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遊記(1)赫爾辛基-西貝柳斯公園-赫爾辛基大教堂-巖石教堂

2021-02-19 老魏遊記

2015年6月29日我們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二號樓集合,準備去北歐旅行。北歐有五個國家,分別是:芬蘭、瑞典、挪威、冰島和丹麥。2012年我就準備去北歐,沒有想到因為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引起爭議,不能籤證,導致不能前往。時隔三年終於成行。

我們乘坐的是北歐航空的SK998航班,從上海飛往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然後轉乘SK1726航班飛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SK998航班原定13:20分起飛,沒有想到因天氣原因,晚點了近5個小時。飛行途中我問空姐:「如果趕不上飛赫爾辛基的航班,怎麼辦?」,空姐告訴我:「航空公司會安排我們入住哥本哈根的賓館,第二天再飛。不過在降落之前機組會告訴乘客最終的處理結果。」 SK1726航班的起飛時間是21:15分,已經過了它的起飛時間,飛機還在空中飛行。終於等到機組的廣播通知,通知詳細地告知:轉機到赫爾辛基的旅客下飛機後,應該儘快到哪個登機口上SK1726航班。原來SK1726航班在等我們,太好了!我們登上飛機時,離原定的起飛時間已經過去了1個多小時,機上的乘客靜靜的坐著,耐心地等我們。飛機起飛,心中的一塊石頭落地。

到赫爾辛基已經是第二天凌晨,還好我們入住的科莫拉斯機場酒店就在附近,很快就休息了。

早晨我給一位在赫爾辛基定居的學生楊楊發微信,告知我在赫爾辛基。沒有料到她正在休假,說馬上趕過來,陪我遊覽赫爾辛基。太高興了!

今天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是西貝柳斯公園,我和楊楊約定在公園前見面。

西貝柳斯公園(Sibelius Park)坐落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中心西北面,是為了紀念芬蘭的大音樂家西貝柳斯(1865-1957)而建。西貝柳斯一生都在為芬蘭民族音樂的崛起而奮鬥。他的創作體裁多樣,題材廣泛,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精神。富有北歐情調的獨特風格,蘊含著從大自然中散發出的特有的質樸和芬芳。他以橫溢的才華和傑出的成就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交響樂和交響詩作曲家之一。他的《芬蘭頌》---- 一首用芬蘭民歌和故事以及憂傷的旋律組成的音詩,對芬蘭民族解放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被喻為第二國歌。

公園內綠蔭成林,青翠欲滴。走進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兩座西貝柳斯的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位於青松翠柏環抱之中,由600餘根銀白色不鏽鋼管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風琴,成為偉大的民族音樂家不朽作品的象徵。每當海風吹過,氣流穿過鋼管發出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風鳴聲,仿佛是大自然在無休止地為紀念這位音樂家而演奏著永恆的樂章。這是芬蘭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爾圖寧的作品。

走近一點看。

這座用600根鋼管做成的雕像對芬蘭來說可能太超前了,所以政府要求艾拉希爾圖寧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頭像。艾拉希爾圖寧有點不快,她認為鋼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貝柳斯的貢獻,但是最終她還是同意再製作一座人像。第二座雕像於1967年西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際完成。這座充滿浪漫色彩的紀念碑花費了雕塑家6年的心血。它的小型複製品被作為國禮送到聯合國大廈永久展出。

一個巨大的西貝柳斯金屬頭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巖石上,生動地再現了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顰眉凝神,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樂家當年進行創作時的神態。

公園靠著海邊。

今天的天氣不太好,陰沉沉的。

離開西貝柳斯公園,我們來到了市中心的赫爾辛基大教堂

赫爾辛基大教堂建於1852年,出自德國建築師卡爾·路德維希·恩格爾(carl Ludvig Engle)之手。大教堂矗立於遊客聚集的參議院廣場中心,教堂所在的高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臘廊柱支撐的乳白色教堂主體和淡綠色青銅圓頂的鐘樓十分醒目,宏偉的氣勢和精美的結構使其成為芬蘭建築史上的經典,也成為赫爾辛基市的地標性建築。

走近一點。

走上高高的臺階,在大教堂前的平臺上俯瞰參議院廣場。

在鋪滿古老石塊的參議院廣場中心,豎立著建於1894年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以紀念他給予芬蘭廣泛的自治。

走進教堂裡面,教堂裡的壁畫和雕塑。

牆上巨大的管風琴。

赫爾辛基大教堂是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宏偉的建築內有很多精美的壁畫和雕塑。每當教堂鐘聲響起,整個廣場都一片肅靜,眾多遊人一同靜靜感受著這種唯有宗教才能帶來的讓心靈寧靜的珍貴一刻。走出教堂,似乎我們的心靈也寧靜了許多。

我們在參議院廣場流連忘返。

廣場上的四座建築:大教堂、政府宮、赫爾辛基大學主樓和國家圖書館是恩格爾在1822年至1852年期間設計的。這些建築具有新古典主義風範,獨特又渾然一體。

近觀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這座雕像由芬蘭雕塑家瓦爾特爾.魯內貝格(1838–1920)設計,並在1894年完工,旨在紀念芬蘭的法律機構 — 芬蘭議會在1863年重新成立。

首都中心廣場中央的雕像,居然是一位外國統治者?這裡我介紹一點芬蘭的歷史。

從12世紀中葉至1809年,芬蘭為瑞典所統治,因此瑞典文一直是芬蘭上層階級的語言。1808—1809年的瑞(典)俄戰爭結束了瑞典對芬蘭的統治。芬蘭成為俄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時,芬蘭獲得了政治、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權力。1863年芬蘭有了自己的議會,1863年法律規定了芬蘭語享有與瑞典語同等的地位。1866年,芬蘭語地區的學校開始實行芬蘭語教學。此時,芬蘭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學者、詩人、作家、戲劇家。芬蘭文學首先出現的是民族浪漫主義時期。19世紀60年代開始,芬蘭文學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時期:現實主義時期。這個時期最傑出的代表就是芬蘭劇作家、小說家明娜·康特。

亞歷山大二世是俄羅斯歷史上與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齊名的皇帝。是俄羅斯帝國近代化的先驅。他在任期間,對俄羅斯的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為俄羅斯在19世紀後半期的中興奠定了基礎。他還主持了多項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羅斯君主制改造為君主立憲制的改革計劃。正是這位沙皇,給予了芬蘭人高度的自治,使芬蘭的歷史、文化和法律的精華得以保護和發展。芬蘭人肯定和讚賞這位外來的統治者,所以,至今予以他極高的歷史地位。

在廣場上我和導遊約定下午3:30在赫爾辛基南碼頭集合,晚上我們要坐遊輪去斯德哥爾摩。我和楊楊一起開始了自由行。楊楊帶我走到廣場西側的Unioninkatu大街,乘坐2號有軌電車去看聖殿廣場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俗稱巖石教堂(Rock Church)

Unioninkatu大街。

赫爾辛基的有軌電車很漂亮,極乾淨。車裡人很少,買好車票,楊楊叮囑我:「保管好車票,只要不超過70分鐘,還可以坐電車回去。」非常人性化的措施!

大約四五站就到了,下車步行。沒走多遠就看到了巖石教堂。

聞名歐洲的「巖石教堂」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巖石廣場。巖石教堂卓越的設計極為新穎巧妙,完成於1969年,是斯歐馬拉聶兄弟的精心傑作。在這裡,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頂和鐘樓,甚至都注意不到教堂的存在,只有一個直徑20多米的淡藍色銅質圓形拱頂暴露在巖石的最上面。遠遠望去整座教堂如同著陸的飛碟。

教堂入口設計成隧道。走進教堂,我的感覺似乎這裡不是教堂,而是一座巖石音樂廳。

牆體是用炸碎的巖石堆砌而成,看似鬆散雜亂,好像隨時可能掉下來,實際上每一塊石頭都是精心選砌的。水滴從巖縫中滲出,順著巖壁流入地下水道。巖石教堂可同時容納940人,每周日早晨定時舉行禮拜。

左側有一位鋼琴師在演奏,在巖壁的回音作用下,音效奇佳。

鋼琴師好像是東方人,中國人嗎?

教堂的管風琴矗立在巖壁旁。

遊客坐在教堂裡欣賞美妙的鋼琴曲。

金碧輝煌的拱頂隱隱約約反射著下面的燭光,這是整個教堂最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地方。

很多音樂會選擇在巖石教堂舉行。

回到參議院廣場,我和楊楊步行前往南碼頭。準備在那裡吃午餐,然後繼續遊覽。

相關焦點

  • 遊記:在赫爾辛基郊區的西貝柳斯公園追尋音樂大師的痕跡
    這篇遊記陸陸續續寫了將近兩個月,終於寫到了最後一天,曾經自我懷疑要棄坑的我此時只想掩埋哭泣沒有看清巖石教堂的開門時間,一早趕過去吃了個閉門羹,只能在教堂附近轉轉。清晨的赫爾辛基還未甦醒,馬路上鮮有人行道過。
  • 探秘芬蘭赫爾辛基三大教堂之一,巖石大教堂
    都說北歐人很冷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至少5米以上,少於這個距離他們會感到不舒服。但在輕軌列車上,異鄉遊客、歸鄉之人和當地人蜂擁在溫暖的車廂氛圍中,他們的臉上帶著疲倦的笑意,氣氛融洽極了。芬蘭人大多都會說英語,至少赫爾辛基如此。因此在列車上我用英語詢問任何問題,都會得到善意的回應。
  • 來自赫爾辛基遊記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赫爾辛基是芬蘭的首都,瀕臨波羅的海,是一座古典美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築與自然風光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花園城。在大海的襯託下,無論夏日海碧天藍,還是冬季流冰遍浮,這座港口城市總是顯得美麗潔淨,被世人讚美為「波羅的海的女兒」。
  • 大教堂是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建築,結構精美,值得一去的好景點
    坐落於議會廣場前的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赫爾辛基最出名的建築,綠色的拱頂十分醒目,無論在市區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這座器宇非凡的乳白色綠頂建築,因此也被稱為「白教堂」。歷史背景教堂由德國建築師恩格爾設計,所在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就能看見,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對赫爾辛基的第一印象。
  • 芬蘭赫爾辛基遊記:古典美與現代文明的交融
    這裡就是赫爾辛基——行腳印跡戴大年每當江南梅雨淅淅瀝瀝,便有逃遁與遠行的衝動。6月22日,北歐仲夏節時分,我們一行又來到了赫爾辛基。赫爾辛基號稱「北方白石城」,建築多採用淺白的花崗巖,被大海、森林及眾多的湖泊包圍,形成色彩斑斕的風韻。集市不遠處便是議會廣場,一座非凡的建築出現在眼前,那是赫爾辛基大教堂。數百級白色石階向上延伸,形成強烈的視覺震撼。宏大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白石殿堂上,綠色的圓拱鐘樓在蒼穹之下閃現令人心醉的光影。入內,壁畫精美,雕塑莊嚴,鐘聲浩蕩。
  • 芬蘭與赫爾辛基的萍水相逢
    01 赫爾辛基大教堂 我把芬蘭的第一站選在赫爾辛基大教堂。芬蘭教堂的選址和別國略有不同,往往都選在山坡或者高處。到北歐之前我曾每天祈禱不要下雨,不要下雪,但到了芬蘭後,我特別希望這裡是白雪茫茫的一片,感覺只有皚皚白雪才符合赫爾辛基童話般的樣子。 由於赫爾辛基大教堂以白色為主,在舊時候,出海的水手看到教堂就代表離赫爾辛基越來越近了。所以,赫爾辛基又被稱為「白都」。德國建築設計師卡爾·恩格斯在1830年主持修建了赫爾辛基主教堂。但是在1840年時,恩格斯病死於赫爾辛基。
  • 芬蘭赫爾辛基的見聞所感
    在塔林偶遇了一隻奇鳥經過了一天一夜,從海路到六路的勞頓,我終於抵達了芬蘭的赫爾辛基。首先一定要去這個西貝柳斯公園打個卡。西貝柳斯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也是芬蘭唯一出名的音樂家。西貝柳斯公園的管風琴標誌然後去一個巖石教堂聽一場音樂會。這個教堂非常的簡單,體現天主教之後新教的特色——簡約,只不過就是簡單的用石頭壘起來的一個教堂。
  • 赫爾辛基的凝固樂章
    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教堂文化就是赫爾辛基的華麗音符。圖說:赫爾辛基一景我們抵達赫爾辛基時已是凌晨一點。顧不上倒時差便開啟了北歐五國首站赫爾辛基之旅。「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赫爾辛基總面積686平方千米,教堂文化是這片土地上的華麗音符,「波羅的海的女兒」隨處可見帶著靈性的創意設計。堪稱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烏斯本斯基教堂,紅磚尖塔的巧妙搭建,彰顯了典型的沙皇時期風格;巖石教堂則帶著神秘色彩,頗為獨特。
  • 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巖石中的教堂:赫爾辛基巖石教堂
    聞名歐洲的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巖石中的教堂赫爾辛基市巖石教堂又叫坦佩利奧基奧教堂,由斯歐馬拉聶兄弟完成於1969年,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巖石廣場。整個廣場被一塊不規則的高達十幾米的巨大巖石覆蓋住,而教堂就藏身在這天然巖石之中,甚至你可能來到了這個廣場都不會注意到教堂的存在。
  • 一篇反季節的北歐旅行指南:赫爾辛基
    蝶略灣是一個深入陸地內部的海灣,實則更像是一個小湖,在蝶略灣附近是二戰後赫爾辛基新城發展的主要區域,所以當時新建的大批公共文化建築和奧林匹克公園都在蝶略灣附近。而赫爾辛基港口附近則是充滿歐陸風情的老城區,包括了高等學府、大教堂和市集商場等。
  • 看圖旅行-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將芬蘭的首都由圖爾庫遷到赫爾辛基。下城區以新古典主義的風格重建,留下許多與聖彼得堡風格相近的建築。1918年,芬蘭內戰。1月,紅軍先勝,但德軍在4月打敗紅軍,並支持芬蘭白軍掌握政權。很多紅軍士兵及蘇聯支持者下獄。僅在前海軍基地芬蘭堡就曾關押大約1萬3千多囚犯。
  • 芬蘭兩日遊,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赫爾辛基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 赫爾辛基2日遊 DAY1 西貝柳斯公園—聖殿廣場教堂(巖石教堂)—基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康比教堂(靜默教堂)—阿黛濃美術館(國家美術館)—赫爾辛基大教堂—烏斯別斯基教堂—集市廣場和
  • 嗨玩赫爾辛基,有這篇攻略就夠了!
    西貝柳斯公園坐落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建於1945年,它是為了紀念芬蘭的大音樂家西貝柳斯80歲誕辰而建的,只要是來過西貝柳斯公園的人,都不會忘了那由600根鋼管組成的類似於管風琴的抽象雕塑,這座6.5米高,呈波浪狀排列的管風琴在風吹過的時候,還會發出悅耳的聲音。在管風琴附近的第二座雕像則是西貝柳斯本人的頭像,於1967年西貝柳斯逝世10周年時完工。
  • 芬蘭,夏季的赫爾辛基,藍與綠的盛宴!你今夏的旅行計劃有芬蘭嗎
    赫爾辛基著名的巖石教堂,是由一整塊巖石挖成的,銅鑄的屋頂,面積不大,經常會有人在這裡舉行婚禮。我們來的時候還不錯,沒有婚禮,所以可以入內參觀。進門以後幾乎一眼就把整個教堂看清了,巖石的牆壁,配上燈光,給肅穆的教堂平添一種柔和。裡面有兩層樓,在外面也有樓梯可以到教堂上面看風景。旁邊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店。
  • 北歐城市赫爾辛基,吸引遊客們的不是雪景?遠不止是雪景!
    所以,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北歐城市,赫爾辛基。赫爾辛基是芬蘭的首都,這個城市臨海,有很多的海港,城市裡還有很多的運河能夠和海連接起來,無論是這個城市的陸路還是水路交通都是非常發達的。這個城市的文化豐富,種類多樣,城市也保留了很多的教堂,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這個城市最有名的教堂,赫爾辛基大教堂。這個教堂建造的非常美觀,一排排白色的建築物,讓整個教堂看起來非常的聖潔,神聖。教堂裡面還有很多的壁畫和雕塑,雕刻的很精緻,保留的很完整。這些雕刻品讓整個教堂看起來更加的生動。
  • 赫爾辛基的步行遊覽之旅,去領略緯度最高的首都的獨特魅力
    芬蘭的赫爾辛基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首都之一。有幾分古典,幾分現代,還帶有幾分清冷。你大概從未聽說過,這個北歐城市。今天小編帶你一起開展赫爾辛基的步行遊覽之旅,去領略赫爾辛基這個世界上緯度最高的首都的獨特魅力。
  • 歐州紀行-5 "波羅的海的女兒"赫爾辛基
    在2017年底,赫爾辛基人口為643,272人。所謂「大赫爾辛基」是由赫爾辛基和埃斯波、萬塔、考尼艾寧四個城市一起組成的首都地區及周邊市鎮所組成的都會區,在2014年底的統計中有1,420,284人。       赫爾辛基在愛沙尼亞塔林北部約80公裡處,距離西南的瑞典斯德哥爾摩約400公裡,距離東邊的俄羅斯聖彼得堡約300公裡。
  • 北歐之旅:哥本哈根—赫爾辛基
    現在想想很對不起 赫爾辛基 ,我們留給它的時間真的不多,總共加起來可能也就不到一天,只看了個大概,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朋友在大街上壓馬路,這樣也挺好,多看看 赫爾辛基 的街景和路上的人。吃了個 芬蘭 老字號甜品店 Fazer Cafe 路上看到的一家理髮店廣告 哈哈哈哈哈哈哈!
  • 帶你探索北方潔白城市——芬蘭赫爾辛基市!
    赫爾辛基大教堂(Helsingin Tuomiokirkko)座落在廣場的高臺階上,是赫爾辛基市的地標性建築,也堪稱芬蘭建築藝術上的精華。教堂主體為白色,拱頂為綠色,整座建築給人聖潔之感。國會大廈(Parliament)由芬蘭著名設計師J.S.Sirén設計,於1920年建立。
  • 赫爾辛基大教堂,被稱為白教堂,看著很漂亮
    坐落於議會廣場前的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赫爾辛基出名的建築,綠色的拱頂十分醒目,無論在市區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這座器宇非凡的乳白色綠頂建築,因此也被稱為「白教堂」。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芬蘭信義會赫爾辛基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市中心的議院廣場上,左右兩邊分別是芬蘭總理府,赫爾辛基大學主樓和國家圖書館,它也是赫爾辛基坐標性建築。這座教堂初尊崇的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直到1917年芬蘭獨立,都稱為「聖尼古拉教堂」。德國建築設計師卡爾昂格斯在1830年主持修建了赫爾辛基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