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漫步在莫斯科紅場,哼唱著「喀秋莎」

2020-12-12 丈量看世界

前言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每當這首《喀秋莎》響起,總不自覺地哼唱。相比較俄羅斯的旅遊熱度而言,俄羅斯的歌曲在中國流傳更為廣泛。幾年前,中國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參加勝利日閱兵,唱響《喀秋莎》令外軍激動不已,引得一片鼓掌歡呼。

紅場位於莫斯科的市中心,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1990年,莫斯紅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俄語裡是「美麗的廣場」之意, 是俄羅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大型慶典和閱兵活動之處。這裡曾發生過載入史冊的紅場大閱兵,1941年,當德軍距莫斯科只有25公裡的時候,史達林為了鼓舞士兵的士氣,毅然決定閱兵。蘇聯紅軍靠這種精神信念,保衛了莫斯科 。

紅場的四面分別是克裡姆林宮、 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古姆百貨、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沿著特維爾大街走到紅場區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國家歷史博物館。這座紅磚銀頂的建築體現了19世紀70年代典型的俄羅斯建築風格。博物館正式建立於1872年由皇帝亞歷山大二世的個人法令下,並於1883年開放給公眾。

面前這座雕像是朱可夫青銅雕像,朱可夫是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雖然功勳卓著的朱可夫元帥對蘇聯的衛國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朱可夫一直沒有和史達林搞好關係。朱可夫不可言喻的一生:從萬人敬仰的元帥到被打入冷宮的「囚徒」。

通過伊比利亞拱門(也叫耶穌復活門)進入紅場,晚上的時候這裡的入口會關閉。拱門前邊就是莫斯科道路0公裡標誌,站在圓圈上,就代表你就站在了莫斯科的中心。

馬牙石的地面上有一個大大的銅製圓圈,圓圈的中央是一個小的銅製的圓圈,四周圍繞著是一行字:РОССИЙ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УЛЕВОЙ КИЛОМЕТР АВТОДОРОГ。АВТОДОРОГ 是「公路」的意思;НУЛЕВОЙ 是「零」的意思;КИЛОМЕТР 是「公裡」的意思。

進入拱門後先映入眼帘的是喀山聖母大教堂為紀念1612年擊退波蘭軍隊入侵而建,原來的教堂已經在1936年被史達林下令拆除,目前的建築是1993年重建的,具有俄羅斯東正教典型的建築風格。

聖瓦西裡升天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是俄羅斯東正教堂,顯示了16世紀俄羅斯民間建築藝術風格。這是一座為勝利而建的教堂,是伊凡四世為紀念戰勝喀山汗國而建。有個傳說故事,伊凡四世下令刺瞎建造教堂的建築師,以使其無法到其他地方建立類似教堂,但後來真實情況是建築師又建造了天使報喜大教堂等建築,所以傳說依舊只是傳說。

關於「洋蔥頭頂」 的傳說講的是在戰爭中,俄羅斯軍隊由於得到了8位聖人的幫助,戰爭才得以順利進行。為紀念這8位聖人才修建了這座教堂,8個塔樓上的8個圓頂分別代表一位聖人,而中間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則象徵著上帝的至高地位。但真實的寓意是在東正教虔誠的信眾眼中就如果一支支蠟燭,每個祈願伴隨著火焰傳達給上帝。

前面的雕像是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1611年至1612 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

列寧墓墓頂是平臺,平臺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臺,每當重要儀式時,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1994年,列寧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寧墓後面的城牆還安置著重要歷史人物的12塊墓碑,例如:朱可夫、高爾基等。

古姆國立百貨商店(GUM)是1921年由列寧下令建造完成,建築共三層,極具歐洲古典風格。幾乎來紅場的每一位遊客又都會去逛到國立百貨商場,我也不例外。

古姆百貨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一樓的冰淇淋,100盧布一個,推薦香草,藍莓,黑加侖的味道,只有開心果味道吃不慣。

結語

雖然紅場面積並沒有期待中那麼大,但這裡是見證歷史的地方,當你站在紅場,耳邊再次唱起熟悉的《喀秋莎》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歡迎評論區留言。關注丈量看世界,交流旅遊故事。

相關焦點

  • 再一次,解放軍在紅場閱兵彩排時唱起了《喀秋莎》
    再一次,解放軍在紅場閱兵彩排時唱起了《喀秋莎》 2020-06-19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俄羅斯閱兵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再唱喀秋莎!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俄羅斯的紅場大閱兵改在6月24日舉行。除了俄羅斯的部隊接受檢閱之外,此次閱兵也邀請了許多其他國家的軍隊加入。中國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毫無意外在今年收到了紅場閱兵的邀請。而中國解放軍也派出了三軍儀仗隊前往莫斯科,經過彩排之後代表中國參加部隊檢閱。
  • 俄羅斯之旅散記(之三)—-漫步莫斯科紅場
    俄羅斯之旅散記(之三)                        ——漫步莫斯科紅場    對於中國遊客——特別是老年遊客來說,克裡姆林宮、紅場、列寧墓這些專有詞彙(現在叫景點)並不陌生。五十年代(含六十年代初)的中學生都讀俄語,也許還可以依稀記得這些神聖的俄文單詞。
  • 新民晚報數字報-淚光裡用俄語唱起《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莫斯科紅場,參加勝利日閱兵夜間彩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官兵伴著軍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正步踏過紅場的青石路。  那一刻,俄羅斯觀眾沸騰了。歡呼,喝彩,隨著節奏拍手,伴著旋律哼唱。不少人舉著手機拍攝,聚光燈下,五星紅旗指引的中國軍人是耀眼的明星。
  • 中國三軍儀仗隊閃耀莫斯科 俄語《喀秋莎》唱哭全場
    原標題:中國三軍儀仗隊閃耀莫斯科:隊員平均身高1.88米 彩排時用俄語高唱名曲《喀秋莎》穿越紅場之後,中國方隊可謂「一鳴驚人」。儀仗隊國旗手張洪傑說,能在俄羅斯土地上唱響兩國人民都熟悉的俄羅斯民歌,感到十分自豪。中國軍隊第一次在阿拉比諾訓練場唱起《喀秋莎》的時候,旁邊的52個受閱方隊全都震驚了,隨即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便一起唱了起來。讓張洪傑感到意外的是,這些並未經歷過二戰的年輕人唱著唱著都掉下了眼淚。被這種熱烈的氣氛所感染,中國士兵們的眼睛也溼潤了。
  • 到俄羅斯,吃民俗餐,參觀紅場,聽俄羅斯大爺唱喀秋莎
    我們這個大爺旅遊團,大都在中蘇友好的氛圍影響下長大,深受往昔紅色文化薰陶,對前蘇聯這個曾經的「老大哥」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感。去俄羅斯不僅僅是遊玩,更意味著了解為中國人民所熟知的前蘇聯,並追尋更多中蘇人民革命戰鬥中的歷史記憶。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我們便被帶到了一個民俗餐廳。
  • 視頻|解放軍儀仗隊紅場彩排齊聲高唱《喀秋莎》
    視頻|解放軍儀仗隊紅場彩排齊聲高唱《喀秋莎》
  • 三軍儀仗隊亮相莫斯科紅場!
    @中國新聞網平均身高186,平均年齡20歲……這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6月24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活動,超過14000名士兵、234件武器裝備和75架飛機參加此次閱兵。
  • 期待盛大的紅場閱兵,我軍儀仗隊彩排為什麼會選唱《喀秋莎》?
    5月2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宣布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紅場閱兵將於6月24日舉行,並命令俄羅斯國防部開始進行閱兵的各項準備。屆時將有1.4萬軍人參與此次閱兵儀式,同時政府還邀請了19個國家的軍人來參與此次閱兵,共計將有6.4萬人參加這次盛典。紅場早在6月14日即開始了彩排,到正式慶典已經沒幾天了,小編我也正拭目以待。為什麼會選擇在6月24日這一天舉行閱兵呢?
  • 中國第一門面擔當亮相紅場!三軍儀仗隊用俄語齊唱《喀秋莎》刷屏
    在今年的俄羅斯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紅場。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的視頻一下子刷屏了,被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之一,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
    紅場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比天安門高,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之一,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紅場閱兵中,我們的三軍儀仗隊憑藉出色的表現於一曲《喀秋莎》,成了其他各國儀仗隊偶像呢。雖然紅場的國際知名度遠大於中國的天安門廣場,佔地規模卻不可同日而語,只有天安門廣場的五分之一大。天氣雖冷,但乾淨透明,紅場是各國遊客最集中的地方,什麼膚色都有,大家都不懼嚴寒,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個個沉浸聖誕過年節日的氣氛中,紅場上成了歌舞的世界、歡樂的海洋。我發現,這裡獨特的地面,全部由未經細緻打磨的條石鋪設而成,讓整座廣場的氣質顯得格外古老而神聖。
  • 莫斯科,漫步紅場的人文景觀
    紅場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廣場,也是俄羅斯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如今是市民及遊客休閒的場所。這不,廣場邊還在舉行南瓜節,色彩鮮豔的各式南瓜,也妝點著紅場邊的街道。克裡姆林宮紅牆外的亞歷山大花園,是一個市民公園。無名烈士墓,就在這座花園裡。
  • 中方入場曲《喀秋莎》傳奇史
    演唱《喀秋莎》(圖片來源於網絡)2015年5月4日夜莫斯科閱兵式彩排,應邀來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官兵,伴著軍樂,用俄文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Катюша),正步走過紅場不少紅軍戰士聽完這首歌,竟然給「喀秋莎」寫起了情書,有個紅軍小戰士給「喀秋莎」寫道:「假如一顆流彈飛向遠方,我的親人,請不要憂傷,告訴人們我犧牲的真相。」還有人創作了歌曲《喀秋莎》的續篇,「喀秋莎」逐漸成為衛國戰爭時期蘇聯紅軍官兵的精神支柱,難怪莫斯科文學博物館裡,珍藏著一段當年文藝界對《喀秋莎》的評價,其中寫道:「我們都愛喀秋莎寶貝,我們愛聽她唱歌,她讓敵人聞之喪膽,朋友勇氣倍添。」
  • 莫斯科「紅場」——絢麗與歷史的見證
    很值得慶幸的是,我這次的目的地,是莫斯科,這是我嚮往的地方。突然想看看,莫斯科的月亮是否與中國的月亮的相似,還是有些不同,也想看看外國的月亮是不是會有些異域風情,這促使著我,趕往莫斯科。我想看看莫斯科的別致,絢麗。第一站,便是莫斯科的紅場。
  • 跟安徽商報遊紅場,逛冬宮夏宮,體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紅場  紅場、伏特加、伏爾加河、克裡姆林宮,《三套車》、《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些來自「戰鬥民族」的符號,或多或少會觸動不少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蘇俄情結。9月,絢麗的秋葉將會把這個擁有世界上最大國土面積的國度變得別有一番韻味,那就跟上安徽商報的腳步,直飛莫斯科,去古老而神聖的紅場見證歷史,去伏爾加河邊欣賞兩岸明媚的風光,再逛逛託爾斯泰筆下那風景如畫的「俄羅斯金環小鎮」。
  • 莫斯科紅場大閱兵:你需要知道哪七件事?
    此後,每年的5月9日「勝利節」成為法定節日,蘇聯都在紅場舉行慶祝和閱兵活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等原聯盟成員,保留了5月9日的勝利節並組織慶祝儀式和閱兵活動。近幾年,逢11月7日莫斯科市政府也自行組織紀念活動,當然是紀念莫斯科保衛戰和1941年的閱兵式,只組織一小部分軍隊和準軍事單位進行閱兵活動。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每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的紅場閱兵。
  • 蘇聯歌曲喀秋莎中俄文歌詞試聽 中國與喀秋莎的情緣
    喀秋莎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當戰火洗禮過的《喀秋莎》再次盤旋紅場,中俄兩國人民都忍不住落淚。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70周年閱兵式在紅場舉行。此次「俄羅斯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有約1.6萬人參加,194件裝甲裝備亮相,143架固定翼機和直升機掠過紅場上空。
  • 紅場閱兵解放軍霸氣出場!俄網友:中國軍人閱兵式宏偉,氣場太強
    圖為紅場閱兵儘管俄羅斯的疫情仍然嚴重,全國已經超過55萬例確診,莫斯科已經超過20萬例,但俄羅斯依然堅持要舉行勝利日閱兵。日前,俄軍在首都莫斯科紅場舉行了閱兵式的首次夜間彩排,有234臺重型軍事武器裝備,其中20多臺新裝備首次亮相。6月20號,舉行最後一次紅場閱兵式的合練。莫斯科市民興奮的湧上街頭觀看參加閱兵的軍人方隊和武器裝備。看來,莫斯科的市政當局要頭疼了。不過軍事迷們最熱門的話題,依舊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已接受到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邀請。俄方為即將到來的紅場閱兵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
  • 世界盃開賽前,我們仔細研究了莫斯科紅場為什麼叫紅場!
    紅場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紅場」。紅場開始生活成一片貧民窟,一個木屋小屋聚集在克裡姆林宮牆下,那裡收藏著一批販賣小販,罪犯和醉酒者,他們的地位讓他們遠離中世紀城市的官方界限。
  • 俄羅斯之,莫斯科紅場列寧墓
    我們參加了 北歐 四國 ,即 芬蘭 、 瑞典 、 挪威 、 丹麥 ,及 俄羅斯 和 德國的旅行團……按照行程我們在 莫斯科 的時間只有一天,遊覽完新聖女公墓,馬上要趕往紅場。紅場、克裡姆林宮在莫斯科 市中心,也是各種的堵車、限行、禁止停車,尤其是南側更是大堵……經過長時間的等待,車子終於衝過堵點,我們在閉館前最後一批進入列寧墓,導遊小W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列寧墓位於紅場西側,克裡姆林宮的東牆外。墓由紅色花崗巖和黑色 大理 石建造,是半地下式。墓頂是一個平臺,供領導人節日檢閱指揮用,兩側是萬人觀禮臺,如同天安門兩側的觀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