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芬蘭慶祝西貝柳斯誕辰150周年
新華網赫爾辛基12月9日電(記者李驥志 尤哈尼·尼尼斯特)8日晚,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參議院廣場,上千人共同吟唱芬蘭作曲家讓·西貝柳斯的作品《芬蘭頌》。西貝柳斯的家鄉海門林納也舉行了紀念音樂會。這些活動標誌著西貝柳斯誕辰150周年慶祝活動達到高潮。
西貝柳斯一生創作了7首交響曲和很多其他各類作品。其代表作《芬蘭頌》創作於1899年,當時芬蘭還是沙皇統治下的大公國。這部作品展示了芬蘭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對芬蘭的民族覺醒和獨立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芬蘭頌》有多個版本的歌詞。二戰期間,由於芬蘭曾經站在軸心國一方,因而北美地區所使用的歌詞版本與芬蘭本地極具民族色彩的版本有很大不同。最早為這一篇章賦詞的是芬蘭共產黨人,而目前最流行的版本由芬蘭詩人科斯肯涅米創作。
《芬蘭頌》雖不曾成為芬蘭國歌,但有「芬蘭第二國歌」的美譽。作為「天才作曲家」和芬蘭民族象徵,西貝柳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推崇至神聖地位,並附加了政治光環。美國前總統林登·詹森曾在西貝柳斯誕辰100周年之際宣稱,西貝柳斯是「人類自由意志的象徵」。1957年西貝柳斯去世時,當時的聯大主席萊斯利·孟羅稱,「西貝柳斯的音樂是屬於世界的」。
而與之前不同的是,在西貝柳斯誕辰150年之際,芬蘭社會開始將其作為一個普通人來研究和評價。在1957年西貝柳斯葬禮舉行時,芬蘭媒體曾發出「上天賜予芬蘭如此天才」的感慨,而半個世紀後的今天,芬蘭廣播公司出品了紀實小說,兩名作者還原了西貝柳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真實面貌。
于韋斯屈萊大學退休音樂教授馬蒂·瓦伊尼奧對新華社記者說,在兩次世界大戰及後來的冷戰時期,政治氣氛緊張,人們無法做太多的深入研究。
他說:「西貝柳斯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短處,一部分人對此比較了解,但是一直沒有公開討論。如今,他的書信大多已被公開,他的故事也可以坦白於世人了。」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