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一首古詩,道一段往事,王勁松《鄰家詩話》娓娓道來中華千古情

2020-12-23 戰臺烽

近年來隨著國學文化的興盛,詩詞類的節目也漸漸多了起來,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比如《中華好詩詞》,比如《經典詠流傳》等等,但是在同質化競爭激烈、創新能力不足的中國節目界,如何將詩詞類節目做出新意同時做出心意,卻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戰臺烽整個暑期都在看由騰訊視頻和河北衛視聯合出品的《鄰家詩話》,風格質樸卻不拘泥於形式,題材豐富而讓人耳目一新,節目特別邀請到著名演員王勁松老師,擔綱茶席主人的角色,更是成為了這檔節目相當點睛的靈魂人物。

作為一檔詩歌庭院雅集類文化綜藝節目,《鄰家詩話》的錄製場地設置於一個中式的庭院之中,水榭迴廊,花草繁茂,在這個平常若鄰家小院,又悠閒如世外桃園般的仙境中,三五友人,圍桌而坐,主人烹茶,來客暢談,聊到盡興之處,還能隨時歌一首舞一曲,揮毫潑墨、硃筆丹青,眾多專長於文學、表演、朗誦、音樂、舞蹈、繪畫等領域的嘉賓熙來攘往,真真是"出入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瞬間就讓人遁入到一種極具中國古典風的典雅情境。

王勁松老師身為這個庭院的主人,尺度其實並不好拿捏,畢竟以他的身份,不僅要招呼各方"客人",還要控制好聊天的節奏,掌握好聊天的分寸,激發出聊天的能量……他其實所擔綱的,是這檔《鄰家詩話》的主持人一角,但這個主持,又非常規主持那般照本宣科或者是高談闊論,而是以一種特別內斂又典雅的感覺,營造出一種溫馨而自然的氛圍,使得主賓皆盡歡,他所呈現出來的謙遜、禮貌、克制、深邃,才是最傳統的中國式待客之道。

一直以來,觀眾所熟悉的王勁松老師,是出沒於各影視劇中的戲骨,就在剛剛播出的《破冰行動》中,他還飾演了心狠手辣的"毒品教父"林耀東,令人不寒而慄。此番走入《鄰家詩話》,卻抹去了所有的表演痕跡,完全以一種真實而又坦誠的形象,出現在門前、溪邊、簷下、座上,與嘉賓們聊天宛如拉家常,卻又相當博學多能,什麼樣的話題都能穩穩接住,看似平靜如水,卻也有動情一刻,比如在聊到一位摯友意外辭世的時候,本想安靜的來講述,卻不料情難自禁,淚灑當場,王勁松老師的真性情,由此可見一斑。

看了這麼多期的《鄰家詩話》會發現,包容,是這檔節目的風格,從傳統學者、樂者、舞者,到流行歌手、新生代配音演員、國風少年等等,這個"鄰家"的庭院,以及庭院的主人王勁松老師,一直以一種相當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迎接每一位客人。而每期節目,也都有設定的主題,李白也好,陶淵明也罷,清明的詩也好,詠茶的詩也罷,總是要通過各種角度各種解讀,來把我們本以為耳熟能詳的詩詞作品,再來一次更透徹也更平和的解讀。

不得不說,王勁松老師的氣質與節目的風格相當吻合,他宜今亦古的神情、言語,正是沉穩又安逸的古典之美。其實,做演員和錄《鄰家詩話》這樣的節目,真的不是一回事,演員都有劇本有臺詞,雖然考驗表演功底,卻省去許多腦力勞動,而此番作為茶席主人,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出,更多的是需要王勁松老師現場的發揮,要夠沉穩,夠機智,又相當具有文化底蘊,才能也才敢坐在這個位置上,拉進節目與觀眾的距離,吟一首古詩,道一段往事,中華千古情,便在其間娓娓道來了。

相關焦點

  • 李子柒款詩詞節目《鄰家詩話》
    《鄰家詩話》恰恰打破定勢,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鄰居家請你來聊聊詩,親切隨和,不是給你講課的。沒有設置在演播大廳,什麼燈光四射,什麼架子鼓、電吉它的喧鬧,統統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個安靜的中式庭院裡。
  • 聽清代文人吟一首思鄉的詩
    聽清代文人吟一首思鄉的詩餘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表達思鄉千人有千人的方式,不知清代文人如何用詩詞來訴說自己對家的思念?此詞描創造了千古壯麗的大境界,表現了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山寺夜起》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山寺夜起》是清代作家江湜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詩作。當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裡,孤獨一人,對月思鄉,感慨身世浮沉。《九日感賦》詩反映了秋瑾初嫁後思鄉的心情。
  • 《遊子吟》:孟郊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也是寫母愛最深刻的一首詩!
    如果有人問起你關於母愛印象最深刻的詩歌是什麼,大概有九成的人都會回答孟郊的《遊子吟》吧,許多啟蒙的孩童都會背的古詩,情真意切,弘揚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裡有母愛的偉大,也有孟郊對母親的尊敬與愛戴,短短三十字,確是感人肺腑,樸素無華卻越顯親情的珍貴。
  • 用一首古詩送元旦祝福,您選擇哪首?我推薦一首千古名篇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每當傳統佳節到來,我們都能想起一兩首古詩。但是元旦節很特殊。古人過的元旦節,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春節。如果用寫春節的古詩,來送元旦祝福,總感覺怪怪的。那麼,如果非要您選擇一首古詩,您會選擇哪一首呢?我推薦盛唐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與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有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從李清照待字閨中時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到嫁為人婦後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們可以在一首首詞中,了解到李清照的悠閒生活,體會她對身世的悲嘆。
  •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太經典,最後兩句被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確實,這四首古詩都收入了小學教材,成為兒童啟蒙必背的古詩。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後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後兩句被南唐後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隱娘上小學時,這首詩入選小學課本,詩名叫《草》,當時,只有前四句,讀來朗朗上口。
  • 杜牧登樓遠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7字驚豔世人!
    抒發思鄉之情是我國古詩中一個永恆的創作主題。如李白就曾寫過膾炙人口的思鄉之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也有抒發思鄉之情的千古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而在眾多思鄉的古詩中,杜牧的《題齊安城樓》最為特別。
  • 席慕容坐火車,看到一棵美麗的樹,寫下一首深情的詩,驚豔了年華
    在你的青春歲月裡,有沒有一首詩曾經讀懂了你的憂傷?席慕容,一個多麼詩意的名字,她曾經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見證了多少人的芳華!她的詩,就像一朵最純淨的百合花,盛放在無數人的青春裡,陪著他們走過春秋冬夏。回首往事,你還記得那個讓你怦然心動的身影嗎?你還記得那些單純的年輕的美好嗎?
  • 流光溢彩 吟詩溢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國學經典誦讀經久不衰,滋養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讓學生們走進經典,感受名篇佳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做書香少年,三年級師生攜手舉辦了「流光溢彩 吟詩溢情」誦讀經典活動。同學們吟誦著《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曼妙的歌舞不禁讓人身臨其境,感嘆「古今一輪月,千載寄相思」<<<更有別具一格的小合唱《小池》和情景劇「爆竹」簡單的旋律襯託著孩子們乾淨的聲線,入情入境的生動表演再一次喚醒了孩子們的文化基因。
  • 賈島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賈島寫詩也是極其的認真,而他的這種創作精神令人感動,往往一個字他都是精益求精,其中有一首詩更是最能夠說明這一點,那就是他同樣著名的《題詩後》,這首詩也正是賈島最真實的內心寫照。他把自己創作時的那種痛苦,以及認真的態度,更是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 柳宗元與朋友登山遠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驚豔了千古!
    像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內一青螺」,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都是想像奇特的千古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柳宗元想像最奇特的一首詩。它是柳宗元就任柳州刺史期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河南:經典古詩文誦讀進校園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河南:經典古詩文誦讀進校園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來源:人民網-河南分網    2014年10月31日07:45   從《望廬山瀑布》到《遊子吟》,從《楓橋夜泊》到《漁歌子》,一篇篇經典古詩文,被學生們盡情誦讀。   在鄭州銘功路小學,學生每天晨讀的15分鐘,學生們都會誦讀古詩文。一首首動人的詩詞歌賦,在同學們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噴發出感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誦讀經典古詩詞是對小學生進行陶冶情操的最好教材。」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但是古代也有很多念透了紅塵的得道高僧,他們在面對誘惑時不僅不會淪陷,而且憑藉過人的機智,還會為後世留下一段不朽的佳話。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和尚道潛,別看他名字叫「道淺」,可面對藝妓的挑逗撩撥,他的道行深著呢!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文化的興盛總是伴隨著經濟和國力增強而來的,一個物質富足的國家,廣大人民才有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些詩詞裡,我們夢回千古,在詩詞間體會那個時代的繁華,總會從裡面發現一些別樣的精彩。比如,很多描寫我國美好風景的詩詞,名山大川自是其中詩人們的最愛,一起欣賞兩首最出名的廬山古詩。
  • 春遊何處去,跟隨古詩遊:品賞十首春遊踏青詩
    春遊何處去,跟隨古詩遊——品賞春遊踏青詩 作者:田大金「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清明節"前後,春光明媚 ,桃紅柳綠,鶯飛燕舞,雨潤草綠,正是人們春遊踏青的大好時機。春遊何處去?跟隨古詩遊。
  • 袁枚的一首古詩,恬淡閒適,讀了三遍,更感詩味醇濃
    古詩中有很多反映歸隱山林的作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東晉的陶淵明,他不為五鬥米折腰,棄官掛印、回歸自然。他還寫了很多飲酒詩,過著一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農耕生活。下面介紹袁枚的一首古詩,恬淡閒適,讀了三遍,更感詩味醇濃。隨園雜興清代:袁枚花自帶春來,春不帶花去。雲自共水流,水不留雲住。我欲問其故,無人有高樹。
  • 唐朝名相的一首望月詩,不輸蘇軾《水調歌頭》,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這一首詞於瀟灑豪邁之間見兒女情長。其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被視為千古愛情詩詞中的佳句。其實,除了這蘇軾的這首詞,唐朝還有一位宰相寫過一首與「明月」、「愛情」相關的詩句,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背這首詩的頭兩句。
  • 李白肉麻的一首詩,光明正大地吹捧楊貴妃,其中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李白的一生中,創作了太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白寫過的一首很肉麻的詩。別看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通篇28個字,卻全都在「吹捧」楊貴妃。這首詩以比喻的手法,來誇讚楊貴妃的美,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甚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楊貴妃裝扮。第二句則用花受春風露華潤澤,來比如妃子受君王寵幸,可謂是肉麻無比。而最後兩句更是將楊貴妃比喻成為了仙女。楊貴妃與唐玄宗看後,都對這首詩讚不絕口。
  • 詩「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行於晚唐,你知道整首詩的意境嗎
    有很多詩觸動我們的心,往往一兩句話,讓我們感同身受。詩歌文化在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波瀾壯闊、波瀾壯闊,我們對一首詩總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印在腦海中,經常吟誦。有時我們隨口背誦一首詩,卻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這首詩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