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王子」阿迪力:藉助網際網路 把新疆「瑪仁糖」賣向全世界

2020-12-25 央視網

「切糕王子」阿迪力:藉助網際網路 把新疆「瑪仁糖」賣向全世界

央視網消息:高溫熬煮,讓葡萄汁濃縮成糖漿,核桃仁、杏仁經過烘烤更加香脆,再加上不斷地攪拌慢慢冷凝,就變成了著名的新疆「瑪仁糖」。這種維吾爾族傳統食品的別稱便是人們所熟知的「切糕」了。

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計量與機械工程專業的維吾爾族小夥兒阿迪力•麥麥提吐熱出身於新疆的一個「切糕」家族,他是第四代繼承人。大學時期他便與校友合夥做起切糕網店,至今,麥麥提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切糕王子」,先後榮獲CCTV年度「三農」人物獎和年度「感動新疆」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切糕合伙人」網店起家

2012年底的嶽陽「天價切糕」事件之後,阿迪力一連幾夜,躺在寢室床上輾轉反側。「切糕本來很好吃,怎會變成這樣?我要把切糕的名聲找回來,希望讓大家重新認識新疆傳統美食。」這個想法讓阿迪力很激動,原來,從曾祖父、爺爺到父親,切糕生意在阿迪力家已經歷經三代,阿迪力對切糕很有感情。室友蔣金亞跟他商量在網上賣切糕。

2012年12月25日,兩人湊到3萬元本錢,將「買買提切糕店」開起來。為了讓大家品嘗到正宗的瑪仁糖,他決定自己動手製作。當阿迪力的電話打回家鄉,希望父母能幫忙快遞核桃仁、葡萄乾時,阿迪力的父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上大學的兒子要去賣瑪仁糖?其實,在新疆,今天的年輕人並不熱衷於做切糕生意,因為這種手藝活太辛苦,成本高,利潤薄。

「我必須試一試,這個手藝會有市場。」阿迪力這樣說服了更看重學業的父母,但創業並不容易。創業之初,學校給他們提供免費場地。後來校友蔣春楊加入,3個合伙人白天上課,晚上做切糕。切糕的原料由阿迪力的哥哥在新疆負責,採購味道最純正的核桃、杏仁和葡萄乾。阿迪力繼承了祖父、父親的嫻熟手藝,將切糕切作100克、500克兩種規格,蔣金亞聯繫銷售,蔣春楊負責包裝,經常通宵達旦。團隊最早的戰利品是一天10個單、銷售額500元,不久就有了「一天400單」的驚喜。

線上線下火熱「互動」

2014年5月2日晚,《舌尖上的中國2:時節》播出,短短一段關於瑪仁糖的敘述,讓「買買提切糕店」驟然火爆,當晚就售出數百單,隨後爆發式增長。僅5月3日、4日兩天,他們的淘寶切糕店累計銷售切糕超6000單,銷售額超過25萬元。此後的一個星期,平均每天的營業額在10萬元以上。「這事要放在兩年前,我想都不敢想。」阿迪力說。

「在《舌尖2》看到切糕時,我知道我們的商機來了。」阿迪力回想起當時接單的情景,話音裡仍有一絲激動。

然而,切糕熱對於阿迪力和他的合伙人來說只是拓展切糕事業的開始。訂單飆升,隨之而來的煩惱也不少——如何建造無菌車間?如何達到食品的各種硬性要求?資金問題如何解決?原先的手工作業,出貨慢、產量低,無法滿足眾多網購者需求,必然影響信譽。

他們四處奔波尋找加盟商。2014年6月4日,已經註冊成立公司的阿迪力以董事長的身份,與湖南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妙盛企業孵化港」正式籤訂了戰略孵化協議。如今,他們正在為切糕這種民族特色食品「上標準、上規模、上檔次」而不斷改良進步著,努力使其變成中國切糕的一個標杆和典範。

「切糕王子」的報國情懷

2014年雲南魯甸「8.03」地震。得知消息後,阿迪力和合伙人蔣金亞、蔣春楊商量決定向魯甸地震災區捐贈5噸切糕。帶著萬斤切糕,阿迪力6日凌晨抵達雲南魯甸地震重災區龍頭山,將切糕分發給受災群眾。

阿迪力說:「我們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我們就去了,這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CCTV年度「三農」人物頒獎晚會上,對阿迪力「切糕賑災」如是評價:一塊切糕,凝聚家人溫暖;一份心意,彰顯民族親情。天災無情,人間有愛。他送出的是世道人心,我們接住的是民族情義。

「切糕」,這種滿含西域風情的甜點,現在既是阿迪力的事業,更是他的理想——讓更多人了解新疆。「等做大了,我也考慮把維吾爾族老鄉找來,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理解新疆人、理解切糕。」

「我想把切糕賣向全世界,做到年銷售額1億元。」阿迪力信心滿滿地說。(實習編輯:徐可越)

相關焦點

  • 新疆美食系列之五:瑪仁糖
    圖片源於網絡。 瑪仁糖。 在新疆當地,瑪仁糖一般事先切成約2釐米寬的小塊售賣,也有像普通糖果一樣包裝後出售的;而在中國除新疆外的其他地區販賣的散裝瑪仁糖多為大塊狀,零售時切下小塊來賣,所以又多被稱為切糕。
  • 是時候給切糕正名了!「切糕黨」沒了,瑪仁糖還在,平價又美味
    是時候給切糕正名了!「切糕黨」沒了,瑪仁糖還在,平價又美味!在我們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吃貨,對於吃貨來說對任何美味的東西都是沒有抗拒的,但是有這麼一種東西讓大家提到內心當中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它就是切糕。前些年在路上遇到賣切糕的,很多人都會躲開走,不過現在想要遇到也難了,因為大街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推車小吃了。可能是因為切切糕的名聲太臭,讓大家對它敬而遠之,所以這幾年在大街上你是找不到賣切糕的了,曾經非常猖狂的切糕黨早就已經沒有了,但是他們給切糕帶來的影響卻是非常巨大的,雖然切糕黨沒了,但是瑪仁糖還在。很多人到了現在仍然還是不敢買瑪仁糖。
  • 新疆官方談切糕:真名瑪仁糖 16萬數字不可靠
    深度策劃-點擊今日:  什麼樣的切糕賣16萬?    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記者李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今日下午發布題為《切糕、切糕,怎麼了》的長微博。微博表示,切糕真名「瑪仁糖」,由其引起的問題是「溝通和習俗差別來添擾」。  微博說,切糕系各色乾果匯集採用複雜工序揉搓蒸熬,而後打砸重壓製成,入口甘香。其分量重,價格貴,但「16萬數字不可靠」。  微博指出,彪悍粗獷是新疆人的外表,他們內心純善真性情。「性格開朗聲音高,缺斤摻假見不到。十元還掉八九他不惱,若是談攏價錢又不要,哥們兒以為討他開心鬧,為人處事真誠很重要。
  • 切糕?瑪仁糖?別再無知了!教你做出美味香甜的瑪仁糖!不可不學
    切糕?瑪仁糖?別再分錯了!教你做出美味香甜的瑪仁糖!不可不學提起新疆的美食,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大盤雞?羊肉串?還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葡萄乾呢?等等,大家是不是把當初火遍全國的新疆美食切糕給忘了?什麼是切糕?大家是不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會這樣問。
  • 瓷實而甜膩的新疆瑪仁糖
    說是切糕,但新疆的切糕與內陸地區的切糕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新疆的切糕又名瑪仁糖,是一種新疆維吾爾族民眾採用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乾、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製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
  • 【新疆是個好地方】尋訪·新疆瑪仁糖傳奇(上)
    色香味俱全的新疆「切糕」(記者羅成攝)        央廣網和田7月27日消息(記者羅成)在新疆的巴紮上,經常可以見到推著平板車的維吾爾族賣切糕的師傅,車上載著自己動手做好的大塊「切糕」瑪仁糖,有白色的、褐色的
  • 張田勘:切糕——瑪仁糖的前世今生
    12月3日湖南岳陽警方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警情快報:「村民凌某在購買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時,因語言溝通不暢造成誤會,雙方口角導致肢體衝突引發群體毆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輕傷,損壞核桃仁糖果約16萬元。加損壞的摩託車和受傷人員共計20萬。該微博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隨後警方出面闢謠,此時切糕已經成為街頭巷尾討論的話題。
  • 紮實的用料,甜蜜的口味,這就是新疆的瑪仁糖
    而切糕作為新疆非常經典的一款傳統食物,自然不能不說了。紮實的用料,加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外觀,切糕在新疆人的眼中,一直是非常受到歡迎的一種美味。不過,切糕說是糕點,實際上用糖果來形容才最為正確。因為你在它的製作過程中,根本就沒有用到任何一種澱粉。切糕的另一個名字又叫做瑪仁糖,這是當地人的叫法。而瑪仁糖的背後,則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美好故事。
  • 「切糕王子」千裡賑災:怕新疆因恐怖分子遭誤解
    經過40多個小時的跋涉,長途奔波1200多公裡,歷經湖南、貴州、雲南三省,「切糕王子」新疆小夥阿迪力載著一萬斤切糕,於7日下午抵達魯甸地震龍頭山鎮災區,把一塊塊切糕遞到了受災群眾的手中。「小朋友來吃一塊切糕吧……大娘快來嘗嘗切糕……」阿迪力熱情招呼著身邊的村民。  見到阿迪力走來,一位老漢好奇地問:「小夥子是新疆人吧?也過來救災了,謝謝你。」阿迪力打開箱子,將兩塊切糕送到老漢手裡,「大爺,吃切糕,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阿迪力發著切糕,一位名叫馬貴蘭的回族大姐一把拉住了他。
  • 新疆特色「瑪仁糖」,製作過程講究繁瑣,但在當地可以放開吃
    新疆特色「瑪仁糖」,製作過程講究繁瑣,但在當地可以放開吃在地大物博的中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產,所以各地的飲食也有差異,就拿傳統小吃來說,每個地方的小吃就各具特色了。今天小優要說的是,新疆特產瑪仁糖,俗稱切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資訊|紮實的用料,甜蜜的口味,這就是新疆的瑪仁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紮實的用料,甜蜜的口味,這就是新疆的瑪仁糖新疆當地的獨特晝夜溫差,造就出了不少香甜多汁的瓜果蔬菜。這也讓新疆人民的生活,每天都充滿了幸福和甜蜜。這種甜蜜就像在夏天的時候,喝了一杯雪山上的泉水,這種幸福,就像在戈壁灘上發現了一片青蔥翠綠的綠洲一樣。不過,說起新疆人的幸福,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新疆的美味糕點了。紮實的用料,加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外觀,切糕在新疆人的眼中,一直是非常受到歡迎的一種美味。切糕的另一個名字又叫做瑪仁糖,這是當地人的叫法。而瑪仁糖的背後,則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美好故事。
  • 從「瑪仁糖」看美拍究竟在做什麼
    瑪仁糖,一種維吾爾族特色食品,選用核桃仁、糯米、葡萄乾、玫瑰花等原料同甜菜糖熬製而成,蒸熟後以重物壓蓋兩天水分溢出即成。又因出售時一般用刀從大塊瑪仁糖上切下小塊,因此也被稱為「切糕」。至於長遠的角度,我們先來酌一杯小酒,嘗嘗」切糕「的味道,看看人們對切糕態度轉變,再來對美拍做一番評判。2012年,「天價切糕」事件無疑是微博上最火熱的話題之一。自此以後,國民對推著三輪車賣切糕的漢子或多或少都含有一種畏懼心理,看見切糕總會不自覺掂量掂量兜裡那點小資產能買幾斤幾兩,甭管您有錢沒錢,一般都是避而遠之的。這種情景可以說一直持續到今年5月,切糕上鏡《舌尖2》。
  • 在烏魯木齊這些地方,可以吃到正宗瑪仁糖(俗稱切糕)
    首先糾正一下,那種美食真正的名字叫瑪仁糖,最有名的是和田地區墨玉縣出的「阿布丹」。烏魯木齊大型超市有賣,烏魯木齊市天津路科學院後門那裡有個「阿布丹」的直銷店,你可以去看看。(為了服務粉絲,直接免費廣告了!)另外,山西巷、二道橋都有賣,南門馬氏巷子漢騰格里清真寺旁邊、紅山正門,也有人在賣,你若時間允許,可以去看看。
  • 新疆切糕為什麼賣那麼貴?看看原料和製作工藝,你還覺得貴嗎?
    被「天價緋聞」耽誤了的新疆切糕,原料工藝講究,貴有貴的道理說到新疆切糕,很多朋友肯定都不會陌生。在前幾年,很多城市的街頭都會有這樣一副場景,戴著小帽的新疆大叔,手裡推著自行車,車上放著一大塊切糕,五顏六色的切糕看起來十分誘人,但很少有人會上前買切糕,大多數人會選擇敬而遠之。
  • 大叔賣了20年陝西「切糕」,一大塊先切再蒸,吃著酸甜可口
    大叔賣了20年陝西「切糕」,一大塊先切再蒸,吃著酸甜可口說到切糕,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是新疆的特色小吃吧,當地人也叫做瑪仁糖,是用葡萄汁熬成糖漿再混合各種堅果做成的小吃,吃起來香甜味十足。不過這切糕可不僅僅指的是新疆瑪仁糖哦,其實在中國各地一些需要用刀切成小塊的糕點都可以叫做切糕,像在陝西武功縣就有一種特色切糕了,跟新疆的瑪仁糖可是截然不同的。
  • 新疆切糕製作過程,看完你們還覺得貴嗎?
    他們的族內盛產一種家喻戶曉的傳統甜點,這道甜點的主要組成就是葡萄汁,核桃仁,葡萄乾,巴達木等各種堅果,將幾十公斤的葡萄擠出汁水,倒入大鍋裡面熬煮最後只能煮出三分之一的葡萄汁原漿,然後與各種」烘烤「過的堅果混合攪拌,這道甜品在當地有個非常響亮的名字」瑪仁糖「也就是我們大家都悉知的新疆切糕。新疆切糕作為一種熱量極高的美食,同時也是當地人民最重要的熱量來源之一。
  • 新疆切糕為啥沒人買了?網友自己製作切糕總花費告訴你成本價
    今天我們要說的美食就是新疆的切糕。我們要知道新疆的切糕確實是美味的,但是價格卻是很高的。很多人在買切糕的時候,總是當了一個冤大頭。說起切糕。可以說在那個地方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看著切割也是非常的好吃。是經不住誘惑就去購買了一款,但是得知價格之後就傻眼了,因為一塊就要200多。讓他們看著賣切糕,很強勢的樣子,很多人都是把錢付了完事。
  • 為什麼大街上賣切糕的人都看不到,原因很簡單,網友:敗給現實
    如果大家平時有細心觀察生活的話,應該知道:大家小時候經常見到的那些好吃又特別的小吃好像都不見了,街邊賣特色小吃的小攤販兒也不見了蹤影。在眾多消失的小吃中,就包括前幾年臭名遠揚的新疆切糕。如果大家吃過新疆切糕的話應該知道:雖然新疆切糕的外形並不出眾,但它的口感味道卻十分特別,這種切糕不僅很好吃,而且極其扛餓。
  • 曾經風靡一時的新疆切糕,現在怎麼樣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新疆切糕,現在怎麼樣了?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其中不乏一些特色美食,尤其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更是有著一些獨特的地方美食,比如說在新疆地區就有不少的特色美食,新疆拌麵、新疆烤包子、新疆大盤雞,還有新疆切糕等等。在這幾種新疆美食中,相信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新疆切糕了。
  • 繼新疆切糕後,這個「地方小吃」也慘遭迫害,特色美食都怎麼了?
    繼新疆切糕後,又一「地方小吃」被敗壞名聲,特色美食都怎麼了?不少人去旅遊都會吃一下當地特色小吃,因為美食文化是當地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而去不同地方吃不同美食。最著名的就是新疆切糕,這切糕就是瑪仁糖,是維吾爾族的特色小吃,以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葡萄乾,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和棗等原料熬製出來的特色食品,但卻在全國推廣的時候成為「坑爹食物」,以天價切糕而為大家所知道。但除了新疆切糕,還有一個特色小吃也被弄壞了名聲。這個倒黴的特色小吃是天津的大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