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同樣興於網際網路,新型粉絲經濟天然和大數據緊密相連。不僅製作方、商家要基於數據做決策,粉絲們也早已從善如流,不遺餘力的為自家愛豆製造數據存在感,並將其視為和其他「飯圈」之間較量的關鍵。
每每看到粉絲自製的「愛豆數據報告」,硬糖君就不禁感慨高手在民間。從百度指數到微信指數,從貼吧活躍度到微博轉贊評,一旦發現自家偶像某個數據趨勢走低,「數據組」就會迅速組織補救。
為什麼數據變得如此重要?這樣的比喻或許不算恰當,當你要在周冬雨、鄭爽、關曉彤、迪麗熱巴、古力娜扎等90後小花中選擇代言人或女主角,顯然比選擇章子怡、周迅還是範冰冰困難得多。
分眾文化時代,一方面越來越少有全民明星;另一方面明星流量轉化為實際銷售的能力又在不斷加強。精準的目標用戶、粉絲效應顯得尤為重要,而這都依賴對各路數據的分析。
但有數據的地方,就有數據汙染。即便將數據脫水,各種數據本身所代表的價值也不盡相同。進入移動時代,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對網民的全景描繪給出滿意答案。不僅如此,網絡上的各種數據水花,又有多少能轉換成實際的經濟效益,也令人心存疑惑。
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微博轉贊評、貼吧活躍度、超話籤到人數……這些明星成績單裡的「科目」究竟各自代表著什麼?到底如何計算明星的真實「人氣」?
看指數,明星如股票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的一位位明星也是一隻只股票,漲跌全看數字。而且還有不少是分鐘級波動的數字,在這些硬數據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指標是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
百度指數依據百度用戶行為數據產生,而粉絲、廣告主則常以百度指數當中的搜索指數概況、趨勢作為評價明星近期關注度的數據基礎。
在一定程度上,百度指數能夠體現明星品牌價值的發展趨勢,以及用戶對明星關注度的轉變。而且,需求圖譜、資訊關注等能進一步反饋用戶的具體關注點。
但百度指數以搜索為基準的算法,也有很大局限性。搜索行為通常體現了大眾的好奇心,如果沒有特殊事件觸發,周杰倫的搜索指數是絕對拼不過新晉小鮮肉的。畢竟,誰不認識周杰倫呢?好端端有啥可搜索的。
比如,在《偶像練習生》播出後,大量新鮮面孔進入大眾視野,特別是頻繁登陸熱搜。用戶很容易出於興趣、好奇心等,想要對某些練習生有更多了解。這樣的需求,使得一些練習生的百度指數甚至超過流量鮮肉。但這能說練習生已經紅過「前輩」了嗎?
與此同時,輿情、話題事件是影響百度指數的關鍵因素。誰「搞事情」,誰的指數就高。2017年10月8日,鹿晗關曉彤戀情公開,搜索指數直奔百萬量級,成為全年峰值。鹿晗最終登頂「百度指數明星熱度排行榜」,公布戀情一事功不可沒。但公布戀情對鹿晗的真實人氣是好是壞,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
總體來說,百度指數對新藝人更為友好。拋開某些輿情帶來的偏差值,百度指數無疑是衡量新生代明星發展潛力的最佳指標之一。
不過,百度指數的「可操作性」也比較強,模擬數據刷量層出不窮。某些明星的百度指數曲線更是頻現「斷崖」狀況。除開像胡一天、任嘉倫這樣的作品向「爆紅」,以及「鹿晗戀情」這樣的超話題事件,很可能就是刷出來的戰績了。
在硬數據上,微信指數作為後起之秀,大眾認可度與百度指數還有些距離,但也在持續發力。
2017年3月,微信官方推出微信指數,主要計算範圍包含且只包含微信搜索、公眾號文章及朋友圈公開轉發的文章。
相較於百度指數,微信指數的檢索功能無差,也是採用關鍵詞檢索。不過,微信指數的樣本區間最大為90天,適用於明星短期數據分析,難以作為整體發展趨勢圖。
微信指數區別於百度指數最關鍵的一點,是其計算範圍包含了朋友圈圖文,這使得微信指數也反饋了明星在普通人社交話語中產生的影響力。帶有瀏覽數據的特點,而非單純的搜索數據。兩者的區別在於,搜索數據停留在好奇心層面,但是瀏覽和轉發則已經成為真實的注意力,更能真實刻畫出用戶偏好。
一個人都願意把明星的新聞轉發朋友圈了,總是有幾分更深的感情。但搜索行為,則要輕度的多,有時甚至是不願公之於眾的,並不一定能轉化為真實消費力。
但與此同時,微信公眾號也是明星通稿投放的主要陣地,微信指數在很大程度上,有經紀公司「官方注水」的嫌疑,倒是很能看出明星方面的宣傳力度。
總的來說,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各有側重,都能反映明星在大眾層面的認知度,不過也都有明確的「注水」渠道。
活躍度,粉絲主戰場
「瞧你家數據糊的,還敢跟我家XX站一排?」
「你家這數據刷也太沒點技術含量了,轉贊評分布明顯不均,超話不夠我們家零頭……」
飯圈對撕的經典模式,大多是先有一家因數據居上而得意洋洋。此時,對家一般會先以「數據注水」壓制一波。緊接著從粉絲活躍度入手,證明自家偶像號召力。具體而言,從微博轉贊評、超級話題以及貼吧籤到數等,總能找到一個突破口。
就像每年的跨年晚會,各家衛視都能找個數據聲稱自己是「收視冠軍」。明星數據榜也甚多,總有一個是自家制霸,大不了搞個田忌賽馬嘛。
微博作為明星的第一發聲平臺,又是粉絲的最大聚集地,對於明星人氣評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裡的數據也最受廣告主重視。
在微博數據中,粉絲數量是門面。不過,粉絲量注水技術含量、成本都很低。即便是普通人,買個10多萬粉也毫無壓力。所以當明星都是動輒百萬、千萬粉絲體量時,轉贊評就成為了其證明數據真實性、粉絲活躍度的關鍵。
據硬糖君了解,微博刷粉大多為死粉,無法參與轉贊評。所以,當明星的粉絲量和其微博點讚、評論以及轉發人數懸殊較大時,顯然數據存在水分。
一般而言,死忠粉會高度活躍於明星以及涉及明星新聞的微博下,除了真情實意的表白打call外,粉圈內部更是有一套專業的控評技巧。
比如,在微博上搜到自己偶像相關微博時,要帶上足夠字數的正面評論、偶像的相關話題等進行轉發。還要抱團對評論點讚,將誇自家的評論頂到前排。在第三方(一般為某些娛樂大V)平臺充分表達對偶像的熱愛,以此吸引大眾關注。
轉贊評裡,最能看出明星的粉絲質量,理智粉、腦殘粉一目了然。理智粉在有效控制不利言論的同時,還能儘量吸收路人粉。當然,也有不少明星就敗在腦殘粉手上,所謂「一粉頂十黑」,比如pgone的粉絲就曾公然diss紫光閣,慘遭群嘲。
不過,轉贊評也存在較大的注水空間。
2017年3月2日,「微博安全中心」就發布聲明,對微博出現的異常點讚時間進行了說明,而且開始禁止「買贊」,並且掛出了一串「買贊」名單,其中包括了當紅小鮮肉陳偉霆、吳磊、張翰等人。
在轉贊評當中,轉發、點讚技術簡單,盜號點讚、機器點讚等比比皆是,但評論的含金量還是挺高的。如果有心要扒真實數據,分析下評論就不難發現,水軍的評論大多雷同,詞語組合相似,甚至有些評論與微博內容毫不相干。一看便知是沒有靈魂的機器產物,五毛不值的垃圾水軍。
除轉贊評外,微博超級話題是近來粉絲們非常看重的指標。
微博超級話題主要包含了閱讀、帖子以及粉絲數幾個維度。用戶發布話題時,需要在自己發布的內容前帶上相關的標籤。而粉絲們可以在相應的帖子下進行交流,一旦普通話題升級為超級話題,愛豆就在大眾面前獲得了更高曝光率。
如果說轉贊評反映了明星的核心粉絲情況,超話更能說明明星的「雞血粉」數量。但總體來說,這些數據都是可以1個人製造1000個人動靜的典型。
在微博以外,還有貼吧、煮娛社區、興趣部落等以內容生產(發帖)、討論為主的產品,需要粉絲們發起與明星相關的話題進行互動。和單純的數據相比,這樣稍微複雜的流程也降低了水軍的含量。
不過,哪裡有利益和需求,哪裡就有泡沫應運而生。現在就出現了大量職業尬吹粉,發出的評論真心實意,跟忠實粉如出一轍。大概是因為成本較高,所以還沒有出現大面積被僱用吧。
明星數據生意
在明星價值體系混亂多元的當下,單一指標具有太多不確定性,進行綜合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尋藝指數、明星權力榜等應運而生,雖然不如微博有知名度,但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尋藝指數包含了藝人指數、籤到以及品牌星等三個板塊。尋藝官方會依照百度搜索、各社交網站、網絡新聞、尋藝籤到等數據表現綜合進行評分,推出新媒體人氣指數周榜、品牌星指數等多個榜單。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品牌星這一板塊。該指數是根據社交媒體明星和品牌關聯討論量、新聞曝光量、尋藝微信粉絲參與量以及明星相關品牌銷售綜合進行排序。
眾所周知,廣告主們選擇流量明星代言時,粉絲購買力是最為關鍵的標準。而尋藝品牌星指數無疑是想最為直觀的體現明星所具有的商業價值。
而明星權力榜主要負責對演藝圈各大領域的明星影響力進行綜合排名,需要粉絲們在其公號端進行投票。位置實在太隱蔽了,想必不是忠實粉也很難注意到。
這些進行綜合排行的指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樣本不足,過於小眾。畢竟「民間」資料庫難以與百度、微博這樣的巨頭匹敵,官方操作空間就非常大。這樣的數據榜單,本身也正成為一門好生意。
而明星人氣,我們仍只能霧裡看花。只能一遍遍不厭其煩的發問:「xxx真的爆(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