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劈火燒?永樂皇帝遷都北京的驚天動地

2020-12-13 坐照入神

當朱棣坐在南京皇帝寶座上,提出遷都北京的計劃時,很多人都私下打著小算盤,南方籍的大臣當然更願意呆在氣候和環境都熟悉的南京,誰願意到北京受罪。聽說那邊冬天冷不說,離邊疆也非常近,元朝的打擊隨時可能逼近,有什麼好去的?

無奈朱棣主意已定,宣布南京為京師,北平為北京,然後派人甩開膀子大幹一番,居然建了九百九十九間,紫金城建成,天子即將駕臨北京。

其實六朝古都應天府南京,一直是明朝人心中的國都。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長孫朱允炆,而朱棣拿下南京,奪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皇位並不是名正言順的,很多建文帝的大臣如方孝孺都成了犧牲品。

一想到即將回到北京,大約朱棣也無比的興奮,看著與自己同樣充滿期待的一些北京老臣部將,朱株自信地笑了,天子御國門有什麼奇怪嗎?我不就是在北呆了十六年嗎,蒙元不是也遠遁了,日月所照,天下萬民將同享太平,北京將成萬國首都……

永樂十九年春天,新建成的故宮內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被天雷擊中,烈火洶湧,這可是從雲南、四川、湖廣運來的金絲楠木建造的啊,太殘酷了一轉眼之間燒沒了,更可怕的是謠言四起,一向信奉天道感應的大臣乾脆跳出來說:皇上,剛要遷都就有大火燒三大殿,不吉利啊,這是老天不讓遷都啊……

朱棣當機立斷斬了這個妖言惑眾的大臣,命令大臣們討論朝政得失、遷都利弊。最後朱棣總結了一句:彼書生之見,烏足以達英雄之略哉!」

啥意思 ,朱棣說你們這些書生都是短視見解,根本無法領會我英雄的胸懷。

無法阻擋朱棣的銳氣與果決,他再次踏進北京城後甩開膀子開幹,五徵北漠打殘北元,開疆拓土東納朝鮮,西並吐番,南下安南,北臨大磧,七下西洋,南海也成為明的領海。各國使臣雲集北京,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由北京始,一個前所未有的國際秩序由中華輻射向全球……

相關焦點

  • 永樂大帝朱棣何時遷都北京?又為何遷都北京?網友:被低估的皇帝
    而今天北京能夠如此繁華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它是我們的首都,因此各方面的資源都會往上面傾斜,那麼它自然就會發展得非常迅速。那麼為何中國會選擇北京作為我們的首都呢?其實這一點源於最初確定遷都北京的一位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朱棣!
  • 淺析永樂遷都北京的原因
    朱棣遂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死亡。 也就是說朱棣從南京正式遷都到北京,不到4年就死了,可以說朱棣大半的時間都待在南京,那麼,為什麼要在生命的後半段折騰自己,搬去北京呢?
  • 皇帝搬家記之——「永樂遷都」
    導言:永樂年間(1402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從應天府(今南京)遷至順天府(今北京),史稱「永樂遷都」。此後六百餘年,北京成為中國權力爭奪的焦點,更是經濟文化的中心,超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動。
  • 永樂皇帝遷都的真正原因是?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永樂皇帝等。永樂四 年,明成祖遣尚書、侍郎、副都御使、僉都御史等員七人分赴五省採木,督軍民匠役燒造磚瓦,並命工部徵天下諸色匠役、軍士、民丁,明年赴京聽役。從上述的事 實可以看出,營建北京,工程浩大,幾乎調動全國民力。在明成祖遷都北京的政治考量中,除了因「靖難之役」導致的人事、政策偏向之外,「天子守邊」論,是長期為後世史家重視的一個說法。
  • 皇宮遭雷劈,皇帝讓大臣提批評意見,他剛說一句,立馬被處死
    朱棣奪位後,馬上開始考慮遷都的事情,想以北京代替南京,作為明朝的首都,以直接對抗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朱棣提出此議後,朝堂上出現了無數的反對聲浪。反對者認為,定都南京是太祖朱元璋的旨意,且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孝陵也在這裡,遷都是不孝之舉。另外,國家剛經歷戰亂,百廢待興,此時遷都將徒增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浪費,容易激起民變。
  • 永樂朱棣遷都北京想法由來已久 將北平改為「順天府」
    永樂大帝朱棣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於永樂十四年(1416年),召集文武群臣商議營建北京,並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九月詔告天下,將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朱棣雖是在永樂十四年商議營建北京,永樂十八年正式宣布定都北京,但其遷都的想法,至少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或者說是永樂元年(1403年)就有了。朱棣即位廢建文年號朱元璋於1368年農曆正月初四在應天(今南京)登基稱帝,取國號「明」,建元「洪武」。當時,山東、河南、福建、廣東、廣西等許多地方尚未完全受其控制。
  • 探訪北京永樂皇帝的長陵,恢弘壯麗富麗堂皇,奢侈程度不次於故宮
    一鳴的旅行日記·第111篇:北京十三陵·長陵!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就位於北京遠郊的昌平區,這裡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後,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死後歸葬的地方,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墓群。而現在看到的就是十三陵的祖陵長陵。
  • 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後,為什麼沒有瓦解南京的官署六部系統呢?
    首先朱棣遷都北京後就沒打算瓦解南京的官署六部系統,其次是政治需要南京繼續保留官署六部系統,第三是為逃難著想,一旦北京失陷,便可在南京繼續組織戰鬥。1368年朱元璋稱帝後執政三十一年,到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時,南京共作了明朝五十四年首都,相當半個世紀。在這半個世紀裡明朝從無到有,從弱小到興旺發達,因此從感情講南京都要保留官六部。明初的官員除了開國功勳是淮西派外,大部分文官都是江南的,他們對南京的感情很深,本位主義思想很重,這也是朱棣非要遷都的一個重要原因。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永樂遷都600年後,大明皇帝最喜歡的青花和釉裡紅「回」南京了
    正值永樂遷都北京600年之際,「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特展繼年初於首都博物館展出後此次移師南京
  • 火燒圓明園的主謀,下場如何,最後遭遇雷劈身亡
    這次戰爭持續了四年的時間,不過發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個損失永遠都無法統計。當然,作為火燒圓明園的主謀,下場也非常慘。最後遭遇雷劈身亡。圓明園從康熙時期開始修建,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 永樂帝因何遷都北京?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有序推進時,有必要對北京城以及這條中軸線的建成歷史做一些回顧。明代南京皇城示意圖永樂遷都 奠定大明百年基石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即位,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大力提倡儒家的倫理道德和封建禮制。
  • 永樂遷都的真實原因竟然是為形勢所逼,什麼形勢能逼迫永樂大帝?
    可就在他準備對燕藩下手時,燕王打著靖難的旗幟反了,燕王憑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硬生生地以一藩之力僅用不到四年的時間就打敗了他,登上帝位,改年號為永樂,被世人稱為永樂皇帝。永樂帝登基時,對他那個侄兒皇帝的舊臣進行了大清洗,確保自己的皇權穩固和政令暢行,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發現南京不光只有支持他侄兒的勢力,還有大批他父皇留下來的勳貴。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在中國的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在南京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明太祖有二十多個兒子,他的長子朱標被他冊立為皇太子,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後,朱元璋並沒有選擇其他皇子作為皇太子,而是直接立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故宮的建造——永樂皇帝朱棣花了大心思
    北京的故宮一直是我們的驕傲,而且也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宮的建造也堪稱巧妙絕倫。北京的故宮是明朝建立的,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建立的,故宮的營建從永樂元年就開始了,一直建到了永樂十八年的時候,總共用了十八年的時間,可想而知這之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有多大。
  • 朱棣花費18年時間遷都北京,真的只為「天子守國門」嗎?
    後人頌揚明朝,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裡的「君王死社稷」自然是指崇禎帝自縊煤山殉國,而「天子守國門」說的則是朱棣遷都北京之事。 大明王朝先後有過兩個首都,即我們今天說的南京和北京。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史創舉,史稱「永樂遷都」。
  • 他力勸朱棣造反,主持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為何被移出明太廟
    他負責了大明首都從應天遷至北平一事,並一手規劃了今日北京城的布局;  他在解縉編書失敗接過了重擔,擔任了《永樂大典
  • 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他在稱帝的第二年就宣布改北平為北京,又在永樂四年下詔修建北京城。為此,朱棣承受了巨大的政治、經濟壓力,但他毅然決定遷都北京,甚至不惜殺死反對遷都的大臣。與此同時,朱棣在北京設立行在六部,將政務逐漸轉移到北京。自永樂七年後,朱棣長期住在北京,將皇太子朱高熾留在南京。
  • 古藺永樂銅鼓坪「草寇皇帝」考
    古藺永樂銅鼓坪「草寇皇帝」考作者 羅樹永樂鎮銅鼓坪大山巍峨,險惡高俊
  • 穿越600年 聽文物講述「明朝遷都史」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開啟了統一的大明王朝,到了公元1420年,永樂皇帝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今年是永樂遷都整600年,昨天(12月18日)下午,《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展在南京市博物館正式開幕,這場文物展有哪些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