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駐韓國大使邢海明在中新社刊發的專訪中強調,針對近來個外國政客將新冠肺炎疫情稱為「中國病毒」,此類借疫情汙名化中國的做法「既不道德,也不負責,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專訪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借疫情汙名化中國「不道德、不負責」中新網首爾3月25日電(記者 曾鼐)
針對近來個外國政客將新冠肺炎疫情稱為「中國病毒」,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稱,此類借疫情汙名化中國的做法「既不道德,也不負責,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邢海明近日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針對中韓抗疫等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借疫情搞汙名化「不道德,也不負責」近來,個別外國政客將新冠肺炎疫情稱為「中國病毒」。邢海明大使對此表示:「強烈譴責並堅決反對」。
他說,一些外國政客或媒體把「新冠病毒」說成「中國病毒」、把「新冠肺炎」稱為「武漢肺炎」,對中國和中國人搞汙名化,這種做法既不道德,也不負責,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當前全球面臨的共同敵人只有一個,叫新冠病毒COVID-19」。
COVID-19是世衛組織對此病毒的正式命名。世衛組織多次表示,反對將任何病毒同特定國家、地區、種族、動物掛鈎,反對利用病毒進行汙名化。
邢海明稱,自中國疫情發生來,中方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世衛組織和有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在過去兩個多月時間裡,中國人民為全世界抗疫作出重要貢獻,得到國際社會充分肯定。
如其所言,世衛組織最近表示,韓國、新加坡等國正是利用了中方為世界爭取的寶貴時間,採取必要措施,才控制了疫情蔓延。
「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邢海明強調,利用疫情詆毀他國,不僅對本國防疫工作絲毫沒有幫助,更無益於促進國際社會抗疫合作;
在抗擊疫情同時,各國也都面臨發展經濟的問題。
他說,無論是誰都應尊重事實和科學,停止借疫情政治化、汙名化的錯誤做法,為世界各國攜手抗擊疫情、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發揮建設性作用。
旅韓僑胞未現回國潮 以大愛促中韓友好中韓兩國人員交往頻繁,在韓僑胞超過90萬人。邢海明表示,在韓中國公民因為擔心疫情計劃回國的並不多,基本都願意留在當地繼續正常工作生活,並願配合政府採取的各項防疫措施,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回國潮。
針對有僑胞歸國不遵守防疫規定等行為,邢海明認為:「是極個別現象」。
海外華人華僑為抗疫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國內疫情嚴重時,旅韓僑胞多方籌備物資,向國內提供口罩、護目鏡等。邢海明介紹,中國駐韓使館設立了抗擊疫情專用捐款帳戶,收到在韓華人華僑捐款8400多萬韓元,已將這些善款及時轉回中國。
韓國疫情加劇後,旅韓華人華僑又行動起來,馳援韓國疫情嚴重地區,支持「第二故鄉」抗疫。「這是以大愛之舉促進中韓友好關係。」邢海明說。
旅韓僑胞密切配合當地政府做好防疫工作,遵守韓國政府的「保持社會距離運動」等倡議。邢海明說,旅韓華人華僑間也進行著很好的互幫互助,有困難的同胞共渡難關。「向旅韓華人華僑的善舉表示衷心謝意和敬意。」
截至目前,中國輸入性病例中沒有一例來自韓國。而在韓國確診的中國籍患者不足50人。
邢海明說,確診的中國患者均已得到韓方提供的免費治療,部分人已出院,使館一直同醫院保持密切溝通,要求他們對中國確診患者給予積極救治;特別是在疫情初期,韓國出現床位緊張等問題,中方通過多種渠道協助,讓中國患者儘快得到醫治。
為保障海外僑胞的正常生活,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開啟「24小時戰時模式」。
一方面,保障領事證件服務等正常服務不中斷。據邢海明介紹,為儘可能減少辦證人員來回「跑路」,並降低人員密集度,採取了視頻見面等方式,為特殊群體開展網上辦證、開通證件回郵服務。
另一方面,針對疫情及時處置領保協助案件。例如協助16名在韓湖北籍遊客搭乘韓方包機回武漢、協助滯留在塞班等第三國的中國公民經韓國轉機回國;並組織貨源,協調僑社或華文平臺為留學生和僑胞發放口罩等物資。
「中國大使館始終把為在韓中國公民服好務、為中韓人員交往服好務作為首要職責,將繼續全力做好工作。」邢海明說。
大部分留學生已解除隔離數據顯示,在韓中國留學人員約6.8萬人。截至3月中旬,返回韓國的中國留學生約3.8萬人。自韓國疫情暴發後,韓方多次推遲全國學校開學時間。
如何保障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和安全?邢海明告訴記者,本人已通過致信等方式,向有中國留學生在讀的200多所高校校長「打招呼」,請校方對中國留學生給予更多關心與照顧,幫助中國留學生做好疫情應對。
日前,邢海明還向全體在韓留學生發了一封公開信,提醒留學生做好自我防護,安排好學習,注意身體健康,如遇緊急情況需要幫助及時聯繫使館。他說,考慮到部分留學生未加入韓國國民健康保險,無法從藥店買到平價口罩,使館正積極協調相關物資,幫助留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根據韓國有關規定,中國留學生返韓後需要入住專門的隔離宿舍。邢海明稱,中國大使館與韓國教育部等已建立特別溝通機制,使館工作人員多次探訪被隔離的留學生。
他介紹,目前,在韓中國留學人員各方面情況都較穩定和正常;大部分前期從中國國內返回韓國的留學生已解除隔離,恢復了正常生活,僅有個別留學生還處於隔離期。
中韓共抗疫探索跨國防疫合作有效模式邢海明說,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韓國疫情發展明顯放緩。「中韓可謂是全球應對疫情成功典範,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跨國防疫合作的有效模式。」
自中韓建交以來,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雙邊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面對此次疫情,中韓及時分享信息經驗,加強聯防聯控,還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成立了由外交部門牽頭,衛生、教育、海關、移民、民航等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合作機制。
邢海明表示,中韓兩國合力抗疫,體現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鄰裡情、朋友義。他稱,相信中韓攜手抗疫的努力將轉化為弘揚傳統友好、深化務實合作的強大動能,期待中韓關係在疫情過後迸發出新的生機,迎來兩國各自發展和雙邊關係更燦爛的明天。
以合力抗疫為契機,中韓以及中日韓有望進一步加強衛生領域合作。
邢海明介紹,疫情期間,中韓衛生部門和防疫機構保持密切溝通,根據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中方向韓方多次提供防控和診療方案,分享經驗。他表示,未來中韓衛生部門將結合各自及合作抗疫形勢發展,探索更有效的合作模式等。
日前,中日韓舉行了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議。邢海明稱,這充分體現了三國在重大挑戰面前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堅定決心,展示了三國攜手戰勝疫情、致力於維護正常交往合作的積極意願。
他用五個詞概括此次外長會成果:聯防聯控、政策協調、交流合作、增進友誼、貢獻全球。
具體而言,一是通過加強聯防聯控,共同遏制疫情跨境傳播;二是就維護經貿相關人員往來加強政策協調,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三是儘早召開三國衛生部長會議,加強信息分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四是以共同抗疫為契機,增進三國民眾間友好感情;五是積極承擔國際責任,提高全球公共衛生水平。
「中方願同韓、日繼續攜手戰『疫』,相信三國間的友誼和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水平將進一步提升。」邢海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