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不是「IKEA宜家」的忠粉,
你也總能看到大量「宜家便宜好物」、
「租房一族都該擁有的宜家實惠小物清單」等安利。
但最近,
宜家都不用你再花時間去翻攻略了,
而是直接在臺北給你開起了全球第一家「百元商店」。
要注意,這個「百元」指的是新臺幣,
100 新臺幣約等於 22.3 元人民幣。
是不是瞬間想起了咱們路邊隨處可見的「十元店」?
舉個例子,
全店主打的、也是最便宜的 FÄRGRIK 馬克杯,
只需要 15 新臺幣,
換句話說,4 塊錢不到就能把它抱回家,
實力演繹「家裡沒礦也買得起」。
難怪開業當天還未正式開場,
已經引來大批人潮排長龍等著進去尋寶。
(注意,以下提到的價格單位都是新臺幣)
不賣家具,主打百元小物
與宜家「正經」門店迷宮般的大賣場不同,
「IKEA百元商店」不賣家具,
而是主打百元小物。
在兩層樓的小店內,
約販售 200 項 IKEA 百元以內的居家用品。
除了剛剛提到的 15 元馬克杯、
還有我們都非常熟悉的 19 元毛絮黏把、
29 元的收納盒、49 元杯盤、95 元平底煎鍋等等。
更讓人尖叫的是,
宜家連貓奴們的錢包都不放過,
小小的店面還融進了「毛小孩用品區」,
不僅有不鏽鋼寵物飼料碗、小孔設計的貓砂鏟,
還有貓咪會瘋狂的逗貓棒。
別看店面只有 40 坪,
宜家居然還神奇地設置了零食區和餐點區,
10 元冰淇淋與 25 元熱狗就是一頓美美的下午茶。
很多人一進場就巧克力直接抓一把!
這也難怪,
這種一踏進店裡立馬萌生錢包變大的錯覺,
誰能抵得住啊!
不過可別誤會,
宜家「百元商店」並不是做特惠,
而是將精選的百元小物匯集在一家店裡,
讓人們直接在一大堆超值小物中做選擇,
同時也會根據實際效果定期更換販售的品項,
既能讓消費者接觸更多元的特色商品,
宜家自身也能在調整中記錄每項商品受歡迎的程度。
既能買買買,也能拍拍拍
除了讓你輕鬆購置便宜好物,
宜家還運用百元商品設置了餐廳與客廳情境布置區,
讓你不只能買到超值商品,
還能將豐富的布置靈感帶回家。
除此之外,
會玩的宜家當然不肯放過任何一個讓你「主動拍照傳播分享」的地方。
比如,用便宜的包裝紙和燈泡做成冰淇淋燈,
用低價商品拼湊而成的百元牆面,
網紅購物袋也被設計成打卡牆,
裡裡外外都在用實力詮釋「低價創造無價 」。
為什麼開在夜市裡?
除了超低價的生活小物,
「百元商店」選址定在臺北最熱鬧商圈——通化夜市,
同時營業時間從中午 12 點開到晚上 10 點,
很明顯就是針對夜市消費者而來。
辨識度極高的藍色大盒子搭配黃色英文字,
在夜市商圈也是相當惹眼。
賣場很受歡迎的 10 元冰淇淋,25 元的熱狗,
估計都會成為夜市小吃的勁敵。
除此之外,
一進門就能看到的 IKEA 木箱與 KALLAX 構成的層架、
以及裝滿零食和實用小物的木貨架,
店內的陳列設計也在巧妙地營造夜市攤販的感覺。
為什麼要把小物平價戰火燒到夜市商圈?
IKEA 公關蔡宜穎的說法是,
一方面是人群吻合:
IKEA 的客群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夜市也是大多數人,或者是家庭、年輕人、各個族群,都有可能來逛的地方,與我們的客群原本就蠻接近的。
另一方面則是品牌印象的構建:
因為臺灣人想到夜市,都會聯想到「便宜」、「好用」,這也是 IKEA 想提供給消費者的印象!希望透過熱門夜市商圈的人潮,讓消費者對 IKEA 的商品與品牌更有印象。
將大眾喜歡的百元生活小物匯聚在一起,
找個家庭、年輕人、各個族群,都有可能會逛的聚集點,
在傳達品牌印象的同時打開新銷路,
這招也的確挺狠啊。
微薪時代的一場快閃店試驗
IKEA 是瑞典品牌,
常讓臺灣消費者覺得單價高昂、
並且只以販售家具為主。
許多人看到只要 19 元的毛絮黏把、
或是 35 元的奶泡器,
第一個反應都以為是價格標錯了!
但實際上,
IKEA 總共有上千項低於百元的商品,
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日常用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宜家盯上了能肩負起話題引爆、品牌形象傳達以及市場試水功能的「快閃店」,
所以才在臺灣開了全球首家的「快閃百元商店」。
和 IKEA 的正規門市不同,
這家快閃店在 2019 年 4 月底就會熄燈。
既要妙用小空間陳列商品,
又能體現「價格便宜」訴求,
也不能讓消費者感到只是廉價商品的大量堆砌,
而是能展現設計感,
還要串聯起宜家「低價創造無價」的一貫原則,
更要把實體店鋪的空間規劃與消費體驗環環相扣,
這恐怕是宜家做「快閃百元商店」規劃案最大的挑戰了。
除了擴張門店、上線網上商城、跨界時尚品牌、
聯名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免費空間改造服務等等,
求生欲極強的宜家在微薪時代也不斷找尋新的可能。
「低價創造無價」策略
約拿·史丹納柏(Johan Stenebo)在《宜家的真相》一書中曾提到,
價格,是宜家這部機器的核心。
「我們致力於讓破盤的價格也能有美麗的盤子」
「買得起的好設計,輕鬆就能讓家增添新意」
「好品味也能有好價格」
「好日子,誰都過得起」
……
「IKEA百元商店」這些趣味的標語,
也在反覆提醒大家:
想便宜,不用殺價,去 IKEA;
想便宜,又要設計感,還要打造家的靈感,去 IKEA。
要知道,
IKEA 的設計師在設計商品之前,
不僅要求走「大眾化設計」路線,
同時還要考量形式(外觀設計)、功能、質量、永續發展,還有價格這五個元素,
以確保能低價提供大範圍設計優美、功能齊全的家居用品,
保證儘可能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
有人詬病宜家的質量參差不齊,
但毛毛看到過一句評論給出了最有力的回擊,
「一個 iPhone 的錢,就能讓年輕人租房也有尊嚴。」
社會學家 Tod Hartman 則說,
宜家解決了糟糕的家庭狀況與良好的生活品位之間的差距。
採取低價策略並成功的公司並不多,
宜家算一個。
與其說「低價」是宜家的 DNA,
還不如說「低價創造無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