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同休等戚

2020-12-13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名叫費詩。原文如下: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自封為漢中王,派遣費詩前往荊州去宣布關羽被授予前將軍的任命。關羽聽說黃忠也被授予後將軍之職,大怒道:「大丈夫決不與老兵同在一個等級上!」不肯接受這一任命。

費詩對關羽說:「大凡能夠成就王霸之業的人,手下的人才絕對不止一個。以前蕭何、曹參與漢高祖劉邦年少時就是好友,而陳平、韓信只不過是在逃命期間才歸順過來的。論他們的等級和地位,韓信最高,但也沒有聽說過蕭何、曹參因此而心生怨恨。

如今大王因為黃忠一時之功而格外推崇敬重他,但在大王的心中,黃忠的地位又怎麼能與您相提並論呢?更何況您與大王一直是榮辱與共,關係密切,利害一致。我認為您不應該計較官位的高低,也不要在意爵祿的多少。我只不過是個小小的使者,奉命傳令的人而已。您不接受這一任命,我同樣可以據實復命。不過,我會對您的這種舉動非常非常惋惜,擔心您日後會後悔。」關羽大為感悟,立即表示接受前將軍這一任命。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費詩口中的「同休等戚」,意為同歡樂共憂患,比喻關係密切,利害一致。這也是由費詩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關羽為何會拒絕劉備對自己前將軍的任命?問題源自他對黃忠被授予後將軍這一任命上。在關羽的眼中,自己是劉備集團的元老,劉備闖蕩中原之初,他便不離左右,而黃忠僅僅是在劉備奪取荊州後才加盟的,並非劉備的嫡系。同時,關羽早年便聞名華夏,黃忠不過是在漢中之戰中一戰成名的,他在劉備集團的重要性也遠遠不如自己。因此,關羽打心裡就看不起黃忠。不過,這位令關羽瞧不上眼的黃忠居然被劉備任命為後將軍,與自己同在一個等級,這豈能是心高氣傲的關羽所能忍受的。故此,他非常氣憤,不願接受前將軍這一職務。

將黃忠任命為後將軍與關羽平級,這個任命剛剛出爐便引起了諸葛亮的擔憂,因為他非常清楚關羽的為人和性格,唯恐會引發蜀漢集團內部的不和。不過,顯然劉備更了解關羽,知道怎樣才能化解這一難題。因此,劉備非但沒有派遣諸葛亮前去荊州說服關羽,也沒有尋找一位與關羽關係密切的舊人前往荊州,而是派出費詩這樣一位同樣是中途加入劉備集團、官職不過是司馬的無名之輩前往。

費詩的方法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拼命地給關羽戴高帽子,奉承關羽。而關羽對這一套顯然非常受用。因此,這個連諸葛亮都非常頭疼的難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費詩解決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三國成語故事:足食足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年間,主人公是蔣琬。原文如下: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闢琬為東曹掾。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足食足兵」,意為糧食充足,武備修整。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論語顏淵》中的「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諸葛亮主政期間,蜀漢的經營大部分都匯集在丞相府中任職。這其中既有蔣琬、費禕,也有馬謖、張裔等人。為何蔣琬能脫穎而出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呢?
  • 三國成語故事:坐以待旦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三嗣主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東吳元興元年(公元264年),相關人物為司馬昭和孫皓。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司馬昭在這封信中提到的「坐以待旦」,意為坐著等天亮。多形容勤懇,也形容因心中煩躁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入睡。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尚書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司馬昭的這封信,寫於蜀漢帝國滅亡的第二年,司馬昭派大臣徐紹、孫彧帶著這封信來到江東來見孫皓。
  • 三國成語故事:強詞奪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發生在諸葛亮「舌戰群儒」期間,相關人物為諸葛亮和嚴畯。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嚴畯口中的「強詞奪理」,意為無理強辯,沒理硬說成有理。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謂是頭號主角。為了突出諸葛亮,作者改編或虛構了大量故事以豐滿人物,像「舌戰群儒」就是其中的一例。
  • 三國成語故事:揮灑自如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發生在諸葛亮拜祭周瑜期間,相關人物為諸葛亮和周瑜。原文如下:孔明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
  • 三國成語故事:以肉餵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時間大約在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前後,主人公是呂蒙。原文如下: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侮辱呂蒙的那位軍官口中的「以肉餵虎」,意為用肉去餵老虎,比喻白白送死。該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荀悅《漢紀高祖紀》:「今赴秦軍,如以肉餵虎,當何益也!」呂蒙這個人物,大家都非常熟悉曾先後兩次戰勝關羽並奪取荊州,可謂是繼周瑜之後東吳又一位智勇雙全的名將。
  • 三國成語故事:顏色不變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袁渙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主人公是袁渙和呂布。原文如下:劉備之為豫州,舉渙茂才。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袁渙面對呂布威脅時的狀態,叫做「顏色不變」,意為鎮定自若。這句成語在《三國志》中一共出現過八次。袁渙這個人物在漢末可謂鼎鼎大名,他的家族是東漢著名的「陳郡袁氏」,家族中出現過多位高官,父親袁滂就曾經擔任過司徒一職。袁渙早年以學問和人品聞名天下,無論是劉備還是袁術這樣的一方諸侯對他都是禮遇有加。
  • 趙雲真實的軍事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趙雲。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趙雲應對曹軍時的布置,叫做「偃旗息鼓」,意為放倒戰旗,停止擂鼓,比喻軍隊隱藏行蹤,不暴露目標。這也是首創於《三國志》的成語之一。該成語故事發生在劉備與曹操展開的漢中爭奪戰期間。
  • 曹操為何能解決將士的生理問題,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世說新語假譎》,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曹操。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根據這個故事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望梅止渴」,意為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劉義慶所撰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記載了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其中有關的曹操的故事也有不少,「望梅止渴」便是其中的一例。作者將這個故事放在「假譎」這一回目當中。
  • 一天一個成語故事之「開誠布公」
    大家好,我是不會寫文案的剪輯,今天是我們學習成語故事的第九天啦,感謝那些點讚和收藏的小夥伴們,也感謝那些悄悄看故事的小夥伴!( _)昨天我們學習的成語是「赴湯蹈火」,我們在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時,要有赴湯蹈火的勇氣!
  • 伴著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那些瞭然於胸卻不知道其背後故事的成語
    導讀:上一期,我們從安徽皖中的地方開始,講述了一些發生在安徽省內的成語典故。以前我們是跟著課本學習成語故事,現在我們可以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學習成語故事,在旅途中增長知識。來到安徽,我們就伴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安徽。
  • 諸葛亮令司馬懿佩服的地方在哪兒,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司馬懿。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司馬懿口中的「天下奇才」,意為當時非常罕見的具有奇特才能的人。這也是由司馬懿所首創的一句成語。上面介紹的這則成語故事,道盡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鋒史及戰績。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懸梁刺股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門閥與皇權:從東晉故事、看三國的權力格局
    我想從王敦與桓溫故事,來比對分析三國時代的「君主權力分配」。客觀上說,三國君主都在不同程度、受到類似困擾。即:豪強集團反對內部出現新的強勢君主,凌駕眾人之上。三國君主的活躍時期,便正處在「門閥崛起」的階段。三家的一系列政策,基本都圍繞著對「境內豪強」的拉攏與打擊。曹操與王敦、桓溫等人,在某種程度上有相似之處。尤其是彼時的權力結構,可以大抵視作「皇帝」、「門閥」與「新興強人」三家的微妙制衡。
  • 到蓬萊還得嘗嘗戚家宴,每道菜背後都有故事!
    但如果你到了蓬萊,那麼就還得去嘗嘗戚家宴。眾所周知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他是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小時候的課本裡,我們都學習了戚繼光的英雄故事。但並非所有人都知道,原來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而且蓬萊人根據戚繼光的事跡,還製作出了戚家宴,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那麼既然到蓬萊旅行來了,不得吃一頓戚家宴感受一下嗎?
  • 《飛哥戰隊》殺青 戚九洲譜寫抗戰傳奇
    戚九洲    搜狐娛樂訊 由著名導演曾曉欣執導的傳奇抗戰大戲《飛哥大英雄2》之《飛哥戰隊》近日順利殺青。該劇匯集戚九洲、袁文康、楊梓墨、王品一等偶像實力派聯袂出演,左小青、鄭曉寧、洪劍濤、劉濤等友情加盟。戚九洲劇中挑戰年輕鎖王王家將,表面油腔滑調,實則正直善良,最終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譜寫小人物傳奇抗戰的英雄讚歌。  《飛哥戰隊》講述國共聯合抗戰時期,既有一致抗日的同仇敵愾,又有國共雙方的鬥智鬥勇的故事。該劇是自《飛哥大英雄》收視與口碑雙豐收之後,全新班底打造的全新故事。
  • 鄉賢戚山鷹首度出散文集
    1958年,戚山鷹出生在巍山鎮八字牆村的一戶書香之家。爺爺戚明遠從東陽中學畢業後,一生以振興教育為己任,擔任過多所小學的教師和校長;父親戚英桃曾任南溪小學、吳寧二校校長,是當年縣裡最年輕的校長之一。學風濃厚的家庭氛圍,在戚山鷹心裡埋下了一顆熱衷於文學寫作的種子。  命運卻跟戚山鷹開了玩笑,迫使他在小學畢業時便輟學了。
  • 「中國故事」之《成語故事三》十一首演
    該劇是中國兒藝繼《成語魔方一》和《成語魔方二》後,又一以中國傳統成語故事為題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力作。該劇將於10月1日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連續7天的演出,用充滿童趣的方式,講述成語故事中的思維方法、行為方式,在歡聲笑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哲理。
  • 鄧艾真實的軍事才能如何,這則成語故事展露無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主人公是鄧艾,原文如下: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 成語故事:尋章摘句
    【成語】:尋章摘句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解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