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比爾·蓋茨,很多人會想到世界首富、微軟CEO、天才、資本家?這些標籤都被用來解讀比爾·蓋茨,可又不能完整地詮釋他。
現在的比爾·蓋茨看起來幽默風趣,善於交流,但在他小的時候,卻並不是這樣,把自己關在房間中好幾天、不喜歡交流、頂撞父母……
童年的比爾雖然聰明,但並不合群,甚至可以說是自我,是什麼改變了他呢?
今年9月,一部關於比爾·蓋茨的紀錄片《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上線,雖然只有3集,卻在豆瓣斬獲9.1的高分,讓我們剝開了那些傳奇外衣,看見了一個真實的比爾·蓋茨。
01 沒有孩子天生完美
毫無疑問,比爾·蓋茨是一個天才。
他可以在1小時的時間裡面讀完150頁書,記住其中90%的內容;
到停車場走一圈,他就可以知道誰沒有來上班,因為他記住了所有人的車牌;
他喜歡複雜的事情,越複雜對他來說反而越簡單。
在很小的時候,比爾·蓋茨自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別人很久才能解出來的數學題,他一下子就能解出來;
從區裡到州裡再到全國的數學比賽,不管參加者有多少,他總是能輕鬆獲得第一名;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完美的,對於比爾來說也是一樣,他喜歡思考,常常自己一個人躲在房間裡,除了吃飯這種必要的行程,幾乎不出來,比起跟別人交流,他更加傾向於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世界中。
沒有社交活動、沒有運動活動,雖然比爾足夠聰明,可是沒有人能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比爾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但比爾的媽媽卻害怕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書呆子,她用了很多方式希望改變比爾,讓他能從自己的世界中走出來,學會和別人交流。
那個時候的比爾覺得自己的父母不能理解自己,還很專制,所以經常會連續幾天不說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很不穩定。
和所有叛逆期的孩子一樣,比爾和自己的父母吵了起來。一天晚餐時,情緒爆發的比爾對母親出言不遜,今天的比爾覺得自己當時說的那些話:
-「充滿諷刺、自作聰明、粗魯無禮。」
比爾的爸爸罕見地勃然大怒,將一杯水直接潑在了比爾的臉上。
值得借鑑的是比爾爸爸媽媽對比爾的處理方法:
他們不覺得這是比爾一個人的問題,而是當成了全家的問題,包括比爾的兩個姐姐在內,全家人都去做了心理諮詢。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總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問題,而不是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問題。
沒有孩子是完美的,更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教會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有時候比單純地教育更加有效。
02 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你能成為比爾·蓋茨,你覺得對你來說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
工作太複雜,看不懂?錢太多,花不完?
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會有無數種答案,可對於比爾·蓋茨來說,只有一個。
「我媽媽去世的那一天。」
對於比爾·蓋茨來說,父親更像是一個榜樣,而母親則是督促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人。
在全家都去做了心理諮詢之後,大家發現主要的問題在比爾和比爾的媽媽身上,比爾的媽媽在孩子的教育上似乎過於焦慮,可比爾的問題明顯更大。
他不能理解父母,在他眼中,父母自以為是,讓他感到很痛苦。
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比爾的父母和心理醫生終於讓他意識到:父母是支持他的,相比較於父母帶給他的痛苦,比爾的所作所為和對父母的抗拒只會讓父母更加難過。
為了讓比爾能真正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和人交流,比爾的媽媽想盡辦法為他創造社交的機會。
讓比爾去做迎賓;強迫他去社交;參加夏令營時,也會精心設計一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活動,由父母抽籤決定去誰家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要遵守那家人的規則並進行交流。
這是比爾第一次明白,原來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的思維觸角最大化。而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問題的。
如果說是上帝給了比爾超乎常人的聰明才智,那麼比爾的媽媽則是為他打開世界大門的人。
在紀錄片中,導演問了比爾的姐姐一個問題。
-「如果你的父母讓他一個人呆著,而不是強迫他做各種事情,你覺得比爾還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嗎?」
-「應該不會,我覺得他變成現在的樣子,跟我父母有很大關係。」
就像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樣,比爾·蓋茨可能是一個天生的天才,但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天才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媽媽的教導,讓比爾·蓋茨可以站在世界之巔,也讓今天站在世界之巔的比爾知道要去幫助山腳下的人。
-「我真正想要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對待。」
03 比爾媽媽的言傳身教
在這3集的紀錄片中,除了講述了比爾·蓋茨過去的人生之外,還講述了他自退休之後一直忙碌的事情。
貧困國家廁所衛生和飲用水汙染問題,骨髓灰質炎的消滅,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他在用自己的前半生攢下的金錢和人脈,盡力解決他所關注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說,如果我也那麼有錢,我也會去做慈善,但是當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做慈善也這麼難。
想要為貧困國家解決廁所衛生和飲用水問題,不僅僅是要為他們建立廁所和飲水系統這麼簡單,而是要考慮在建立好的系統,以這些國家的經濟水平也可以獨自運轉。
為了消滅骨髓灰質炎這種疾病,他們研究了很長時間,並投入了大量金錢,但最大的問題竟然不是醫學上的,而是在這些落後地區有很強的宗教信仰,這些地區的人拒絕接受疫苗接種,認為這是西方國家的「陰謀」。
在新能源的建立上,核能源的地位明顯是獨一無二的,但「車諾比核事故」和「日本核洩漏事故」給人們造成了巨大恐慌,致使人們談「核」色變,想要推進一步都難於上青天。
但比爾從來沒有放棄過,而這些都來源於母親的言傳身教。
「她關心別人、體貼別人,是很多志願者協會的會員,會跟聯合勸募會一起做慈善。」
比爾的媽媽用自身的優秀影響著比爾,潛移默化中,引導比爾變得更加優秀,也教會了比爾怎樣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就像比爾的媽媽說得一樣:
「說到底,不在於你在世間能得到什麼,甚至也不在於你給予了什麼,而在於,你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最好的辦法不是強迫他或者改變他,而是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