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昔日有一條繁華的濠河街 文/張華泰

2020-12-17 陽光萬森

舊時,寧波靈橋門有一條護城河叫濠河,據《鄞縣通志》記載:靈橋門在民國13年1924年,鄞縣縣長陳寶麟執政時被拆除,城門的建築磚石泥沙將濠河提塞至濠河埠頭(今大沙泥街東埠)止。「濠河街舊名府廠跟、扒沙巷、裡濠河、地藏殿跟、濠河頭。政府在此一帶駁磡添築街道,修建涼亭二座,因路西側瀕臨南濠河故名濠河街。另據《寧波文史資料匯集》第十五輯新紀元漫錄記載:在1932年,靈橋西堍至濠河頭約300米路段,有錢莊2家,洋廣雜貨店、中藥店各2家,南北貨店7家,板木行2家,鮮鹹貨店3家,柴炭煤行7家,油醬店5家,瓷器店2家,膏礬拷麻店5家,菸酒雜貨店2家,打鐵店4家,糖果罐頭店2家,草紙店2家,皮貨夏布店3家,雜糧店2家,蔬果、磨坊水作、糕點、花麻、香燭、鐘錶眼鏡、竹木藤器、硝皮毛骨、油行、花炮、棕棚店各1家,還有行駛內河的商輪公司5家,所以稱得上熱鬧地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濠河街還是寧波市最繁華的商貿地域,其優勢在於憑藉奉化江和濠河的岸線碼頭地理位置,水陸交通便捷,有利於市民往返城鄉之間探親訪友、銷貨購物。在此有寧波一中。沿街二邊有木材公司,木材加工廠多家,民族工廠企業興旺發達。北至靈橋西邊,老字號食品商店比比皆是,尤其有寧波最大的靈橋農貿市場和人民菜場,是市民日常生活買菜購物的場所。更有一處名叫「大世界」的文化娛樂劇場,名氣不小於上海大世界。筆者生於五十年代一直居住在此,直至87年濠河街我家的老房子拆遷才離開,耳聞目睹,記證了濠河街這條具有百年歷史的老街,其商貿繁榮,文化底蘊深厚。上了年紀的老寧波人也許不會忘記濠河街曾經所帶來的文化、交通、經貿、和日常生活買菜、購物的好處,記憶猶新。

1924年靈橋門城牆拆除,磚石和沙土將一條護城河提塞至濠河埠頭,大沙泥街口。自此寧波再也沒有城牆和濠河了。

舊時的靈橋。

擁擠不堪的靈橋。

八十年代末,濠河街隸屬寧波市鎮明區天封街道管轄。(九十年代才撤銷鎮明區編制)濠河街南起永寧橋與鄞奉路相連接,北至靈橋西「十灰巷」止(包含靈橋路至大沙泥街東端交匯處一段)。據《鄞縣建設》記載:十灰巷為靈橋西堍的第十條橫巷,詩韻日十為「灰」名十灰巷,後來就是蔬菜公司碼頭。東瀕奉化江,西臨濠河,與靈橋路隔岸相望。濠河街道路寬4—10米,路段寬狹不等,全長1500米,是混凝土或間有瀝青路面。濠河街人一般把永寧橋至木材公司之間稱為南段,油廠至衜頭巷為中段,(建隆鋸板廠)木材三廠至十灰巷稱為北段。六、七十年代的永寧橋距寧波長途汽車南站僅50米左右之遙,汽車發往鄞縣、奉化、象山、寧海以及相鄰地區的新昌、嵊縣、台州等地,是重要的陸路長途汽車站。我第一次乘汽車去祖籍鄉下奉化,就在那裡乘車。記得那時候汽車是靠煤炭作燃料,駕駛員用手搖發動機,待馬達發出噠噠響聲,一陣煙霧嫋嫋直噴而出,汽車發動成功,駕駛員就趕緊叫呼乘客上車,這便是我當年初次乘車的情景。若干年後在濠河街的衜頭巷,也有了一處去鄞縣姜山的長途汽車站。我大姐在姜山支農,她把生產隊分配的稻穀換成救濟糧票帶回家小住時買糧,誰想救濟糧票只能在姜山當地才可以購糧,父親無奈只好叫我坐姜山長途汽車去購糧,我為了省下看電影的幾分錢,一直步行到姜山,買好米才坐車回家,如今回想覺得十分幼稚好笑。

原長春門直通濠河,航船可達鄞縣西鄉。

濠河航船像一條長龍浩浩蕩蕩通向鄞縣東、西鄉。

濠河航船經南塘可抵達鄞縣南鄉。

濠河連接南塘老街。

寧波一中大門,旁邊有一座黑色洋松木橋,學生讀書可以過橋直通學校。

原寧波一中全校圖。

據《鄞縣誌》記載:學校周邊有祥德、萬森等木行數家,生意興隆,1952年後木材被列入國家統購統銷物資,不許私人經營,木行業全部公私合營進入寧波市木材公司和鄞縣木材公司。市木公司主要經營福建、溫州等地木材,用木排綑紮好,然後從海上用拖輪把木排拖到奉化江的寧波市木公司碼頭,再吊上歸堆、檢尺,供客戶挑選。鄞木公司主要經營收購鄞江橋等地山區木材,然後扎木排用拖輪拉到濠河鄞木公司碼頭,起貨歸堆、檢尺、銷售。那時候是計劃經濟各做各的生意,沒有競爭且生意興旺,二家木材公司是當時浙東地區最大的木材銷售公司和木材集散基地。

木行商家依靠濠河和奉化江岸線優勢,從福建、溫州外海或內河紮好木排,然後用拖輪拖木排到濠河起吊上岸,堆放,供客戶挑選,那時生意相當紅火。

濠河街中段是寧波市民族工業的主要基地。過去有一首民謠:「和豐紗廠錠子響,太豐麵粉灰燼揚,永耀發電燈籠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煙囪可憐相」。據《寧波市志》記載:「清光緒年間三十六年{1905年}九月,寧波紳士張玉成等7人集資12萬元,在城區南濠河街(今音樂廣場公園一帶)創辦了通利源榨油廠,購置蒸汽機、柴油機、和176匹發電機各1臺:鍋爐4臺,磨籽機2臺,水壓榨油機5臺等設備。1907年投產,專門生產棉油,其產品「金錢牌棉仁餅」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經出口日本。「通利源榨油廠每年收購棉籽3000萬斤,每100斤棉籽可榨油13至14斤,年生產棉油約400萬斤左右,消化了寧波地區棉農過剩的棉籽,起到了保護民族工業不可估量的貢獻。通利源榨油時間一般從中秋至第二年端午結束。端午以後還有一個月生產油菜籽或者草籽(紫雲英)油。其餘時間停產維修機器。因為通利源榨油廠是季節性生產,時開時停,故稱為「半支煙囪」。解放後通利源榨油廠改名為寧波油廠。記得六、七十年代鄞、奉、餘、慈、鎮農民草籽、棉籽收穫季節,在濠河頭一帶停滿了菜籽換油的木船,油廠香油隨風飄揚,換油的隊伍長達數百米,盛況空前!有的農民將多餘的食油,就地賣掉換錢,然後買煙、酒、醬油等日用品帶回家去。農民一般爭公分,手裡無現錢,這也是當時農民無奈採取「異曲同工」法子來獲取生活的補給。與油廠相連的便是寧波大茂醬品廠(後改為寧波醬品廠)是百年老廠,專門生產醬油、豆瓣醬、乳腐、香乾、還有什錦菜;因醬品相當著味,深受甬、浙、滬人的喜歡,是上海人來寧波走親訪友必備之佳品。下來便是木材二廠(後來改為寧波鋼琴廠)除鋸木材,還生產縫紉機臺面板,後來還生產鋼琴。緊接著就是寧波二輕系統最大的國營企業,寧波皮革製品廠,皮革廠不但自己生產皮革製品,還生產長城牌皮鞋。長城皮鞋選用自己生產的真皮,真材實料,皮鞋堅固耐穿,是寧波人極為喜歡的老字號皮鞋;皮革廠還在廠對面開設了門市部專營皮鞋,當時買皮鞋還要排隊呢。我有幸買到一雙長城皮鞋,平時捨不得穿,每逢出客辦事才穿這雙新潮的皮鞋,自我感覺良好。與皮革廠一巷之隔是寧波碾米廠,除自己生產碾米又兼做糧食倉庫,供應市區各糧站,是寧波市重要的糧食儲存倉庫。至此,有江南水鄉風光的濠河頭到了,民居傍河而築,臨街有正門,也必有後門,每戶人家沿河搭有石階,洗衣石板。那時河水清澈,無汙染,洗涮衣物都用河水,夏天洗澡、遊泳也在濠河。濠河頭又稱扒沙巷,據說:「濠河的婦女經常在河裡洗涮,難免落下物品,這就出現一種打撈河底物件的行當」因此寧波人把這一帶稱為扒沙巷。

民居沿濠河兩岸而築,從前門進出,必有後門可以到河埠頭洗涮。

昔日的濠河埠頭。

寧波有句俗語:「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意思寧波是個水鄉之城。六、七十年代寧波周邊鄉鎮無象樣的公路,極少有公共汽車,老百姓往返於城鄉之間只有靠航船為交通工具。濠河頭航船埠頭,木航船開始是人工搖船稱為船老大,寧波民謠有:嗚作,嘎作,撐船老大屙撒出。手藝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五十年代後期起以柴油機為動力的航船啟用,才改變了撐船的苦行擋,航船能拖拉七、八條木船,每條船分別按站名安排客人,好讓客人方便、快捷上下船。童年時候,我曾經乘航船去過鄞縣櫟社走親戚,至今還記得坐船時的經歷:下船坐好後,到時就開船,喇叭嗚地一聲長鳴!隨著馬達的節奏聲,航行的船隊猶如一條長龍遊躍前進。此時船艙內又是另外一番天地,瞎眼唱新聞、戲曲的,你只要隨緣樂助,給點小錢就可以聽戲。還有買五香豆、三北豆酥糖、五香茶葉蛋、橄欖青果、香瓜子好吃的什麼都有。航船穿梭在鄉間水道,那時正值春耕季節,沿岸可見水牛拖著木質大飛輪水車,譁譁抽水灌溉農田,農民插秧辛勤勞作的情影,田間風光美景盡收眼底,乘航船愉悅的經歷久久記在我的記憶裡。據《寧波市志》記載:「,在濠河街的十一真巷奉化江邊。另有一處叫奉化西塢貨輪碼頭,1905年開始運營,1960年改為小馬力的柴油航船,1977年,第一艘客輪開通」,連接奉化江沿岸各鄉村有三條航線:西塢、南渡、前皇山(浦口)從起點到終點往返需要一天時間。早上7點同時由二地相對航行,一船中午可以到達終點,這給旅客留有走親訪友的時間。在西塢還有夜航船單開,西塢下午3點鐘開船,半夜到達寧波,乘客多是做水產生意的小販,從奉化海邊進一些鮮活的魚和海貨,然後夜裡睡覺,半夜恰好抵達寧波,在靈橋農貿市場出售海鮮後,正好坐7點鐘航船返回。

當年的濠河埠頭建起了一座形似古琴,雄偉的大橋名為「琴橋」。

濠河頭「扒沙巷一帶建造了一座現代的公園,名為「濠河公園」。

我家住在濠河街北段,1958年發颱風把鄰居徐大伯家樓屋颳倒,祖母見他們無家可歸,把他們一家人接來與我們吃住在一起,後來二家感情深厚,二個月後他家房子修好才搬回去。徐大伯在濠河街的菜市巷擺豆腐腦攤,他做的豆腐腦濃度厚實,加上佐料充足:有蝦皮、海蜒、紫菜、榨菜、味精、蔥花、香油還有大茂醬油,色香味全佳,回味無窮與如今豆腐腦味道無與倫比。我常去吃他的豆腐腦,他從不收我的錢,還刻意叫我拿一碗回去給我祖母吃。「大世界」東朝菜市場,西朝靈橋路是建於民國初,二層樓民國式建築,後來改為樓上做劇場,四周都是羅馬柱陽臺,可以全景觀看市裡重大遊行活動;樓下做人民菜場。徐大伯曾帶我去「大世界」玩過:「大世界」有好幾個演出場子(舞臺),京劇團是常駐,越劇、甬劇、戲法、曲藝經常換班,還有電影放映,更有引嘴口饞,五顏六色的吃貨。徐大伯喜歡聽評書,此時張小策臨時演出包公案「五鼠鬧東京」,我小孩子那曉得什麼評書?只好隨主而坐。但見張先生年值中年,看似一個瘦弱的書生相。開講後才覺得他音、身、手並展;「嚓嚓!一個倒掛金鉤、又一下白鶴亮翅,拍拍!二手來了個旋風腳,然後一個四平馬衝拳,一氣完成。把白玉堂與展昭對打演繹得生龍活虎,真是人不可以貌相。小孩子耐不住久坐,覺得處處新奇,就隨處看電影,觀戲法,吃著徐大伯買來的吃貨。看了、玩了、吃了高興而歸。難怪」大世界「名氣如此之大!文革後「大世界」關閉。樓下人民菜場是當時最大的集:肉禽蛋、水產、蔬菜、豆製品、醬品等商店,「民以食為天」人民菜場豆製品是現做現賣,蔬菜是直接從蔬菜公司碼頭進貨,貨鮮斤足,因此市民總是選擇去人民菜場買菜。周邊國營老字號「三大商店」也於此地:大同水產店,專賣東海黃魚、帶魚、烏賊、昌魚等,還供應三北大泥螺、海蜇頭等。大和食品店專賣肉禽蛋,也賣金華火腿,南京板鴨等。最有名的是「大茂醬品店」自己生產醬品價廉物美,每逢農閒或過節前,周邊農民都會排著長隊賣散裝醬油。因大茂醬品店拆除早故如今已無名望了。在濠河街十一真巷至十灰巷是靈橋農貿市場,設攤的人都是農民自產自銷的農副產品,每天晚上2至3點鐘就來擺攤,賺點錢著實不易。濠河街本來不寬,沿街二邊設攤又多,把小街擠得水洩不通。要走出這段不足百來米的路段,我每天必須提前十幾分鐘上班。凡事總有得有失,買菜方便就是最好收得。

狹窄的濠河街,上班要提前10分鐘,免得遲到。

濠河街東靠奉化江,南接鄞奉路,西連靈橋路,北止最繁華地段江廈街,被人們稱為「濠河頭」。

靠近靈橋路與濠河之間的,樓下是「人民菜場,樓上是大世界劇場」名揚全國。

1987年4月「大世界」拆除,隨之在濠河街的我家房子也拆遷了。百年老街濠河街淡出人們的視線,做為老濠河街人總會想起過去的那些事情和美好的記憶。一次我去江蘇南通出差,南通人有見識,把一個城市的古文化濠河完整地保留下來了,並開闢了一個相當美麗、古樸典雅的旅遊景點,著實有眼光,極得欣慰的是有識之士在原來濠河街南至中段建起了寧波市最大的音樂廣場「濠河公園」,寧波市公交車站仍設置有名無街的濠河站名,有八條線路通往四面八方;還在北段建造了一座現代化的寧波報業大廈,大廈就形似一艘巨輪把濠河街的文化、娛樂、民族工業、商貿繁華的歷史載入史冊。(完)

在濠河街原址:建了一座形似巨輪的「寧波報業集團大廈」。

相關焦點

  • 淄博東城,昔日繁華的見證者!城市崛起的參與者?
    昔日繁華的見證者!曾幾何時,東城是淄博繁華的所在,一條金晶大道,演繹著淄博的一城繁華,因此,這條路也被稱為了中心路。用「中心」來稱呼這條路,名副其實。中心路一條中心路,一座淄博站,再加上片區內工業繁榮,利群、淄博商廈等商業綜合體雲集,以及各大成熟片區密集分布,東城的繁華成為了淄博人對該片區最初的記憶。
  • 昔日繁華購物區變得冷冷清清!紐約奢侈品一條街遭遇「寒冬」
    中新社·華輿訊 據瞧紐約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導致旅遊業暫時停滯,消費者呆在家裡,數百萬人失業,美國最繁華、最昂貴的零售區正在失去租戶,租金也在直線下降。疫情帶來的壓力可能會對購物街產生持久影響。房地產分析師預測,這已經開始在整個紐約市的零售領域發生的變化中發揮作用。
  • 臨清老胡同見證運河昔日繁華
    (原標題:臨清老胡同見證運河昔日繁華)
  • 漫步臺山騎樓,想像昔日繁華
    如今在璀璨燈光映襯下,那一棟棟騎樓既古樸又富於異國情調,散步其中,眼前仿佛重現了昔日的市井繁華……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崔文燦 在廣東臺山,體現僑鄉傳統的標誌性建築,以騎樓居首。
  • 首批寧波市「四有」好老師名單公示!有你熟悉的嗎
    看看有你熟悉的老師嗎?一、公示期為2019年8月5日至2019年8月9日。二、公示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可通過來信、來電、來訪的形式反映公示對象存在的問題。反映問題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三、來信地址:寧波市鄞州區寧穿路2001號2號樓寧波市教育局人事處,郵編:315066。聯繫電話:89187363。
  • 華泰劍橋:自來水經常渾濁
    家住華泰劍橋二期的李先生讓記者看一瓶他前幾天從自家水龍頭裡放出的自來水樣,裡面有密密麻麻的、細小的黃色懸浮物。  李先生說:「這種情況從3年前搬到這裡來住起,就時有發生,最近發生的頻率較高。我們跟鄞州自來水公司反映過,也聽說他們已從其他業主家取走了渾濁的水樣,但還沒有回音。」  記者隨後走訪了幾戶小高層、高層的居民家,都反映有類似情況。
  • 【運河文化】水運重鎮,連鎮的昔日繁華
    水運重鎮,連鎮的昔日繁華連鎮,古稱蓮窩鎮,始建於隋,因地處南運河兩岸低洼積水處盛長蓮花而得名。連鎮分東西連鎮,以運河為中心。河西稱為西連鎮,河東稱為東連鎮。西連鎮分南街,北街;東連鎮有十條街。連鎮有四大碼頭:東光口渡口,藝門口渡口,雞市口渡口,南渡口。連鎮有三大名吃:李家燒雞,黃家烤肉,連鎮燒餅。連鎮有清政府設立的有主管水運的水丞和主管運河驛的驛丞,建有京城備用糧倉,有巡查運河南北過往船隻的軍營。明代詩人曾描寫連鎮留下優美絕妙的詩句:曲曲江村桃杏紅,樓船南下信春風。煙柳萬條燕塞盡,浪雲千傾衛流通。
  • 安康市白河縣:投資30億元重振「小漢口」昔日繁華
    北臨漢水,南依巴山,白河縣的河街過去因為水路優勢曾是店鋪林立的商業中心,素有"小漢口"之稱,斑駁的風火牆和依稀可見的雕梁畫棟記載著昔日的繁華。隨著陸路交通的興起,河街已沒有了昔日的繁華,而且由於地勢低洼屢屢被淹。建設防洪大堤,根治漢江水患,成為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最大心願。
  • 大坑口:曲江縣昔日繁華的小鎮
    ,因為我家就在大坑口對面新街,割茅柴,撿豬菜,家裡有買的賣的都要到大坑口,小時候我經常去賣菜,有時叫別人看住菜,邀上三、二個小夥伴去逛逛,所以三角鋪,百貨店,東風飯店等等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現在繁華遠去,配上音樂更讓人覺得悽涼和傷感。
  • 義大利米蘭商業區昔日繁華不再
    中新網6月9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義大利米蘭復產復工3周以來,商家們並沒有迎來期待中的顧客回流潮,各商業區昔日繁華不再。迄今為止,仍有50%的店鋪處於關閉狀態。據埃帕姆(Epam)商業機構的最新調查,目前米蘭酒吧和餐館的情況相對較好,至少本地顧客已有50%至60%上客率。埃帕姆認為,未來唯一可以救助米蘭市場的方法,只有重新開放歐洲和國際邊界,加快國際旅遊市場的復甦。
  • 一位旅人的記憶·昔日繁華的老池口
    池州因池口而命名,可見當年池口之地位。池口係指池口河入江之口。與朋友交流得知,池州不僅物產豐富、歷史悠久,還是重要的濱江港口州府,府治所在地貴池聚集了多家上海"小三線廠",上海籍從業人員就有3000多人,另外來在全國各地朝拜九華山的香客遊客大多經過貴池,所以顯得非常熱鬧。
  • 遊南宋御街-留住昔日繁華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臨安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南宋御街曾是南宋的政治中心,商業中心和購物中心。南宋滅亡後,御街開始受到遺棄和忽視,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南宋御街的遺址被發掘後,杭州市政府委託王澍及中國美院團隊進行改造,如今呈現在遊人眼前的南宋御街又找回了它古色古香的典雅品質。走入御街,街道本身的特點已經足夠吸引人們的目光。
  • 襄陽版寬窄巷子,昔日繁華名揚四方,如今破舊待保護
    襄陽是湖北省比較有名的地級市,位於湖北西北部,距離省會城市武漢有300公裡左右路程,與河南的南陽市交界,歷史上的軍事要塞.第一次聽說襄陽還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當年郭靖黃蓉等江湖人士從全國各地趕到襄陽抗擊外敵入侵,記憶尤其深刻。
  • 大坑口,昔日的繁華遠去...
    視頻:大坑口老街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我們遊走在昔日繁華的大坑口老街,傾聽在這土生土長的村幹部訴說著遠去的故事,三十年河東山三十年河西
  • 高清:滄口下街輝煌不再 昔日繁華媲美中山路
    下街因處於滄口海運碼頭的位置而興盛繁華,當時,那裡有燒鍋、磨房、紙房、機房、客棧、飯館、貨棧、魚行、屠戶等,是滄口的發祥地,所以老滄口地域有句俗語:「先有下街,後有滄口」。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人開始修建膠濟鐵路,大量流落的難民聚居與此,這塊靠海靠鐵路的窪地百年來成了「棚戶區」的專有名詞。
  • 張家口一條百年老街將重現繁華!曾堪比上海灘
    改造後的怡安街,將完全保留原街道位置,參照原老街建築形式、提取歷史文化符號,保留傳統建築精髓,採取修舊如舊原則,打造一條具有張家口特色的仿古商業街。  消逝的繁華  怡安街的修建和繁榮得益於京張鐵路,整條街建成於1909年,呈南北走向,全長約700米左右。  這裡匯集了張家口多個第一,第一家股份公司——怡安股份公司,第一張股票發行地——怡安公司股票,第一家照相館——華真照相館……
  • 一味「降香」提取物就能識別降香黃檀(黃花梨)的真偽 文/張華泰
    海南市人民公園內種植的降香黃檀一味「降香」提取物就能識別降香黃檀(黃花梨)的真偽 文/張華泰按GB1)8107—2000《紅木》標準:黃檀屬16個木種只有降香黃檀單獨歸入由於降香黃檀價格自1980年至今己從50—1000倍增長,且有價無貨。因此市場上假冒貨不斷混入造假,主要木種有:來自越南的黃花梨、安氏紫檀、海南黃檀(花梨公)、非洲刺蝟紫檀、非洲草花梨等。本文主題針對降香黃檀主要區別特徵「降香」而言。海南盛產降香黃檀,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雞骨香即為降香」本出海南。《香譜》引用《南州記》也提到其產地:「生海南諸山」。
  • 前任嫁到了華泰嘉園……
    「菏澤日報」訂閱,感謝支持小編■本期編輯:菏建·華泰嘉園2020年9月16日2020年9月17日我還是沒忍住,搜索了很多信息,想要了解「華泰嘉園」,因為這是她以後的「家」……巴黎城市軸線作為西方城市軸線中的典型代表,幾個世紀以來,國王們、總統們都想方設法在這條歷史軸線上構建不同的建築物,參與到這一既具歷史意義,又有廣泛視角的首都發展進程。| 示意圖沿著巴黎中軸線,由地處巴黎中心的羅浮宮向前望,便是卡魯索凱旋門,再往前則是18世紀的協和廣場和香榭麗舍大街。
  • 旅行記|朱仙古鎮,穿越歷史的煙雲探尋昔日的繁華
    旅行記|朱仙古鎮,穿越歷史的煙雲探尋昔日的繁華 文/汪小紅