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很多晉商大院,但看過幾家後又會覺得有些大同小異,大多灰濛濛的一整片建築,枯燥中有些乏味,加之大院中鮮有山水樹木,更加顯得有些壓抑。但在山西榆次縣東陽鎮車輞村,有一座常家莊園卻有些不同,它不僅是目前對外開放的佔地面積最大的山西大院,不僅同樣具有的精美木雕、石雕、磚雕、彩繪等,具備濃厚的文化底蘊,更有著北方民居中最大的園林湖泊,綠意盎然,當深牆大院內圍著滿眼的蒼翠蔥蘢時,古板的山西大院中也透露出難得的靈氣和秀美,常家莊園堪稱最美麗的山西大院。
原來的常家莊園佔地60萬平方米,使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這是什麼一個概念呢?相當於84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所以民間有諺曰:「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家莊園是現存面積最大的山西晉商大院。
二丈五尺寬的拱型石橋,七丈二尺高的堡門,你能想像這只是一座民宅的大門嗎?
「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洋洋灑灑60多萬平方米,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園林13處,常家莊園可謂氣勢恢宏。
蘇軾以楷書書寫的《豐樂亭記》和《醉翁亭記》,在宋代就被尊為「二亭雙絕」,如今這二亭記也以高3 米長13米的巨幅赫然於常家莊園的堡門的南、北兩側堡壁上。
常家靠什麼發家呢?常家制茗於武夷山,扎莊於恰克圖,拓開萬裡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餘年,成為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
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常家兄弟於乾隆年間開始大規模的興修宅院,隨之常家宅第建築也進入了鼎盛時期,常萬玘由南向北,建成一條街,俗稱西街;常萬達在村北購置土地,建起一條街,俗稱后街。遂有常家兩條街之稱。
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這兩條街,有深宅大院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
如今雖然沒有了往日盛況,但經恢復對外開放的常家莊園,面積也有12萬平方米,含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
這裡磚雕、木雕、石雕、彩繪匯聚,算得上是一座華夏民居大觀園,傳統文化的全景圖。
從書法到雕刻,從擺設到構建,常家莊園傳統而經典,處處體現著漢民族的審美觀。
但相比其他山西大院,常家莊園最大的特色就是綠意盎然,時常可見這樣園林式的院落。
常家莊園更是一座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園林,而不僅僅是一座土灰色的深宮大院。
滿眼的蒼翠,灑落樹縫之間的陽光,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山西大院有很多的區別。
在山西的晉商大院中,極少能見到這樣碧波漣漪,楊柳低垂的場景。
其實常家莊園中的靜園,也是中國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面積達到八萬餘平方米。
靜園以儒家的嚴謹秩序,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空靈境界,集北國的大氣厚重之風格與江南鍾靈毓秀之精粹,神工鬼斧,渾然天成,這裡面,千年棗樹,已成化石,明代古藤,尤自蔥蘢。
槐花掩映下的觀稼閣是常家莊園的至高點,登高遠眺,可以俯瞰常家莊園秀色。
徜徉在蒼翠蔥蘢的園林中,漫步在曲徑通幽的小路上,再加上常家莊園遊客不多,心曠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藍天白雲,柳綠花紅,這裡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山西大院。
照壁上大大的「學」字,其實也是常家事業長盛不衰的原委,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
200多年間,常家源源不斷地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不經意間,又看到門外的滿眼蒼翠,常家莊園,是我最喜歡的一座山西大院,無他,只因這滿目蒼翠。
山西有太多的大院,如果你不是對歷史古蹟十分感興趣,可以選擇性參觀,常家莊園就是不錯的選擇。修復後的常家莊園,有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景隨步移,天然成趣,身臨其境,心曠神怡。這裡有中國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最大的民間祠堂、最大的家族書院、最大的藏書樓、最大的小姐繡樓、最精美的磚、木、石雕,最典型的漢紋錦彩繪。最豐富的私家藏帖和家族書畫珍品。可謂華夏民居大觀園,傳統文化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