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每年的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因為在這一天零時德軍在柏林正式籤字投降。紀念日俄羅斯一般都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然而今年有些意外,因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改時。5月2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宣布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紅場閱兵將於6月24日舉行,並命令俄羅斯國防部開始進行閱兵的各項準備。屆時將有1.4萬軍人參與此次閱兵儀式,同時政府還邀請了19個國家的軍人來參與此次閱兵,共計將有6.4萬人參加這次盛典。紅場早在6月14日即開始了彩排,到正式慶典已經沒幾天了,小編我也正拭目以待。
為什麼會選擇在6月24日這一天舉行閱兵呢?因為是有開始先例的,在德國籤署無條件投降書之後的1945年6月24日,蘇聯紅軍在紅場舉行了慶祝戰爭勝利大閱兵。這年的紅場閱兵,被稱為「最榮耀的閱兵」。
我國與俄羅斯是友好鄰邦,和戰鬥民族也是反法西斯戰爭的盟友,所以近年的紅場閱兵也會有我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身影。就在前天17日晚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在紅場彩排,齊唱《喀秋莎》的視頻盛傳網絡,被網友們譽為最帥氣的《喀秋莎》,戰士們高昂的氣勢令無數國人感到驕傲!
說到「喀秋莎」,一般會是俄羅斯姑娘的芳名,在二戰中還被命名為一件享譽世界的武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德國納粹則稱它為「史達林的管風琴」。
而我們解放軍選唱的這首《喀秋莎》是二戰時期蘇聯經典歌曲,這首歌見證了中俄兩國的友誼。這首歌雖然是蘇聯歌曲,卻在中國誕生。1938年發生了俄日張鼓峰衝突事件,正值我國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產生了創作靈感,寫出了這首戰地詩歌《喀秋莎》。之後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將詩歌譜成了歌曲,由知名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迅速傳遍蘇聯大地。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愛國歌曲意義非凡,一直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