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到月球上去?月球上有什麼?

2020-12-12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然天體,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從文人墨客的詩篇中,還是現代科學意義上對於地球的重要影響,它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天體,但人類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去月球上,特別是地球上到處都在戰爭,好多地區都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把錢花在虛無縹緲的月球上,到底是為了那些冠冕堂皇理由掩飾下的一己私利,還是具有真正偉大的意義?

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實科學家最懂得如何去要經費,畢竟課題的持續研究需要大把的銀子支持,因此玩得最溜的科學團隊總是會販賣各種焦慮,甚至比現在的自媒體標題黨有過之而不及!比如:

月球上隱藏了太陽系起源的秘密這理由高大上不?全球一窩蜂的湧上月球是去找太陽系起源秘密的,另納稅人無不肅然起敬,趕緊乖乖地掏出錢來無條件的支持登月!不過這個理由確實也說得過去,畢竟地球上的因為存在水汽循環的強大風化作用,而且地殼地幔同樣也在循環,太多的秘密可能就被封印在地球這個超級大熔爐裡了,儘管也能找到蛛絲馬跡,但總是覺得月球上更容易些。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45億年來,除了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以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後光顧月球的一些探測器與阿波羅登月僅有幾處人類活動痕跡外,月球上估計就只有外星人去過了,因此它保留了太陽系誕生初期最原始的資料!

人就是容易吃飽了沒事幹追溯自己的過去,更想洞察自己的未來,所以月球這個梗人類是繞不過去的,即使就只有一個起源的秘密人類就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月球上隱藏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氦三幾乎無限能源核聚變是人類最不懈追求的,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折騰出託卡馬克以來,人類在核聚變領域已經浸淫了一個甲子不止,但到現在為止連個屁都沒放出來,各國投入的資金卻已經高達上千億美元,而且還折騰了好幾個:

磁約束核聚變:包括託卡馬克和仿星器慣性約束核聚變:雷射聚焦點火裝置聽起來絕對能讓人激動到睡不著覺,但其實八字還沒拿一瞥呢,而且我們用的還是最最簡單的,在比結合能曲線要求最低的氚氘核聚變,雖然說氘在海水中取之不盡(0.02%),氚也可以用聚變的中子轟擊鋰-6產生,或者在裂變堆中製造,但其實各位要知道的是,聚變堆中的氚回收極其困難,裂變堆中氚生產成本極高,每公斤超過三千萬美元,我們即使造出來,也是個超級昂貴的大玩具!

而且還有討厭的中子輻射導內壁嬗變,所以未來是削尖腦袋要高氘和氦三或者氦三和氦三的聚變,因此人類將眼光放到了月球上!因為氦三其實就是太陽的質子鏈反應中的氘和氕聚變的產物,會隨著太陽風擴散整個太陽系空間中,因為離子帶正電,還有大氣層,因此這兩類行星幾乎撈不到好處,但水星和月球明顯沒有,所以它們的接收到的量是最多的,可惜水星太遠,所以深諳厚黑學的人類就只能去月球啦!

但問題是,最簡單的氚氘聚變都搞不定,未來的氘和氦三反應將更為困難,氦三和氦三則更困難,也就是說,我們去月球上找了個超級高大上的理由,為了人類能源,但搬回來之後卻點不著!

月球對於人類真正的意義

說完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理由,咱繼續來說說齷齪的理由和真正高大上的理由!狹隘一點說,人類完全是為了好奇才去探月,畢竟好奇害死貓嘛,但人類有時候比貓好奇十倍,所以在探索這條路上獻出生命的可比貓多多了!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當然這也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所以這不算齷齪,畢竟為了人類的未來嘛!但月球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月球上有什麼,而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地球和最近的金星距離:4150萬千米(最近)地球和火星的最近距離:5460萬千米為什麼說他們最近的距離呢?因為它們都繞太陽公轉,每時每刻的距離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有一個最近,也有一個最遠的距離,火星衝日需要779天一次,金星則要584天一次。

月球多遠呢?38.4萬千米,即使橢圓軌道變化也僅僅在40萬千米左右,這對於忽近忽遠的金星和火星來說,這條件還不夠啊,而且只有金星最近距離1%都不到,多節省成本呢,所以月球對人類的意義並不是它上面有什麼,而是去月球上的學費夠低!

這一點對於人類尤為重要,就像上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再到大學,假如有一個非常好的高中,但沒上過幼兒園直接跳到高中,估計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火星就是一個這樣的去處,假如人類沒有月球練手腳,那麼到現在為止,那麼多探測器不可能那麼容易就遨遊太陽系,所以,循序漸進對於人類有多重要!

所以說月球是人類未來深空前進基地,或者射電望遠鏡基地,或者氦三採礦,甚至月球居民區等等都是浮雲,這些不重要,因為即使將月球換成沒有氦三的天體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是一樣的!

它是人類前往星辰大海的必經之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要不停地探索月球?難道就為了看看月球背面?
    關於我們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月球是怎麼來的?我們人類還不是很確定。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月球差不多是我們的地球誕生開始,就在我們地球的上空圍繞了。 所以自古以來,我們人類就開始對這個月球有了很多的研究了。我們古人對這個月球的傳說也非常的多,像什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什麼的。
  • 月球只有12位地球人上去過,為什麼有近200噸垃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雖然人類進入月球,留在月球上的垃圾不僅100多噸,在2019年的時候,統計已經達到了近200噸,2020年又有探測器上去,那月球垃圾必然又是提升了,所以月球的垃圾只會上升而不會下降
  • 月球有望成為第八大洲,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人類穿什麼衣服
    .那麼居住在月球上有什麼好處呢?儘管月球上是真空環境,但氧氣對於人類是日常消耗品,僅僅從地球上製備氧氣運送到月球是遠遠不夠的.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月球造氧機,能夠將類似100克月球泥土的五分之一轉化成氧氣.
  • 月球上回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很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
    從月球上眺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會感到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目前為止登上月球表面的只有12位太空人,是上個世紀NASA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在1969年-1972年期間共成功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每次三名太空人但有一位是留守在月球軌道上指令艙,所以每次載人登月都只有兩名太空人踏上月球並留下足跡。
  • 只有十二人登上月球,但是月球上留了一百多噸垃圾,都是一些什麼
    月球一共十二個人去過的地方,卻有將近兩百噸的垃圾,這是為什麼呢?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垃圾有一多半都是美國人帶過去的。從總量上來看,月球表面的垃圾大部分都是這些代步車和登月艙造成的。人類在登陸月球的時候,有一些物體是不能全部帶回地球的,因為相應的成本真的是太大了,在耗費大代價運回地球,這可是一樁非常不划算的買賣。再加上這些垃圾當中有百分之九十六都是一些金屬儀器,它們本身對於月球表面並不會造成很大的汙染,所以說最終都選擇將這些儀器遺留在月球表面。
  • 美國把國旗插上了月球,月球就是美國的?今天我們都是月球人
    上個世紀末,美蘇爭霸日益激烈,在太空探索領域一度落後於蘇聯的美國不甘心就此認輸,從未放棄過超越蘇聯的打算。眾所周知,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以美國與蘇聯為代表,美國被稱為「自由世界的燈塔」。為了超越蘇聯的太空領先優勢,美國不僅要成為「燈塔」,更要成為「太陽(太陽神阿波羅)」。
  • 月球年齡有多大?人類登月時帶回的月球巖石,隱藏著月球的年齡!
    這是我們人類第一次走出地球,踏足別的天體,就像阿姆斯特朗說的那樣: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整個阿波羅計劃期間,NASA成功登月5次,失敗一次,先後成功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阿姆斯特朗在寂靜海降落後撿起了人類的第一塊月球巖石,這塊巖石的年齡為36億歲。阿波羅14號帶回的一顆巖石,科學家們測定其年齡約為40億歲。在地球上,科學家們在地殼中發現的巖石年齡大多都在10億歲以下,在地球上,目前我們已將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石大約是來自40億年前。
  • 為什麼月球上沒有生命?
    然而,隨著太空旅行的到來,我們的6次阿波羅登月任務,以及我們從地球了解天體組成的能力的提高,我們現在知道,月球不能也從來沒有支持過生命。因此,問題是,為什麼月球上沒有生命的跡象?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每27.3天繞地球一周,每27天自轉一周。
  • 每年3釐米,月球正在遠離地球,看不見月球對人類的損失有多大
    可能很多朋友會說,月球不就是一顆衛星嗎?其實不然,月球對地球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可能在古時候,人們對月球的認知只有給地球的夜晚帶來一絲光亮。但隨著科技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發現月球對地球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照亮地球夜晚的工具。月球對地球乃至人類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天體。
  • 人類月球日:人類的月球旅行還有多遠
    我預計很快旅遊業將有更大的發展。」在談到月球旅行時,他認為,「是的,那很快就會實現,人們將頻繁往返月球,以體驗地球從太空觀覽的美景。7月14日起,國內跨省跟團遊已經實現有條件開放,旅遊業看到曙光的同時,不妨再次暢想登月旅行的可能性,看看我們離「青天攬月」的夢想還有多遠。
  • 月球的形成時間和地質構成,為什麼關係到地球誕生和人類未來?
    但從古至今,月亮在人類的心裡都佔據著不一樣的位置。從「月有陰晴圓缺」到「海上明月共潮生」,既是古人通過月亮來抒發情感,也是前人對月亮觀察之後得出的經驗,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月相變化和天體引潮力嗎?儘管距離上一次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確已經過去了超過50年的時間,而近年來也沒有任何國家開展過載人登月任務。
  • 月球的存在,對人類有哪些意義?
    地軸的穩定有利於氣候的穩定,這是地球上生命進化的重要保證,否則每過幾千年出現一次氣候大變化,那麼對動植物來說是毀滅性的災害。月球繞地球一圈需要27.32天,由於地球本身存在公轉,使得月相變化要滯後一點,月相的變化周期為29.53天,所以在陰曆中一個月有29天和30天,就是根據月相變化制定的。月相的變化,則影響了天文觀測和潮汐變化等等。
  • 登月工程花費巨額,為什麼人類依然如此熱衷於探索月球?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的的腳印仍然在那裡,那是因為月球是沒有空氣,所以一切都會保持多年,這使月球成為地質的時間囊。由於風和水蝕的作用,這種撞擊形成的大多數隕石坑在地球上不再可見。但是,月球沒有這種過程,它的大多數隕石坑在大致相同的條件下保存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通過研究這些隕石坑,科學家們推斷出太陽系過去必定發生了什麼。
  • 木星恐懼症是什麼?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為什麼有人覺得恐怖?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抬頭看到的星體就是月亮和太陽。太陽的能量十分巨大,我們無法直視它的光芒。月亮便是黑暗星空中的指向標,在我們看來,月亮是十分溫和的,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十分鐘情月亮。古代的人類看待月亮還只是神話中的存在,1969年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拍攝到了在月球表面看地球的照片。但有些人卻覺得這張照片有些恐怖,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拍回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地球閃爍著蔚藍色的光芒,在黑暗的夜空中成為了唯一的璀璨光景,就像一顆永不墜落的藍色寶石。在小編看來,這張照片是是非常有意境的,有些人之所以感到恐怖,或許與木星恐懼症有關。
  • 未來的人類可以在月球上種樹種草種花,把月球變成第二個地球嗎
    現在的地球我們最初始的地球上,植物茂盛自然美麗,但是自從有了人類後,特別是最近50年我們的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能力簡直是創造了歷史性的奇蹟。大山被挖走了,大海被填平了;地面被硬化了。從此地球的大自然正迅速的惡化,照這樣的破壞速度總有一天我們的地球將在不適合人類居住。至於說有一天我們的地球真的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我們也沒有必要把地球破壞完了再去破壞月球,這是不明智的選擇。當然以我們普通人的能力是不可能阻止地球被破壞的命運的。
  • 從地球上明明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為什麼還說它有自轉?
    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質量最大的衛星,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那為什麼還說它有自轉?從地球上明明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為什麼雖然從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但其實月球是有自轉的。以下做詳細說明。為什麼從地球上永遠只看到月亮的一面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之下,月球被地球「鎖定」,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這種「鎖定」,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潮汐鎖定」。
  • 月球上人類的新居住地?2021年英國機器人,將進月球洞穴一探究竟!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當中,流傳著關於月球的美好傳說,在這裡居住著嫦娥和她的玉兔,然而當人類真正登上月球的時候才發現,月球上一片荒涼寂靜,根本無法適合人類生存,神話終究是神話,這裡沒有保護人類的大氣層,沒有可以供人類直接呼吸的氧氣,溫差非常的大,白天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溫度高達120攝氏度,而夜晚,背面無法被陽光直接照射的,可以達到零下
  • 為什麼火星上能看到星星而在月球上卻看不到?
    事實上確實如此,因為從阿波羅登月的所有照片中,找到星星的基本上沒有,也難怪大家要說月球上看不到星星了,因為確實看不到......背景漆黑卻什麼都看不到,是不是非常詭異?其實要理解是黑的也看不到星星也不難,首先月球沒有大氣散射,看不到藍色天空是很自然的!那麼按理應該能看到黑色背景中的星星嘍....其實此言差矣,因為前景的光線太亮了,肉眼瞳孔自然縮小,相機要拍清晰成像必須加速快門,那麼眼底同時接收到的光線就少了,自然忽略了星光!而相機這因為快門加速,底片來不及感光無法留下影像也很正常!
  • 月球上有水熊?以色列Beresheet著陸器竟然攜帶了地球生物到月球?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月球上有水熊
  • 人類在荒蕪的月球上種出第一顆植物嫩芽,為月球基地提供基礎
    1月15日,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團隊發布消息稱,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中,棉花種子成功發芽。這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月球上發芽的棉花種子 圖片來自國際在線微信公眾號嫦娥四號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由重慶大學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