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娛樂家
2019-10-12 11:07 來源:澎湃新聞
就在Netflix推出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掀起了一陣熱切大討論一個月以後,這家流媒體巨頭又端出了另一部三集紀錄片,這一次他們將鏡頭對準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海報對於開發出Windows系統並一舉掀起個人電腦革命的比爾·蓋茨,大家或許會記得他過去常年佔據著世界首富的頭銜,當他從微軟這家當代最大的科技公司的掌控者位置上退休之後,儘管他仍在不知疲倦的思考和工作,但顯然相對於一舉一動始終處於聚光燈之下的微軟,比爾·蓋茨和他太太梅琳達以蓋茨基金會的名義所推進的公益事務,得到媒體以及大眾的關註明顯要少了許多。
11年前,當時身價超過580億美元的蓋茨從如日中天的微軟引退,但這不並意味著他真的已經過上了閒雲野鶴享受一切的退休生活,如今64歲的他每天的日程完全不比一家科技巨頭公司的CEO輕鬆:六點,起床;八點,閱讀《人工智慧技術評論》;九點,會見蓋茨基金會旗下泰拉能源的工作人員;十點半,參加微軟董事會;接下來是半小時午餐,午餐間隙打電話給好友沃倫·巴菲特;十二點半過後,是衛生會議、教育戰略審查以及接受各種採訪;最後他會去高智實驗室呆上一段時間。
喜愛讀書的比爾·蓋茨會定期分享書單,他也因此被稱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圖書推銷員」蓋茨還延續著在微軟工作時就養成的習慣——大量閱讀,他的秘書會為他準備一大包各種類型的前沿作品讓他能夠在長途出差途中集中時間閱讀,同時他還會定期到胡德運河旁的住所過「思考周」——一個人獨自去讀書並對一些難題思索解決方案。根據蓋茨的好友描述,他每個小時能讀150頁,且能記得住其中90%的內容,同一個主題的書,他會找來至少5本對照閱讀。顯然,應該不會再有人會對比爾·蓋茨超出常人的智力水平有所懷疑,通過閱讀他快速又準確進入每一個他想要提供解決方案的領域,但即便擁有過人智慧與海量資源如他,在面對一些那些關乎全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時,依然會有力不從心的挫折感。
蓋茨不希望自己大腦停止運作微軟創立後的第十九年,蓋茨拿出了9400萬美元成立了基金會,與太太梅琳達一道致力於減少全球範圍內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從微軟引退之後,蓋茨基金會便成為了這位科技巨擘為人生開闢的「第二戰場」。《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以蓋茨基金會在重新發明廁所、消滅小兒麻痺症和改造核能上所作的努力展開。
這其中第一集重新發明廁所大概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一樁創新之舉,生活在全球多數現代化城市的人大概不會將上廁所視作一件難事。然而在非洲部分地區,一些無力建造汙水處理系統的貧窮國家,居民往往會隨意將排洩物直接傾倒進河流,但另一方面這些河流又是他們的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這種惡性循環直接導致了「每年當地有300萬的父母要埋葬自己的孩子,而這些小孩主要的死因便是糟糕飲水條件導致的痢疾」。蓋茨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了Nicholas Kritof 發表的題為《在第三世界,水依然可致人死亡的》的報導,原本以為痢疾早已不是現代社會主要醫學問題的他感到非常震驚,這也促使蓋茨基金會著手投入改善落後地區醫療與衛生條件的事業中。
蓋茨沒有想到至今會有孩子死於痢疾在經過大量的資料閱讀後,蓋茨了解到汙水處理主要在廁所和下水系統兩個環節,然後當地政府由於財政緊張根本無力負擔為平民窟修建完善的下水系統,如果要通過這類基礎設施建設來改善,沒有數百億美元的投入是很難見效的,同時這類系統還需要配套的能源與水源,對於當地生態來說這些都無力負擔。因此最終的解決方案便集中在了收集和處理糞便的兩個終端上——馬桶與糞便處理中心。
設計方案動用蓋茨以及基金會的資源與人脈,他們通過重金籌辦比賽來尋找更現代的馬桶設計方案,在這個比賽中,出現了像能「就地解決」糞便的無下水道廁所這樣的突破設計。同時蓋茨還找來了專業的機械工程與汙水處理專家,期望打造出一款能夠利用糞便作為燃料以驅動汙水處理的中小型設備。一年半以後,這個團隊打造了一款名為Omni-Processor的設備,它可以先蒸發掉排洩物的水分,再燃燒固體製造更多蒸汽以驅動整體機器運轉。所以,它不需要外接電源和水源,還能產出純淨的水,在片中也出現了蓋茨在實驗成功後直接接上一杯水試喝的場面。目前,這一設備在非洲達喀爾地區已經能夠處理三分之一的汙水。
發明的意義但對於蓋茨來說,即便是前期依靠自身資源去做出了足夠多的創新嘗試,但最終他還是需要尋找到可靠的外部合作夥伴將這些創新量產以降低成本,他參加了2018年年底在中國舉行的「新世代廁所博覽會」,為其團隊的設計尋找能夠用最低價格實施量產的大公司。根據他自己估計,要到2030年,他們的設計才能夠真正實現低價量產並讓更多地區得以使用。
為落後地區重新發明馬桶、為奈及利亞重繪地圖確定小兒麻痺症患者數量並送去疫苗、成立了泰拉能源測試新型核反應堆。蓋茨所做的這三件事可謂一件更比一件難,雖然他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極少數擁有巨大聲望和資源的人,他仍然需要更多依靠外部的力量去完成創新的工作,同時憑藉自己的人脈與關係來對部分設想進行落實。
即便如此,在這其中他依然會遭遇相當大的挫折,不論是重新發明馬桶還是消滅小兒麻痺症,需要巨大資金投入同時也需要相當長的等待時間,旗下泰拉能源所製造的新型核反應堆原本已經與中國達成了合作意向,然而突然發生的中美貿易衝突直接導致了這一項目的實施遙遙無期,儘管再是名聲顯赫,這也是他無法以一己之力改變的局面。紀錄片中導演問比爾·蓋茨想過放棄嗎?他很誠實地說「想過」,但同時,他又在提醒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我希望冒險去做那些沒有引導和遠見就無法實現的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比爾·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