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到底如何解釋?

2021-02-08 潛書

李商隱有五絕《登樂遊原》,全詩內容為「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前兩句意思顯豁,應釋為:傍晚時內心很不快樂,駕著車登上古原排解煩憂。後兩句一般解釋為:夕陽西下,景色輝煌壯麗,十分美好。可惜的是此時已近黃昏,美景轉瞬即逝,令人悵然。

 

按照這種解釋,全詩表現了作者悽涼、消沉的情緒,令人嘆惋。李商隱身處王朝末年,彼時晚唐統治風雨飄搖,朝綱不振,士大夫沉迷享樂,帝國搖搖欲墜,後兩句實隱射了整個社會現實。

 

在這裡,「只是」是轉折,可解釋為「只不過」「只可惜」。李煜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的「只是」也當如是解釋。

 

可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疑問,作者本意是排遣心中煩惱,駕車登上古原,即事寫景,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很單純,說後兩句隱射現實,乃穿鑿附會之言,不足為據。

 

上述說法有一定道理。很多詩歌乃作者偶有感觸,一時興起,下筆成詩,實在沒有什麼微言大義。「知人論世」的確是解詩的好路徑,然而每一首都要「知人論世」一番,也是迂腐。

 

於是,後兩句就有了第二種解釋:夕陽無限的美好啊,因為已經接近了黃昏才能看到啊!「只是」一詞訓為「因為」,由原來的轉折變成了因果。詩歌的格調也由悽涼、消沉轉變為積極、昂揚。作者極力讚頌了大自然的壯美。

 

這種解釋文意倒是通了,可是「只是」訓作「因為」很少見,有人舉李商隱的《錦瑟》,其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說是「只是」是「因為」的意思。在這裡把「只是」解釋成「因為」很牽強,作為轉折反而更能說得通。

 

其實,與其把「只是」解釋為「因為」,不如解釋為「恰是」「恰好」「正好」。那麼原句就可以解釋為:夕陽的景色無限美好啊,恰好到了黃昏時候。

 

詩人坐車為了排解愁緒,到了古原,看到夕陽的美景,慶幸自己來的時候,萬般愁緒化為烏有,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詩歌格調積極樂觀,昂揚向上,令人愉悅。

 

那麼,把「只是」訓為「恰是」「恰好」「正是」有無其他的例證呢?可以說俯拾即是,試舉幾例:

 

唐代權德輿《薄命篇》中開頭兩句:昔住邯鄲年尚少,只是嬌羞弄花鳥。意思是:從前我住在邯鄲,年紀尚小,恰是嬌羞弄花鳥的年齡。

 

白居易詩中有「聞說風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時」句。意思是「聽說你的風採、身體依舊,正如當初攻破蔡州的時候。」

 

南宋範成大《贈舉書記歸雲丘》中「白髮蒼顏心故在,只如當日看山時」,「只如」的意思是「恰如」「正如」。劉基《過閩關九首(其五)》「飯淅香瓊酒瀲霞,驛亭到處只如家」,「只如」也是「恰如」的意思。

 

以上都是古詩中的例子,舉一個古白話的例子。

 

《西遊記》中有一句「二小妖大驚道:『才說話時,只好向午,卻怎麼就黃昏了?』行者道:『天既裝了,不辨時候,怎不黃昏!」這裡的「只好向午」意思是「正好中午」。

 

從訓詁的角度來看,「只」和「衹」可以互通,在《簡化字總表》中,「衹」被定為「只」的繁體字,而「衹」就有「正」「恰」等義項。

 

由此可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解釋為「夕陽無限好,恰是(好)近黃昏」就合情合理了。

 

當然,「詩無達詁」,詩的含義常常並不顯露,加上詩歌語言的多義性、跳躍性和暗示性,造成了對同一首(句)詩有不同的解讀,這很正常。

 

作為讀者,大可以見仁見智,各以其情而自得。也許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有趣   有識   有文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言悲,如何只改一字盡去悲意?
    李商隱的五言絕句《樂遊原》很是有名,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其中千古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更是家喻戶曉,而歷代名家也盡皆好評推崇,比如清人姚培謙就評價「銷魂之語,不堪多誦。」就字面理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抒發的是對時光的愛惜和對美好晚景的留戀,也有一些人讀出詩人不得志之感,認為當時李商隱面對古原夕照,憂慮國運將盡,因此哀傷嘆惋,比如清人何焯就讀出「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紀昀也感慨:「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何意?專家給出證據證明多數人理解錯
    而褒貶的改變,如杜甫的千古名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本來是帶諷刺的貶義詩句,現在也經常被大家拿來誇人。以上改變都是可以接受的,這是現代人都名言名句的再次賦意。但並不是說現代人提出的改意,每次都是沒有爭議的。比如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李商隱的千古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曾引起不小的爭議。
  •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字變原句意境,怎樣改?
    《樂遊原》是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詠物詩,也是經典的五言絕句,尤其後兩句,是廣為流傳的名句。全詩為: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如果給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字,進而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要怎樣改才能做到?
  • 唐詩閒讀:「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畫像)我們今天讀李商隱的《樂遊原》,全詩如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首名詩,其中經典的句子是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這一句現代人理解的卻不一定對,我們且慢慢來讀: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有朋友提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這個名句出自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要真正完成題主提出的改詩,首要的是搞清楚原詩的意境和體式。因為要求是只許更改一個字,要讓意境完全不同,但是原詩的格律是否還要遵守?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簡介】《樂遊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讚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遊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讚嘆晚景之美:在夕陽餘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只是」,到底何意?很多人都答錯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詩作向來以「晦澀」出名,他曾經創作過一首內容淺顯易懂的五言絕句——《樂遊原》,沒想到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人們對這詩的解讀,一直爭議不斷。這首詩最末的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從字面上理解,明顯是在夕陽將近而感到惋惜。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境是什麼?
    李商隱是晚唐詩人。他的五言絕句《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其中後二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傳唱千年,經久不息。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餘暉,夕陽是多麼的好啊,是那樣的天人合一,景在人中,人在景中,使人物我兩忘。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無盡夜幕所深深籠罩。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意境有著不同的解讀。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含義你真的懂了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這首《樂遊原》中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名句,特別是「夕陽無限好」,現在被頻繁取義為晚年生活有滋有味的「夕陽紅」了。反義正用雖然積極,但毋庸置疑,詩歌本身是傷感的調子。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換一個字意境截然不同,您信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詩,它描述的是傍晚時分那美好的夕照景色,可是卻常常被用來比喻人生,意思是說,老年人的時光雖然是無限美好的,只可惜已經到了黃昏,再美好時間也不多了。因此,從意境上來看,具有悲觀的情緒。那麼,我們如果把這一詩句換掉一個字,意境即可大不相同,你信嗎?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千年來都被錯解了?學術界有別的說法
    今天分享的《樂遊原》,是李商隱在844至845年間所做,那個時候李商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遊原而作下此詩。「夕陽」最常和衰敗關聯在一起,自古以來東升西落,循環往復,朝代名士卻更迭不斷,夕陽見證了太多世間事和紅塵人。
  •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登樂遊原唐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儘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商隱出生於一個小官宦之家。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最傷感的唐詩有哪幾句?
    一:「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李商隱的《樂遊原》,全詩為「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後兩句詩廣為流傳,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詩句對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發出深長的慨嘆。
  • 十首落日詩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在詩人筆下,夕陽是悲傷的,夕陽是開心滿足的,其實,自然造物不可更改,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夕陽好不好,全看你的心態了!《樂遊原 / 登樂遊原》——唐·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賞析: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
  •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有兩種含義,一正一反,你贊同哪種?
    看著這個原本可以一展抱負的都城,李商隱心中更覺五味雜陳,提筆寫下了一首享譽千年的名作: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頂樂遊原後,望著夕陽映照下的京都——它還是同往日一樣繁華,只是在這繁華中,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些頹唐和氣衰。李商隱不禁發出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夕陽晚景是如此的美好,只可惜已經到了黃昏時分。不久以後,夕陽勝景就將遺憾消逝了。
  •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落日餘暉,更美麗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偉大領袖毛主席又在長徵紅軍佔領婁山關的時候,正是太陽落下帷幕,他不禁感嘆當時黃昏的美景,於是寫下了千古名詩,其中一句是蒼山如海殘,殘陽如血。同樣人一生中黃昏同樣美好的,這時候子孫俱全,人也退休,亨受人間的美好生活,冬天座在院子裡曬曬太陽,夏天在槐樹下剩剩涼,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豈不美哉?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幾首描寫黃昏的詩詞,景美人美意境美
    登樂遊原 唐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江亭晚望 唐 宋之問 浩渺浸雲根,煙嵐出遠村。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縱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醉花陰 宋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盡賞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有人感懷夕陽的短暫光輝,一如李商隱筆下的悲憫傷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人悲傷夕陽的無可奈何,一如馬致遠元曲中的落寞心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時懷有一種不舍歸家的眷戀,那是八月裡杭州西湖下的夕陽,在我眼裡美好:那是「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 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換個字,完全顛覆原意,怎麼改
    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換個字,完全顛覆原意,怎麼改文/成長新視點中國的文字,非常奇妙,不同的文字組合在一起,就會改變意思。即使是同一句話,說的口氣不一樣,輔助的肢體形態不同,給人傳遞的意義也會不一樣。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日出日落拍攝技巧,教你拍出風光大片
    希望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千古名句描述的是詩人在傍晚時分,鬱鬱不樂地登上了長安的樂遊原,看見見一輪紅日西下,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震撼,於是就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的千古絕句。夕陽再美,也有落的時候,維持不了多少時間,不過,作為攝影師,我們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機將這樣的美景定格在這一瞬間。所以我們今天的拍攝主體是日出、日落,我將帶你全方位分析,如何拍攝這樣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