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評選一個「名著開頭top榜」,不出意外的話,阿貝爾·加繆的《局外人》一定可以上榜: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上一個引起我這麼大興趣的小說開頭,還是很久之前讀過的卡夫卡的名著《變形記》:一天早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或許這就是大師的厲害之處吧,僅僅是開頭的一句話,就完完全全勾起了讀者的興趣,將讀者抓得死死的。
阿貝爾·加繆
《局外人》的故事脈絡非常簡單,只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主人公默爾索參加母親的葬禮,直到他在海灘上稀裡糊塗殺死一個阿拉伯人結束;第二部分更簡單,聚焦於監獄裡主人公默爾索的思考和他在法庭上接受審判的荒誕經過。
第一遍讀完,實在很難想像這是一本諾獎得主的代表作。因為它不同於一般小說,我們並不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哪部分是作者的鋪墊,哪部分又是作者濃墨重彩的高潮。整本書都是非常平淡的線性敘事,以至於我讀完之後只會覺得讀完了這本書,而沒有太多的感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我用同樣的語調和方式寫一篇文章出來,我的語文老師極有可能會判我不及格,理由是「不知道你寫這篇文章要表達什麼,而且毫無起承轉合」。
就是這樣一本僅僅六萬餘字的小說,沒有動輒幾十上百年的時間跨越,書中出現名字的人物和故事發展的場景都不過十來個,卻成為了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今天,我就簡單聊聊我對這本書的一些感想。
要讀這本書,就得先明白什麼是存在主義。通俗點說,存在主義就是現實世界是荒誕不經的,而人活在這個荒誕不經的世界上,也是毫無意義的。
明白了存在主義,主人公默爾索那些匪夷所思的行為,好像忽然就能夠理解了,甚至可以說,他的那些行為,都是必然會發生的。
比如說默爾索說他像其他人一樣愛自己的母親,卻不想見母親最後一面、不知道母親的年齡;即使是被判處死刑,默爾索卻覺得上述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從思考中獲得快樂等等。
試想,如果一個人真像默爾索那樣,覺得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都無所謂,因為人們只是生活的奴隸;認為有一天,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會被判死刑,那麼他還會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者自己的錢財有幾多,諸如此類的世俗問題嗎?
除了主人公默爾索的思考,這本書另外一大看點就是對現實世界荒誕的描寫,主要集中在法庭之上。
檢察官想給默爾索定罪,自始至終都沒有從動機、證據、事實這些方面入手。他做的,只是牽強附會的將默爾索在母親葬禮上的表現和殺人聯繫在一起,認為默爾索在安葬母親之後的第二天,就可以去遊泳、看滑稽電影、和女人做愛。這樣的一個人,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沒有良心、十惡不赦的殺人犯。
更可笑的是,這個判決關乎默爾索的生死,但是在法庭上,除了默爾索,其他的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唯獨默爾索不能說話。
手動分割
不可否認,《局外人》是經典(畢竟諾獎得主的代表作)。但是,書中的很多觀念,主人公默爾索的很多做法,放在今天好像已經不是很適用了。甚至可以說,整個存在主義,在今天也不怎麼適用了。因為今天的中國,已經是越發的公平公正公開了,書中那種荒誕的審判,在我們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不應該去思考生活是不是有意義,更多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比如我想有100或者更多的粉絲,也是我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追求和目標。
那《局外人》還值不值得看呢?我的答案是肯定值得。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是因為它能經得住時間的打磨。
書名:《局外人》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存在主義在今天或許不再適用,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書中去反思很多,比如說我們要怎麼才能不受外界幹擾,活成自己;即使在人群中格格不入,我們要怎麼獨自發光……
註: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