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真實的軍事才能如何,這則成語故事展露無遺

2021-01-09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主人公是鄧艾,原文如下: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這個記載的大意是: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月,鄧艾率軍從陰平小道出兵。山路有七百多裡,罕無人至,每逢險峻之處則鑿山架橋,開闢棧道。沿途山高谷深,極為艱險,又因糧草供應不上,給養匱乏,全軍將士數次面臨絕境。鄧艾身先士卒,用氈包裹自身,翻滾而下,部下則依次攀樹緣崖,魚貫前進。

大軍先鋒進至江油,蜀軍毫無防備,守將馬邈投降。蜀漢護衛將軍諸葛瞻率部從涪縣回到綿竹,擺開陣勢等待鄧艾。鄧艾命兒子鄧忠等人從右路發動進攻,又派司馬師篡等人從左路發動進攻。鄧忠和師篡作戰失利,對鄧艾表示:「敵軍難以擊敗。」鄧艾大怒道:「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沒有什麼敵人是不能被擊敗的!」他對二人嚴加斥責,並要將其處斬。鄧忠、師篡立即返回前線,奮勇殺敵,最終將敵軍擊潰,斬殺諸葛瞻和尚書張遵,取其首級。魏軍乘勝追擊,到達雒城。後主劉禪派使者向鄧艾奉獻皇帝的璽、綬,並作降表,請求投降。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無人之地」,意為沒有人煙的地方。這也是由《三國志》作者陳壽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與蜀漢及東吳後期人才凋零的狀況不同,曹魏後期依然是人才輩出,這其中尤以鄧艾的表現最為搶眼。從上面介紹的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鄧艾不愧為智勇雙全的軍事家,其軍事才能堪稱一流,不僅作戰勇猛、敢於冒險,且治軍嚴謹,深受將士愛戴。面對鄧艾這樣的猛將,蜀漢帝國滅亡也就難以避免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趙雲真實的軍事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趙雲。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夏侯淵失敗後,曹操親自率軍來到漢中,將北山山下作為糧草囤積地,糧草多達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以將這些糧草奪過來,便率軍前往北山,趙雲則率部在後接應。不過,過了約定時間依然不見黃忠的蹤影,趙雲隨即帶著幾十名騎兵前去尋找黃忠。不料就在此時曹操大軍突然出現,其先頭部隊與趙雲遭遇。
  • 鄧艾:三國中的天才軍事家,為何結局悽慘?
    這一幕被路過的司馬懿看在眼裡,司馬懿覺得鄧艾應該是個不錯的苗子,打聽到鄧艾的身份後任命他做一個小官。脫離士兵隊伍後,鄧艾發現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比自己有文化,特意模仿古人挑燈夜讀。他的做法很快被當地一個大戶欣賞,大戶出資供他完成學業,資助他很多書籍、用品。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如何,司馬懿說了一成語,結果被啪啪打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原文如下: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 伐蜀大軍有三位統帥,鍾會鄧艾死於非命,另外一位命運如何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發生在伐蜀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董厥、姜維、鍾會和諸葛緒。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昭下令鍾會、鄧艾、諸葛緒等人率兵三、四十萬餘眾入侵益州,發動伐蜀之戰。姜維聞訊後,立即帶著廖化、張翼前往劍閣,與駐紮該地的輔國大將軍董厥商議對策。就在此時,諸葛緒率部進攻劍閣。姜維大怒,親自率部迎擊,將諸葛緒擊敗。諸葛緒的失利令鍾會非常惱怒,下令將其斬首。幸虧眾將求情,諸葛緒這才保住了性命,但卻因此被押往洛陽治罪。
  • 鄧艾奇襲陰平小道,為何無需鍾會同意,原來司馬昭有個特殊安排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發生在鄧艾、鍾會伐蜀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鄧艾和鍾會。原文如下:卻說鄧艾出轅門上馬,回顧從者曰:「鍾會待吾若何?」從者曰:「觀其辭色,甚不以將軍之言為然,但以口強應而已。」
  • 鄧艾滅蜀後被鍾會設計陷害的經過,還原鄧艾之死的真相
    《三國志·鄧艾傳》載: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有識者笑之。這段話意思是,鄧艾滅蜀後洋洋得意,對蜀漢士人們說:「你們大夥多虧遇見的是我,所以才能安享太平。
  • 鄧艾能夠滅了蜀國,僅僅是因為用了這一計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司馬昭執政時想一舉滅掉蜀國,遂派出三路人馬,鄧艾和諸葛率各統領三萬,鍾會統領十萬分路出擊蜀國,魏軍的攻勢很兇猛,接連獲勝攻下了蜀國的很多城池,鍾會在匯合了諸葛率的軍隊後,直逼蜀國的要塞劍閣,蜀軍的統帥姜維憑藉著劍閣險要的地勢,頑強的抵住了鍾會的大軍。
  • 三國後期最猛的鄧艾 鍾會 姜維竟死於一書生之手
    但要說三國後期還「倖存」了多少牛人,能端上檯面的,也就鄧艾、鍾會、姜維三人了。他們被稱為「後三國三傑」。但這「三傑」,卻無一例外地死在一個名叫衛瓘的書生手裡。看了這個故事,你還會感嘆「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嗎?
  • 成語故事:草長鶯飛
    近義詞:鳥語花香,春暖花開 反義詞:萬物凋零 // 成語故事 // 成語出自於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後來多用「草長鶯飛」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 三國猛將鄧艾(上):先「不惑」,後「而立」的男人
    某天鄧艾放牛路過潁川時,瞻仰了前太丘長陳寔的墓碑,見碑上刻著「文為世範,行為世則」這兩句話,他深有感觸,便立志將來也能像陳寔一樣,被後人銘記,成為後世典範,於是給自己起名為範,字士則。後來由於同族中有人也叫範,鄧艾才改名為艾,字士載。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尚且稀缺,記錄文字的竹簡、布帛、紙張更是稀缺,一般老百姓接觸不到。
  •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八回,發生在伐蜀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諶、劉禪和鄧艾。原文如下:(劉諶)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鄧艾今陰平小道突入漢中,令蜀漢君臣猝不及防,不僅城池連連失手,就連後主劉禪派去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也在與鄧艾的交鋒中陣亡。劉禪大驚失色,與群臣商議對策。此後,劉禪接受了大臣譙周的建議,決定向鄧艾投降。北地王劉諶苦苦相勸,卻無法改變劉禪的心意。最終,劉諶在祖廟自盡,劉禪開城投降。至此,蜀漢帝國滅亡。
  • 鄧艾滅掉蜀國功高蓋世,堪稱一代名將,為何卻身死族滅?
    鄧艾經過實地調查後,在這一帶興修水利,墾闢荒野,很快達成。不久文欽掀起叛亂,鄧艾帶兵平叛,大勝而歸。蜀國數次進犯,鄧艾數敗之。蜀國的名將姜維一生數次與鄧艾作戰,基本都落於下風。屢獲軍功的鄧艾很快升為關內侯,這是一般出身的武將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不久匈奴作亂,鄧艾上書諫言採取分而化之的策略,使匈奴不戰自亂。然而,鄧艾在政治上卻十分幼稚。
  • 成語背後的故事:王戎篇——竹林七賢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瑰寶,很多來源於古代的歷史故事或典故。如果能熟悉一個成語,就能了解一段歷史,知曉一個故事。宴會上的祝酒詞經常有從一到萬的成語貫口:一帆風順、二龍戲珠、景元四年(263年),鍾會、鄧艾等率軍伐蜀,鍾會在出師前過往與王戎道別,詢問王戎有什麼滅蜀的計策。
  • 此人首創一成語,揭露當年事實真相,為滅蜀名將平凡昭雪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西晉泰始三年(公元267年),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議郎段灼,一個是早已被殺的曹魏名將鄧艾。原文如下: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
  • 為保住性命,劉禪採用特別方式投降,一成語道盡醜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後主劉禪。原文如下: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輒依鄧禹故事,承制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禪派人捧著皇帝的印璽,寫信給鄧艾請降。
  • 司馬昭與鄧艾關係微妙,其專擅之舉引發司馬昭懷疑,導致最終的悲劇
    與大多數曹魏大臣不同,鄧艾的出身非常低微,本是襄城典農屬下的部民,是司馬懿發現了他的才能,闢其為掾,鄧艾才得以步入仕途,其後無論是開闢淮南的屯田,還是在關隴抗衡姜維,鄧艾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 另一方面,鄧艾是司馬懿所提拔的人物,他在年輩上要長於司馬氏兄弟,他與司馬氏兄弟的關係自然無法像與之年齡相仿的鐘會、賈充那樣親近。而在鄧艾功業已著的情況下,如何來駕馭這些司馬懿時代的老臣,也是司馬氏兄弟所要考慮的問題。
  • 鄧艾為什麼必須死?毋丘儉諸葛誕覆轍在前,鄧艾竟然毫無察覺
    鄧艾在滅蜀之戰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運氣。但是他要死,這是肯定的,無論滅蜀之戰是否能夠成功,司馬昭都會搞死鄧艾,這是必然的。因為關中地區在地理上和中原是兩個板塊,只有潼關這一條主要的大通道保持聯繫,從南陽走武關進入關中都是山路,不大好走。
  • 此人是伐蜀大軍統帥之一,先後得罪鍾會和鄧艾,卻因禍得福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發生在劍閣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鍾會、鄧艾、諸葛緒和姜維。故事梗概如下:蜀漢輔國大將軍董厥聽說魏軍大舉入侵,連忙率領二萬兵馬在劍閣下寨。兩人見面之後,鍾會提出應該儘早拿下劍閣,但鄧艾卻提出率部經陰平小路直取德陽亭及奪取成都的作戰計劃。鍾會當面表態支持鄧艾的這一計劃,但在鄧艾離開後卻對部下表示,陰平小路皆為高山峻岭,只要蜀軍守住險要之處並切斷鄧艾的退路,鄧艾將活活餓死。鍾會下令,集中全力向劍閣發動猛攻。
  • 鄧艾為什麼能以2000餘人滅掉蜀國?
    結果雖然鍾會順利攻下漢中,但他們的計劃被姜維識破,姜維知道漢中失守的消息後,沒有和鄧艾的軍隊糾纏,直接繞過鄧艾千裡奔襲劍門關而來,姜維率領蜀軍主力,依據劍門關的天險,成功將鍾會的八萬大軍阻擋於關外,寸步難行。魏國大軍在劍閣前被擋住一個月後,糧草不濟,準備退軍。就在此時,鄧艾大膽的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走左儋道進攻綿竹」的大膽計劃。
  • 成語故事《鵬程萬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故事,簡單複述成語的主要內容。2.理解成語的本義和比喻義,從成語中感悟人物品質,明白成語中所蘊含的道理。短短幾個字,凝結著中華人民幾千年的智慧,難怪說中華成語是我國璀璨的文化瑰寶。學習成語故事,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歷史典故,通達事理,還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你的語言和文章錦上添花、蓬蓽生輝!2.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些成語,你有什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