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網
12月10日,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綠地控股,600606.SH)將迎來兩筆約88.7億元到期債券的兌付。 該兩筆公司債券是綠地控股發行於2015年12月10日的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債券(第一期)。2020年11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該債權2020年本息兌付及摘牌公告,兩筆債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簡稱為「15綠地01、15綠地02」,代碼為「136089.SH、136090.SH」,前者票面利率為3.90%,後者票面利率為6.80%。
根據公告,「15綠地01」為五年期債券,發行金額為20億元;「15綠地02」為五年期(3+2)含權債券,發行金額為80億元。目前,「15綠地01」餘額為20億元;「15綠地02」餘額為68.67778億元。 截至12月9日收市後,上述債券的投資者對託管帳戶所記載的債券餘額享有本年度利息和剩餘全部本金。
此外,根據彭博社11月19日的報導,綠地控股在2021年1月將有超過81億元的債券到期。綠地控股在當日與債券投資人舉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明年1月到期的債券預計以自有資金及新發債券融資來償還。
12月8日,綠地控股對澎湃新聞表示,該公司將以自有資金約89億元,按期足額完成2015年公司債券(第一期)2020年本息兌付,相關資金已完成兌付帳戶打款。對於2021年1月即將到期的約81億元債券,綠地也將以自有資金為主按期進行本息兌付。
作為「三道紅線」全部踩中的重點房地產企業代表之一,綠地控股近期的每一個舉動都牽動市場的關注。據澎湃新聞了解到,綠地控股已經制訂了至2023年年中的「減線」三年計劃。
綠地控股表示,下一步,該公司將圍繞中央和有關部委制定的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要求,有計劃、分步驟、多管齊下主動降負債去槓桿。
具體措施包括:壓縮短期借款佔比,增加中長期借款佔比,優化有息負債結構;堅持「現金為王」的理念,實施審慎穩健的現金流管理,全面提升回款質量;以多種方式,加快去化商業、辦公、酒店等存量大宗資產,促進資金回籠;按照國家政策導向,進一步收縮海外房地產項目,加快退出步伐等。
12月3日,綠地控股向媒體披露,其在韓國投資打造的「濟州島第一高樓」夢想大廈項目已於11月5日正式竣工並交付。憑藉這個項目的交付,綠地控股在2020年底從韓國市場回籠資金約41億元。 12月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了2家新加坡數字批發銀行牌照(DWB)的獲得者,其中一家為綠地控股全資子公司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綠地金融)牽頭香港聯易融有限公司和北京協力創成股權投資基金組成的財團。其中,綠地金融作為絕對控股的單一大股東,佔股比例為75%,將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承諾履行大股東相應職責。DWB牌照將專注於為中小型企業和其他非零售部門提供服務。
綠地金融牽頭的財團在牌照獲批後,將成立暫命名為綠聯銀行(GLLBank)的數字銀行,預計註冊資本不低於1億美元,預計於2022年初在新加坡開展金融業務。 截至12月8日午間收盤,綠地控股報6.37元/股,跌幅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