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類臺灣民眾寄希望於大陸,此話怎講?

2020-12-14 你不知道的臺灣

近日,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率訪問團訪問大陸,期間他提出「有三類臺灣民眾現在寄希望於大陸」。鬱慕明說,過去大陸說「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但現在「臺灣人民寄希望於大陸」,「這個不能代表全部,但至少代表一部分臺灣人民的心意。」

那麼此話究竟怎講?

鬱慕明解釋,寄希望於大陸的這部分臺灣民眾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非常厭惡民進黨現在不僅僅「去中國化」,而且去南島「尋親」,根本把民族的根、臺灣歷史的緣切斷了。鬱慕明指出,所以這些臺灣民眾乾脆認為,與其一天到晚內鬥內耗,還不如寄希望於大陸。   

第二類是看到臺灣的內鬥和內耗,思考臺灣未來是什麼。他表示,最近大陸都在分享發展機遇,所以這些人覺得現在可以到大陸去念書、工作,拋開臺灣的煩惱到大陸來,寄希望於大陸。   

第三類是比較多數,他們對於未來統一以後能夠得到多少保障還是不夠了解,所以他們心理上非常期待大陸能夠有更明確的對臺政策。這部分民眾希望大陸對統之後未來怎麼走有更明確的政策。

馬英九時期,兩岸的發展是政冷經熱,大陸不斷向臺灣輸血,結果富裕了一部分人,而大部分民眾卻沒有感受到大陸紅利,隨著階層的進一步分化,臺灣人反而遷怒於大陸。

現在,自蔡英文上臺後,兩岸冰封,但出現了政冰民熱的現象,大陸真誠地對來大陸的臺灣民眾給予國民待遇,讓每一個臺灣人有感,恐怕到時候,鬱慕明的斷言也會成真。

相關焦點

  • 李文藝:「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若干新意
    李文藝認為,第一次張王會,大陸方面展現了誠意,為建立兩岸雙方的常態化交流機制,推動兩岸政治協商,在回應臺灣當局的現實治權方面邁出了關鍵步伐,王鬱琦以陸委會主委身份訪問大陸。如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對臺灣的政治定位合情合理的安排,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下,大陸對此有信心,也希望與臺灣當局取得進一步的共識。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臺灣民眾一直沿襲使用繁體字,所以繁體書籍以及是臺灣民眾的首選,不過近年來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也漸漸在臺灣受到了關注。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熱衷購買簡體字書籍,專門出售大陸簡體字書籍的書店更加同雨後春筍一般的湧現出來,那麼目前臺灣簡體字的書籍進口數量已經從原先一年16萬冊,增加到現在每年600萬冊,可以說發展是非常快速的。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當天,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臺灣當局採取這一措施對兩岸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熱情歡迎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並保證來去自由,盡力提供方便。10月15日,臺灣當局通過《民眾赴大陸探親辦法》,允許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親屬的民眾皆可以赴大陸探親,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個月。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的堅冰由此被打破。
  • 臺灣民間給大陸寄9萬口罩,竟全被蔡當局攔截
    但是在此關鍵時期,蔡英文政府卻讓蘇貞昌頒布了一項口罩禁止從臺灣出口的命令,而這個口罩管制便決定臺灣地區的經濟部門要對大陸進行將近一個月的口罩出口管制。這一舉動頒布出來,令很多民眾都表示不滿,民眾們都認為海峽兩岸應當是團結一家親的關係,而這種行為不應當是人道主義的措施。毫無底線!臺灣民間給大陸寄9萬口罩,竟全被蔡當局攔截。
  • 臺灣這樣看大陸帖子真相:民眾確實對大陸有誤解
    臺灣的電視媒體這樣誤導民眾,有人相信嗎?記者就此進行了了解。  臺電子媒體諷:「偏見、可笑和愚昧」  臺灣電子媒體東森新聞雲以《有錢人吃泡麵、真有馬勒戈壁……臺灣電視節目笑翻大陸網友》為題,對此消息進行了綜合報導,文中出現「大陸網友熱議著『灣灣』(臺灣人的暱稱)的偏見、可笑和愚昧」這樣的字眼。
  • 80歲的蔣緯國,代表家人第一次對臺媒吐露心聲:希望蔣介石移靈大陸
    由於早年在蘇聯有過吃苦經歷,他執政期間,一心為民,深受百姓愛戴。他辦的唯一一件錯事,就是提拔了李登輝。 蔣介石泉下有知一定會埋怨他兒子欠考慮,或許蔣經國自己都不會原諒自己的失誤呢。此話怎講?
  • 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 大陸民眾致電陳揮文:臺灣人很友好,希望兩岸能慢慢融合
    大陸軍機近來頻繁出沒臺海周邊空域,密集程度已經升高臺海危機。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揮文接受聽眾叩應(call in),一位去過高雄等地的大陸民眾表示,他希望透過時間去消除兩岸文化上的衝突,然後慢慢去融合。陳揮文在《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接受聽眾叩應,一位來自大陸杭州的沈先生表示,身為大陸人,能了解臺灣青年人對於「獨立」的想法,因為他們接受到的教育跟環境,決定他們對於「獨立」的看法。
  • 民辦學校小學頂呱呱,初中平常希拉,高中松垮散架,此話怎講
    民辦學校流傳一種說法,小學頂呱呱,初中平常希拉,高中松垮散架,此話怎講?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蹊蹺不成?民辦學校的一位資深教師,談起這個話題,倒也不是護犢子似的偏袒,而是開門見山的開誠布公,委實是教育界難得的一股清流。
  • 張志軍閩南語問候臺灣民眾:講得不標準,但心意真誠
    中新社桃園6月25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大家好……臺灣鄉親大家好。」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25日中午11時31分左右,自北京國際機場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85航班抵達臺灣桃園機場後,面對媒體用閩南語向臺灣民眾問候。這是近65年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訪臺。
  • 臺灣網購體驗差 大陸電商改變臺灣民眾消費習慣
    而海峽另一端的臺灣,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滲透力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究其原因,除了支付方式的技術支持不足之外,臺灣獨有的文化、民眾的消費習慣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願望  七成四臺灣企業希望通過電商拓展島外業務  跨境電商人才成搶手貨  與相對慢熱的民眾相比,臺灣政府、企業已然坐不住了。記者近日從臺灣1111人力銀行了解到,臺灣有三成五的企業運用了電子商務,而其平均業績便有了二成六的增幅。
  • 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觀感顯著好轉
    島內各界人士分析認為,中共十九大重申「兩岸一家親」,表達了對臺灣同胞的尊重,願意率先同臺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贏取臺灣民心方面無疑是成功的。經常往來兩岸的臺商,對於兩岸發展現狀有著最直觀的感受。資深證券經紀人王士誠近年來因為業務需要,多次前往上海等地,親眼目睹大陸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實地觀察,才會有正確的觀感。」
  • 資料:臺灣當局被迫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
    同時,蔣介石還在島內進行大量的「反共」、「仇共」、「滅共」宣傳,醜化祖國大陸的一切,在臺灣人們的心目中,祖國大陸成了恐怖的「匪區」,使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日深,大大加深了兩岸間的敵意與隔閡。在祖國大陸的努力推動下,臺灣當局在臺灣民眾強烈要求發展兩岸交流的壓力下,不得不於1987年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長達30多年的隔絕狀態開始打破。
  •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升高
    臺灣最新民調發現,對大陸有好印象的臺灣民眾比例正變得越來越高,願意到大陸求學、就業的年輕人,比例達到8年新高。島內媒體就此評論,民進黨當局冰封兩岸關係,卻擋不住大陸日益強大的影響力,也遮不住島內民眾探尋真相的眼睛。
  • 內地有6萬多個郵政網點提供直寄臺灣服務
    中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陳偉建)今天是兩岸「三通」直接通航通航的第一天,這次的通航意味著成本要節省,寄的郵件和包裹更快速,以前沒有通航的時候,是通過第三地過來,時間長,成本高。雖然兩岸關於郵政方面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5月份,大陸其實郵政送到臺灣的平信和掛號郵件,經過30年曲曲折折的不很順當。收信往往是7天,如果是包裹的話,可能要一個月。
  • 俄媒:蔡英文用日語發文感謝日本 遭臺民眾痛批
    原標題:俄媒:蔡英文用日語發文感謝日本 遭臺民眾痛批  東方網7月2日消息:俄媒稱,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其官方推特上的貼文引發眾怒。  俄羅斯衛星網6月29日報導稱,蔡英文的推文有何不妥之處?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表示,首先應當指出,蔡英文的推文讓許多網友深受刺激。
  • 臺民眾:蔡英文阻礙臺灣的發展
    三方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民進黨當局想通過「臺獨」獲得更多權力,大陸始終堅持與臺和平共處,美方巴不得雙方交戰、漁翁得利。戰爭不可預料的後果自1987年以來,兩岸民眾生活與經濟貿易等交流活動逐漸頻繁,30年來大陸始終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成為出口進口「雙」第一地區。不僅如此,大陸亦是臺灣商人投資和島民眾外出旅遊最多的地區。
  • 大陸民眾何時能到臺灣旅遊?
    「旅遊黃金周」裡,大陸有很多民眾選擇了出境旅遊。輿論普遍認為,大陸的旅遊市場成長迅速,值得關注。就在這個時候,大陸方面又出臺了促進開放民眾赴臺旅遊的措施,受到了臺灣旅遊業者的熱烈歡迎。現在大陸遊客赴臺旅遊可以說是萬事具備,那麼究竟還差哪陣東風呢?大陸的百姓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輕鬆地領略寶島的美景?就這些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來共同探討。他們是海峽旅行社總經理馮卓志先生和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謝鬱教授。
  • 臺灣民眾對大陸更添好感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民調,49%臺灣成年人對大陸有好感,與去年相比好感度增加,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形容「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  以往,臺灣社會對大陸的誤解之深,可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民進黨執政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增加
    作者 馬康莊    臺灣《聯合報》最近做了有關臺灣民眾對中國(大陸)觀感的民調:49%的受訪者對中國(大陸)民眾印象佳,比去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持負面觀感的人,由45%降為37%。對中國(大陸)政府的負面評價較去年大幅減少九個百分點,對中國(大陸)政府有好印象者,增加了近一成;超過40%。     正面印象有:大陸人積極、企圖心強、和善、率直豪爽、熱情親切、有同胞愛等。進一步作分析:曾經去過大陸的受訪者,有五成六對大陸人民留下好印象,四成九對政府觀感佳。比未到過大陸者,高出約十四到十八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