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控股過冬:萬億負債壓身 4000億關口徘徊不前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斑馬消費

萬億負債壓身、業績增長疲軟,這個冬天,綠地控股倍感寒冷。

在遭遇一系列危機之後,綠地控股已被「碧萬恆融」甩在身後。掌門人張玉良曾對外反思,有市場壓力的客觀因素,也有來自內部團隊的問題。

雖然目前公司仍處於行業前十之內,但是,僅高負債、資金吃緊這兩項,就難讓這位「綠巨人」輕裝上陣。

萬億負債壓身

今年前三季度,綠地控股實現收入3209.01億元,歸母淨利潤120.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14%和1.94%。而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為26.01%和32.83%。

上世紀90年代初,綠地控股(600606.SH)從上海郊區棚改業務起家,當時註冊資金僅2000萬元,在張玉良的帶領下,成為資產萬億的地產航母。

資產規模超萬億,公司的債務規模也越來越大。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負債規模1.032萬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8.62%。

華西證券研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綠地控股剔除預收帳款後的淨負債率為183.45%,較去年同期上升10.40pct,槓桿率小幅上升。公司在手貨幣資金805.7億元,現金短債比0.78,較去年同期下降0.14,短期償債風險增加。

今年8月,央行、住建部等監管部門公布的「三道紅線」,綠地控股是TOP50房企中唯一一家全部踩線的國企。

事實上,作為「摩天大樓專業戶」,綠地控股一直在高負債、高槓桿運轉。

2019年,公司淨負債率156%、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82.8%、現金短債比0.76,全部踩線。到了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82.38%、淨負債率183.45%、現金短債比0.78,各項指標有繼續惡化的跡象。

 4000億關口徘徊不前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之下,今年以來,頭部房企積極利用打折、促銷等各種加速去化提速。

反觀綠地控股,存貨規模不斷上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貨規模達到6572億元,同比增加127億元。同期,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為650.20天,較去年同期增加3.35天。

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179億元,完成年度目標(4000億元)的67.98%。

克而瑞研究顯示,今年前11個月,近8成房企累計業績遠超去年同期,超6成房企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全年目標。

早在2018年,公司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提出當年銷售目標實現4000億元,而2018年-2019年,公司的銷售金額分別為3875億元和3880億元。從綠地控股今年前11個月的去化速度來看,今年完成這一目標機率不大。

克而瑞披露,今年前11個月,綠地控股全口徑銷售金額2763.8億元,權益銷售金額2487.4億元,均排名行業第7位。

 自我造血能力弱

伴隨著綠地控股資產、負債雙雙邁進萬億規模,對公司自身經營效率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中國房企規模增速整體放緩,利潤受到擠壓。

克而瑞《2019年房企盈利能力報告》顯示,50家典型上市房企加權平均毛利率為29.9%、加權歸母淨利率為10.9%。

綠地控股的盈利水平均低於行業平均值。2017年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4.34%、15.35%和15.46%,淨利率分別為4.68%、4.60%和4.90%。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14.14%和5.20%。

對綠地控股來說,在高負債壓力之下,最大的考驗來自現金流。

2017年至2019年,公司銷售回款率分別為79.97%、76.59%和77.58%,均低於一般性房企80%的銷售回款率,遠低於頭部房企90%左右的回款率。今年以來,公司銷售回款率明顯提速,前三季度達到91%。

截至今年9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0.40億元,同比下降45.17%。這只是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暴降的延續。2017年至2019年,這一數字分別為588.6億元、421.7億元和192.6億元。公司三季報披露,經營性現金流量大幅降低,主要是土地及工程款支付同比增加所致。

公司持續擴張,支出不斷增長,僅靠銷售回款保持流動性顯然不太現實。公司融資渠道火力全開,涉及發債、銀行、ABS等。最近一期融資是170億公司債券,在11月11日獲得上交所通過,用於償還即將到期的4支公司債券。

雖說資金壓力懸頂,但公司在拿地方面從未手軟。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獲取項目77個,權益土地面積1053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建築面積2196萬平方米,耗資731億元。

相關焦點

  • 綠地困局:「摩天大樓專業戶」 萬億負債壓身
    可能由於綠地負債過高,融資空間小,只能由大股東對外舉債再借款給綠地。  文 | 南方周末記者 盧寶宜  承諾商辦物業,再拿下便宜的住宅用地,曾是綠地控股(600606.SH)的拿手好戲。但如今,商辦變成了沉甸甸的「包袱」。  據第一財經報導,綠地正在出售長三角14個項目27個物業,資產價格達231億元。
  • 全世界負債最多的人,負債金額達到1.1萬億,是什麼概念?
    1.1萬億,剛好和他現在的負債差不多持平。孫正義雖然投資了很多公司,但是成功的也就那幾家,因為投資美國wework失敗,讓軟銀損失慘重,瘋狂的投資必然也會帶來負面的效應,尤其是長期投資,短時間內看不到效益那種,必然讓孫正義的公司背上高額的負債。根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軟銀集團的總負債在1600億美元,負債率在50%以上,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 綠地集團為何負債上萬億?
    且不說八卦,說說綠地集團的現狀。在國內,銷售破千億的房企絕大多數是AAA評級,可綠地控股在年報披露前,是僅有的評級未達到最高級的龍頭房企,沒有之一,也直接制約綠地的融資能力。眾所周知,房企是高槓桿行業,融資能力一直都是實現規模跨越的重要指標。
  • 綠地控股「掉隊又掉價」 靠什麼實現5000億目標
    來源:《投資者報》「年均銷售規模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形成一批300億~500億發展能級的重點事業部。」這是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控股」,600606.SH)通過官方微信發布的新戰略目標。倘若是2014年的綠地控股,市場或許不會懷疑這一新目標是否會實現。
  • 今年多數房企業績呈現出一定的放緩趨勢 綠地控股表現尤甚
    此種背景下,綠地控股將不得增加有息負債,相關負債指標也必須在2023年年中降至規定範圍內,這不僅考驗著綠地控股的短期還債能力,還考驗著其長期降負債的能力。負債處於紅色最危檔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召開了與包括碧桂園、恆大、在內的12家試點房企的座談會,擬出臺「三道紅線」的新規,通過設置企業財務指標來精準管控房企有息債務規模的增長。
  • 綠地集團告別高光時刻 「中國綠巨人」起與落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綠地開始進入東北市場,經歷2010年至2012年的平穩銷售業績後,2013年和2014年綠地控股東北地區業績連續兩年出現大幅度下滑。 2015年,綠地控股東北地區房地產項目亦陸續出現停工現象。2017年8月,據《投資時報》報導稱,綠地子公司本溪綠地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逾2億元。
  • 綠地集團:以自有資金按期兌付89億到期債券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綠地將有計劃、分步驟、多管齊下主動降負債去槓桿,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穩步下調整體信貸成本,著重加強資金管理,持續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經營韌性。同時,綠地積極響應中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堅持「房住不炒」,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為目標,發揮自身優勢踐行「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要求,著眼「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目標,提前布局中長期發展戰略。綠地控股2015年公司債券發行人主體信用等級、債券信用等級均為AAA。
  • 綠地「降檔」進行時:傳央企60億戰投春節到位與再提貿易港上市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綠地控股仍踩中所有紅線,屬於「紅橙黃綠」四檔中的警示最高級別:其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2.38%,超過70%的標準;淨負債率為183.45%,遠超過100%的標準;現金短債比為0.78,低於1倍的標準;有息負債約3354.17億元,含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730.38億元。
  • 綠地集團出售231億元資產背後:負債超萬億,三條紅線全踩雷
    負債超萬億,「三條紅線」全面失守綠地集團著急出售資產透露出無奈,其背後正是公司負債居高不下。今年"三道紅線"的政策,讓房企的負債和現金流備受矚目。2015年後,綠地集團資產負債率高居不下,2016-2019年分別為89.43%、88.99%、89.49%和88.53%。年報顯示,綠地集團有息負債不斷攀升,至2019年已達2937.43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96.8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868.84億元,兩項合計佔比已接近40%。
  • 72.6億收購廣州綠地後,綠地香港離「千億」還有多遠?
    10月12日,綠地香港(00337,HK)公告稱,將從母公司綠地控股(600606,SH)收購廣州綠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綠地)全部股權,總代價72.6億元,其中包括36.4億元股權轉讓價以及36.2億元淨負債款項。交割後,廣州綠地將成為綠地香港的全資子公司。
  • 萬達滑鐵盧之「大馬事件」,負債4000億,王健林從首富到首負?
    10-30/13:12 萬達滑鐵盧之「大馬事件」,負債
  • 綠地商業集團更名為綠地商貿集團 2021年營收劍指500億
    10月12日,綠地集團通過官方微信宣布,重組成立大基建、商貿、酒店旅遊三大產業集團,並將通過「三大變革」推動房地產主業在未來3年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年均銷售規模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形成一批300-500億發展能級的重點事業部。
  • 暨上架拋231億資產「回血」後 綠地再次傳來引央企戰投混改或春節...
    中華網財經獲悉,此前於7月26日,綠地控股公告稱,公司股東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及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擬轉讓的股份比例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7.5%。 股份轉讓完成後,預計綠地控股仍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但公司控制權結構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 上海綠地集團投資30億港元成為盛高置地控股股東
    5月8日,綠地集團與香港上市公司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籤署股份增發認購協議。根據協議,綠地集團將以註冊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格隆希瑪國際有限公司為收購主體,以總計約30億港元的代價認購盛高置地增發的普通股及無投票權可換股優先股,交易完成後綠地集團將持有擴大股本後60%的股份,成為盛高置地控股股東。
  • 綠地集團加強資金管理,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經營韌性
    著眼於提前布局「十四五」,綠地控股集團多管齊下主動降負債去槓桿、多措並舉持續優化財務結構,正有條不紊推進,降槓桿的速度已超出了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的預期。12月8日,綠地控股集團以自有資金約89億元,將按期足額完成2015年公司債券(第一期)2020年本息兌付,相關資金已完成兌付帳戶打款。
  • 綠地陷入困局,變賣項目?!
    如果三條紅線都觸碰到了,則不得新增有息負債;如果碰到兩條線,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碰到一條線,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0%;三條線都未碰到,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5%。很不幸,作為唯一「三道紅線」全踩的國企,綠地正在緊張周轉中。
  • 綠地控股:綠地金融獲新加坡數值銀行牌照
    來源:中國網地產中國網地產訊 12月6日晚間,綠地控股公告稱,2020年12月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了2家新加坡數字批發銀行牌照(DWB)的獲得者,其中一家為公司全資子公司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綠地金融)牽頭香港聯易融有限公司和北京協力創成股權投資基金組成的財團
  • 遠東控股大變陣:放棄批量銷售公司控股權 負債192億
    遠東電纜與智慧能源背後為江陰大型民企遠東控股集團,實際控制人為知名企業家蔣錫培。2019年前三季度,遠東控股營業收入274億元,淨利潤僅為1153萬元,負債已達到192億元。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遠東控股集團近期與包括央企在內的多家企業達成合作。蔣錫培表示,大家要能夠像以前一樣抱團取暖,這樣才能共同度過危機,創造價值,服務社會。
  • 綠地控股:12月到期的約89億元公司債已完成兌付帳戶打款
    來源: 澎湃新聞網12月10日,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綠地控股,600606.SH)將迎來兩筆約88.7億元到期債券的兌付。 該兩筆公司債券是綠地控股發行於2015年12月10日的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債券(第一期)。
  • 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預計2019年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
    1月17日,總資產規模首次跨過萬億門檻的綠地控股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開宗明義,給公司2018年的整體表現打了85分,並預計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整體值得期待。  綠地控股2018年業績快報剛於兩天前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