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桃花潭,青山碧水間留下了「汪倫與李白」深厚友情的千古佳話

2020-12-10 洪崖小麥

《贈汪倫》是一首表達深厚友情的千古絕唱。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的"皖南川藏線"之行來到了位於宣城市涇縣的桃花潭鎮,去一睹詩中之地——"桃花潭"的風採。

暮色降臨,夕陽給寧靜的青弋江鍍上了金光,一葉扁舟輕搖其上,桃花潭以如詩如畫般的景致迎接我們的到來。

夕陽下的青弋江,金光閃閃。
我們在暮色之下抵達「桃花潭鎮」。

一、"桃花潭"名的由來

桃花潭鎮古稱"南陽鎮",後為"陳村鎮"。因"李白與汪倫"送別的這段佳話改名為"桃花潭"鎮。

發源於黟縣黃山北麓的"青弋江"流經這裡後,被一面大石擋住,水流減緩、平靜似潭,加之古時岸邊曾有十裡桃花,因此這一段的青弋江被稱為"桃花潭"。

桃花潭的東岸是"陳村",西岸是"萬村","翟"和"萬"是這裡的大姓。

有段典故廣為流傳:

唐玄宗年間,涇州(今安徽省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遂修書一封曰: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酒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來,汪倫便據實以告之:桃花者,實為潭名:萬家者,乃店主姓萬。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忤,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

二、晨光中的桃花潭,是一幅夢幻般的水墨畫。

為了清晨朦朧霧氣下的美景,我們起了個大早,來到桃花潭的東岸。

朝陽下,清澈的江面上閃著金光,微微的漣漪淺淺的蕩漾。霧氣夢幻般從水面升起,給四周疊翠的山巒籠上了薄紗,不遠處白牆黛瓦的民居間有一縷青煙嫋嫋升起。

清晨的青弋江,霧氣升騰。
水面的漣漪微微蕩起,洗衣人三三兩兩的在專心洗衣服。

江邊有三三兩兩的洗衣人,她們在各自在專心的洗著衣服,沒有留意自己就是這幅大自然水墨畫中的風景。

洗衣服的人,是晨光裡的一首詩。

東岸有李白與汪倫的雕塑。

李白與汪倫的塑像

汪倫曾在涇縣做過十幾年的縣令,卸任後長居這裡。

汪倫邀請到李白這位"名士"後,設宴盛情款待數日,二人飲酒作詩,非常投緣。

汪倫的宅院清幽雅致,戶外是風景如畫的山水,村裡的"萬氏"族人也對李白非常的熱情,詩人李白在這裡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美好時光。

到了李白辭行之際,汪倫贈送他"名馬八匹、錦緞十段",率領村民們在東岸的"東園古渡"以"踏步唱歌"的鄉俗為李白送別。

此番深情厚誼令李白十分感動,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

明朝嘉靖年間,為紀念李白與汪倫的這段情誼,在東園古渡邊修築了這座"踏歌古岸"閣,

「踏歌古岸」閣,是為紀念李白與汪倫而建。

閣上 "踏歌岸閣"的橫匾,原為村人翟容所寫。1983年修復時,新匾為原安徽省政協主席、著名書法家張愷帆所書。

三、桃花潭上悠然蕩舟,汪倫祠前感懷古今。

清晨的霧色逐漸褪去,天藍如洗,我們來到了桃花潭的西岸。

進入景區,迎面是一座布局講究的徽派磚木結構建築——"四君子館",據說建築材料均取自一些老宅院。四君子是指馮驥才、宋雨桂、韓美林、何家英,門楣上的"四君子館"幾個字為韓美林題寫,館內陳列了四位藝術家的書畫作品和一些雕刻藝術品,收藏有一幅高仿的"富春山居圖",上有前總理"溫家寶"的題字。

「四君子館」全景
「四君子館」內的廳堂
「四君子館」內景
」四君子館「內的畫作
「四君子館」內的木雕「老子」,造型很奇特。

出了四君子館,沿著青磚碎石鋪就的小路,來到了青弋江畔。

晴朗的上午時分,陽光溫暖的照耀著萬物,天空碧藍無雲、水面澄澈如鏡,我們登上了一艘竹筏,由艄公撐著緩緩駛向水中央。

撐竹筏的艄公

到了水深處,潭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潭底,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原來是個誇張的比喻。

從竹筏上望過去,東岸灰白色的徽派民居掩映在綠色的樹影下、倒映在江中,藍的天、藍的水,讓人的心也藍的靜了下來。

東岸的民居,一派靜謐的詩意。

竹筏駛向上遊,遠望處是青綠的山巒,岸邊有濃密的綠蔭,它們纖麗的身影倒映在如鏡的江面上;我們的說話聲驚擾了林間的鷺鳥,有幾隻落到了水面上,飛起的那隻翩若驚鴻,從面前掠過;近看處有片淺灘,有座"牌坊"立在那裡,像是一首孤清的詩。

鷺鳥飛起,翩若驚鴻。
淺灣處的岸邊,有座「牌坊」孤清如詩。

竹筏掉頭轉向順流而下,遠遠的山脈蒼蒼如黛,靜默無言。

順流而下的江景

岸邊突起一座石墩,長滿茂密的藤草,像是碧綠的翡翠壘成,稱為"壘玉墩"。這個季節裡,壘玉墩上間或密布了小黃花,別有一番景致;

長滿藤草的「壘玉墩」。

臨水處的崖壁形狀奇特,花紋是均勻的斜面,像是一冊冊的"書籍",據說這就是"有奧秘"的"書板石"。

桃花潭西岸的石灰石地質結構,形成了奇特的「書板石」。

相傳李白與汪倫曾在壘玉墩上飲酒賦詩,為了紀念他們,明朝時在這裡建了一座"懷仙閣"。現在這座簷角俏麗的"懷仙閣",是1987年重修的。

站在懷仙閣上,江上全景一覽無餘。透過閣上的一扇小窗看到的風景,別有一番韻致,如詩如畫。

窗外的江景之一
窗外的江景之二

在懷仙閣上觀景的友人,拍下了我們在江面蕩舟的竹筏。岸邊是黛色山巒和白色民居,碧波如鏡的潭面上飄著的一葉小舟,顯得詩意盎然,我們不經意間也做了一回"畫中人"。

友人在「懷仙閣」上拍下我們在江上蕩舟的美景。

在我們對美景的讚嘆聲中,竹筏靠了岸。

懷仙亭的背面,是"汪倫祠"和"汪倫墓"。

一泓淨水的四周,長滿虯枝婀娜的樹木,樹影"複製"般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中另有一番世界。

樹葉落在水邊的小徑上,枯黃一地。不遠處有座窄窄的橋,兩個路人恰好走過,穿著一紅一黑的衣服,身影完美倒映在水面,成為這幅畫面裡動感的風景。

倒影如畫的風景

汪倫的墓葬就在這靜謐的幽林旁邊,墓碑傳說是李白所題寫。

汪倫的墓碑

附近另有一塊碑,為"重修汪倫墓碑記"。上面記述了"汪倫墓原位於涇縣水東翟村村東金盤獻果地,1958年興建陳村水電站時被毀,尚存墓碑一塊,1985年於彩虹崗重修汪倫墓,以表紀念"。

「重修汪倫墓」碑記

汪倫墓為四周砌磚的圓型,上面長滿青草,有人自覺在碑前放了水果、飲料,祭奠這位豪士。

汪倫墓全景
汪倫墓旁的石像

從汪倫墓邊上拾階而上,就是"汪倫祠"了。

汪倫祠

祠堂大門緊鎖,透過欄杆,拍下了祠內的"汪倫塑像",照壁兩邊有副對聯,上書"十裡桃花厚意留給汪倫公 萬家酒店真情引來詩仙客",這是汪倫與李白情誼的完美寫照。

汪倫塑像

出了汪倫祠,我們的桃花潭行程告一段落,盡興而歸。

汪倫,一位卸任的縣令;

李白,一名宦海不得意的詩人。

汪倫與李白之交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世俗功利之心的交往,他們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還詩、酒、歌以純粹的本真面目。

因此,他們的情誼有理由成為千古佳話,美名萬世傳揚。

相關焦點

  • 自駕遊安徽:桃花潭的告別,是汪倫的騙局,還是李白的宿命?
    桃花潭景區覆蓋了青弋江兩岸據桃花潭的宣傳文案所說,涇縣豪士汪倫以「十裡桃花、萬家酒店」誘騙了李白。李白到桃花潭時,已經55歲了,離開朝廷十年,四處遊歷十年,也是他生命之中的倒數第七年。這樣一個曾經讓高力士脫靴,歷盡滄桑的人物,怎麼會被一個毫無交情的所謂豪士所騙呢?有證據表明,李白在桃花潭之前就見過汪倫。743年,李白43歲,入翰林院。
  • 李白做客桃花潭,是中了汪倫一計,反而成就千古佳話
    桃花潭是在涇縣西南約40公裡處的桃花潭鎮中,因為李白在此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相傳當年,汪倫在涇縣當縣令,他仰慕李白已久,多次給李白寫信邀請他到桃花潭,但李白一直沒有消息。後來汪倫心生一計,再次給李白修書一封,他在信中這樣寫道:「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 學詩計劃丨《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
    一路上,李白吟詠山水,結交友人,邊走邊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佳作。當他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了這首《贈汪倫》留別。此詩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 卜繁華涇縣遊: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卜繁華桃花盛開的時節,我從南京到安徽涇縣尋古探幽,這裡的明山秀水令我流連忘返,桃花潭、查濟古村、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等勝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出涇縣城西行,一路山清水秀,約40公裡抵桃花潭鎮。
  • 安徽涇縣,李白為什麼偏愛桃花潭?
    ,因唐代詩人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千古絕唱,而被世人知悉。 如果說宣紙,以及人文歷史是涇縣的底蘊,那麼山川草木、自然風光便是上天對涇縣的厚愛,而最為人所喜的,則是桃花潭。它因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贈汪倫》,而名聲在外。
  • 《贈汪倫》汪倫是誰?他和李白關係如何?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山莊建好了之後,汪倫就寫信給李白,想邀請偶像來自家度假,但,粉絲對於能見到偶像的這種複雜心情,就像我們見心上人一樣,激動又惶恐。剛好在這時,下人來報,李白已經到了南陵他叔父家裡。南陵,那不是和涇縣桃花潭近得很嗎?也就30公裡的距離!汪倫內心十分激動,不動聲色地把剛寫好的信掩起,派人取來筆墨,重新寫了一封信。
  • 李白《贈汪倫》古詩賞析,唐詩《贈汪倫》詩意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一首以贈別表真摯深厚友誼的詩篇。是李白寫友情詩中的佳作,千古流傳,布在人口,而村人汪倫由此而顯名後世。李白在天寶十四載曾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宋人楊齊賢在李白詩注中說:「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
  • 去李白《贈汪倫》的安徽涇縣,看靈山秀水,品古村遺韻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有一個叫做汪倫的人聽說之後,給李白寫信,說我們這兒有十裡桃花、萬家酒店,好喝又好玩,快來吧!結果李白到了一看:he-tui,可惡的標題黨!原來是潭名「桃花」,酒店主人姓萬。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汪倫」是什麼樣的人呢?
    李白和汪倫正是後面這一種,並且在文化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話!他們之間的友誼,不僅僅是兩人之間的,幾乎長存在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裡。02汪倫何許人也?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朝開元間任涇縣令,詩人。他和李白之間有一場什麼樣的交情?天寶年間,汪倫寫信盛情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
  • 李白 贈汪倫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鑑賞:天寶十四年,詩人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到涇縣(今安徽涇縣)的桃花潭遊玩,受邀到汪倫家做客。離開時,汪倫用腳踏地打節拍為他送行。
  • 亦談李白《贈汪倫》詩
    查從儉第667期李白有首《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詩中歌詠友情的千古絕唱。有關其詩的研究欣賞文章很多,筆者在此也一呈管見,以期方家見教。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而欣賞此詩的妙處,皆歸結「忽聞」「不及」四字上。有關「不及」二字,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其妙在於「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
  • OMG,一同學說在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
    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 課本上的景點,安徽涇縣桃花潭風景區,汪倫踏歌送行李白的地方
    汪倫詞書院前汪倫雕塑栩栩如生桃花潭的東岸,是汪倫踏歌送行李白的地方,湖光山色,微波漣漪,風光旖旎,可觀山川之靈氣。來桃花潭最好的時間是早晨,煙霧繚繞,如詩如畫,仙氣飄飄,既有清新秀麗、蒼戀疊翠的皖南風光。
  • 李白為什麼要寫詩贈給汪倫?原因很簡單,恐怕他自己都沒想到
    有意思的來了,根據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來看,汪倫不過就是涇縣的一個普通村民,李白為什麼要寫詩贈給他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真誠待人。我們都知道李白喜歡喝酒,喝到興時可以「鬥酒詩百篇」,其一生更是留下了許多與酒有關的名篇佳句。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等。
  • 李白贈別汪倫的那個桃花潭,已是國家4A景區,這樣玩還不用買門票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這首《贈汪倫》初聽平淡無奇,頗有幾分打油詩的味道,細品則韻味無窮,是李白最著名的詩作之一。而李白與汪倫贈別的桃花潭,也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
  • 《中華古詩詞100集》44 李白《贈汪倫》
    贈汪倫 【唐】李 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關於這首詩有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受安徽經縣村民汪倫之邀「此地有十裡桃花,還有萬家酒店……」,太白素以詩酒聞名,欣然前往。相見之際,卻既無酒店,也不見桃花。汪倫笑言:所謂桃花,是這裡一潭碧水的名字;萬家酒店其實是這裡有一家萬姓酒店,如果不打誑語,恐怕涇縣人就見不到謫仙的風採了!李太白聞言禁不住放聲大笑。
  • 四集歷史文化紀錄片《李白與桃花潭》首播
    四集歷史文化紀錄片《李白與桃花潭》李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在國內外都有深遠的影響。李白的一生遍歷中國各地名山大川,他的晚年有近十年的時間主要是在安徽及其周邊地區度過,並絕筆當塗,終老青山。
  • 春醉桃花潭
    正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我來到安徽涇縣的桃花潭。千百年來,桃花潭因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贈汪倫》詩而聞名遐邇。群山環抱中的青弋江,宛若一條玉帶在峽谷中飄拂,桃花潭位於其上遊。穿過蜿蜒曲折的小巷,便是最著名的十裡桃花潭。如今的桃花潭水波瀲灩,潭岸奇石聳立,山光水色尤顯旖旎。春日裡綠草如氈,桃花婀娜多姿,果真是「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乘一葉扁舟泛遊其上,但見千尺潭光九裡煙、桃花如雨柳如綿。如此絕世佳境,難怪令李白樂不思蜀。桃花潭西岸峭壁嵯峨,最為著名的是「壘玉墩」。
  • 安徽涇縣桃花潭煙波浩渺,美如潑墨山水畫,有種「朦朧美」的意境
    有一位詩人的足跡可謂踏遍山河四處,他就是李白。比如《早發白帝城》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峨眉山月歌》的「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等等……此外,《贈汪倫》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家喻戶曉,那麼詩詞中的「桃花潭」到底是個什麼風景呢?桃花潭,位於安徽涇縣以西40公裡處,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
  • 安徽涇縣又一古鎮走紅,因李白的一首詩而火了千年的桃花潭!
    在安徽太平湖畔藏著一個如畫如詩般的桃花潭景色秀麗的桃花潭,原來青弋江流經此地段是一個彎鬥型,因水深而有夾岸桃花,因此被當地人稱之為「桃花潭」。李白題下《贈汪倫》這首千古絕唱:「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