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莘城學校師生來運研學一一體驗「河東巧姐」手工技藝

2021-01-20 山西運城婦聯

大暑姍姍,蟬鳴依舊,古城絳州,墨香沁人。2019年7月20日,運城市婦聯和古中國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的上海莘城學校暑期來運研學之「河東巧姐」手工技藝體驗活動在新絳縣澄泥硯產業園區啟動,上海的學子們將深入河東大地,探古中國文明,傳河東古文化,究千年國學韻,揚非遺之魅力。運城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雯,新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茜,運城市古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軍參加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市婦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趙巧雲主持。

新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茜代表新絳縣委向上海莘城學校老師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她表示,此次上海莘城學校師生暑期來運研學「河東巧姐」手工技藝體驗活動在新絳縣澄泥硯文化產業園舉行,必將進一步推動非遺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希望同學們在參觀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也希望通過文化產業園這個平臺,加強各方的交流、研討、體驗、推介、傳承,使非遺文化走出新絳,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上海莘城學校老師代表何燕梅表示,莘城學校是以書法為特色的學校,每周都有關於書法的作業和拓展活動,相信在這次的活動中,該校的學生一定能夠積極參與,體驗古中國文化的韻味,從中收穫更多的知識。

運城市古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軍表示,此次活動,就是為了把上海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帶到運城,把運城的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上海,希望運城和上海等其他地方,通過研學實踐活動,架起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合作的橋梁。

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雯表示,新絳古稱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以絳州澄泥硯、雲雕、青銅仿古工藝、木板年畫、弟子規等為代表的民間文化產品名揚中外,其中由運城市婦聯打造的以「河東巧姐」為品牌的手工精品就有十餘種類型(雕刻類、漆器類、繡品類、編織類、剪紙類、捏塑類、布藝類、珠串類、手工布類等等),既繼承了傳統技藝又融入了現代元素,種類繁多,花樣各異。今天同學們要體驗絳州澄泥硯的製作、木板年畫的製作、學習青銅仿古工藝的相關知識等等,希望大家在製作互動當中,能夠學到更多的非遺知識,對運城的古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希望同學們把「河東巧姐」這個品牌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大都市學子了解硯臺之魅力,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感,更好地把運城悠久燦爛的河東文化,推出山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啟動儀式後,上海莘城學校的師生參觀了絳州澄泥硯產業園區,認真學習了解絳州澄泥硯的文化內涵和製作流程,並動手體驗絳州澄泥硯、絳州木板年畫、剪紙的製作技藝。

相關焦點

  • 雲上好品 好吃運城‖「『河東巧姐』來啦!」聞喜站首場直播強勢來襲!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5月14日晚19時—21時,「 『河東巧姐』來啦!」掌上消費扶貧齊助農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為貫徹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要求和市委「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作為婦女群眾的貼心娘家人,一枝一葉總關情,運城市婦聯借融媒體東風,將消費扶貧作為力促婦女群眾脫貧的手段之一,與運城市網際網路信息行業協會共同開展「 『河東巧姐
  • 助力脫貧攻堅|| 萬榮「河東巧姐」解雲仙:巧手捏麵塑 指尖傳非遺
    今天,讓我們走進「河東巧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解雲仙,看看她是如何用一雙「巧手」捏出她的絢爛人生。有志者事竟成 精誠所至 潛心習得好手藝「來都來了學不會絕不回去!」倔強的解雲仙找了一個小旅店住下,每天一大早就去老先生家裡幫著幹些零碎活,洗洗衣服,掃掃院子。半個月後,老先生被她的誠心所打動,才決定收她為徒。在傳道授藝的過程中,老先生從和面、發麵的基本功到切、揉、捏、揪、挑、壓、搓、撥等雕花技藝,一項一項親手傳授,半年後,解雲仙學成拜別師傅回到了家鄉。
  • 上海師生來運城市開展古中國文化研學實踐活動
    上海師生研學古中國文化實踐活動開營儀式現場上海師生研學古中國文化實踐活動開營儀式現場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訊(記者 張瑞斌)2019年6月25日,上海師生研學古中國文化實踐活動開營儀式在運城博物館舉行作為今年暑期首批來運研學古中國文化的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團隊的師生,將在為期5天的實踐活動中,到舜帝陵、鹽池神廟、鹽池、關帝廟、司馬溫公祠、后土祠、鸛雀樓、黃河鐵牛、永樂宮等地進行研學實踐。尋訪堯舜禹的遺蹟,感受河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民俗,領略古中國文化深厚的魅力。據悉,今年東方綠舟還將組織多批學生陸續來運城進行古中國文化研學。
  • 助力脫貧攻堅|萬榮「河東巧姐」解雲仙:巧手捏麵塑 指尖傳非遺
    今天,讓我們走進「河東巧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解雲仙,看看她是如何用一雙「巧手」捏出她的絢爛人生。有志者事竟成 精誠所至 潛心習得好手藝今年55歲的解雲仙是萬榮縣解店鎮下義村人。心靈手巧的她精通麵塑、剪紙、刺繡等民間工藝,「雲仙捏的就是好看,這娃就是有天賦!」少年時期長輩們的一次誇獎,讓解雲仙堅定了學習麵塑的方向。
  • 上海徐匯打造"黃道婆手工體驗館"體驗非遺傳承技藝
    從播種棉花,到收割、脫殼、去籽,用古老的紡紗技藝紡線、染色、織布,再把純天然的棉布做成植物染的方巾、圍巾,或者在布面基底上刺繡、拼色,做成一款私人定製的抱枕、茶席、杯墊、包包……整個脈絡都可以親眼看到、親手體驗。
  • 雲上好品·好吃運城 || 「河東巧姐」來啦!山野鈣果、滷汁土雜雞
    雲上好品·好吃運城 || 「河東巧姐」來啦!2017年以來,該集團兩年來帶動夏縣6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225萬元,兜底人口收入45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318戶收入266萬元,總計536萬元。2014年公司被評為「穆斯林清真用品優秀企業」。公司堅持伊斯蘭食品文化的三個核心理念「以養為本、以潔為要 、以德為先」以養為本是第一要素。民以食為天,食以養為本。
  • 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來了!80餘項非遺手工技藝吸引外國人打卡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1月30日報導:極具異域風情的新疆模戳印花,簡單操作後就能拓印出畫作、明信片;用傳統剪紙技藝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方形花燈,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添一添喜氣……為期三天的2019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昨天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
  • 項目巡展② | 這些巧姐不一般,臨海有個白水洋「巧姐夢工坊」!
    項目實施舉措及初步成果打造平臺、組建隊伍鎮婦聯積極組織轄區婦女發展手工編織業,組織一批婦女傳承黃沙麥編、黃沙織帶、黃沙獅子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一批手工巧女,成立一支非遺隊伍,把非遺做大做強,助力白水洋鎮「非遺小鎮」建設。
  • 這裡有來自「巴渝巧姐」的邀請函,請您查收
    「人文沙磁」沙坪垻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作品展◆邀請函活動主題:「巴渝巧姐 ·人文沙磁」活動時間:2018年9月25日14:30活動地點:巾幗園一樓大廳沙磁亂針繡以針線為工具,技法繁複,工序複雜,它把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前後物體的空間關係及色彩變化,最後形成一幅獨具特色的亂針繡作品。
  • 北京趙登禹學校非遺手工傳藝訪開館 盼傳遞工匠精神
    「逸仙華夏文化傳承基地」暨「真趣園」非遺手工傳藝坊在北京市趙登禹學校揭牌。活動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日,「逸仙華夏文化傳承基地」暨「真趣園」非遺手工傳藝坊在北京市趙登禹學校正式揭牌。  在揭牌儀式上,趙登禹學校校長徐唯介紹稱,民革豐臺區工委首個「逸仙華夏文化傳承基地」,正式落戶由北京市趙登禹學校和93號院博物館共同建設的「真趣園」非遺手工傳藝坊。
  • 臺灣花蓮縣新城小學師生到南寧市翡翠園學校參訪交流
    臺灣花蓮縣新城小學師生到南寧市翡翠園學校參訪交流 2017年05月16日 15: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廣西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16日南寧訊 5月12日下午,臺灣花蓮縣新城小學師生一行20人來到南寧市翡翠園學校,同上語文課,同臺演出,同做手工,同包水餃、粽子,互送禮物,依依不捨。   新城小學的師生們與翡翠園學校6年級1班的師生們共同學習了朱自清的《匆匆》,共同品鑑中國著名散文家的代表作,感受作家筆下匆匆流逝的時間,勉戒同學們要珍惜時間。
  • 上海虹橋國際學校攜手捷德航空舉辦直升機科普體驗
    作為20周年校慶的限定活動之一,11月25日,上海虹橋國際學校(以下簡稱:HQIS)聯合捷德航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外教學」互動體驗活動。HQIS小班到四年級的部分學生、家長及老師來到位於寧波梅山的捷德航空 · 易達中心。
  • 劉姥姥為救巧姐經歷了什麼?
    劉姥姥與王熙鳳圖片這個不識字只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莊稼人劉姥姥成了紅樓夢這個故事當中的正能量人物,她答應王熙鳳救回巧姐,劉姥姥的承諾對一個身在監獄為女兒擔憂的母親王熙鳳來說,那就是救回女兒的唯一希望,可惜王熙鳳沒有等來巧姐就死了。
  • [浦東]建平西校:牽手數學 共話教育-芬蘭姐妹學校師生代表來訪紀實...
    [浦東]建平西校:牽手數學 共話教育-芬蘭姐妹學校師生代表來訪紀實(四)時間:2018/5/17 11:34:29 來源:上海市建平中學西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鑑於上海數學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 營銷河東宣傳河東 成渝文旅達人體驗網紅新城河東新區
    營銷河東宣傳河東  成渝文旅達人體驗網紅新城河東新區   9月27-28日,30多名來自成都和重慶的主流媒體、旅行社負責人、旅遊達人聚焦遂寧市河東新區,參加河東新區主辦的為期兩天的體驗式旅遊活動暨
  • 河東工業園實驗學校開展「手拉手、戰疫情」愛心圖書漂流活動
    為了保障他們「停課不停學」,4月16日-21日,河東工業園實驗學校和蒙陰縣岱崮鎮中心小學開展了「手拉手、戰疫情」愛心圖書漂流活動。圖書漂流活動本著「自願參與」的原則,師生準備七成新以上的圖書,適合孩子課外閱讀的文學、歷史、科技為主,有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健康向上的書籍。
  • 三合口民族學校與臺灣學校師生
    4月16日上午,2018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北海市銀海區三合口民族學校·臺灣佛光大學·臺灣南華大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在銀海區三合口民族學校舉行。    在交流活動上,三合口民族學校和臺灣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的師生們分別穿上了鮮豔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壯族三月三。當日活動的內容還包括嘉賓與學生共同體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品嘗民族傳統美食、舉辦民族團結主題教育班會和民族傳統體育競賽活動等。三合口民族學校師生還和臺灣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師生互贈禮物。
  • 上海古寺重建 活化千年技藝純手工製作不用一顆釘子
    前不久,當地還設立了「上海寶山寺傳統木結構技藝傳承館」,總結復興傳統營造工藝的新經驗。移地重建,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純木結構唐式建築群「這一片核心區域都是木頭建築,全部是榫卯結構、純手工做出來的。」寶山寺工作人員帶著記者一路走過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13日,首場活動「蓮花燈」手工製作體驗在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行,福州一個傳統花燈家族作坊的第三代手工藝人周永健現場教授小朋友製作「蓮花燈」。福州市民鄭女士正和9歲的女兒一起給蓮花燈糊花瓣。她說,之前都是看花燈,從來沒有接觸過花燈製作。
  • 上海高校垃圾分類,新技能get!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從此全面進入垃圾分類時期。 連日來,本網記者走進社區、商場、辦公樓、醫院等場所,調查了解上海垃圾分類的情況,今天記者走進上海的三所高校來看看進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