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2019年清明節致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
您好!「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清明節即將來臨,這是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同學們也將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隨著家人上山掃墓,旅遊踏青,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但是,在這個節日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現就清明節期間的相關要求下發給您,請您對孩子進行監督教育。
一、清明節放假時間
2019年4月5日~7日(星期五—星期日)放假,共3天;4月8日(星期一)正常上課,早有升旗儀式。
二、假期溫馨提示
1.遵守交通規則:清明時節,人來車往,教育孩子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一定要養成「一停,二看,三通過」的習慣,不要在車輛臨近時橫穿馬路;不要在公路上追趕打鬧;不騎自行車、不開摩託車、電動車;不乘坐無證、無牌、無營運能力的汽車及三輪摩託車、兩輪摩託車等交通工具。
2.強化防火意識:在追思親人時提倡「文明祭祀綠色清明」,不焚燒香燭、紙錢,不燃放煙花、鞭炮,最好用植樹、獻花等文明方式祭奠先人,既環保又安全。野外遊玩時不要攜帶火種,更不能野外用火,切實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發現森林火災及時呼救,嚴禁學生直接參與林火撲救。
3.注意飲食衛生:不購買「三無」食品;不吃變質食品;不在無證的流動攤點購買食品。
4.重視對孩子防溺水安全教育:清明過後,天氣會逐漸變暖,教育孩子不要私自在河邊、水庫邊、水溝邊、池塘邊玩耍、追趕,以防滑入水中;嚴禁學生私自下河洗澡、到水庫遊泳。特別在中午放學、下午放學、周末、節假日時段,需要家長嚴厲監管。
5.預防疾病:春夏之際是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和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高發季節,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教育孩子勤洗手,多喝開水,經常鍛鍊身體,不到人群聚集和衛生環境差的地方玩耍。要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旦生病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6.外出活動:注意安全,遵守秩序,文明禮讓,做新時代小公民。
各位家長,我們倡導「文明祭祀綠色清明」。只有做到文明祭掃,安全第一,才能保證這個清明節真正清明平安。祝全體家長和同學們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清明假期!
望花區雷鋒小學
2019年4月3日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習俗
01 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02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03 掃墓
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於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