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新完成保護修繕的嚴復故居和嚴復墓

2020-12-15 騰訊網

嚴復故居。(倉山區文體旅局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嚴復是我國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翻譯家,他系統地將西方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翻譯的《天演論》《社會通詮》等著作,影響深遠。

地處烏龍江北岸的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是嚴復故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風光綺麗,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復故居(祖居)、嚴復墓,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近年來,倉山區啟動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保護修繕,目前已經完成。

發現檔案

嚴復故居(祖居)位於陽岐村幾道巷,現存為明末清初建築,共二進,由前後廳堂、左右廂房、前後天井、左右披謝、門廊等組成,佔地面積745平方米。兩進均為面闊三間,一進進深六柱,二進進深七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屋頂,兩邊設封火牆。

嚴復墓位於陽岐村北鰲頭山東麓,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1921年嚴復卒後歸葬於此。墓的主座大門向南,寬1.8米,高3.1米。四面建石構圍牆,正面開二門,上為石構歇山頂,成為墓園。墓為風字形,三合土封土。

歷史溯源

講述人:倉山區文體旅局 謝麗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嚴復」二字的分量。他是幫助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偉人。嚴復故居(祖居)由一世祖嚴懷先從河南固始遷居到福州蓋山陽岐後興建,始建於五代,翻修於明代,歷經嚴氏家族幾代營建,磚木結構基本保持完好。嚴復幼年父喪之後舉家從臺江蒼霞洲遷回陽岐,即住此處。

嚴復墓墓址是嚴複本人生前選定的,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是嚴復為歸葬亡妻王氏,讓長子嚴伯玉監造的。1921年,嚴復病逝後葬在這裡。墓碑為青石刻制,碑文為「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石供桌正面案裙是青石「龍騰海上」圖案,兩邊為卷書式石圍屏,圍屏兩端立一對青石盤龍柱,屏上雕菊蝶、梅雀、松鶴、竹鹿等。墓埕的白花崗石橫屏,上刻「惟適之安」四字,橫屏與墓碑文字皆為嚴復手書。墓內安放清末代帝師陳寶琛撰寫的墓志銘。

2006年,陽岐嚴復故居與嚴復墓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嚴復墓。通訊員 倉萱 攝

保護傳承

加快打造陽岐特色歷史文化風光帶

因年久失修,嚴復故居和嚴復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相應的保護修繕工作也在持續開展。

1984年至1988年,由省文物行政部門撥款和旅美嚴復長孫女嚴倚雲匯款,在上岐村委會支持下重新修復嚴復墓,保持原狀不變,在墓的兩側及後側建了一堵磚牆,墓前砌建石牆,墓園內種植白玉蘭樹。2000年,墓園重修,鋪設甬道路面。

在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中,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修繕被列為重點項目。2018年,倉山區啟動嚴復故居和嚴復墓保護修繕工程。2019年1月,嚴復故居正式進場修繕。目前,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修繕工程已經完工,並通過市文物局初驗。

記者在嚴復故居裡看到,修繕後的建築沒有了以前的破敗,黑灰色的院牆,上方是一排鏤空花格瓦,建築內的梁端、鬥拱等部位木雕構件十分精美。

「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保護修繕始終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和『最小幹預』原則,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建築結構、建築材科和工藝技術,真實反映建築的歷史信息。」倉山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說,嚴復故居內計劃展陳嚴復生平事跡,目前正著手制定展陳方案。

除了嚴復故居和墓的保護修繕,倉山區正在打造陽岐特色歷史文化風光帶,通過「兩點」(嚴復墓為核心的嚴復公園、嚴復故居為核心的陽岐風貌區)「兩線」(陽岐河水系及沿岸遊步道綠化建設),彰顯倉山陽岐歷史文化。目前,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將人生軌跡軸線的概念融入墓前中心軸線廣場,在兩側設置嚴復事跡石碑,全面展示嚴復的一生。」倉山區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嚴復公園強調整體空間環境的融合,並與周邊傳統村落協同開發,在保留村落韻味的前提下,改善環境景觀,讓原先雜亂無章的村落變得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的陽岐嚴氏宗祠,是倉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 760平方米,前後二進。2019年,倉山區將一進開闢為陽岐嚴復博物館,通過擺放嚴復銅像、播放《嚴復》微電影,展示嚴復相關歷史書籍與物件等,介紹嚴復生平事跡,講述其與陽岐的聯繫。同年,嚴復誕辰165周年紀念大會舉行,近百名嚴氏宗親相聚在嚴復紀念館,重溫「嚴謹治學、首倡變革、追求真理、愛國興邦」的時代精神。

專家點評

精心呵護延續文物歷史信息和時代特徵

省市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文博副研究館員 阮章魁

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是嚴復的故鄉,他曾生活過的嚴復故居(祖居),屬福州現存為數不多的明末清初典型的多進合院式民居,其中後進有典型明代建築特徵,用材規格較大、規制完整、雕刻精美,對研究明末清初福州傳統民居建築文化有很大的價值。

因年久失修,嚴復故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此次修繕,從紙上方案到實際施工,倉山區做了大量工作,使嚴復故居的地域特徵、建築原外觀、原建築藝術和原建築裝飾恢復保存,延續了文物的歷史信息和時代特徵。

相關焦點

  • 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基本完工 內部將設嚴復生平事跡展
    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工程基本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掃尾工作。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後意蘊悠長。福州新聞網3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文 陳暖/攝)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是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的故裡。記者昨日獲悉,歷時一年多,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工程已經基本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掃尾工作。因為嚴氏遷閩始祖嚴懷英曾為唐朝朝請大夫,所以陽岐嚴復故居又被稱為「大夫第」。故居歷經嚴氏家族幾代營建,現存為明末清初建築。嚴復9歲時隨母回鄉居住,即居於該屋第二進西披榭。2006年,陽岐嚴復故居與嚴復墓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國保」陽岐嚴復故居完成修繕 古建築專家邱守廉講述背後故事
    陽岐嚴復故居完成修繕。記者 吳暉攝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位於倉山蓋山的陽岐,是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的故鄉,此處的嚴復故居與嚴復墓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中,陽岐嚴復故居修繕被列為重點項目。近日修繕工作已完成,2日,迎來了修繕初驗,當日,記者隨初驗組成員、古建築專家邱守廉實地探訪,並請其講述修繕背後的故事。烏菸灰院牆有講究來到陽岐嚴復故居,記者看到這是一座穿鬥式木結構清代風格建築,佔地700多平方米。
  • 又見嚴復故裡!福州倉山古厝風貌大升級!
    工程將圍繞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修復進行,對這座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的濱河景觀和街巷,進行精準提升。門腳邊的木獅子別具一格濱河景觀雜亂,古厝亟須搶救25日下午,海都君探訪了位於烏龍江北面,三環路以南的倉山區陽岐風貌區。該片區是福州現存少有的濱河村落景觀。
  • 這裡是嚴復故居:看見一個家族的兩岸情懷!
    嚴復有五子四女,還在世的直系親屬大多在臺灣,留下近百年滄桑的故居,無聲訴說著一個家族跨越兩岸的情懷。  寬廣的天井、清式規制的結構、仿西方建築紋飾的欄杆……這座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房屋,呈現了中國傳統民居與西方建築風格的「無縫對接」,一如嚴復中西合璧的人生基調。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嚴復」二字的分量。
  • 走進嚴復故居:看見一個家族的兩岸情懷
    走進故居主落,廳堂高敞,一副對聯「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聖人起不易吾言」懸掛正中,顯示著嚴復在歲月流轉中沉澱的智慧。幾經修繕和布置,主落兩側如今已被闢為展廳,圖文並茂地向觀眾介紹這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 展覽之中,一幅肖像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青年時代的嚴復,目光如炬,意氣風發。
  • 隱於古村裡的嚴復故居即將完工
    StartStopStartStop目前,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的嚴復故居主體修繕工作已基本完成。倉山區從2019年1月正式進場對嚴復故居進行修復,歷經一年多時間修葺,預計於下個月底完工。(記者 林志源)陽岐嚴復故居是嚴復的祖宅,這裡是嚴復名副其實的故鄉,故居歷經嚴氏家族幾代的營建,現存為明末清初建築,佔地面積745平方米。兩進均為面闊三間,一進進深六柱,二進進深七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屋頂,兩邊設封火牆。嚴復幼年父喪之後舉家從臺江蒼霞洲遷回陽岐,即住此處,之後,他在榕回鄉期間,都常住於此。
  • 國內旅遊:福州「嚴復故居」——踉蹌歸福州,坐臥一小樓
    這處故居也就是晚年嚴復多次提到的住宅, 「踉蹌歸福州,坐臥一小樓」就是形容這座故居的。嚴復故居位於三坊七巷的其中一巷郎官巷內,佔地面積大約有六百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是典型的福州土樓建築風格,並且有著清末時期的傳統。
  • 來福州嚴復故居,領略濃厚的民國風情,了解中國歷史的彗星!
    來福州嚴復故居,領略濃厚的民國風情,了解中國歷史的彗星!依稀記得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了解過嚴復先生,他是維新變法的主力,翻譯了《天演論》,裡面講的是也應該重視女子的教育,也應該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家風,如果說沒有他的推動,維新變法也不可能這麼順利的進行,從那時候就對他仰慕已久,於是就借著這次來福州的機會,來到了嚴復故居,來看看這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一顆彗星」的老先生。
  • 嚴復與辜鴻銘:中西對話中的殊途同歸
    兩個留學生的西學與中學同為19世紀50年代生的嚴復和辜鴻銘的人生都在12歲那年轉了個彎。嚴復1854年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一個醫生家庭,7歲入私塾讀聖賢書,如果不是父親的突然離世,嚴復也許會沿著科舉之路一直走下去。12歲(1866年)那年,嚴復悲喜交加,春天時他從父母命與王氏結婚,不料秋季父親就因搶救霍亂病人而染病身亡。
  • 嚴復行書扇面華麗綻放
    在福州,三坊七巷就像一個文化藝術的港灣,包容了諸多近代名家,如清末思想家嚴復,文學家、小說翻譯家林紓,民族英雄林則徐,近代政治家、書法家鄭孝胥,洋務運動重臣沈葆楨,出身近代科舉世家和文學世家的葉觀國等。他們在近百年的中國書畫壇上寫下了可圈可點的篇章,建樹卓越,影響深遠。
  • 嚴復對中國科學進步有何貢獻?
    不過嚴復能從讀詩書的書呆子變成啟蒙思想家,就是因為他在福建閩侯這個美麗動人的地方,碰上一位比較邪門兒的老師。美國學者史華慈曾對宋明理學有一段評論:「據認為,朱熹和王陽明的後繼者所關心的,僅僅是從他們自己頭腦中杜撰出來,然後用儒家經典加以解釋的空洞詞句」,而對後起的考據派則認為,「考據派起初以顧炎武等人為代表。這一派提倡注重現實,即往往標誌著各地思想新動態的現實。
  • 福州這座名人故居竟然變美了!4月底完工!
    位於陽岐村的嚴復故居▼來源:福州晚報陽岐村的嚴復故居,這裡是嚴復名副其實的故鄉,歷經一年時間,修葺即將完成,預計4月底完工,隱於清幽的古村裡,十分低調,知道的人並不多而這座嚴復故居可以說是福州文化標誌和寶藏遺產之一,相比之前的古樸,現在的它換上了新顏,福州人又多了一處領略家風家訓、文學氣息的地方了。
  • 《開學第一課》觀影活動將於中瑞劇坊舉辦 公益系列微電影《嚴復...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交通廣播,FM100.7福建交通(應急)廣播等領導代表出席會議並發言,則徐中學、則徐小學學生也到場參加活動。
  • 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原標題: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府正式對外公布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包括華林寺大殿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經墓等5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士其故居等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方言八音等七大類20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人的利弊幾何?
    首先得明白什麼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動物一樣,優勝劣汰,強大的生存下來,弱小的無情淘汰。這個要放在現在,在場面上當然是人人唾棄,畢竟「人人平等」,把人搞的跟動物一樣,那「人」何必再稱為「人」?我們身為人的優越感也不允許我們遵從動物的「叢林法則」。
  • 【人物】民國大家之嚴復:著名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極具影響力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
  • 譯史||中國語境中的外來經典——嚴復之《馬可福音》翻譯嘗試
    這個過程是複雜的,其中伴隨著阻力和協商。《聖經》對中國受眾的傳播情況亦不例外。此複雜性當中所涉核心議題是,由所謂歐美帝國主義代理人的外國傳教士將被說成是西方的文本翻譯為令人費解的語言。1909年8月6日,英國聖經公會上海委員會決定委託嚴復(1853-1821)翻譯《馬可福音》。這確是一次新的冒險和突破,公會組織的這次《聖經》翻譯,是由一位著名的中國學者和文體學家來完成的。
  • 多面嚴復:海軍高材生、翻譯天演論、北大校長,支持袁世凱稱帝
    嚴復,就是這些留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雖然嚴復從海軍學院學成歸來後,並沒有親自帶兵作戰,但並不能掩蓋他在海軍方面曾經的優秀。在留學之前,福州船政學堂訓練船總教習就認為,嚴復是個非常機敏的海軍軍官和導航員。
  • 近代思想史上的主義崇拜:嚴復與胡適的思考及其啟示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嚴復可以說是中國政治現實主義思想家中的先行者。嚴復思想的悲劇性在於,他生活在中國既存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秩序正在走向解體的時代。嚴復對唯理主義的政治解決方式的危險性作出"超前"的警告,這在當時是遠不能為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所能理解的,又由於嚴復的文章風格過於艱深,這就使嚴復的相關思想在當時和以後的影響,都遠不如胡適的同類文章。
  • 福州這些名人故居和古寺,想與你分享它們的故事
    現在,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去遊覽這些福州的名人故居吧! 推薦線路:冰心故居、嚴復故居、二梅書屋、郭柏蔭故居、薩鎮冰故居、陳紹寬故居 冰心故居位於三坊七巷楊橋巷,與南后街牌坊相距不遠,這裡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的故居。在故居的大門處,右邊有一行縱寫的文字,清楚標明「林覺民故居」,左邊那一行縱寫的文字則寫著「冰心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