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是一首表達深厚友情的千古絕唱。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的"皖南川藏線"之行來到了位於宣城市涇縣的桃花潭鎮,去一睹詩中之地——"桃花潭"的風採。
暮色降臨,夕陽給寧靜的青弋江鍍上了金光,一葉扁舟輕搖其上,桃花潭以如詩如畫般的景致迎接我們的到來。
一、"桃花潭"名的由來
桃花潭鎮古稱"南陽鎮",後為"陳村鎮"。因"李白與汪倫"送別的這段佳話改名為"桃花潭"鎮。
發源於黟縣黃山北麓的"青弋江"流經這裡後,被一面大石擋住,水流減緩、平靜似潭,加之古時岸邊曾有十裡桃花,因此這一段的青弋江被稱為"桃花潭"。
桃花潭的東岸是"陳村",西岸是"萬村","翟"和"萬"是這裡的大姓。
有段典故廣為流傳:
唐玄宗年間,涇州(今安徽省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遂修書一封曰: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酒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來,汪倫便據實以告之:桃花者,實為潭名:萬家者,乃店主姓萬。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忤,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
二、晨光中的桃花潭,是一幅夢幻般的水墨畫。
為了清晨朦朧霧氣下的美景,我們起了個大早,來到桃花潭的東岸。
朝陽下,清澈的江面上閃著金光,微微的漣漪淺淺的蕩漾。霧氣夢幻般從水面升起,給四周疊翠的山巒籠上了薄紗,不遠處白牆黛瓦的民居間有一縷青煙嫋嫋升起。
江邊有三三兩兩的洗衣人,她們在各自在專心的洗著衣服,沒有留意自己就是這幅大自然水墨畫中的風景。
東岸有李白與汪倫的雕塑。
汪倫曾在涇縣做過十幾年的縣令,卸任後長居這裡。
汪倫邀請到李白這位"名士"後,設宴盛情款待數日,二人飲酒作詩,非常投緣。
汪倫的宅院清幽雅致,戶外是風景如畫的山水,村裡的"萬氏"族人也對李白非常的熱情,詩人李白在這裡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美好時光。
到了李白辭行之際,汪倫贈送他"名馬八匹、錦緞十段",率領村民們在東岸的"東園古渡"以"踏步唱歌"的鄉俗為李白送別。
此番深情厚誼令李白十分感動,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
明朝嘉靖年間,為紀念李白與汪倫的這段情誼,在東園古渡邊修築了這座"踏歌古岸"閣,
閣上 "踏歌岸閣"的橫匾,原為村人翟容所寫。1983年修復時,新匾為原安徽省政協主席、著名書法家張愷帆所書。
三、桃花潭上悠然蕩舟,汪倫祠前感懷古今。
清晨的霧色逐漸褪去,天藍如洗,我們來到了桃花潭的西岸。
進入景區,迎面是一座布局講究的徽派磚木結構建築——"四君子館",據說建築材料均取自一些老宅院。四君子是指馮驥才、宋雨桂、韓美林、何家英,門楣上的"四君子館"幾個字為韓美林題寫,館內陳列了四位藝術家的書畫作品和一些雕刻藝術品,收藏有一幅高仿的"富春山居圖",上有前總理"溫家寶"的題字。
出了四君子館,沿著青磚碎石鋪就的小路,來到了青弋江畔。
晴朗的上午時分,陽光溫暖的照耀著萬物,天空碧藍無雲、水面澄澈如鏡,我們登上了一艘竹筏,由艄公撐著緩緩駛向水中央。
到了水深處,潭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潭底,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原來是個誇張的比喻。
從竹筏上望過去,東岸灰白色的徽派民居掩映在綠色的樹影下、倒映在江中,藍的天、藍的水,讓人的心也藍的靜了下來。
竹筏駛向上遊,遠望處是青綠的山巒,岸邊有濃密的綠蔭,它們纖麗的身影倒映在如鏡的江面上;我們的說話聲驚擾了林間的鷺鳥,有幾隻落到了水面上,飛起的那隻翩若驚鴻,從面前掠過;近看處有片淺灘,有座"牌坊"立在那裡,像是一首孤清的詩。
竹筏掉頭轉向順流而下,遠遠的山脈蒼蒼如黛,靜默無言。
岸邊突起一座石墩,長滿茂密的藤草,像是碧綠的翡翠壘成,稱為"壘玉墩"。這個季節裡,壘玉墩上間或密布了小黃花,別有一番景致;
臨水處的崖壁形狀奇特,花紋是均勻的斜面,像是一冊冊的"書籍",據說這就是"有奧秘"的"書板石"。
相傳李白與汪倫曾在壘玉墩上飲酒賦詩,為了紀念他們,明朝時在這裡建了一座"懷仙閣"。現在這座簷角俏麗的"懷仙閣",是1987年重修的。
站在懷仙閣上,江上全景一覽無餘。透過閣上的一扇小窗看到的風景,別有一番韻致,如詩如畫。
在懷仙閣上觀景的友人,拍下了我們在江面蕩舟的竹筏。岸邊是黛色山巒和白色民居,碧波如鏡的潭面上飄著的一葉小舟,顯得詩意盎然,我們不經意間也做了一回"畫中人"。
在我們對美景的讚嘆聲中,竹筏靠了岸。
懷仙亭的背面,是"汪倫祠"和"汪倫墓"。
一泓淨水的四周,長滿虯枝婀娜的樹木,樹影"複製"般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中另有一番世界。
樹葉落在水邊的小徑上,枯黃一地。不遠處有座窄窄的橋,兩個路人恰好走過,穿著一紅一黑的衣服,身影完美倒映在水面,成為這幅畫面裡動感的風景。
汪倫的墓葬就在這靜謐的幽林旁邊,墓碑傳說是李白所題寫。
附近另有一塊碑,為"重修汪倫墓碑記"。上面記述了"汪倫墓原位於涇縣水東翟村村東金盤獻果地,1958年興建陳村水電站時被毀,尚存墓碑一塊,1985年於彩虹崗重修汪倫墓,以表紀念"。
汪倫墓為四周砌磚的圓型,上面長滿青草,有人自覺在碑前放了水果、飲料,祭奠這位豪士。
從汪倫墓邊上拾階而上,就是"汪倫祠"了。
祠堂大門緊鎖,透過欄杆,拍下了祠內的"汪倫塑像",照壁兩邊有副對聯,上書"十裡桃花厚意留給汪倫公 萬家酒店真情引來詩仙客",這是汪倫與李白情誼的完美寫照。
出了汪倫祠,我們的桃花潭行程告一段落,盡興而歸。
汪倫,一位卸任的縣令;
李白,一名宦海不得意的詩人。
汪倫與李白之交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世俗功利之心的交往,他們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還詩、酒、歌以純粹的本真面目。
因此,他們的情誼有理由成為千古佳話,美名萬世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