇考……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恕。」
看過《清實錄》和雍正硃批諭旨的讀者都知道,胤禛確實沒吃過一粒丹藥,他是成堆地吃,不但自己吃,而且還曾賞給田文鏡吃(可能也有試毒之意):「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撒謊?他是要維護先帝的體面,還是要掩飾什麼?不管怎麼說清朝皇室甚至歷朝歷代皇室的骨肉相殘都是家常便飯,如果某一天有史料證明是乾隆皇帝毒殺了雍正,筆者是不會感到詫異的。
文章最後,照例要請問讀者諸君:刺殺雍正的五個嫌疑人太監吳首義、曹雪芹、盧氏夫人、呂四娘、田文鏡,是不是都經不起推敲?如果這五個人的嫌疑排除了,那麼雍正暴崩的背後,還藏著怎樣兇險的真相?那個被電視劇演成仁君的乾隆皇帝弘曆,有沒有可能等不及了而收買方術之士在丹藥裡加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